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6日,素有“学府圣地”、“东南学府第一流”美誉的东南大学迎来华诞
巍巍学府 百年荣光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曾被称为“十朝都会”的古都南京以其山水城林和谐相映、历史文化悠久丰厚而闻名于世。百年学府东南大学就位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素有“千年文枢”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占地6374亩,拥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东南大学的前身是清代两江总督张之洞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15年改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更名为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首任校长郭秉文先生广延名师,戳力办学,东大声名日炽,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经多年发展,计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其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四牌楼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迄今,学校已走过105个年头。
东大的发源地四牌楼校区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鸡鸣山下、玄武湖畔,是东吴五经博士、明代国子监所在地,千百年来就以“学府圣地”著称。今天的校园依然古朴雅致,处处弥漫着深厚的人文气息。于1923年落成的东南大学体育馆是中国高校第一座体育馆,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印度诗人泰戈尔等都曾在这里作过精彩的演讲。1931年落成的大礼堂造型雄伟、极具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屹立在校园西北角的古柏冠名六朝松,它虬劲苍翠、傲骨峥嵘,相传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大礼堂在东南大学海内外校友心中早已是母校的象征,六朝松则诠释着东南大学追求真理与科学的大学理念。吴健雄纪念馆建成于2002年百年校庆前夕,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一座华人科学家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的物品向您展示着这位东大校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的光彩人生。
九龙湖校区地处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风景秀丽,环境怡人。校区的建筑规划以东大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加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于2006年8月投入使用,一期建设工程包括教学区,管理、服务、生活区,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新校区的启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东大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更使办学空间得到了全面拓展。
百年东南 育无数华夏英才
作为一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大学,东南大学俊彦云集。现有两院院士8位,尤肖虎、陆祖宏、洪伟、崔一平、王炜、王志功、黄庆安等25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另有正、副教授1500多人,博士生导师400多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国家“十五”863第二届领域及主题专家组成员5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6人。
东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是人才济济。伦理学学科带头人、人文学院院长樊和平教授,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经管学院院长徐康宁教授,法律学科带头人、法学院院长周佑勇教授,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凌继尧教授等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以培养承担国家和民族发展重任的精英人才和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才为己任,努力探索办学、育人之道。
东大学风优良名闻遐迩,“学在东大”已成为社会各界对东大学风的一致评价。历史上梁实秋就曾论东大学风之美为“师饱学而尽职,生好读而勤业”。优良的学风造就一流的人才。一百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有190多位东大校友入选两院院士。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为“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中,其中3位是东大校友。2006年,东大杰出校友任新民、黄纬禄还被授予“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的倪光南院士,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成功开发联想汉字系统。1982年13岁进入南京工学院少年班学习的沈向洋博士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创建者之一,并于2004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学泽绵延、诚朴无华、致力于学的良好学风更体现在当代东大学子的身上。近年来,该校学生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第二、三、四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在2005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六个三等奖。戴戈,这位东大学子,曾经在第七、八、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获得两个特等奖和一个一等奖。
被誉为“人才培养”特区的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成立于2003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任名誉院长。该学院是东大在原强化班基础上,按照精品教育模式,依托学校重点学科,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优质资源,采用分级导师制以培育英才的成功探索,也是东大教学改革的试验基地和管理改革的示范基地。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东大开展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研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自2004年以来,先后有10000余名学生参加训练计划,共产生3787项校级和院级成果。
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融合,是东大的办学指导思想之一。成立于1999年的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坚持“高格调的课程、高水平的讲座和高品位的活动”的理念,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这些系列讲座已经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长期关心东大的人文素质教育,曾于2005年4月为东大师生作《音乐·艺术·人生》讲座,并于2007年4月再次在东大九龙湖校区举办“李岚清篆刻艺术展”。
集成创新 再铸辉煌
