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86断块主要沉积了沙一3和沙二9两套含油层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断块初期井网设计的不合理性逐步显现出来,加之井况恶化导致井网二次不完善,从而造成该断块储量控制程度、采出程度低,严重制约了油藏潜力的发挥。为此,在精细地质研究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复杂结构井技术,对该区块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井网重构,有效的提高了储量控制程度。
[关键词]水平井开发 井况恶化 井网重构 储量控制程度 河86断块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030-01
引言:
现河采油厂稀油老区以断块油藏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大小不一,其中复杂小断块存在含油层系少且薄,不利于采用直斜井开发的特点。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利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完善井网为手段,适合于复杂小断块油藏低速开发后期调整的开发技术。在河86断块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油藏地质特征
河86断块位于郝家油田东部,北与河4断块连接,西南部为河135断块,东与现河庄油田的河104断块连接,西部是河87断块。含油面积9.4km2,石油地质储量307×104t,标定采收率18.2%,可采储量55×104t。
其主要地质与开发特点为:
1.1 构造相对简单
河86断块沙一3油藏为物性遮挡和断鼻相结合而形成的断鼻-岩性油藏,总体构造形态为由北东向西南倾没的单斜构造,局部存在“小沟”和“小脊”。油层平均埋深1840~2190米,倾角5°。沙二9为一向北东抬起,向西南倾没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为50左右,区内无断层。
1.2 储层较复杂
河86地区沙一3砂体是在水动力条件偏弱的浅湖—半深湖环境下发育的一套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了藻滩、钙质浅滩和滩缘三类微相。砂体的岩性为管状藻白云岩、含灰质细管状藻白云岩、藻灰岩、粒屑隐晶灰岩、粒屑白云岩和细砂岩等构成的以生物灰岩为主的巖性组合。砂岩以细、粉砂岩为主,胶结物以灰质为主,灰岩以泥质胶结为主。沙二9层系储层是由来自梁家楼的水体携带着大量的陆源碎屑入湖后,经滨浅湖缓坡带向前推进到河86-50地区的深湖~半深湖区域后撒开形成的水下浊积扇。砂体平均厚度为5m,自西向东逐渐增厚,由4m逐渐增加至8m,平均厚度7m。储层岩性主要是细砂岩、粉细砂岩。
1.3 油层存在非均质性
沙一3层系平均孔隙度19.78%,平均渗透率116.5×10-3?m2。其中藻滩微相带孔隙度21%,渗透率20~150×10-3?m2;钙粒浅滩微相带孔隙度16%,渗透率10~80×10-3?m2。沙二9层系的平均孔隙度21.7%,水平渗透率2.33-865×10-3?m2,水平渗透率平均值为64.5×10-3?m2,平均含油饱和度58%。泥质含量3-7%,碳酸盐含量9.05%。
1.4 原油物性好
地面原油密度0.8848-0.8933 g/cm3,地面粘度26.6-80.45 mPa.s,地下原油密度0.7820 -0.7824g/cm3,地下粘度2.0-2.76 mPa.s。气油比为35m3/t。
2.油藏开采特征
2.1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认识不清
沙一3是滨浅湖相滩坝相沉积,具有滩坝的沉积特征,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主要有针孔状枝管藻灰岩、螺灰岩、鲕粒灰岩为主,储层内幕复杂,与砂岩油藏有很大的不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储层对比,由于滩坝相储集体的平面变化较大,而且储集体的纵向叠加严重和和横向连续情况较差,储层细分对比难度很大,开发矛盾突出。
2.2 平面上水淹水窜严重,剩余油认识不清
由于沙一3沉积相带平面上变化大,就是在同一的沉积相带,纵向剖面上也极其复杂,层内非均质性强。目前油井平均含水76.5%,整体上油井表现为高水淹,但受储层认识不清的影响,注采井组见水淹方向、水淹状态分析难度大,因而剩余油认识难度大,难以开展井网调整 。
2.3 开发参数不合理
由于沙一3原井网下没有考虑相带变化、油水关系的影响,只是采用500*500米正方形反五点法注采井网造成注采井距大,注采对应率低,油井单向受效,且纵向水窜严重,油井表现为含水上升快,能量下降,开发过程中难以确定合理的开发参数,特别是井距、压力保持水平、合理采液速度等。
2.4 储量失控严重
由于石化总厂院内改造,于2007年4月对河86-50、河86-57两口水井以及河86-51、河86-56两口油井做永久封井处理。该四口井做永久封井处理后造成沙二9地质储量失控14×104,水驱储量失控35×104,影响可采储量8×104。
面对这样一个层系少且薄、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复杂的老断块,要完善其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依靠常规的开采方法已很难奏效,只有在深入细致的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采取适合于复杂断块油藏低速开发后期调整的开发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油藏的开发水平。
3.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为了提高断块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我们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过路新井资料、开发生产资料及油藏数模方法,分析断块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潜力,利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对河86断块进行井网重构,在矿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同类断块油藏的开发技术储备。
主要内容包括:
