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继开
1975年生于成都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硕士学位,中国重庆,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在中国武汉主要从事架上绘画艺术创作,是湖北当今新生代中代表画家之一。代表作有《飞行员》、《清空日》、《木马与蜗牛》等作品。
采访李继开的时候,他刚忙完韩国的个展飞回北京。当得知自己本次被推荐为“湖北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二十大人物”的时候,电话那头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静,感觉就像一个人蜗居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不爱张扬不问世事。电话中的他,声音单纯朴实,照片中的他,短发,鼻梁上架着副眼镜,一如他绘画中那幅有点天然呆的老实孩子的形象。整个采访,让人看到了老实孩子背后的那个孩子。
绘画:
画中的童年情愫
提起李继开,总会与他画作中的“老男孩”联系在一起。画中的那个孩子,总是有着大大的脑袋,老男人式的面庞,或紧紧闭上双眼,或目光呆滞、姿态僵硬,在各种臆想式的环境中,做着各式各样怪异的动作,仿佛是梦中光怪陆离的世界。似乎那个老男孩,便是李继开的影子,或者是他的童年幻境,里面有着这个老实孩子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关于这些猜想,他给出答案:这些人物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都不是写实的,而是有着浓厚的象征意味,里面也有着自己童年的情愫。
和众多70年代生的孩子一样,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跃进式地成长,也是被父母催生的一代。他们接收着不同于父辈们的价值观,带着一种反叛精神,同时,又不得不安分于父母的加工流水线下。李继开也是如此,父亲是画家,母亲是医生,童年的他,除了读书上学之外,做得最多的就是在课本里乱画,一个人画着玩儿,在课本上画,在墙上画,一如那个画作中孤独寂寞的小男孩,给自己营造一个自己可以相信的世界。
李继开一直把自己的绘画比喻为玩儿,除了童年的那种玩儿,也是他现在一直以来对于自己创作的一种态度。他很少刻意给自己的画去设定一个主题,让绘画忠于自己的内心想法即可。李继开平时喜欢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特别是诗歌,但是很杂,没有固定类别,也没有特定的作者。他认为文学与绘画有着共通之处,特别是诗歌,没有固定的指向,只是一种情绪的综合体。“其实绘画和文学创作有着相似的地方,你可以写一本小说,可以写一些随笔,也可以写一些诗歌类的小品,你不能说大部头就是好而小品就不好,要看表达得到位不到位。”
创作:
不以金钱论价值
有关李继开的画有一个传闻,2005年,李继开两幅作品参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举办的“限制与自由”,在这次带有公益性质的展览中,参展的艺术家,无论名气、不分地位,所有的作品都一律以5000元出售。在开展当天,大小艺术家们的作品都备受藏家们的青睐,几尽卖光,惟独李继开的作品被孤零零地剩下,几天后才被上海赶来的买家收入囊中。而如今,相隔不过数年,李继开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了80多万元的高价,身价上涨100多倍。
但李继开并不太喜欢用拍卖的价钱来衡量自己的画,总觉得太功利,觉得现在人们对绘画投资的态度,反而会影响人们对画最本质的欣赏。他在公开场合斩钉截铁地说过,炒画其实是件特不靠谱的事,艺术品能变现赚钱那是个意外!甚至他觉得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也只用了“一般”二字,“没有什么最满意的作品,因为你永远在一个行动的过程中,以后也许会有更好的,虽然每一幅都尽力,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从2004年来到武汉,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到现在已经有八年时间,这八年也使他逐渐融为湖北画坛的一部分,成为新生代的中坚力量。面对武汉这座城市,他表示近两年来武汉的软硬件环境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在全国来说都算是不错。“我不会把武汉的生活特意地表现在画中,但是武汉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无论是在北京、武汉还是在重庆,对艺术来讲都有一些很相似的地方。对我来说,在哪儿生活都是一样的。”
TA/李继开Q&A
TA:有人评价你的画中透着一股孤独和抑郁,请问是怎样的绘画经历让你有了这种感受?
李继开:其实经历倒没有什么,主要是由于自己的美学追求在里面,自己稍稍倾向于比较悲剧式的表达,有很多东西都是杂糅进来的,应该同你的阅读、你的实践、你喜欢的或者是偏好的有关系。
TA:在大多数艺评人眼里,你的画关键词是“玩世不恭”,你有没有一个关键词来定义你的画呢?
李继开:我觉得还好吧,就是一种向内的探寻吧,一种对自我的追问,没有觉得特别的玩世不恭。用一个词来定义的话,就是“向自己内心观望”。既有社会的观望,也有每个人面对的共同命运,像对生老病死进行的一些探讨,或者人生的一些烦恼。
TA:70后的画家好像现在都普遍定义为新生代的新锐画家,你怎么看待这些说法,你认为70后画家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李继开:我觉得也谈不上太新吧,因为这个时间段说新老还都太早,它都是相对而行的。相对于50后、60后这些画家,他们都会关注自我以外的世界一点,特别是50后,60后还有一点对内的探寻,而70后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和资讯接收,都表现得更加独立,或者明显的社会责任感会少一点。
TA:以前好像画坛对70后的画家持着一种否定和怀疑的态度,现在这些态度有所改变了吗?整个社会开始容纳这些新生代画家了吗?
