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丝》中不应被忽视的作家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85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语丝》的历史考察,和“语丝体”的介绍,来了解许钦文与《语丝》的关系,以及许钦文与鲁迅的关系,来探寻其创作特色,以及许钦文的《语丝》的研究和鲁迅研究中的价值与贡献,为《语丝》研究和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现代文学增添了一抹色彩。
  关键词:《语丝》;许钦文;鲁迅;乡土文学作家
  谈及期刊杂志,当下流行的期刊杂志以及报纸种类繁多,同时也分类有别,诸如《上海文学》、《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收获》、《十月》等等,在当下文坛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11月,办有《语丝》周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说,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等。”①同时,语丝社又得到鲁迅的支持,“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影响甚大。”②在《语丝》的作家群之中,像周作人、鲁迅、林语堂、冯文炳等在现代文学当中都有着很重要地位,而在《语丝》周刊的创作发展过程中,许钦文的作品及贡献是不应被忽视的。他的价值不仅在《语丝》研究和鲁迅研究中,其中也体现在他的作品本身。在当下文坛,对《语丝》的研究已经在各个方面都有作出一定的成绩。但是对许钦文的认识与研究却不是特别的充分,本文则通过对《语丝》的历史考察,和“语丝体”的介绍,来了解许钦文与《语丝》的关系,以及许钦文与鲁迅的关系,来探寻其创作特色,以及许钦文的《语丝》的研究和鲁迅研究中的价值与贡献。许钦文的创作不仅为《语丝》研究和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现代文学增添了一抹色彩。
  1
  在“五四”时期时,期刊与社团的共生已经是一个重要并且普遍的现象,这也反映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据茅盾统计,从1915年到1925年,已经出现的文学刊物与社团“不下一百余”。据了解,当时的比如“新潮社”的最初组织架构形式,就是“新潮杂志社”,“《新潮》者,北京大学学生集合同好,撰辑之月刊杂志也。但是,对《语丝》来说,最初的撰稿者却并非都是有“所谓一定的目标,统一的路线”③的“同人”。《语丝》第3期( 1924年12月1日) 里曾登载过这样一个广告,广告中公布了《语丝》最初的16位撰稿者: “本刊由周作人、钱玄同、江绍原、林语堂、鲁迅、川岛、斐君女士、王品青、衣萍、曙天女士、孙伏园、李小峰、淦女士、顾颉刚、春台、林兰女士等长期撰稿。”可见,《语丝》的创作主体中,大家的风格则更是不仅而同的。许钦文虽然不是《语丝》的长期供稿者,但是他却因鲁迅先生的影响,在创作中,明显体现了乡土文学的创作风格。
  说起《语丝》中的文体,由语丝的作家群可以看出,其文体也相应的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孙伏园先生在《语丝》第52期(1925年11月9日)首次提出“语丝的文体”。周作人,在《语丝》第54期(1925年11月23日)《答伏园<论语丝>的文体》一文中也认为《语丝》没有什么特殊的文体,周作人认为,“本来就没有什么限制,所以也就无需加以修正”,但是不代表“不谈政治”。但是在鲁迅看来,《语丝》的特色似乎是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来的,那便是文学史中流行的对“语丝体”的一种评价,“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④所以,在这里,我们谈及的“语丝文体”,首先是在语丝同人的创作实践中显现出来的,尔后得到了语丝同人有意识的理论探讨和归纳。“语丝文体”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实践了文学在精神和形式上的双重自由:它将社会批判精神和文学性因素融为一体,将文学的批判功能和自主性建设结合起来了。“语丝文体”体现了“五四”后知识分子对自由精神的坚守,也体现出了作家对文学观念的超越。
  鲁迅的杂文,正是反映出其坚持了“五四”立场,在深刻得反抗着封建传统,破坏偶像,抨击迷信与国粹,同时,也在倡导科学与民主。而与他五四时期的创作相比,这些文章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层面:深刻反思了刚刚过去的新文化运动,对其中的隐忧给予冷静的不加掩饰的暴露。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寂寞而悲凉的落潮期,他似乎并不顾忌新文化运动万难挽救的颓势,直剖其间的痼疾。而许钦文作为《语丝》作家群的一员,与鲁迅也有着不解的缘分,其创作对于五四运动也有着很重要的贡献。
  2
  许钦文(1897-1984),原名绳尧,笔名有钦文、 蜀宾、 田耳和湖山客等,是浙江绍兴山阴县东浦林人,其父许岳钟,是清末秀才,作为富家子弟在家开私塾,进行课业授徒。其母田氏,是酿酒家的女儿。哎许钦文5岁时,他的父亲便开始教他识字,后来进入了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创辦的东浦热诚小学里读书。1913年,许钦文考入杭州铁道学校机械科,因发生学潮,学校停办,次年考入免费的浙江省立第五师范,这所学校原名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任校长,孙伏园、周作人、章锡琛、陶元庆、董秋芳等人曾就读于此或在此工作过。1917年,许钦文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因家中人口多,兄弟姐妹12人,父亲年老,许钦文急于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遂留在母校附属小学任教。1922年,受直奉战争影响,许钦文最终失业,家中陷入了贫困的境遇。但,当时五四风潮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钦文便前往北京,于是有了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先生讲授课程的机会,也因此在鲁迅、冰心、朱自清等人的影响下,开始进行了文学创作。因为自身与鲁迅同乡,其妹妹许羡苏又是鲁迅的学生,因为得到鲁迅很多的帮助与指导。
