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已经普及千家万户,同学们的操作已经十分熟练了,那么专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还要讲授下去,那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们认真听、仔细做呢?
【关键词】摒弃;浅入深出;兴趣;职责;不抛弃;不放弃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是所有中职院校必开的基础课程。但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大家操作的熟练程度日益提升,一度有声音质疑,这门课还应不应该继续开设?或者继续开设了又要怎样讲述呢?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学。下面我就自己十一年的计算机一线教学经验和大家探讨一下。究竟这门课程是该取消还是该保留,又或者怎样继续保留下去。
十一年前,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计算机还是一个比较奢侈的物件,并不像今天这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当我带领着同学们第一次走进机房的时候,同学们都是敬畏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个有着“大屁股”的显示器,开机的动作轻之又轻,键盘录入的声音迟迟没有落下,鼠标也是小心翼翼的拿捏。因为大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及教育条件都不是太好,大部分孩子们还被灌输了“好孩子就不能去网吧”的思想,所以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样的环境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十分有必要开设的,而且需要精讲精练,而另一方面为了同学们能更好的适应今后的无纸化办公,也为其今后对其他学科及应用软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门课程在当时的情况下开设是十分必须的。而现如今,计算机的普及是以光速来计算的,即使不能达到人手一台,但年轻人也差不多每人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了。对于这些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上网等,学生们都已不在话下,甚至熟练程度远超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还按照十年前的方法讲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那这门课程真的可以摒弃不讲了。但真的放弃《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会使后续的学习像高楼没有地基,大厦没有主体一样。所有后续使用计算机的课程安排都会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而且,日后工作岗位上的日常计算机使用,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还是需要保留的。不只需要保留,它是基础,是关键,还要学的认真讲的彻底。但究竟怎样讲、怎样学,才能让已经会基本操作的学生能够认真听,深入研究呢?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通过我多年的经验,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浅入深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门课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理论知识,一部分上机实操。理论部分的讲述,枯燥无味。学生们的思维是:“我会操作就行了呗,干嘛还长篇累牍的叙述!”所以,导致今天一部分人,计算机应用的操作快速,但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浅-做-深”的方法。即先简单的介绍原理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然后教师再深入的讲述原理,让学生们会做,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做。这样以后,就可以将理论知识深刻的植入到学生头脑中。不会因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厌学,继而讨厌计算机,从而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课无用。
二、上机实操要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会有深入了解的想法和愿望,才能认真的学和仔细的做。计算机课程相对于其他文化课来说,更能吸引学生的原因是,它有很多的动手实操机会。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授学生怎么做复制、粘贴、剪切诸如此类的基础操作,学生们也会不愿意动手操作的。只有合理的安排上机内容,统筹兼顾,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又照顾到到学科的课程安排,这样才能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记得讲授《word的编辑排版》一课时,我先对同学们进行了简单的民意测试,挑选出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制作了一份宣传海报。因为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同学们都踊跃参加,热情高涨。在制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孩子们都积极发问,认真寻找答案,最终得到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在这一次课上,我充分的理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孩子们第一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式,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向教师请教,知识水平有了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课堂要掌握的内容超额完成。一堂枯燥无味的基础操作,就因为合理的内容选择,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化知识结构,尤其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更要了解掌握最前沿的计算机发展动态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用书大多是使用中国职教部推荐的教材。该套教材理论性强,但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和辅助教参来备课,势必会导致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而现在的科技突飞猛进,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早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如果还只是照本宣科,不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失殆尽。所以这就促使教师必须多多了解科技前沿发展,通过网络、计算机报纸、杂志来积累信息,在讲课的过程中,再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想传授给学生一杯水,那么势必要具备一桶水的容积。所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了解科技的前沿动态,这才能保证知识传授不是老生常谈,才能时时更新。而且教师要从学校走出来,走到学生今后要工作的岗位,真正了解到社会的需求,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近年来,教育部下达的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给中职教师带来了了解企业、了解中职学生今后在就业工作中所需技能的好机会。 我们深入企业,真正知道了企业员工目前使用哪些软件,要利用计算机做什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合理安排设置课程,讲课的过程中才能对症下药,一针见血!
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是中职教育中的鸡肋,而是构建知识帝国主义大厦的根基,所以,我们不应该摒弃它,不应该取消这门课程,而是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构建,将《计基》这门课程的优势发扬光大,为其他课程和今后的计算机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在之所以有人认为这门课程该取消,那是因为在课程的讲述中,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还是照本宣科,收不到良效。所以,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它必然的道理,当它不该消亡时,却收不到该有的效果,我们就要从自身出发,找问题的所在,面对它,解决它而不是简单的取消它,消灭它。中等职业教师的职责更大,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处在青春懵懂的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会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让他们认真的面对世界,面对明天,面对自己,而不是简单的放弃!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4,1-336.