东南大学是一所工科特色明显,理、工、医、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学校设有32个直属院系,64个本科专业,206个硕士点,9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在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同时,东大还形成了一批在全国高校中都极具影响的优势学科。在2002-2004全国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东大有11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前十名,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学科位列全国高校前五名。在2004-2006全国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东大还十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截止目前,已有1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巍巍学府 百年荣光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曾被称为“十朝都会”的古都南京以其山水城林和谐相映、历史文化悠久丰厚而闻名于世。百年学府东南大学就位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素有“千年文枢”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占地6374亩,拥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东南大学的前身是清代两江总督张之洞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15年改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更名为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首任校长郭秉文先生广延名师,戳力办学,东大声名日炽,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经多年发展,计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其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四牌楼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迄今,学校已走过105个年头。
东大的发源地四牌楼校区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鸡鸣山下、玄武湖畔,是东吴五经博士、明代国子监所在地,千百年来就以“学府圣地”著称。今天的校园依然古朴雅致,处处弥漫着深厚的人文气息。于1923年落成的东南大学体育馆是中国高校第一座体育馆,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印度诗人泰戈尔等都曾在这里作过精彩的演讲。1931年落成的大礼堂造型雄伟、极具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屹立在校园西北角的古柏冠名六朝松,它虬劲苍翠、傲骨峥嵘,相传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大礼堂在东南大学海内外校友心中早已是母校的象征,六朝松则诠释着东南大学追求真理与科学的大学理念。吴健雄纪念馆建成于2002年百年校庆前夕,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一座华人科学家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的物品向您展示着这位东大校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的光彩人生。
九龙湖校区地处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风景秀丽,环境怡人。校区的建筑规划以东大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加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于2006年8月投入使用,一期建设工程包括教学区,管理、服务、生活区,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新校区的启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东大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更使办学空间得到了全面拓展。
百年东南 育无数华夏英才
作为一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大学,东南大学俊彦云集。现有两院院士8位,尤肖虎、陆祖宏、洪伟、崔一平、王炜、王志功、黄庆安等25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另有正、副教授1500多人,博士生导师400多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国家“十五”863第二届领域及主题专家组成员5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6人。
东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是人才济济。伦理学学科带头人、人文学院院长樊和平教授,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经管学院院长徐康宁教授,法律学科带头人、法学院院长周佑勇教授,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凌继尧教授等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以培养承担国家和民族发展重任的精英人才和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才为己任,努力探索办学、育人之道。
东大学风优良名闻遐迩,“学在东大”已成为社会各界对东大学风的一致评价。历史上梁实秋就曾论东大学风之美为“师饱学而尽职,生好读而勤业”。优良的学风造就一流的人才。一百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有190多位东大校友入选两院院士。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为“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中,其中3位是东大校友。2006年,东大杰出校友任新民、黄纬禄还被授予“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的倪光南院士,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成功开发联想汉字系统。1982年13岁进入南京工学院少年班学习的沈向洋博士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创建者之一,并于2004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学泽绵延、诚朴无华、致力于学的良好学风更体现在当代东大学子的身上。近年来,该校学生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第二、三、四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在2005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六个三等奖。戴戈,这位东大学子,曾经在第七、八、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获得两个特等奖和一个一等奖。
被誉为“人才培养”特区的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成立于2003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任名誉院长。该学院是东大在原强化班基础上,按照精品教育模式,依托学校重点学科,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优质资源,采用分级导师制以培育英才的成功探索,也是东大教学改革的试验基地和管理改革的示范基地。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东大开展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研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自2004年以来,先后有10000余名学生参加训练计划,共产生3787项校级和院级成果。
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融合,是东大的办学指导思想之一。成立于1999年的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坚持“高格调的课程、高水平的讲座和高品位的活动”的理念,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这些系列讲座已经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长期关心东大的人文素质教育,曾于2005年4月为东大师生作《音乐·艺术·人生》讲座,并于2007年4月再次在东大九龙湖校区举办“李岚清篆刻艺术展”。
集成创新 再铸辉煌
东南大学是一所工科特色明显,理、工、医、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学校设有32个直属院系,64个本科专业,206个硕士点,9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在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同时,东大还形成了一批在全国高校中都极具影响的优势学科。在2002-2004全国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东大有11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前十名,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学科位列全国高校前五名。在2004-2006全国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东大还十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截止目前,已有1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