  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24年5月25日鲁迅先生移居北京西三胡同新居后,在近十个月的时间中,鲁迅先生就同许钦文当面谈话达23次,1923年至1926年间,鲁迅与许钦文的通信共有300多封。可见许钦文与鲁迅交往是非常密切的。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许钦文于1926年,写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故乡》,作为“乌合丛书”之二由北新书局出版,不久又出版了《鼻涕阿二》、《毛线袜及其他》、《回家》、《赵先生的烦恼》等集子。在许钦文的小说《理想的伴侣》得到发表后,更是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肯定。为此,鲁迅先生特地写了《幸福的家庭》一文,并以“拟许钦文”为副题,这足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许钦文的认可,同时这一举动也引起了文坛上的广泛关注,这也使得许钦文在文坛的名声得以大震。同时也是在鲁迅先生的精心扶植与培养下,许钦文的创作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许钦文曾被鲁迅誉为“乡土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是对乡村的描写,其中多情感流露,并且有丰富的心理分析,注重的是人间的真实性。曾有评论家这样评论他的作品,认为其有体现男性的自私、见异思迁,也有对于女子的善妒、喜好卖弄风情等都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绘,并认为许钦文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嘲讽。其中的讽刺与批评性,不得不说是对鲁迅的学习与继承。许钦文自己也有说过类似于“教我者,鲁迅先生也。”这样的话语。许钦文还曾在其自传里说,鲁迅先生是他的救命恩人,而许钦文对鲁迅先生的敬意也是无比崇高的。在1936年7月,鲁迅病重期间,许钦文在贫病交加之际,仍坚持去上海探望鲁迅先生,在鲁迅先生逝世时,许钦文又带病去为鲁迅先生守灵。在鲁迅先生逝世之后,许钦文则陆续撰写了许多关于研究鲁迅先生的著作以及关于对鲁迅先生回忆的文章。这是他对我们学习鲁迅、了解鲁迅做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3
  许钦文正是受了鲁迅的影响,主要致力于地域乡土文学创作,并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确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许钦文的小说创作是对越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作家的风格体现。他曾在《关于小品文》中说:“小品文原以朴素、自然为本来面目的。”⑤许钦文从小便是生长在浙东绍兴城郊的小镇里,这是一个拥有着完整保留越地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的地方。正是因为受到这种坚实而又厚重的越文化植被的滋养,才使他的创作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的。他的乡土小说也正是蕴涵了丰富的越文化内涵。
  许钦文常常以“松村”来命名其小说的环境,这便像是鲁迅的“鲁镇”与“未庄”在许钦文的小说中同样不免有描写落后乡村中的愚昧、冷漠与衰败。许钦文曾说:“《鼻涕阿二》里写一个女性的模型,是地位低下的女性。我在这里攻击的是养成鼻涕阿二的环境,并非她的本身。对于她的本身,这样可怜,又可笑,我是只有感叹的。”⑥这便从另一个视角来表现出人们的迂腐、狭隘、自私与可笑,同时,这也体现了旧中国乡村的落后,这也正是许钦文批判性的体现。许钦文的创作,也是我们了解旧中国的一个眼睛,同时,其批评的深刻性也在不断深入,这是对鲁迅的继承,也是对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丰富。
  总之,许钦文作为乡土作家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同时,其对鲁迅研究与《语丝》研究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 鲁雪莉.许钦文传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
  [2] 张梁编选.《语丝》作品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 张铁荣选编.卷地潮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2
  [4]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5] 许钦文.在老虎尾巴的鲁迅先生——许钦文忆鲁迅全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6] 高松年,龙渊编.许钦文著.许钦文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7]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2.8
  [9]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10] 许钦文.许钦文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1] 许钦文.许钦文小说集[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12] 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M]//三闲集·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3] 魯迅.题记[M]//华盖集·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4] 鲁迅.小引[M]//鲁迅全集·华盖集续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5] 许钦文.关于小品文,小品文与漫画[M].生活书店,1935
  注解:
  ①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8
  ②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8
  ③ 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M]//三闲集·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64
  ④ 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M]//三闲集·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64
  ⑤ 许钦文.关于小品文,小品文与漫画.生活书店,1935:66
  ⑥ 许钦文.许钦文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60
