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设计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其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一节课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环节增多:如,读图,讨论、实验、观察、思考、探究、阅读、练习等。无论教材怎么创新,它仍是一种工具,要真正实现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关键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非机械地“教”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确实产生了许多创新的教学设计,下面通过鲜活的案例,具体谈谈初中《化学》教材中已学知识再学习的创新设计。
  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课教学中应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新课引入时用,但在《化学》教材中则不然。如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材中关于氧气的颜色和气味的教学,学生已经在第四章第三节“空气”教学中学习过:“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教材安排的第二节“氧气和氧化”教学中,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须要重新观察氧气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气味?如果按常规教学一般是展示一瓶氧气直接观察,这样做学生显然没有什么兴趣。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感到该实验观察不是多余,且能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呢?
  [案例]
  
  (“空气”一节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占21%,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助燃和供给生物呼吸等用途。)
  师:关于氧气知识大家已经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氧气有关?
  生: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生:氧气的化学式是O2
  生:铁生锈与氧气有关,氧气可以供给生物呼吸,还可以助燃。
  师:氧气真的是无色、无味的吗?
  生:当然是无色、无味
  师:我们平时观察到的氧气是哪里的氧气?
  生:空气中的
  师:那是纯净的氧气吗?
  生:不是,空气中的氧气是与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等混合在一起的。
  师:氧气与其他气体混合在一起是无色、无味的:能说明纯净的氧气就是无色、无味的吗?(学生的思维产生矛盾,不是无色无味……,难道还有颜色和气味?没有感觉到呀,不可能……)
  师: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的复色光,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
  师:若发生色散呢?
  生:变成(红、橙、黄、绿、蓝、靓、紫)七种单色光。
  师:那么我们从这个事例中会受到什么启发?
  生:纯净的氧气不一定就是无色、无味的,有可能会有颜色(对原有认知产生怀疑,并确立新的探究点:若有颜色和气味,那是什么颜色和气味呢?纯净的氧气怎么才能得到呢?)
  师:若真的像光的色散一样,那么纯净的氧气会是什么颜色和气味呢?现在老师带来一瓶纯净的氧气大家想不想观察一下?
  生:想(情绪高涨)然后教师展示已准备好的一瓶纯氧让学生观察。
  遇到上述现象,比较常见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教师直接展示一瓶氧气,把“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的知识作为学生的已知绕开不讲,重点放在如何观察颜色和闻气味的规范操作上。显然这种做法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二是教师也是直接展示一瓶氧气,把学生已知的“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当作未知,就按教材设计教。显然这种做法“只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案例中,我们发现一种更新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已经知道结果的知识,新课教学中还须要重新学习,在科学教学中这样的事例是比较多的,如初中《化学》第一册关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有多处重复出现,还有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了解的知识在初中的再学习等等。对这些类似的知识点需要巧妙设计问题,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热情。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要实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教材创新设计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教材,探索出更多的创新设计。
其他文献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加快的步伐,国内已出现超级、特级城市集群,人口密集污水成倍增加,并受全球变暖,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在洪涝、暴雨后,超级城市的“输血大动脉”污水管道阻塞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
应急物资调度在预防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时、合理、有效地调度大量应急物资到发生地是应急救援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应急物资调度已成为人们关注和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绝大部分定律、公式都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总结或验证出来的,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有比较才会有所认识和理解,才会有归纳、总结,才会有鉴别、扬弃,才会有发现、创新。  关键词:观察;比较    一、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不同影响,必然会造成他们在智力、知识、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新课标中也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次教学法作为一种人性化、新理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推广应用。
在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下,地下工程建设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各类地下工程防水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理念相继出现,但是,面临日益复杂的地下工程项目,由于工程防水设计、施工
摘要:随着各地中考方案的调整,为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各学科的分值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但这些并不意味着该学的知识也减少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教好化学,让学生爱上化学,是我们每个教师正在努力的和一直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中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网上银行作为传统银行新的营销渠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相比传统银行而言,网上银行的竞争程度更加激烈,因此对于每一个网上银行企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特别注重探究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探究学习在其内容的引入、问题的创设、活动的开展等环节都有起关键作用的“落点”,教学中只有找准这些有效的“落点”,才能激发学生的的数学探究兴趣。    一、探究内容的引入——找准“认知起点”    探究内容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载体,离开了探究内容,探究性学习就无从谈起。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新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并以小学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