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探讨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学的评估观念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看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看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思维、想象以及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迁移达到自学课本外知识等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所谓的“一拖三”(教一学二考三)。现在教育界已认识到迁移现象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提出了“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摒弃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上教师设计好一个又一个环节,让学生按着教师的思路走的传统教学模式。那种如“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节课的教法早已被否定。“学生课堂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考完后扔笔记”的学法也再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培养下自学并掌握知识。教师扮演的只是导演而不是演员的角色。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叶圣陶也曾说过:“同学们要学会自学的本领,教师要引导并且帮助同学们学会自学的本领。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自学’。自学能力的强或弱,根据在校时所受教育的好或差。假如在校时常被引导向自学方向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而且不怕他人嗤笑。我简直要外行地说,所有各级各类学校以及补习、进修机构的主要职能,全部在于引导来学的人向自学方向不断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教师整日埋头于教材,从中挖掘知识点,琢磨如何教给学生,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又如何想办法解决。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学生不会去“思考”,更谈不上创造了。结果学生往往出现高分低能、多知识高学历而低能力的现象。不会触类旁通,更不会举一反三。学校所学的知识有限,课堂45分钟所教知识更有限。中国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富于哲理,形象地说明了知识、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身。
  鉴于此,我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兴趣并有意识地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思考、欣赏等方面的能力。现将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及做法写出来。它尚处在摸索、尝试阶段,还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行不成一套理论体系,若有不妥之处,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讲授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理解分析的能力
  
  在学习古典诗歌单元时,我给学生讲授鉴赏古典诗歌的有关常识: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
  1. 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诗歌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激情、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因此要充满激情,用心去感受诗人的激情。2. 诗歌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表达思想感情。3. 中国古典诗歌是精炼的和含蓄的。4. 中国古典诗歌富于音乐美。例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二)了解,感悟,联想
  1. 了解是鉴赏的基础,也是鉴赏的开始。(1)语言。了解语言就是要把每个词的意思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弄清楚。(2)名物。诗人的感情由外物的触发而产生诗,而在表达感情时又常常利用物作为媒介,达到物我交融。(3)典实。注意理解作品中的典故。
  2. 感悟。欣赏诗须用心去感受,须深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中去。《文心雕龙·知音》篇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3. 联想。一种是欣赏对象所创造的形象、意象和意境在欣赏者心中的映现。另一种是从欣赏对象中生发出来的。
  在学习古典小说单元时,我讲授如何从人物、细节、构思、语言等五个方面鉴赏古典小说。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我讲授“关于月的文学原型的思考”:月亮是一种自然形象,但因为有了人,月亮才被赋予各种人类才有的意想和情感。它是文学家的知己,是诗人的情人。月夜的美似乎有三:一是月光,二是月光所照的夜晚世界,三是月亮在观者心中所引起的联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光近似于青色,它是消极的、使人心静的力量,是一种寒冷的颜色,其所标示的感情是静、是安慰、是寂寞。太阳则是黄赤之色,属暖色调。月光是冷色调,给人安慰、沉思、冥想之境。赤色如大鼓之响,青色如横笛之音;赤色如燃烧着情欲的男子,青色如静思中的女子;赤色如傲夏的牡丹,青色如耐冬的水仙。夜的世界是被青所装饰的世界,在太阳底下的人是一种竞争的人、抑郁的人,只有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时,这些人才退而求情感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放松。夜的世界是非男子的,是女子的;非散文的,是诗歌的;非哲学的,是宗教的。告诉学生这些知识后,今后文学作品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学生便理解了。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时代,听宋元老师讲“哥德巴赫猜想”,激发起强烈的兴趣,由此树立起雄心壮志,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终于摘取了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伟大的物种起源与发展学说的创造者达尔文,从小就喜欢昆虫,酷爱大自然。他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兴趣,喜欢观察昆虫的生长和变异状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写出了空前的巨著《物种起源》。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那么,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学习内容,还是紧张的操作(包括作业),他总是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地去研究、探索,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对此门课程发生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某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才愿意去学、去接受知识并钻研之。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由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变为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也再不会将学习看成是负担、痛苦的事情了,并且还会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很好地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视感情的激发