李继开:现在70后画家无论在绘画界还是在学术界已经成为了一个版块,一个独立的版块。这个也是正常的现象,70后现在三四十岁了,那些50后、60后的画家出名也非常早,这些接纳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文化本身就是推陈出新的。只是现在社会的关注还是不够,同与那些老画家相比,实力有差距有关系。
1975年生于成都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硕士学位,中国重庆,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在中国武汉主要从事架上绘画艺术创作,是湖北当今新生代中代表画家之一。代表作有《飞行员》、《清空日》、《木马与蜗牛》等作品。
采访李继开的时候,他刚忙完韩国的个展飞回北京。当得知自己本次被推荐为“湖北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二十大人物”的时候,电话那头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静,感觉就像一个人蜗居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不爱张扬不问世事。电话中的他,声音单纯朴实,照片中的他,短发,鼻梁上架着副眼镜,一如他绘画中那幅有点天然呆的老实孩子的形象。整个采访,让人看到了老实孩子背后的那个孩子。
绘画:
画中的童年情愫
提起李继开,总会与他画作中的“老男孩”联系在一起。画中的那个孩子,总是有着大大的脑袋,老男人式的面庞,或紧紧闭上双眼,或目光呆滞、姿态僵硬,在各种臆想式的环境中,做着各式各样怪异的动作,仿佛是梦中光怪陆离的世界。似乎那个老男孩,便是李继开的影子,或者是他的童年幻境,里面有着这个老实孩子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关于这些猜想,他给出答案:这些人物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都不是写实的,而是有着浓厚的象征意味,里面也有着自己童年的情愫。
和众多70年代生的孩子一样,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跃进式地成长,也是被父母催生的一代。他们接收着不同于父辈们的价值观,带着一种反叛精神,同时,又不得不安分于父母的加工流水线下。李继开也是如此,父亲是画家,母亲是医生,童年的他,除了读书上学之外,做得最多的就是在课本里乱画,一个人画着玩儿,在课本上画,在墙上画,一如那个画作中孤独寂寞的小男孩,给自己营造一个自己可以相信的世界。
李继开一直把自己的绘画比喻为玩儿,除了童年的那种玩儿,也是他现在一直以来对于自己创作的一种态度。他很少刻意给自己的画去设定一个主题,让绘画忠于自己的内心想法即可。李继开平时喜欢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特别是诗歌,但是很杂,没有固定类别,也没有特定的作者。他认为文学与绘画有着共通之处,特别是诗歌,没有固定的指向,只是一种情绪的综合体。“其实绘画和文学创作有着相似的地方,你可以写一本小说,可以写一些随笔,也可以写一些诗歌类的小品,你不能说大部头就是好而小品就不好,要看表达得到位不到位。”
创作:
不以金钱论价值
有关李继开的画有一个传闻,2005年,李继开两幅作品参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举办的“限制与自由”,在这次带有公益性质的展览中,参展的艺术家,无论名气、不分地位,所有的作品都一律以5000元出售。在开展当天,大小艺术家们的作品都备受藏家们的青睐,几尽卖光,惟独李继开的作品被孤零零地剩下,几天后才被上海赶来的买家收入囊中。而如今,相隔不过数年,李继开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了80多万元的高价,身价上涨100多倍。
但李继开并不太喜欢用拍卖的价钱来衡量自己的画,总觉得太功利,觉得现在人们对绘画投资的态度,反而会影响人们对画最本质的欣赏。他在公开场合斩钉截铁地说过,炒画其实是件特不靠谱的事,艺术品能变现赚钱那是个意外!甚至他觉得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也只用了“一般”二字,“没有什么最满意的作品,因为你永远在一个行动的过程中,以后也许会有更好的,虽然每一幅都尽力,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从2004年来到武汉,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到现在已经有八年时间,这八年也使他逐渐融为湖北画坛的一部分,成为新生代的中坚力量。面对武汉这座城市,他表示近两年来武汉的软硬件环境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在全国来说都算是不错。“我不会把武汉的生活特意地表现在画中,但是武汉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无论是在北京、武汉还是在重庆,对艺术来讲都有一些很相似的地方。对我来说,在哪儿生活都是一样的。”
TA/李继开Q&A
TA:有人评价你的画中透着一股孤独和抑郁,请问是怎样的绘画经历让你有了这种感受?
李继开:其实经历倒没有什么,主要是由于自己的美学追求在里面,自己稍稍倾向于比较悲剧式的表达,有很多东西都是杂糅进来的,应该同你的阅读、你的实践、你喜欢的或者是偏好的有关系。
TA:在大多数艺评人眼里,你的画关键词是“玩世不恭”,你有没有一个关键词来定义你的画呢?
李继开:我觉得还好吧,就是一种向内的探寻吧,一种对自我的追问,没有觉得特别的玩世不恭。用一个词来定义的话,就是“向自己内心观望”。既有社会的观望,也有每个人面对的共同命运,像对生老病死进行的一些探讨,或者人生的一些烦恼。
TA:70后的画家好像现在都普遍定义为新生代的新锐画家,你怎么看待这些说法,你认为70后画家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李继开:我觉得也谈不上太新吧,因为这个时间段说新老还都太早,它都是相对而行的。相对于50后、60后这些画家,他们都会关注自我以外的世界一点,特别是50后,60后还有一点对内的探寻,而70后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和资讯接收,都表现得更加独立,或者明显的社会责任感会少一点。
TA:以前好像画坛对70后的画家持着一种否定和怀疑的态度,现在这些态度有所改变了吗?整个社会开始容纳这些新生代画家了吗?
李继开:现在70后画家无论在绘画界还是在学术界已经成为了一个版块,一个独立的版块。这个也是正常的现象,70后现在三四十岁了,那些50后、60后的画家出名也非常早,这些接纳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文化本身就是推陈出新的。只是现在社会的关注还是不够,同与那些老画家相比,实力有差距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