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好的美术公开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带着好奇和疑问,我暑假随工作室成员去了银川学习观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现场展示课、说课、后续专家点评、小组交流等系列活动。四川德阳美术名师工作室提交的课例脱颖而出,他们的陈颖老师受邀进行现场展示范课《俏花旦》,经过大会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为一等奖。美术现场课展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这节课是将戏剧和美术结合起来的,当遥远的传统文化面对八九岁的孩子时,这堂课一定很有看点,我想知道的答案就在这堂课里找到了。
通过现场聆听,让我觉得真是不虚此行!这堂课给我留下的记忆很深刻,老师课堂上模仿花旦的手眼身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花旦的头饰,老师被学生逗笑,老师讲述家乡的美食美景和乡土文化,可以看出陈老师在整堂课中都倾注了极高的热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课后,我对本堂课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驱使我在以后工作中努力探索,不断进取。这次活动主要收获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要“新”
陈颖老师在银川唐莱中学进行现场示范课,她先是播放川剧的音频,有独唱和伴唱的和聲,曲调高低起伏变化很大,浓浓的四川腔调,宁夏的小孩子哪听过,立刻惹得笑场了,一个个东倒西歪的,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听戏,而且是川剧,恐怕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吧?孩子们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很快进入正题,我们都为陈颖老师捏把汗。不知她接下来如何控制课堂。只见陈老师不慌不忙,走到同学中,摸着几个学生的头,说:“同学们,你们听川剧听不懂吧!没有关系,那是陈老师的家乡戏,你们再看老师这样装扮起来,大家用眼睛来欣赏川戏吧!”于是,陈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亮闪闪的漂亮的带野鸡翎子的头饰戴在头上,随着戏剧的音律走下讲台,开始亮相了,一招一式模仿起戏曲里的人物,头一偏,眼睛一挑,伸出了兰花指,腰一挺,脖子一扬,脚下一立,一个亮相!学生这下可高兴了,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头上了,陈老师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俏花旦》。美术课现场情况由惊险变为惊喜,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真有趣儿!课堂上充满了活力,开了一个好头。
二、美术课要“美”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面带微笑,既随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又顺着这条思路往下引,接着分析旦角的类型:老旦,花旦、刀马旦,视频播放花旦的面部妆容,用到了美术中的色彩搭配:雪白的脸儿,粉红的两腮,桃红的眼影,斜插入鬓的眉毛和神采飞扬的双眼,特别是头饰的色彩。五颜六色的宝石花卉,在漆黑的头发的映衬下,美极了。再仔细看,原来是老师用各种钻石贴、彩纸、绒线团手工做出来的!同学们兴致更高了,一双双眼睛闪闪发光,老师很大方地把头饰取下来,问“哪位同学愿意表演一下俏花旦?”立刻有女生上前去试,都想戴一戴。可是,老师手上只有一顶,陈老师莞尔一笑,对同学们说:“那大家一起动手来做一做花旦的头饰吧!一组一顶,不就都有了,就用你们带来的材料,比如超轻彩泥、花草、彩纸、亮片、毛线等来做吧!”于是老师拿出了八幅花旦的屏风画摆在教室四周,既可供学生实践参考,也使教室里有了戏剧的气氛。她和六个组的同学们一同设计,一同分析化妆,一同讨论头饰的粘贴、材料的运用。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分组合作也很愉快。不仅作品美,心里也美滋滋的。
三、美术课要“实”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段年级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强化学习兴趣,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术文化基础上,引导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陈老师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分工合作的方法,通过多种材料的设计运用,比如:上课中给孩子们准备了彩色亮片、花朵、草叶、卡纸、彩泥、布料、亮片、毛线等,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做出了六个美丽的头饰,每组都各具特色,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戴在头上,抖抖头饰,扭扭腰身,学着老师,好像自己就是美丽的花旦一样,眼睛亮闪闪的。
四、美术课要“趣”
川戏真是很有韵味的艺术形式,一清唱一念白,很奇特的感觉,对宁夏的孩子来说很新鲜,从未听过,表情各式各样的都有,老师已是意料之中,适时引导,化险为夷,又巧妙又有趣。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学会了制作、合作、表达、展示,培养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像一根丝线,巧妙地将班里学生联在一起,使其体会了传统文化的美感,美术的色彩元素,川剧旦角的独特韵味,这一定是学生一生中记忆深刻的一节课。
五、美术课要“活”
短短的一节课,老师既要活用教材,又要调节好课堂节奏;既要了解孩子们的个性特点,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要掌握课堂上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使每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都发挥出来。老师对学生亲切的微笑,能使学生心情愉悦,课堂气氛和谐宽松;老师积极的鼓励、耐心的辅导、殷切的期待,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陈老师把川剧的美的元素带到课上,和学生一起边做头饰边讨论,并且,对于花旦的装束,孩子们由陌生到好奇到动手画脸妆制作头饰,还戴在头上愉快地展示,积极性是那么高,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被这浓浓的气氛感染了。从陈颖老师身上看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对自己本专业的挖掘和延伸拓展,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热爱,这些都值得我今后学习和借鉴。