3.1、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油藏进行精细刻划
针对河86断块一是精细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二是利用近年新钻过路井资料,地震资料、数值模拟技术对油藏精细刻划;三是重视地质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新理论的学习应用。运用综合地震地质构造成图技术及测井二次解释精细落实油藏构造,建立精细静态模型。 3.2、应用剩余油研究技术,落实剩余油分布规律
在对河86断块油藏和储层评价基础上,应用工区钻、测、试和分析化验资料,在现有井网生产条件下,建立了全区块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区块及单井进行了历史拟合,对影响剩余油分布因素定性定量分析,总结出断块区沉积微相高部位、停产及报废井区剩余油富集,运用动态监测资料落实剩余油分布,划分剩余油分布有利区,为下一步调整挖潜提供理论指导。
3.3、应用数值模拟确定沙二9层系最优开发方案
河86沙二9层系主要发育有沙二91、沙二92、沙二93,且3个小层间隔较短,为了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我们设计了直斜井开发、直斜井和水平井联合开发,阶梯水平井开发三套方案,通过数值模拟手段,从开发现状、井网适应性、目前压力保持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三套方案的油藏开发参数进行对比优化,并最终确定采用阶梯水平井开发的方案。
4.油藏挖掘剩余油的方法与实践
4.1 优选有利区域,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潜,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在河86沙一3层系的南部油層单一且薄,由于初期注采井距大,加之井况恶化导致井网二次不完善,通过考虑本地区油层特点及水平井开发的优点,采用水平井开发以提高储量控制程度,考虑到沙二9层系小层间隔较短,如果只考虑单层水平井开发,造成储量控制程度较低,不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最终确定采用阶梯水平井开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4.2 加强注采结构调整,改善水驱油效果
针对断块存在的问题,我们加强了注采结构调整力度,通过注采结构调整,可以改变油层中原来形成的固定的液流方向,把剩余油富集区的原油驱出或在微观上改变液流方向,以引起水相渗透率的变化来提高可动油饱和度,最终达到改善水驱油效果的目的。
① 利用新钻水井、油井转注等补充注水井点,增加驱油角度,改变水驱油方向。
②利用调配、增注等手段加强注水,恢复地层能量
5.开发效果
河86断块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理,扭转了低速开发后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局面,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
5.1 日产油量上升,递减明显减缓
与调整前对比,断块日产油量由31t/d上升到54t/d,增加了23t/d,月自然递减由-5.16%下降到-46.77%。
5.2 水驱油效率变好,储量控制程度提高
含水由调整前75.8%下降到73.2%,采油速度明显提高,由0.28%提高到0.51%,储量控制程度由69.62%提高到83.5%,水驱控制程度由38.85%上升到48.7%。
[关键词]水平井开发 井况恶化 井网重构 储量控制程度 河86断块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030-01
引言:
现河采油厂稀油老区以断块油藏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大小不一,其中复杂小断块存在含油层系少且薄,不利于采用直斜井开发的特点。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利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完善井网为手段,适合于复杂小断块油藏低速开发后期调整的开发技术。在河86断块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油藏地质特征
河86断块位于郝家油田东部,北与河4断块连接,西南部为河135断块,东与现河庄油田的河104断块连接,西部是河87断块。含油面积9.4km2,石油地质储量307×104t,标定采收率18.2%,可采储量55×104t。
其主要地质与开发特点为:
1.1 构造相对简单
河86断块沙一3油藏为物性遮挡和断鼻相结合而形成的断鼻-岩性油藏,总体构造形态为由北东向西南倾没的单斜构造,局部存在“小沟”和“小脊”。油层平均埋深1840~2190米,倾角5°。沙二9为一向北东抬起,向西南倾没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为50左右,区内无断层。
1.2 储层较复杂
河86地区沙一3砂体是在水动力条件偏弱的浅湖—半深湖环境下发育的一套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了藻滩、钙质浅滩和滩缘三类微相。砂体的岩性为管状藻白云岩、含灰质细管状藻白云岩、藻灰岩、粒屑隐晶灰岩、粒屑白云岩和细砂岩等构成的以生物灰岩为主的巖性组合。砂岩以细、粉砂岩为主,胶结物以灰质为主,灰岩以泥质胶结为主。沙二9层系储层是由来自梁家楼的水体携带着大量的陆源碎屑入湖后,经滨浅湖缓坡带向前推进到河86-50地区的深湖~半深湖区域后撒开形成的水下浊积扇。砂体平均厚度为5m,自西向东逐渐增厚,由4m逐渐增加至8m,平均厚度7m。储层岩性主要是细砂岩、粉细砂岩。
1.3 油层存在非均质性
沙一3层系平均孔隙度19.78%,平均渗透率116.5×10-3?m2。其中藻滩微相带孔隙度21%,渗透率20~150×10-3?m2;钙粒浅滩微相带孔隙度16%,渗透率10~80×10-3?m2。沙二9层系的平均孔隙度21.7%,水平渗透率2.33-865×10-3?m2,水平渗透率平均值为64.5×10-3?m2,平均含油饱和度58%。泥质含量3-7%,碳酸盐含量9.05%。
1.4 原油物性好
地面原油密度0.8848-0.8933 g/cm3,地面粘度26.6-80.45 mPa.s,地下原油密度0.7820 -0.7824g/cm3,地下粘度2.0-2.76 mPa.s。气油比为35m3/t。
2.油藏开采特征
2.1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认识不清
