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重,不求上进,整天无所事事,打架、吸烟、赌博等现象较普遍,因此他们成了政教处的常客,其现状令人担忧。而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父母基本上都在外面打工。如何正确引导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不出现“问题少年”,我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进行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一、留守学生心理浅析
1、厌学情绪较浓。传统的农业收入少,而对于无知识、无技术的广大农民而言,打工成了一个不错的门路。很多孩子从小就离开父母,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公公、婆婆,甚至是家里的亲戚照看。老年人也想教育好他们,但根本就管不住;想督促他们学习,可能力有限。于是,娇生惯养便催生出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甚至养成一些坏习惯;知识不够,精力有限,造就一批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困生”,我们学校好多这样的学生平均分只有20分左右。学习跟不走,厌学情绪自然浓。
现在相当部分学生家长自身知识水平不高,却可以长期在外经商,这会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一种错误心理,认为父母亲读书不多,却照样可以赚大钱,从而认为读书无用和厌学的心理。
2、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由于家长常期不在家,父母认为可以用钱来弥补对子女的爱,子女要多少就给多少,养成消费盲目攀比、炫耀,穿着要讲时尚、穿名牌。所以这些学生子女花钱大手大脚,个别学生甚至用钱请人代做作业、代搞卫生等现象。
3、被遗弃和孤僻的心理。对留守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而言,父母不在身边,无异于失去了可靠的安全保护,多年的亲情呵护一下子没有了,而祖父母年事又高,对他们的照顾又是谨慎胆小,他们会发现既缺乏温馨又没有安全感,普遍会感到紧张和恐怖,极易产生被遗弃的心理。
4、自控能力较差。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监护,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我行我素等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例如经常逃学、自由散漫、缺乏集体荣誉感、道德品行差、自控能力弱,常有违规违纪现象,甚至是向自己的亲人下黑手,例如:重庆市渝中区一位14岁的少年为了筹钱上网吧打游戏,伙同两名同伴,用砖头砸伤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抢走了她身上仅有的38.2元钱。江苏武进横林镇一名16岁的中学生施某,为筹钱上网,卖掉家中6辆自行车后,遭到母亲的数落,便找来菜刀朝母亲头上连砍7刀。
二、正确引导、教育留守学生的几点尝试
1、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建立了一套留守学生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及电话、打工地点、临时监护人及电话等。学生有情况,我可以立即同临时监护人和家长取得联系,方便共同教育。同时我向每个家长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号码,使家长能及时地了解在老家的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赏识和树立信心。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行为习惯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在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中,赞赏、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闪光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机。请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事实上,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的,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在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在集体生活中关注他们心理变化和交往,让他们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约束。总之,"恨铁不成钢"和"炼铁成钢",采取的方法不一样,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3、和留守学生做朋友。针对留守学生中存在的被遗弃和孤僻的心理,我首先与他们做朋友。学生生日那天,我会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或者是一张卡片,或者是一枝笔,条件允许时甚至开个生日晚会。人非草木,受到班主任关爱的学生心中不再孤单,现在他们有话愿意对我说,有苦恼愿意对我倾诉,我成为他们心中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同时建议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年至少回家一次探望子女,以最大可能地打消他们心中的阴影。同时,我选出性格开朗、成绩优良的学生担任“天使”,把他们安排在留守学生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最好的朋友。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在每学期举行多种文体活动,如庆国庆书画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校运动会、校班际篮球赛等,为了适应我们班的特点,加强教育效果,我还自行举办一些班级文娱活动,如跳绳比赛、象棋比赛等,鼓励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参与,这些活动的举行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转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5、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以来,关于他们教育的环境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及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够,一方面,由于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父母教育无方,不能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那么很多家长应该放弃到外面打工,如果一定要去,父母只去一人,这样孩子有人照顾和监督他们就会好得多;其次是父母在给钱时要适可而止为此,不能几年不见自己的子女就以钱来弥补。在他们的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充分利用打工的艰辛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来教育,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当然,这些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常出现故态复萌,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点滴抓、抓点滴,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愿每位留守学生都有一段美好的中学时光,有一份正常的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留守学生心理浅析