通过现场聆听,让我觉得真是不虚此行!这堂课给我留下的记忆很深刻,老师课堂上模仿花旦的手眼身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花旦的头饰,老师被学生逗笑,老师讲述家乡的美食美景和乡土文化,可以看出陈老师在整堂课中都倾注了极高的热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课后,我对本堂课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驱使我在以后工作中努力探索,不断进取。这次活动主要收获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要“新”
陈颖老师在银川唐莱中学进行现场示范课,她先是播放川剧的音频,有独唱和伴唱的和聲,曲调高低起伏变化很大,浓浓的四川腔调,宁夏的小孩子哪听过,立刻惹得笑场了,一个个东倒西歪的,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听戏,而且是川剧,恐怕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吧?孩子们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很快进入正题,我们都为陈颖老师捏把汗。不知她接下来如何控制课堂。只见陈老师不慌不忙,走到同学中,摸着几个学生的头,说:“同学们,你们听川剧听不懂吧!没有关系,那是陈老师的家乡戏,你们再看老师这样装扮起来,大家用眼睛来欣赏川戏吧!”于是,陈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亮闪闪的漂亮的带野鸡翎子的头饰戴在头上,随着戏剧的音律走下讲台,开始亮相了,一招一式模仿起戏曲里的人物,头一偏,眼睛一挑,伸出了兰花指,腰一挺,脖子一扬,脚下一立,一个亮相!学生这下可高兴了,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头上了,陈老师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俏花旦》。美术课现场情况由惊险变为惊喜,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真有趣儿!课堂上充满了活力,开了一个好头。
二、美术课要“美”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面带微笑,既随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又顺着这条思路往下引,接着分析旦角的类型:老旦,花旦、刀马旦,视频播放花旦的面部妆容,用到了美术中的色彩搭配:雪白的脸儿,粉红的两腮,桃红的眼影,斜插入鬓的眉毛和神采飞扬的双眼,特别是头饰的色彩。五颜六色的宝石花卉,在漆黑的头发的映衬下,美极了。再仔细看,原来是老师用各种钻石贴、彩纸、绒线团手工做出来的!同学们兴致更高了,一双双眼睛闪闪发光,老师很大方地把头饰取下来,问“哪位同学愿意表演一下俏花旦?”立刻有女生上前去试,都想戴一戴。可是,老师手上只有一顶,陈老师莞尔一笑,对同学们说:“那大家一起动手来做一做花旦的头饰吧!一组一顶,不就都有了,就用你们带来的材料,比如超轻彩泥、花草、彩纸、亮片、毛线等来做吧!”于是老师拿出了八幅花旦的屏风画摆在教室四周,既可供学生实践参考,也使教室里有了戏剧的气氛。她和六个组的同学们一同设计,一同分析化妆,一同讨论头饰的粘贴、材料的运用。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分组合作也很愉快。不仅作品美,心里也美滋滋的。
三、美术课要“实”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段年级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强化学习兴趣,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术文化基础上,引导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陈老师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分工合作的方法,通过多种材料的设计运用,比如:上课中给孩子们准备了彩色亮片、花朵、草叶、卡纸、彩泥、布料、亮片、毛线等,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做出了六个美丽的头饰,每组都各具特色,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戴在头上,抖抖头饰,扭扭腰身,学着老师,好像自己就是美丽的花旦一样,眼睛亮闪闪的。
四、美术课要“趣”
川戏真是很有韵味的艺术形式,一清唱一念白,很奇特的感觉,对宁夏的孩子来说很新鲜,从未听过,表情各式各样的都有,老师已是意料之中,适时引导,化险为夷,又巧妙又有趣。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学会了制作、合作、表达、展示,培养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像一根丝线,巧妙地将班里学生联在一起,使其体会了传统文化的美感,美术的色彩元素,川剧旦角的独特韵味,这一定是学生一生中记忆深刻的一节课。
五、美术课要“活”
短短的一节课,老师既要活用教材,又要调节好课堂节奏;既要了解孩子们的个性特点,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要掌握课堂上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使每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都发挥出来。老师对学生亲切的微笑,能使学生心情愉悦,课堂气氛和谐宽松;老师积极的鼓励、耐心的辅导、殷切的期待,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陈老师把川剧的美的元素带到课上,和学生一起边做头饰边讨论,并且,对于花旦的装束,孩子们由陌生到好奇到动手画脸妆制作头饰,还戴在头上愉快地展示,积极性是那么高,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被这浓浓的气氛感染了。从陈颖老师身上看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对自己本专业的挖掘和延伸拓展,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热爱,这些都值得我今后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