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渴望死去到珍惜生命,从思索个体生命的残疾到全人类所共有的残疾,从对命运的无奈到对命运的反抗、求解,史铁生通过文学创作观的形成以及在这种创作观的指导下的文学创作,充分展现了他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因此,通过对史铁生的文学创作观进行研究,我们能透彻地体悟史铁生创作的心路历程,更好地领悟其作品展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史铁生 残疾 创作观
一、生与死的两难选择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史铁生的不幸在于1972年所生的大病导致他双腿瘫痪。这时他刚刚过了20岁,一个满贮生机的生命从此就要与轮椅结下一生之缘。21岁,一个多么美妙的青春年华,是生机勃勃、意气风发的象征,可以放飞所有的梦想,可以放纵所有的激情,可以拥有任何的目标。可是,在史铁生看来,这一切却与他毫无关系了,他被牢牢地束缚在他的生命的另一半——轮椅上,失却了“飞翔”的天空。突然而至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而所有的人在心底对残疾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和鄙视,更让其痛心。当史铁生确确实实知道自己的双腿再也没有希望了,再也无法发挥“走”的功能时,他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强烈地祈求死神的降临。
既然死亡可以摆脱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那不如及早地解脱,于是史铁生进行了多次的尝试,但都没有成功。侥幸地活下来后,他久久地思考着生与死的问题。
二、为了写作而活着
经过漫长的精神跋涉,史铁生最终还是拒绝了死神的邀请,他渐渐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既然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必然的事,是自然而然的事,那么,活着就成了他首先要考虑的事。史铁生告诉自己也告诉他人,有力气就要试试好好活下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试白不试,活下去也许能得到些许幸福和快乐,兴许能活出一点名堂来。从这点出发,史铁生认为在死神到来前,就要尽心尽力地活着,不能坐以待毙。
恰如许纪霖所说:“生理的残缺使得生命的意义发生了问题,是生,还是死?只有当人被逼到考虑生死的时刻,才有可能在精神上获得新生。”史铁生正是在认识到了死亡的真相后,才开始一步步走出了死亡的深渊,在精神上获得了新生,踏上了寻找活着的理由之旅。
诚然,人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更不能用就是想活着来打发,尤其是像史铁生这样一个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痛苦中挣扎的生命。为了活着,他必须找一个相当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他有活下去的必要。他的生命必须有所寄托。可是拿什么来作为他生命的依托呢?他怎么样才能为生存、为活着找到一个甚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证明活着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而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呢?经过十分艰难的寻找,最终他选择了写作。“为什么要写作呢?”史铁生在回答别人对他的提问时谈到了写作,他说:“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说得通俗点,写作是为了不自杀。”这样的写作动机,形成了史铁生初步的创作观:他活着,就是为了写作。史铁生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活着的可靠的理由,与其说是理由,还不如说是精神的支撑,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
三、为了活着而写作
从为活着找理由,活着就是为了写作到写作为了活着,写作是活着的一种手段、方式,这看似简单的目的和手段的转变过程对史铁生来说却是那么的艰难。
在写作过程中,史铁生有一天突然惶恐起来。由于史铁生特殊的遭遇,生存和写作从开始对他来说几乎就是一回事。因此,一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会文思枯竭,写不出来了,那他怎么办?史铁生越想越感到害怕,他明白必须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审视。诚如王卫湘所说:“当他几十年如一日摇着轮椅走向地坛时,当他如达摩面壁、沉思冥想时,在平静的外表下,是一幕幕挣扎搏斗的心灵图景,思想的飓风挟裹着他的病残之躯在生命的极地和绝境横冲直撞,直到撞得头破血流,直到把无边的黑暗撞出一片希望的光亮。”历经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史铁生始终用他那手中的笔沉静地领悟着他那独特的人生,不断地思考着生与死、思考着生存与毁灭、思考着生命价值与生命虚无的问题。终于,他想透了,他活着,不能仅仅是为了写作而活着。写作,只是他所能选择的一个更适合他的、能使他活得更好的有效手段而已。从最初为生命能够继续下去找个理由、找个支撑,他终于彻底理解了生命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写作,写作只是活着的一个手段。