1、厌学情绪较浓。传统的农业收入少,而对于无知识、无技术的广大农民而言,打工成了一个不错的门路。很多孩子从小就离开父母,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公公、婆婆,甚至是家里的亲戚照看。老年人也想教育好他们,但根本就管不住;想督促他们学习,可能力有限。于是,娇生惯养便催生出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甚至养成一些坏习惯;知识不够,精力有限,造就一批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困生”,我们学校好多这样的学生平均分只有20分左右。学习跟不走,厌学情绪自然浓。
现在相当部分学生家长自身知识水平不高,却可以长期在外经商,这会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一种错误心理,认为父母亲读书不多,却照样可以赚大钱,从而认为读书无用和厌学的心理。
2、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由于家长常期不在家,父母认为可以用钱来弥补对子女的爱,子女要多少就给多少,养成消费盲目攀比、炫耀,穿着要讲时尚、穿名牌。所以这些学生子女花钱大手大脚,个别学生甚至用钱请人代做作业、代搞卫生等现象。
3、被遗弃和孤僻的心理。对留守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而言,父母不在身边,无异于失去了可靠的安全保护,多年的亲情呵护一下子没有了,而祖父母年事又高,对他们的照顾又是谨慎胆小,他们会发现既缺乏温馨又没有安全感,普遍会感到紧张和恐怖,极易产生被遗弃的心理。
4、自控能力较差。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监护,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我行我素等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例如经常逃学、自由散漫、缺乏集体荣誉感、道德品行差、自控能力弱,常有违规违纪现象,甚至是向自己的亲人下黑手,例如:重庆市渝中区一位14岁的少年为了筹钱上网吧打游戏,伙同两名同伴,用砖头砸伤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抢走了她身上仅有的38.2元钱。江苏武进横林镇一名16岁的中学生施某,为筹钱上网,卖掉家中6辆自行车后,遭到母亲的数落,便找来菜刀朝母亲头上连砍7刀。
二、正确引导、教育留守学生的几点尝试
1、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建立了一套留守学生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及电话、打工地点、临时监护人及电话等。学生有情况,我可以立即同临时监护人和家长取得联系,方便共同教育。同时我向每个家长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号码,使家长能及时地了解在老家的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赏识和树立信心。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行为习惯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在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中,赞赏、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闪光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机。请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事实上,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的,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在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在集体生活中关注他们心理变化和交往,让他们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约束。总之,"恨铁不成钢"和"炼铁成钢",采取的方法不一样,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3、和留守学生做朋友。针对留守学生中存在的被遗弃和孤僻的心理,我首先与他们做朋友。学生生日那天,我会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或者是一张卡片,或者是一枝笔,条件允许时甚至开个生日晚会。人非草木,受到班主任关爱的学生心中不再孤单,现在他们有话愿意对我说,有苦恼愿意对我倾诉,我成为他们心中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同时建议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年至少回家一次探望子女,以最大可能地打消他们心中的阴影。同时,我选出性格开朗、成绩优良的学生担任“天使”,把他们安排在留守学生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最好的朋友。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在每学期举行多种文体活动,如庆国庆书画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校运动会、校班际篮球赛等,为了适应我们班的特点,加强教育效果,我还自行举办一些班级文娱活动,如跳绳比赛、象棋比赛等,鼓励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参与,这些活动的举行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转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5、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以来,关于他们教育的环境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及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够,一方面,由于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父母教育无方,不能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那么很多家长应该放弃到外面打工,如果一定要去,父母只去一人,这样孩子有人照顾和监督他们就会好得多;其次是父母在给钱时要适可而止为此,不能几年不见自己的子女就以钱来弥补。在他们的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充分利用打工的艰辛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来教育,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当然,这些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常出现故态复萌,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点滴抓、抓点滴,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愿每位留守学生都有一段美好的中学时光,有一份正常的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