沙一3是滨浅湖相滩坝相沉积,具有滩坝的沉积特征,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主要有针孔状枝管藻灰岩、螺灰岩、鲕粒灰岩为主,储层内幕复杂,与砂岩油藏有很大的不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储层对比,由于滩坝相储集体的平面变化较大,而且储集体的纵向叠加严重和和横向连续情况较差,储层细分对比难度很大,开发矛盾突出。
2.2 平面上水淹水窜严重,剩余油认识不清
由于沙一3沉积相带平面上变化大,就是在同一的沉积相带,纵向剖面上也极其复杂,层内非均质性强。目前油井平均含水76.5%,整体上油井表现为高水淹,但受储层认识不清的影响,注采井组见水淹方向、水淹状态分析难度大,因而剩余油认识难度大,难以开展井网调整 。
2.3 开发参数不合理
由于沙一3原井网下没有考虑相带变化、油水关系的影响,只是采用500*500米正方形反五点法注采井网造成注采井距大,注采对应率低,油井单向受效,且纵向水窜严重,油井表现为含水上升快,能量下降,开发过程中难以确定合理的开发参数,特别是井距、压力保持水平、合理采液速度等。
2.4 储量失控严重
由于石化总厂院内改造,于2007年4月对河86-50、河86-57两口水井以及河86-51、河86-56两口油井做永久封井处理。该四口井做永久封井处理后造成沙二9地质储量失控14×104,水驱储量失控35×104,影响可采储量8×104。
面对这样一个层系少且薄、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复杂的老断块,要完善其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依靠常规的开采方法已很难奏效,只有在深入细致的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采取适合于复杂断块油藏低速开发后期调整的开发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油藏的开发水平。
3.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为了提高断块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我们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过路新井资料、开发生产资料及油藏数模方法,分析断块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潜力,利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对河86断块进行井网重构,在矿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同类断块油藏的开发技术储备。
主要内容包括:
3.1、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油藏进行精细刻划
针对河86断块一是精细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二是利用近年新钻过路井资料,地震资料、数值模拟技术对油藏精细刻划;三是重视地质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新理论的学习应用。运用综合地震地质构造成图技术及测井二次解释精细落实油藏构造,建立精细静态模型。 3.2、应用剩余油研究技术,落实剩余油分布规律
在对河86断块油藏和储层评价基础上,应用工区钻、测、试和分析化验资料,在现有井网生产条件下,建立了全区块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区块及单井进行了历史拟合,对影响剩余油分布因素定性定量分析,总结出断块区沉积微相高部位、停产及报废井区剩余油富集,运用动态监测资料落实剩余油分布,划分剩余油分布有利区,为下一步调整挖潜提供理论指导。
3.3、应用数值模拟确定沙二9层系最优开发方案
河86沙二9层系主要发育有沙二91、沙二92、沙二93,且3个小层间隔较短,为了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我们设计了直斜井开发、直斜井和水平井联合开发,阶梯水平井开发三套方案,通过数值模拟手段,从开发现状、井网适应性、目前压力保持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三套方案的油藏开发参数进行对比优化,并最终确定采用阶梯水平井开发的方案。
4.油藏挖掘剩余油的方法与实践
4.1 优选有利区域,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潜,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在河86沙一3层系的南部油層单一且薄,由于初期注采井距大,加之井况恶化导致井网二次不完善,通过考虑本地区油层特点及水平井开发的优点,采用水平井开发以提高储量控制程度,考虑到沙二9层系小层间隔较短,如果只考虑单层水平井开发,造成储量控制程度较低,不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最终确定采用阶梯水平井开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4.2 加强注采结构调整,改善水驱油效果
针对断块存在的问题,我们加强了注采结构调整力度,通过注采结构调整,可以改变油层中原来形成的固定的液流方向,把剩余油富集区的原油驱出或在微观上改变液流方向,以引起水相渗透率的变化来提高可动油饱和度,最终达到改善水驱油效果的目的。
① 利用新钻水井、油井转注等补充注水井点,增加驱油角度,改变水驱油方向。
②利用调配、增注等手段加强注水,恢复地层能量
5.开发效果
河86断块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理,扭转了低速开发后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局面,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
5.1 日产油量上升,递减明显减缓
与调整前对比,断块日产油量由31t/d上升到54t/d,增加了23t/d,月自然递减由-5.16%下降到-46.77%。
5.2 水驱油效率变好,储量控制程度提高
含水由调整前75.8%下降到73.2%,采油速度明显提高,由0.28%提高到0.51%,储量控制程度由69.62%提高到83.5%,水驱控制程度由38.85%上升到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