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教育契机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课间,我看到畅畅追在扬扬的后面,扬扬回过来一巴掌,我连忙叫他们停下,可是,来不及了,畅畅的脸上留下了三道红红的手掌印,我只能把他们叫来问明情况。
  畅畅说:扬扬告诉东东说我拿了别人的书,可我没拿,我只能追着扬扬说“我没拿”,他却打了我。
  扬扬说:我又没有说畅畅拿了别人的书,他追在我后面干什么。
  我请两位孩子谈谈自己的不对,然后商量怎么解决,扬扬很快地握了握畅畅的手,说了声“对不起”,道歉后扬扬还拿了冷毛巾帮畅畅敷了一会儿,看到三道红红的手掌印消失了,他们就走开了,畅畅也没有说什么。
  背景资料
  事后,我不禁想起畅畅的一些情况:他爷爷奶奶对他的学习很重视,教了畅畅很多知识,畅畅的知识面较宽,他爷爷奶奶因此认为这孩子很聪明。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孩子保护太多,导致了畅畅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中班的孩子就象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嫩嫩的,有时又很偏激、倔强。我曾经尝试着和他们的家长交流,可是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随着孩子的长大,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提高的,现在不用操心这些。那么,现在畅畅和扬扬发生了这一小纠纷,我怎样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教育契机,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孩子能力得到提高呢?
  解决方法及思考:
  一、让家长了解情况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受到伤害,家长有权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真相,将心比心,孩子受到伤害,家长总会心疼的。因此我首先打电话告诉了畅畅的爷爷和奶奶事情的经过,他爷爷和奶奶一听很着急,连忙问:畅畅受伤了没有,怎么会这样?我们要找扬扬算帐的。
  二、转变策略,缓解气氛
  我一听家长的口气不对,只觉得头“嗡”的一下,接着马上冷静下来,告诉他们孩子没事,请家长放心,还告诉他们我放学前在孩子口袋中留了一封信。信中首先介绍了这件事发生的经过,然后讲了我的处理方法及畅畅的表现。接着分析了引起他们纠纷的原因:
  1、和年龄特征有关。孩子发生纠纷是常有的事。
  2、和孩子的知识经验有关。畅畅没有处理这件事的经验,他没有碰到类似的事件,也没有单独处理过类似的事情。
  3、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
  我在信中诚恳地邀请畅畅的爷爷和奶奶看完信后,和畅畅交流,让畅畅讲讲对这件事的认识,然后到我办公室找我,商量怎样让这件坏事变成好事,变成教育的契机。
  最后,我又分别找畅畅和扬扬交谈。特别是畅畅,我尝试帮他寻找解决纠纷的方法,畅畅不知所措,我就告诉他,碰到类似的事情,不能着急,应该友好地向同伴询问一下,实在解决不了,应该告诉老师。又请扬扬和他进行了练习。
  三、以情感人,寻求合作
  放学后,畅畅的爷爷和奶奶来了,我在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他们看到我,态度好像好了很多。
  我首先请他们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他们说,看了我的信,了解到老师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对孩子的关心,也认识到自己教育的不足,希望我今后多照顾畅畅。我把这件事从“教育资源”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件事使我们看到了畅畅处理同伴之间的纠纷的能力还很弱,家长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参与活动,逐步学会自己处理一些问题而不包办,让孩子在和同伴相处中学会一些交往的技巧,渐渐地长大。
  畅畅的爷爷和奶奶听了我的话说:“你能看到一件小事中孩子的本质,同时教给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畅畅在这里接受教育,我们放心了。”
  反思与讨论:
  老人由于“隔代喜欢”和陈旧的育儿观念,所带的孩子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老人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失,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最好。平时与他们交流,他们的观念还不容易转变。
  “生活即课程”。畅畅受委屈是坏事,若老师处理得当,站在使孩子不断发展的角度分析处理类似的事情,和家长进行交流,就能让坏事变好事,变成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
  (作者单位:214200四川省宜兴市荆溪小学幼儿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科目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如何消
期刊
央视播放的《家有儿女》可以说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和睦的家庭氛围让许多重组家庭羡慕不已,巧妙的教育方式给父母们指点了不少的迷津。从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双重角度出发,我们从中感悟了许多,尤其是对“刘星”的“学困”思考最多。现借《家有儿女》谈一谈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困生”,希望能与各位同仁达成共识。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指智力基本正常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
期刊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是由以往“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导致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在
期刊
课程实施最基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应考型教学方式:“教师课堂教教条,学生下课背教条,平时练习抄教条,考查测验考教条”。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苦闷,“理论罗列于书本,道德体现在口头,行动表现在笔头,实践体现为无处着手”。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成为空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挫伤,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和形象被严重
期刊
《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要教好、学好均不容易。回顾几年来的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讲实效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就要做到使抽象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有效利用实验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之一。比如,在讲解投影法时,运用模型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一边仔细揣摩,要
期刊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本学期,我校全体教师以“十七大”精神为先导,以“奥运”精神为动力,奋发拼搏,在区教育局和管理办以及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展示了江南人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江南人的豪情壮志,再现了江南人的独特风采。    一、奋发有为,健康向上    广大教师都能将“十七大”精神和“奥运”拼搏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中,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每一天的行动中。无论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必须跳出教材与课堂的束缚,巧妙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适时适当地开展“生活德育”,让孩子们在喜闻乐见、身临其境的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利用学校的传统活动“家长开放日”开展了一次教学。  我为了教好《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的一家人》一课,把本应为本学期第一课的内
期刊
【摘要】面向二十一世纪,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类人才,必须要具备“一专多能”,有知识还要有技术,就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心理素质。聋生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都有潜能,只要有“天生其才必有用”的思想,对聋生因材施教,构建起教育与就业的桥梁,发展技能技巧教育,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就能为每位聋生铺设通向成功的坦途。  【关键词】学习内容生活化 个性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 养成教育    聋
期刊
我在教学工作中一向很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的经验,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对后进生个个“偏爱”。我们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落后,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偏爱”是使后进生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一、要给后进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客观的鼓励    后进生因为学习落后,因而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因此,我在教学
期刊
【摘要】所谓自卑心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自忧自怜、烦恼苦闷等心理状态。而盲生的自卑心理尤为严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必须及时地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使他们自信快乐地生活。   【关键字】盲生 自卑心理 矫正    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