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为代表的高校志愿服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积极发挥着培养志愿精神的弘扬者;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者、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三个培养”的实践育人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研究生支教团
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组成,从发起至今一直不断拓宽实践育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特别是实施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为代表的志愿服务,为推进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实现实践育人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
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起于1993年,已经成为共青团的品牌活动中最响亮的名片之一。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伴随着志愿服务法的制化进程不断推进。2017年4月,新中国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发布,志愿服務作为青年发展的重要手段集中阐述。与此同时,国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立法,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条例先后出台,为志愿服务的开展保驾护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对新时代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期望。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2013年至今4次回信、多次点赞志愿服务事业,勉励广大青年志愿者。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勉励广大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至此,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进入了最佳时机。
二、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实践育人路径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品牌项目,从1998年发起实施至今已实施了20年,共有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20批志愿者近2万人参与了该项目。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本科毕业后、研究生入学前,在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身体力行参与实践,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1.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扶贫是开展精准扶贫最为重要、最根本性的方式之一。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支教志愿服务,为缓解艰苦偏远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落后和师资力量单薄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志愿者们通过参与扶贫支教的过程实现了“自育”和“育人”,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结友爱的品格,也为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都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2.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适应了多元化地对青年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和支持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逐渐多元。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等等逐渐成为青年学生评价的多元指标。通过参与支教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的支教经历、奉献行为和青春选择,逐渐成为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优质资源,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资源。以支教团成员、感动中国获得者徐本禹为例,为弘扬徐本禹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华中农业大学成立了“本禹志愿者服务队”,在2013年获得习近平同志回信勉励,现在徐本禹已经成长为地方基层的一名领导干部,他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志愿服务经历激励了一批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学子的成长。
3.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适应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趋势。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在专业化、项目化和规范化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示范。运行20年来,支教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文化现象,逐渐成为深受广大青年学生追捧、广大青年学生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并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提供了良好的育人范本。
三、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三个培养”的实践育人功能
1. 培养志愿精神的弘扬者。新时代高校青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弘扬者。弘扬“奉献”精神,就是要心甘情愿、不求回报,摒弃自我核心;弘扬“友爱”精神,就是要友好友善、亲爱亲善,摒弃自我主义;弘扬“互助”精神,就是要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摒弃自我独立;弘扬“进步”精神,就是要追求卓越、奋斗进步,摒弃自我满足。
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新时代高校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中,通过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真听、真看核心价值观;通过真听、真看的实践行为,真感受、真信仰核心价值观;通过真感受、真信仰的实际行动,真传播核心价值观;通过真感受、真信仰和真传播,身体力行真践行核心价值观。
3.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志愿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新时代高校青年要在弘扬志愿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社会的基本形态,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理解社会的基本机理,从而认同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中一部分优秀的人,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基金项目:
论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18-33)、“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SZQ2017042)研究成果,受到“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sz201809)”资助。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研究生支教团
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组成,从发起至今一直不断拓宽实践育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特别是实施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为代表的志愿服务,为推进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实现实践育人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
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起于1993年,已经成为共青团的品牌活动中最响亮的名片之一。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伴随着志愿服务法的制化进程不断推进。2017年4月,新中国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发布,志愿服務作为青年发展的重要手段集中阐述。与此同时,国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立法,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条例先后出台,为志愿服务的开展保驾护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对新时代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期望。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2013年至今4次回信、多次点赞志愿服务事业,勉励广大青年志愿者。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勉励广大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至此,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进入了最佳时机。
二、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实践育人路径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品牌项目,从1998年发起实施至今已实施了20年,共有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20批志愿者近2万人参与了该项目。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本科毕业后、研究生入学前,在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身体力行参与实践,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1.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扶贫是开展精准扶贫最为重要、最根本性的方式之一。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支教志愿服务,为缓解艰苦偏远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落后和师资力量单薄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志愿者们通过参与扶贫支教的过程实现了“自育”和“育人”,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结友爱的品格,也为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都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2.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适应了多元化地对青年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和支持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逐渐多元。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等等逐渐成为青年学生评价的多元指标。通过参与支教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的支教经历、奉献行为和青春选择,逐渐成为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优质资源,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资源。以支教团成员、感动中国获得者徐本禹为例,为弘扬徐本禹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华中农业大学成立了“本禹志愿者服务队”,在2013年获得习近平同志回信勉励,现在徐本禹已经成长为地方基层的一名领导干部,他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志愿服务经历激励了一批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学子的成长。
3.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适应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趋势。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在专业化、项目化和规范化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示范。运行20年来,支教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文化现象,逐渐成为深受广大青年学生追捧、广大青年学生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并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提供了良好的育人范本。
三、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三个培养”的实践育人功能
1. 培养志愿精神的弘扬者。新时代高校青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弘扬者。弘扬“奉献”精神,就是要心甘情愿、不求回报,摒弃自我核心;弘扬“友爱”精神,就是要友好友善、亲爱亲善,摒弃自我主义;弘扬“互助”精神,就是要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摒弃自我独立;弘扬“进步”精神,就是要追求卓越、奋斗进步,摒弃自我满足。
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新时代高校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中,通过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真听、真看核心价值观;通过真听、真看的实践行为,真感受、真信仰核心价值观;通过真感受、真信仰的实际行动,真传播核心价值观;通过真感受、真信仰和真传播,身体力行真践行核心价值观。
3.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志愿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新时代高校青年要在弘扬志愿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社会的基本形态,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理解社会的基本机理,从而认同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中一部分优秀的人,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基金项目:
论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18-33)、“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SZQ2017042)研究成果,受到“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sz20180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