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一堂理想的阅读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地带挺进,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但也使我们一线的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在这语文教改的转折点上,我们的阅读教学该走向哪里呢?带着窘境和疑虑,我们一行六人到省城参加了“三晋之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真正领略到了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返璞归真。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本,生活为源,内化为宗”听起来大,其实如果我们真正从思想上有了这种理念,就觉得这才是根本。
不少教师都看过虞大明教的《共有名字》录像。虞老师每个环节的设计所体现的就是“学生为本,生活为源,内化为宗”。学生感受到的仿佛不是一堂课,而是土耳其的小山村,在座的是村民。学生从思想上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为村民的喜而喜,为村民的悲而悲。走出文本,孩子们从内心感受到的是我们都是太原人,山西人,中国人。这种情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文本中内化了的。
王崧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是一种诗意化的语文教学。王老师本身就是一首诗,且不说课如何设计,单单课上的启发语、诱导语、激励语,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不下15种,且不重复。
1.读了这段话,你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
2.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会从你的心里跳出来?
3.孩子,在你眼中是这样的。
4.孩子,你怎么体会到的?
5.孩子,我多想再问问你。
……
从以上这些和风细雨般的关怀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如何以学生为本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凸现。这些温柔的语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内化知识内化情感搭建了平台。学生的感悟与内化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中酝酿出来。我们如果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教师与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就会出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我们与学生中闪烁,就会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言语,无需模仿,无需作秀。所以,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资源
王崧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用宋晓明在纪念周总理诞生100周年的一首小诗《你是这样的人》导入,开课伊始,学生认识了它;学习课文时,学生又读到它;上完课后,学生永远记住了它。
学生先感叹:原来是这样!然后惊讶:怎么会这样?最后感动:真的是这样!
这样学生对“极其简单”的理解一次次加深,对周总理的认识一层层丰满,课堂上洋溢着感悟的美、情感的美、人格的美。
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效果?正因为王老师能从“极其简单”这四个字中挖掘蕴含的资源。教师首先自己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了解了主人公的一生,品出了周总理的灵魂。教师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一夜的工作》一文638个字,指导学生学好、学懂这638个字就够了吗?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厚厚的书读薄,但作为我们的每位执教者,心中应该每篇课文就拥有一本厚厚的书。用王崧舟老师的话:“孩子,我就是语文,请跟我来!”这是具有多深的文化底蕴才能这样说,才有勇气这样说呀!
三、明确教师的角色地位
无论是过去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还是今天的感悟式教学、对话教学,仅仅是提法不同,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不能今天提倡什么,我们就用什么。要根据实际而定,因文本内容、因学生、因当地情况而定,但不管选用哪种方法,阅读课堂唯一离不开的就是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是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我们只充当“介绍人”就可以,不要过多的居间舌燥、喋喋不休,要少而精,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五准”。
组织与调控“准”,激发阅读兴趣“准”,创设情境要“准’,示范与点拨要“准”,评价与激励要“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这是至关重要的。
听课回来,我把几位专家的精华,搭建了这么一座房屋,课堂教学结构作为屋顶,课堂教学设计的四大支柱,就是四根柱子,根基是读书、学习、求真、求实。
愿我们都能走进这座殿堂。如果真是这样,“要我教研”一定会变成“我要教研”。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本,生活为源,内化为宗”听起来大,其实如果我们真正从思想上有了这种理念,就觉得这才是根本。
不少教师都看过虞大明教的《共有名字》录像。虞老师每个环节的设计所体现的就是“学生为本,生活为源,内化为宗”。学生感受到的仿佛不是一堂课,而是土耳其的小山村,在座的是村民。学生从思想上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为村民的喜而喜,为村民的悲而悲。走出文本,孩子们从内心感受到的是我们都是太原人,山西人,中国人。这种情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文本中内化了的。
王崧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是一种诗意化的语文教学。王老师本身就是一首诗,且不说课如何设计,单单课上的启发语、诱导语、激励语,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不下15种,且不重复。
1.读了这段话,你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
2.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会从你的心里跳出来?
3.孩子,在你眼中是这样的。
4.孩子,你怎么体会到的?
5.孩子,我多想再问问你。
……
从以上这些和风细雨般的关怀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如何以学生为本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凸现。这些温柔的语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内化知识内化情感搭建了平台。学生的感悟与内化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中酝酿出来。我们如果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教师与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就会出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我们与学生中闪烁,就会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言语,无需模仿,无需作秀。所以,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资源
王崧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用宋晓明在纪念周总理诞生100周年的一首小诗《你是这样的人》导入,开课伊始,学生认识了它;学习课文时,学生又读到它;上完课后,学生永远记住了它。
学生先感叹:原来是这样!然后惊讶:怎么会这样?最后感动:真的是这样!
这样学生对“极其简单”的理解一次次加深,对周总理的认识一层层丰满,课堂上洋溢着感悟的美、情感的美、人格的美。
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效果?正因为王老师能从“极其简单”这四个字中挖掘蕴含的资源。教师首先自己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了解了主人公的一生,品出了周总理的灵魂。教师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一夜的工作》一文638个字,指导学生学好、学懂这638个字就够了吗?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厚厚的书读薄,但作为我们的每位执教者,心中应该每篇课文就拥有一本厚厚的书。用王崧舟老师的话:“孩子,我就是语文,请跟我来!”这是具有多深的文化底蕴才能这样说,才有勇气这样说呀!
三、明确教师的角色地位
无论是过去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还是今天的感悟式教学、对话教学,仅仅是提法不同,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不能今天提倡什么,我们就用什么。要根据实际而定,因文本内容、因学生、因当地情况而定,但不管选用哪种方法,阅读课堂唯一离不开的就是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是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我们只充当“介绍人”就可以,不要过多的居间舌燥、喋喋不休,要少而精,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五准”。
组织与调控“准”,激发阅读兴趣“准”,创设情境要“准’,示范与点拨要“准”,评价与激励要“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这是至关重要的。
听课回来,我把几位专家的精华,搭建了这么一座房屋,课堂教学结构作为屋顶,课堂教学设计的四大支柱,就是四根柱子,根基是读书、学习、求真、求实。
愿我们都能走进这座殿堂。如果真是这样,“要我教研”一定会变成“我要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