  情绪学习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的学习。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受到教师的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从而获得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这种体验逐渐积累形成个体的经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借助情绪记忆去推动自己的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他们通过迁移来正确地对待人际交往。教师通过自身情绪的感染,可使学生产生愉快、振奋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进行某一类行为或活动。教学是双向交流的活动,可以说,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喜欢你上的这门课,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有抑扬顿挫的语调、端正大方的仪态、令人赏心悦目的仪容仪表等等。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一瞬间的面部表情都会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回答问题时非常紧张,您时不时用鼓励的眼光望着我,面带笑容,我忽然觉得老师您今天真漂亮,我心中仿佛有跳动的火苗在生长。”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切忌将所有课文的教学都形成同一个模式,不同体裁甚至同一体裁不同内容的课文也应尽量避免雷同。只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1. 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不同人物进行比较。
  学习《祝福》、《翠翠》(沈从文《边城》节选)时,我引导学生对这两篇小说进行比较。有的学生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不同着手(祥林嫂主要是从外貌、肖像、人物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塑造的;而翠翠这个人物则主要是通过心理活动过程刻画的);有的学生从主题思想方面,还有的从语言特色方面进行比较。我告诉学生在比较文学作品时,要善于抓住“切入点”进行分析。还可让学生将祥林嫂与繁漪(都有着失败的婚姻)、林黛玉与崔莺莺等人物进行比较。
  2.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有些课文交给学生去处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改编、表演,演后再分析评论,全程都由学生完成。为了表演好节目,他们必须认真熟悉和阅读课文,甚至查找资料理解内容。学习《孔雀东南飞》,我要求他们分角色扮演诗中的人物形象,要求人物语言、对话、独白全部采用原文。学生通过表演不仅理解了课文,还对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深刻含义也有了深深的感悟。无须教师再讲授,他们已倒背如流,印象非常深刻。再如张天翼小说《华威先生》是自读课文,学生用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自学此课,以自己的理解来表演和刻画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我将学生分成三组,学生自己充当编剧、导演、演员。有一组学生还加了前言和结尾:“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这么一个人,我已经注意他好久了,这位先生每次出现都离不开那只看似又大又重的皮包和黑黝黝的手杖,我记得最清楚的便是那双手了……不然他又会沉着脸,舞着双手问我:‘你呀,你,抗战工作如此之紧张,你还在这里说闲话……’可怜的华威先生,有多少个讲演,又有多少个饭局等着他呀!如果您下次举行会议、饭局之类什么的,可千万别忘了他呀!有哪出戏能缺了咱们的华威先生呢?”各组通过运用所学方法、掌握的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将人物形象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3. 引导、点拨。
  《礼记·学记》中提到教学要善于引导,“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故君子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使他们走更多的弯路,因不得法而浪费时间。学习《荷塘月色》可提问:“揭示文眼的句子是哪一句?”“你认为这一句是文眼,理由何在?”“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请你把思考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学生能把这几个问题回答出来,就基本将此文的感情基调及感情线索弄清楚了。在学习《祝福》时,我提问:“假如你是语文老师,你会向你的学生提什么问题?”学生能否抓住课文的实质进行提问,我觉得教师在此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教育前辈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多数学生感受最深的是对琵琶乐曲描写的段落,将抽象的音乐用具体形象的语句描绘。我引导学生用此方法将乐曲(譬如二泉映月)的感受写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适当开设欣赏课,提高鉴赏能力。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名著《红楼梦》,其中的主要人物已是家喻户晓。此文是自读课,只有1课时的教学时间。若教师再进行详解,不仅课时不允许,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新意。我将此课开设成欣赏课,播放有关贾、林、薛三人的爱情悲剧及王熙风的性格、命运的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先让学生听一遍,教师讲解完后再欣赏一遍,学生们反映这样效果较好。
  5. 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文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模糊性。现代教学中,有一种理论认为:对于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去了解它的背景材料,也可以不去做这些准备,因为文学同人的其他行为一样,虽然是被某一个人写出来的,可它是人类文化背景行为规则前提下的产物。它一经产生,就不再是某某的作品,而是某人在大的人类文化背景下,接受人类各种各样的共同信息的结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思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形象和意义不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应该允许读者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我国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多数教师和家长的眼中,具有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并向老师的结论质疑,敢于说“不”字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坏学生,要受到斥责。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器,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缺乏富有个性的创造,一个个都是机械化的产物。黄全愈博士说:“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生长的环境……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学生答出与教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应不应该算错呢?是该鼓励还是该指责呢?培养与扼杀仅一步之遥,稍不注意便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阅读教学中切忌教师跳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和盘托出,这样学生会有依赖性,懒得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本没有创造性可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任意驰骋的天空,发挥他们想象的舞台。我认为在教学中也不必将与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都要交代清楚,这样做会使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思维跳不出作者的“意图”框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名导演,起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应把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
  