作者简介:
赵巍巍,女,(1981-1),汉,吉林大安人,吉林市机械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讲师,教师,硕士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理论研究。
【关键词】摒弃;浅入深出;兴趣;职责;不抛弃;不放弃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是所有中职院校必开的基础课程。但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大家操作的熟练程度日益提升,一度有声音质疑,这门课还应不应该继续开设?或者继续开设了又要怎样讲述呢?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学。下面我就自己十一年的计算机一线教学经验和大家探讨一下。究竟这门课程是该取消还是该保留,又或者怎样继续保留下去。
十一年前,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计算机还是一个比较奢侈的物件,并不像今天这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当我带领着同学们第一次走进机房的时候,同学们都是敬畏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个有着“大屁股”的显示器,开机的动作轻之又轻,键盘录入的声音迟迟没有落下,鼠标也是小心翼翼的拿捏。因为大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及教育条件都不是太好,大部分孩子们还被灌输了“好孩子就不能去网吧”的思想,所以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样的环境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十分有必要开设的,而且需要精讲精练,而另一方面为了同学们能更好的适应今后的无纸化办公,也为其今后对其他学科及应用软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门课程在当时的情况下开设是十分必须的。而现如今,计算机的普及是以光速来计算的,即使不能达到人手一台,但年轻人也差不多每人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了。对于这些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上网等,学生们都已不在话下,甚至熟练程度远超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还按照十年前的方法讲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那这门课程真的可以摒弃不讲了。但真的放弃《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会使后续的学习像高楼没有地基,大厦没有主体一样。所有后续使用计算机的课程安排都会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而且,日后工作岗位上的日常计算机使用,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还是需要保留的。不只需要保留,它是基础,是关键,还要学的认真讲的彻底。但究竟怎样讲、怎样学,才能让已经会基本操作的学生能够认真听,深入研究呢?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通过我多年的经验,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浅入深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门课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理论知识,一部分上机实操。理论部分的讲述,枯燥无味。学生们的思维是:“我会操作就行了呗,干嘛还长篇累牍的叙述!”所以,导致今天一部分人,计算机应用的操作快速,但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浅-做-深”的方法。即先简单的介绍原理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然后教师再深入的讲述原理,让学生们会做,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做。这样以后,就可以将理论知识深刻的植入到学生头脑中。不会因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厌学,继而讨厌计算机,从而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课无用。
二、上机实操要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会有深入了解的想法和愿望,才能认真的学和仔细的做。计算机课程相对于其他文化课来说,更能吸引学生的原因是,它有很多的动手实操机会。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授学生怎么做复制、粘贴、剪切诸如此类的基础操作,学生们也会不愿意动手操作的。只有合理的安排上机内容,统筹兼顾,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又照顾到到学科的课程安排,这样才能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记得讲授《word的编辑排版》一课时,我先对同学们进行了简单的民意测试,挑选出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制作了一份宣传海报。因为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同学们都踊跃参加,热情高涨。在制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孩子们都积极发问,认真寻找答案,最终得到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在这一次课上,我充分的理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孩子们第一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式,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向教师请教,知识水平有了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课堂要掌握的内容超额完成。一堂枯燥无味的基础操作,就因为合理的内容选择,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化知识结构,尤其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更要了解掌握最前沿的计算机发展动态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用书大多是使用中国职教部推荐的教材。该套教材理论性强,但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和辅助教参来备课,势必会导致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而现在的科技突飞猛进,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早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如果还只是照本宣科,不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失殆尽。所以这就促使教师必须多多了解科技前沿发展,通过网络、计算机报纸、杂志来积累信息,在讲课的过程中,再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想传授给学生一杯水,那么势必要具备一桶水的容积。所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了解科技的前沿动态,这才能保证知识传授不是老生常谈,才能时时更新。而且教师要从学校走出来,走到学生今后要工作的岗位,真正了解到社会的需求,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近年来,教育部下达的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给中职教师带来了了解企业、了解中职学生今后在就业工作中所需技能的好机会。 我们深入企业,真正知道了企业员工目前使用哪些软件,要利用计算机做什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合理安排设置课程,讲课的过程中才能对症下药,一针见血!
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是中职教育中的鸡肋,而是构建知识帝国主义大厦的根基,所以,我们不应该摒弃它,不应该取消这门课程,而是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构建,将《计基》这门课程的优势发扬光大,为其他课程和今后的计算机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在之所以有人认为这门课程该取消,那是因为在课程的讲述中,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还是照本宣科,收不到良效。所以,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它必然的道理,当它不该消亡时,却收不到该有的效果,我们就要从自身出发,找问题的所在,面对它,解决它而不是简单的取消它,消灭它。中等职业教师的职责更大,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处在青春懵懂的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会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让他们认真的面对世界,面对明天,面对自己,而不是简单的放弃!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4,1-336.
作者简介:
赵巍巍,女,(1981-1),汉,吉林大安人,吉林市机械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讲师,教师,硕士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