  作者简介:王雪微(1994-),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学生,汉语言文学硕士,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杭州 310337)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拉开了近代化的大幕,在明治政府实施的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政策的推动下,日本迅速的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同样在日本明治维新后30年,以日本为蓝图开始一场改革变法之路,但是结局却完全不同,本文将以中国戊戌变法为切入点,研究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不同,重点从内部分析日本维新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美籍爱尔兰后裔,奥尼尔的移民身份赋予了他独有的文化背景,使他尤为关注美国社会中作为边缘族裔的爱尔兰移民,并将他们的生存现实与精神世界纳入文本。为了尽快融入移居国主流社会,这些身处异域的愛尔兰移民普遍失去了母国的宗教信仰。信仰的缺失、道德观念的淡漠不仅使他们陷入伦理失序的危机中,更面对多重伦理身份而难以进行正确取舍。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爱尔兰移民;伦理身份  对于奥尼尔剧作中的
期刊
摘 要:麻九畴作为元好问在《中州集》中单独立传且收诗31首的诗人,在金代诗歌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少有学者研究麻九畴诗歌的特点以及其怪奇风格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笔者拟通过分析麻九畴诗歌内容及艺术特征考察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作用。  关键词:麻九畴;诗歌分类;艺术特征;怪奇  对于麻九畴没有独立的研究论文,只有间或出现在研究其他文人的论文里,而且内容和篇幅都很少。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麻九畴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入手,认为物质主义潮流、功利思想、就业压力等因素造成英美文学教学陷入困境。鉴于此,本文探索在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的现实条件。  关键词:基础阶段;英美文学课程;现实条件  1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物质主义潮流的冲击下,曾经是高校英语专业支柱课程的英美文学课受到冷落。针对这一现状,许多教育界人士表示忧虑。学者们普遍认为现
期刊
摘 要:近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已成为一门显学,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横跨各个领域、数个学科,有关其传承、保护等问题的讨论层见迭出,牵涉的问题极为复杂。那么,在非遗传承、保护过程中,高职艺术院校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承担哪些责任与义务,这些是高职艺术院校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拟从高职艺术院校的立场与角度,去衡量与思考其在非遗传承、保护过程中角色与担当,以此为高职艺术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
期刊
摘 要:“侠文化”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未被作为社会主流的文化现象,却也被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所推崇。在近代中国,更是由于武侠小说的盛行,侠义更是成了社会正义的代名词。可无论是古代的历史人物还是小说中的大侠,真正得以善终的往往都是功成之后选择归隐的那些人。本文结合实例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侠文化的隐逸现象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侠文化;墨家思想;隐逸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孔
期刊
摘 要:所谓视觉文化的悖论,是指现代文化的发展,尤其是都市文化、媒介文化或影像文化的高度发展,环境意象的高度人为符号化已成为普遍的文化景观,在这样的条件下,视觉文化在成为文化“主因”或主导形态的同时,带来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  这个矛盾现象集体体现为:一方面,视觉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另一方面,视觉形象的过度生产与消费特征越来越明显,尽管种种新奇古怪的视觉形象或花样不断被创造
期刊
摘 要:卷云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之一。青铜器纹饰之一。起源于战国,秦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当今时代其经过大量设计师的提炼创新,卷文纹在现代设计应用的领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卷云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研究内容从卷云纹的发展史,寓意内涵以及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加以分析,主要研究当代设计师如何在标志设计中运用卷云纹元素,并加以综合论述。  关键词:传统纹样;吉祥寓意;结
期刊
摘 要:传统的书画艺术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明中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在社会商业化、全球经济化的大环境的今天,中国传统书画的这个行业,面临着传统艺术与信息社会融合并进,继承传统书画与创新、繁荣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互联网作为现代传播的新潮流、新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并为传播传统书画带来了新的革命。互联网通过对传统书画的传播,突出了传统书画的交流,展示了
期刊
摘 要:玛克斯·德索,德国美学家,客观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于1906年创建《美学与一般艺术科学评论》,致力于阐述美、美学与艺术三者在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受其代表作《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启发,通过细读德索的文字艺术理论,理清他对文字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以探讨他坚持并强调分离美学与艺术科学的真正意义。在他看来,语言文字作为交流工具含有双重功能,即“语言的理性能力,必定向他們展现出感觉世界”①。因文字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