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教育是一门对社会群体或者成员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影响和传授的课程,也是规范其行为能够符合社会和道德要求规范的课程。思政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之一,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终身文化素养都有一定的帮助。但不少专业和院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特别是艺术类专业,更容易忽略文化素养的教育。基于此,本文先从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分析如何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通,应该采用何种策略。以此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融通策略;艺术专业
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中,高职院校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当注重本校的思政教育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只是片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并不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不高,无法符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思政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被社会所接受甚至是取得成就则要高职院校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能够将两者融会贯通,共同推进教育。
一、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思政教育的现状
艺术专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专业类型,也是高职院校中普遍设有的专业。其特殊是与其他专业进行比较而言的,首先艺术专业的学生生源与其他专业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入高职院校,一种是以艺术生身份参加高考等考试,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和文化课基础,但成绩不能达到本科艺术院校的学生,另一种是没有任何艺术基础,以文理科生的身份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专业来说,专业能力很重要,所以很多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艺术专业课程中,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去学习文化课,特别是枯燥无味的思政课[1]。艺术专业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人风格,在专业基础都很扎实的情况下,只有做到拥有个人特色、做到够特别才能够出类拔萃。但是目前一些社会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影响着他们,使得学生不能意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容易忽视和忽略思政课程[2]。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通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思政教育的意识,联系专业素质教育
不仅学校和教师要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明白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地位是一致的,而且学习思政教育有利于艺术专业课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艺术专业教育变得技能化、功利化,而思政教育可以有效缓解这样的现状,可以依靠思政教育中社会道德要求的价值取向而约束学生的行为,艺术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美好心灵和通过作品净化人们对美的感受的同时,也是艺术生自身在积极乐观、全面的发展。而思政教育长期僵化,偏向注重理论、逻辑和理想思维强的一部分,忽略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因素,这种片面的思政教育不能够让学生对社会的道德和政治信念有足够全面的了解,使得学生无法做到通过学习道德知识来促进自身的道德情感。而艺术专业的课程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情、感觉,有利于缓解思政教育僵化的状态。因此,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是可以相互贯通的[3]。
(二)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思政教育课程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丰富其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也不只是单调枯燥的模样,从而接受思政教育。艺术专业的思政教育可以与艺术教育相融合,通过以學生喜欢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这两者教育的新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学生创造艺术作品的同时以思政教育的知识能力为价值导向,使学生能够摆脱以往学习思政课程的消极态度和抵触心理,在他们喜欢的专业课程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思想得到提升、情感得到陶冶,文化素质从而也得到提高[4]。将两者相互融合贯通的形式对思政教育来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新的形式带动学生新的学习,让艺术生能够在同一时间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审美文化修养,实现个人的综合发展。
三、结束语
思政教育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中经常被学生和学校忽视,特别是专业性要求更高的艺术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更高的艺术成就和更好的发展机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常常忽略思政教育的存在。但其实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相似性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都起着共同的作用。因此,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融合是有必要的,既能改变学生对思政教育传统、固化的观念,也可以以思政教育来促进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才,李秀峰.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助推职业心理塑造的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93-94.
[2]李主国,陈铮,朱君.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与实践——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8(06):45-49.
[3]姚秋艳.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通策略——以艺术专业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22-223.
[4]姜保志.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1):92-93.
[5]杨业华, 吴学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教育策略探析[J]. 鄂州大学学报, 2010(1):30-33.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融通策略;艺术专业
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中,高职院校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当注重本校的思政教育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只是片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并不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不高,无法符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思政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被社会所接受甚至是取得成就则要高职院校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能够将两者融会贯通,共同推进教育。
一、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思政教育的现状
艺术专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专业类型,也是高职院校中普遍设有的专业。其特殊是与其他专业进行比较而言的,首先艺术专业的学生生源与其他专业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入高职院校,一种是以艺术生身份参加高考等考试,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和文化课基础,但成绩不能达到本科艺术院校的学生,另一种是没有任何艺术基础,以文理科生的身份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专业来说,专业能力很重要,所以很多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艺术专业课程中,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去学习文化课,特别是枯燥无味的思政课[1]。艺术专业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人风格,在专业基础都很扎实的情况下,只有做到拥有个人特色、做到够特别才能够出类拔萃。但是目前一些社会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影响着他们,使得学生不能意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容易忽视和忽略思政课程[2]。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通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思政教育的意识,联系专业素质教育
不仅学校和教师要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明白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地位是一致的,而且学习思政教育有利于艺术专业课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艺术专业教育变得技能化、功利化,而思政教育可以有效缓解这样的现状,可以依靠思政教育中社会道德要求的价值取向而约束学生的行为,艺术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美好心灵和通过作品净化人们对美的感受的同时,也是艺术生自身在积极乐观、全面的发展。而思政教育长期僵化,偏向注重理论、逻辑和理想思维强的一部分,忽略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因素,这种片面的思政教育不能够让学生对社会的道德和政治信念有足够全面的了解,使得学生无法做到通过学习道德知识来促进自身的道德情感。而艺术专业的课程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情、感觉,有利于缓解思政教育僵化的状态。因此,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是可以相互贯通的[3]。
(二)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思政教育课程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丰富其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也不只是单调枯燥的模样,从而接受思政教育。艺术专业的思政教育可以与艺术教育相融合,通过以學生喜欢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这两者教育的新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学生创造艺术作品的同时以思政教育的知识能力为价值导向,使学生能够摆脱以往学习思政课程的消极态度和抵触心理,在他们喜欢的专业课程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思想得到提升、情感得到陶冶,文化素质从而也得到提高[4]。将两者相互融合贯通的形式对思政教育来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新的形式带动学生新的学习,让艺术生能够在同一时间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审美文化修养,实现个人的综合发展。
三、结束语
思政教育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中经常被学生和学校忽视,特别是专业性要求更高的艺术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更高的艺术成就和更好的发展机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常常忽略思政教育的存在。但其实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相似性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都起着共同的作用。因此,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融合是有必要的,既能改变学生对思政教育传统、固化的观念,也可以以思政教育来促进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才,李秀峰.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助推职业心理塑造的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93-94.
[2]李主国,陈铮,朱君.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与实践——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8(06):45-49.
[3]姚秋艳.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通策略——以艺术专业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22-223.
[4]姜保志.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1):92-93.
[5]杨业华, 吴学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教育策略探析[J]. 鄂州大学学报, 2010(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