在史铁生看来,写作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写作还有它本身的意义。这种意义就在于写作要表现和揭示人的存在,不仅外在的真实,而且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真实和心灵深处的体验。2003年,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书面讲演”中,史铁生对他的文学创作观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梳理:“我自己呢,为什么要写作?先是为谋生,其次为价值实现(但不一定求表扬,但求不被忽略和删除,当然,受表扬的味道总是诱人的),然后才有了更多的为什么。现在我想,一是不要僵死在现实里;二要维护和壮大人的梦想,尤其是梦想的能力。”也就是到这个阶段,史铁生的文学创作观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四、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活着
在人生的进程中,活着,可以有着许多种途径。写作,只是这众多途径中的一种而已。然而,写作又不同于人世间众多谋生手段,它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写作为创造人类的一种崭新的生活,发挥着它那独特的功能和力量。
从史铁生的文学创作来看,我们不难得出他对写作的看法:写作,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一种工具,一种不仅可以帮助作者走出心理困境,稀释写作主体的生活痛苦,使其茫然的心里有个安全的着落的工具,更是一种可以帮助他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叩问与寻找的工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史铁生不懈地努力着。他从自己自身的经历和生命体验出发,开始有意识地探求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局限。他从常人难以遇到的困境中感受到的体验出发,进行着他思考的征程,把他的这些思索形成于笔端,展示于人们面前。而就是这个写作思考的过程,让他明白了写作的价值,即不仅能够让他很好地活着,而且能够让他更好地关注人类的精神生活,表现人类的困境和对困境的求解。写作,在史铁生心中,变得神圣、高大起来。
五、小结
作为一位身体残疾的作家,史铁生是平静的,他始终以一种豁达和宽容的心态来思考、创作他的作品,始终在关注着个体命运乃至人类的精神归宿。他的精神的执着和立场的坚定蕴含着对现实的鲜明的批判态度,史铁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价值的遵守。
参考文献:
[1]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洪子诚.问题与方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邓晓芒.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4]许纪霖.另一种理想主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史铁生 残疾 创作观
一、生与死的两难选择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史铁生的不幸在于1972年所生的大病导致他双腿瘫痪。这时他刚刚过了20岁,一个满贮生机的生命从此就要与轮椅结下一生之缘。21岁,一个多么美妙的青春年华,是生机勃勃、意气风发的象征,可以放飞所有的梦想,可以放纵所有的激情,可以拥有任何的目标。可是,在史铁生看来,这一切却与他毫无关系了,他被牢牢地束缚在他的生命的另一半——轮椅上,失却了“飞翔”的天空。突然而至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而所有的人在心底对残疾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和鄙视,更让其痛心。当史铁生确确实实知道自己的双腿再也没有希望了,再也无法发挥“走”的功能时,他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强烈地祈求死神的降临。
既然死亡可以摆脱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那不如及早地解脱,于是史铁生进行了多次的尝试,但都没有成功。侥幸地活下来后,他久久地思考着生与死的问题。
二、为了写作而活着
经过漫长的精神跋涉,史铁生最终还是拒绝了死神的邀请,他渐渐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既然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必然的事,是自然而然的事,那么,活着就成了他首先要考虑的事。史铁生告诉自己也告诉他人,有力气就要试试好好活下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试白不试,活下去也许能得到些许幸福和快乐,兴许能活出一点名堂来。从这点出发,史铁生认为在死神到来前,就要尽心尽力地活着,不能坐以待毙。
恰如许纪霖所说:“生理的残缺使得生命的意义发生了问题,是生,还是死?只有当人被逼到考虑生死的时刻,才有可能在精神上获得新生。”史铁生正是在认识到了死亡的真相后,才开始一步步走出了死亡的深渊,在精神上获得了新生,踏上了寻找活着的理由之旅。
