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之我见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新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弱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于以前的同年级学生相比计算能力不高,正确率低,速度慢等方面。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果只是单单教完计算的方法,就让学生不断地做大量的练习,并不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可能还会引起学生学习计算的负担感,因此产生厌学或恐学。但过于丰富的形式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转移,作业也只能留在课下完成,同样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需要抓好新知教学,重视首次感知。首次感知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新材料,此时,感知材料所呈现的程序、结构以及刺激物信息程度的强弱,对于能否在头脑中形成准确、清晰的表象是十分重要的。因而抓好新知的教学,强化首次感知,对预防学生计算错误也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坚持10-15分钟,因此教师要在有效的10分钟左右讲解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二、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熟能生巧。在教学中,我们每天都进行口算的练习,有时是老师口头报算式,学生听题,说答案;有时是出示题目,学生写出答案,总之,形式多样,带有激励性,讓学生在练习时不会感到枯燥,效果较好。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细心审题,认真书写,正确估算,及时复算,经常验算。
  首先,拿到题目后要认真读题。计算题要看清楚数字与运算符号,如果是解决问题我要求学生一般读题3遍,题目中的关键词还要求画下来,对那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很有效果。比如“小聪家养了三头奶牛,这个星期一共产奶52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除法题,一开始,有学生用525÷3,我没有评价,请他在读题,再一次读题的基础上,他发现问题中问了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豁然醒悟,于是我请其他学生把问题中的“每头”“每天”两个词画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这是一个两部计算的除法问题。在学习中有的题目中单位名称不统一,我也要求学生把单位名称圈出来,这种圈画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审题,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其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时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计算完后养成检验或者再算一遍的好习惯。在练习时我也发现,孩子们往往自己算错了自己查不出来,于是我建议口算题把答案遮住,再算一次,笔算题在本子上重新算一次,算完后再和原来的答案比较。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方法有效。
  学生们在口算与笔算上的错误不是很多,错得多的是在“解决问题”列好算式后的计算上,调查发现出错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口算,不愿意列竖式计算。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进行竖式计算。
  四、设计多样练习,训练形成技能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通过适当的多样化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要做到计算天天练,并且注意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因此为了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生活,更好得利用生活化数学素材,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学好数学,学到有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脑理解和动口表达有机的联系结合起来,能够把学生的感知有效的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目的。如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能?我个人有以下粗浅的理解。  一、教会学生阅读,积累数学语言,为“说”做好准备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不仅仅限于数学书,也可以
期刊
一、现代教育技术替代传统教学  《平移》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领域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平移”的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且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对其进行表述。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调动直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引入多媒体技术是适当和必要的,意在借助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制作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在
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呢?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丰富灵活的热身复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本课热身环节,我从歌曲“Body song”引入,随着优美的音乐,伴着欢快的节奏,同学们唱起来,动起来,情绪被调动,也被激发。同样,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也非常重要,我经常采用:①歌曲式导入,②提问式导入,③简笔画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小学英语活动教学,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等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英语。  一、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体验快乐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让孩子走进教育的最
期刊
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小现这样的现象:初一的学生尽管知识点虽多,但易于理解和掌握,多而对数学兴趣较浓;初二的学生因知识点难于掌握从而对数学兴趣较差,出现两极分化;初三的学生虽因所学知识是中考难点,不得不学,但数学兴趣更差,更多的是为应付考试。这样的现象在城市与农村中学是普遍性存在的,这样的原因是很多的。在这里我只谈谈如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热爱数学学科进而以学为乐,而不是以学为考。 
期刊
我们都知道,数学理性较强,生动性差,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的展现自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以情感人,以“爱”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以关心、尊重、理解、信任、鼓励为基础,坦诚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比如我们班的陈明同学数学比较差,在理解7个6的和与7与6的和总是混淆不清,作业里反复出错,我并没有批评
期刊
一、影响小学生听力发展的因素  (一)听力缺少语言环境  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每周课时较少,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同时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小学生在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与家长、同伴的交流主要靠母语。如果要感受英语的纯正语音与语调,那只有磁带才是最好的老师了。那又有多少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去拿磁带来听呢?我曾作过一个不完全统计,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经常在家里听磁带录音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期刊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不理解、不适应新教材解决问题的编排特点,教学中削弱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策略与方法,致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中往往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信息源并进行整合,只会凭感觉来解决问题,思维活跃,但思维的系统性不强。学生到了高年级,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尤为明显,思路不清,不能清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要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就必须使学生爱学数学。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使他们将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小学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做游戏,听故事。用这样的方法组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