  四、合作学习
  
  此法是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同学间的讨论、补充学习来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同学间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完善,共同圆满地解决问题,他们往往会有成就的喜悦感。每位学生都要开动脑筋、发展思维、各抒己见,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述一些教学方法及见解是我在语文教学具体操作中的体会所得,尚处在尝试摸索阶段。其中有些见解与做法可能还存在不当之处。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也许有许多教法尚不能脱离前人的、传统的窠臼。我觉得先模仿他人的经验之法,然后再创造出一套有特色的适合于自己的教法来,这需要一段时日去摸索、探讨、总结。不管怎样,毕竟已迈出了一步。
其他文献
《项链》是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许多年来,人们对其中女主人公的看法,几乎是众口一词——她是一个追求奢华而遭不幸,被强烈的虚荣心侵蚀,导致其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但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于小说之中,难道我们就从小说中没有品味出别的什么吗?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是小说中的关键事件,项链的丢失使她的性格从那个晚上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她的生命轨迹从那一刻起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她的一生到
期刊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注重“双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知识容量大,训练强度大,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和手段,其作用发挥得非常充分课堂教学改革搞了很多年,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事实上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仍以教师为中心无论是“教改课”还是“传统课”,都不应只看形式,也不应用某种固定模式去衡量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而应以学生“得到了多少”“得
期刊
随着时代的飞跃,社会的进步,社会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责任则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实现21世纪的世纪竞争实质——人才的竞争。  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实施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只有注入新鲜的血液,教改工作才会显出勃勃的生命力——这就是
期刊
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指的是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使学生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而不是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更不是某种外在的形式。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师的讲授只要生动、具体、正确,富于启发性、感染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上发生有益的变化和进步,就是有益的教学方法。有的课,虽然学生讨论占了大量的时间,但教师与学生一起(或任凭学生)无据辩论、凭空判断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这是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相悖的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的生活可能平淡无奇、周而复始,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着我们的学生,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形成,甚至一生。因为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他们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当好榜样角色。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爱心培养爱心、以尊敬换取尊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化学生。同学生和睦相处、协调发展、共同成长应是教师榜样角色的基本内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多元智能理论将智能划分为8种:语言智能,诗人律师都充分运用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科学家主要运用这种智能来处理工作;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运动员就运用此种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是对他人情绪情感方面的理解,政治家销售员
期刊
○《邓小平文选》,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  ○《新概念英语》,(英国)亚历山大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金庸作品集》,金庸著,三联书店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  ○《数字化生存》,(美国)尼葛洛庞蒂著,海南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奥地利)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  ○《傅雷家书》,傅雷著,三联书店  ○《第三次浪潮》,(美国)托夫勒著,三联书店  ○《时间简史》,(英国)霍金著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文综考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因此,要搞好政治学科的教学工作,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就会成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知识的积累不应理解为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所追求的是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当一个个单项知识经过积累和联结,才能为能力的提
期刊
1901年法国苏利·普吕多姆  他的诗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义完美艺术的代表,并且罕有地结合了心灵与智慧  1902年德国特奥多尔·蒙森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在其不朽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挪威比昂斯滕·比昂松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法国诗人  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忠实地反映了其民
期刊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鹅之歌》(1826)等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