诚然,人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更不能用就是想活着来打发,尤其是像史铁生这样一个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痛苦中挣扎的生命。为了活着,他必须找一个相当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他有活下去的必要。他的生命必须有所寄托。可是拿什么来作为他生命的依托呢?他怎么样才能为生存、为活着找到一个甚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证明活着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而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呢?经过十分艰难的寻找,最终他选择了写作。“为什么要写作呢?”史铁生在回答别人对他的提问时谈到了写作,他说:“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说得通俗点,写作是为了不自杀。”这样的写作动机,形成了史铁生初步的创作观:他活着,就是为了写作。史铁生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活着的可靠的理由,与其说是理由,还不如说是精神的支撑,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
三、为了活着而写作
从为活着找理由,活着就是为了写作到写作为了活着,写作是活着的一种手段、方式,这看似简单的目的和手段的转变过程对史铁生来说却是那么的艰难。
在写作过程中,史铁生有一天突然惶恐起来。由于史铁生特殊的遭遇,生存和写作从开始对他来说几乎就是一回事。因此,一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会文思枯竭,写不出来了,那他怎么办?史铁生越想越感到害怕,他明白必须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审视。诚如王卫湘所说:“当他几十年如一日摇着轮椅走向地坛时,当他如达摩面壁、沉思冥想时,在平静的外表下,是一幕幕挣扎搏斗的心灵图景,思想的飓风挟裹着他的病残之躯在生命的极地和绝境横冲直撞,直到撞得头破血流,直到把无边的黑暗撞出一片希望的光亮。”历经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史铁生始终用他那手中的笔沉静地领悟着他那独特的人生,不断地思考着生与死、思考着生存与毁灭、思考着生命价值与生命虚无的问题。终于,他想透了,他活着,不能仅仅是为了写作而活着。写作,只是他所能选择的一个更适合他的、能使他活得更好的有效手段而已。从最初为生命能够继续下去找个理由、找个支撑,他终于彻底理解了生命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写作,写作只是活着的一个手段。
在史铁生看来,写作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写作还有它本身的意义。这种意义就在于写作要表现和揭示人的存在,不仅外在的真实,而且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真实和心灵深处的体验。2003年,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书面讲演”中,史铁生对他的文学创作观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梳理:“我自己呢,为什么要写作?先是为谋生,其次为价值实现(但不一定求表扬,但求不被忽略和删除,当然,受表扬的味道总是诱人的),然后才有了更多的为什么。现在我想,一是不要僵死在现实里;二要维护和壮大人的梦想,尤其是梦想的能力。”也就是到这个阶段,史铁生的文学创作观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四、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活着
在人生的进程中,活着,可以有着许多种途径。写作,只是这众多途径中的一种而已。然而,写作又不同于人世间众多谋生手段,它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写作为创造人类的一种崭新的生活,发挥着它那独特的功能和力量。
从史铁生的文学创作来看,我们不难得出他对写作的看法:写作,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一种工具,一种不仅可以帮助作者走出心理困境,稀释写作主体的生活痛苦,使其茫然的心里有个安全的着落的工具,更是一种可以帮助他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叩问与寻找的工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史铁生不懈地努力着。他从自己自身的经历和生命体验出发,开始有意识地探求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局限。他从常人难以遇到的困境中感受到的体验出发,进行着他思考的征程,把他的这些思索形成于笔端,展示于人们面前。而就是这个写作思考的过程,让他明白了写作的价值,即不仅能够让他很好地活着,而且能够让他更好地关注人类的精神生活,表现人类的困境和对困境的求解。写作,在史铁生心中,变得神圣、高大起来。
五、小结
作为一位身体残疾的作家,史铁生是平静的,他始终以一种豁达和宽容的心态来思考、创作他的作品,始终在关注着个体命运乃至人类的精神归宿。他的精神的执着和立场的坚定蕴含着对现实的鲜明的批判态度,史铁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价值的遵守。
参考文献:
[1]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洪子诚.问题与方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邓晓芒.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4]许纪霖.另一种理想主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