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隆阳区提出“田园教育”理念,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倡导一种师法自然田园、注重精神成长、强调劳动教育、着眼于新时期最佳发展的区域性教育发展范式。
永昌中心学校从田园教育理念出发,确立了美丽田园的办学品牌,坚持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发展之路。辖区内各小学凸显了“春雨田园”“尚美田园”“农耕田园”等思想体系,并相继开展了田园环境、田园课堂、田园校本课程等系列化校本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校整体品质的稳步提升和师生的人人成长、人人美丽。
一、创建美丽田园环境,彰显文化之美
在学校环境建设中,统一规划,精心布局,校园显得精致和谐,处处渗透着美丽田园教育理念的文化气息。
1.中心小学(原名杏花小学):春雨杏花美。校园内银杏金桂香气袭人,红花绿树错落有致,鱼池小溪环绕,溪旁树下摆放着许多奇石,石头上刻名言警句等书法作品,中华传统文化深深蕴含在奇石之中。杏坛院内独有杏坛古建筑,殿内悬挂着“孔子杏坛讲学图”,这是孩子们举行开笔礼和学习国学的地方。中院和外院树木较多,设置了树干上的精灵、树干上的故事,让校园人文化、儿童化。这些精心的布置潜移默化中彰显了德育的力量,营造了自然、朴实的田园教育氛围。
2.下村小学:百年老校书香美。古典大门、园林围墙、参天古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透着书香气息的画卷。学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特色,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实施“1134”读书工程:“1”即建立学校图书阅览室;“1”即建立班级图书角,实行班级之间每月图书流动制度;“3”即采用“师生、生生、亲子”三种共读方式;“4”即每天一小时师生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一次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每月一次阅读交流,每学期一次书香交易博览会。
3.白塔小学:果园学校劳动美。绿色果园学校,采取见缝插绿、立体植绿等方式,以花卉、乔木、果树为主。选择本村特有的“甜柿”树种,大面积种植,在师生的精心呵护下,目前已呈现出“校在院中,绿在院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壮观景色。
二、聚集美丽田园“生态课堂”,提升教师专业之美
学校的课堂改革,经历了由模式化探索到“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预学、共学、导学、延学,到课堂出模,再到构建“生态课堂”的探索实践过程。
1.以课题研究推进“生态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得力于课题研究这个平台,学校申报的每一个立项课题都围绕着课堂教学。2014年申报了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态课堂”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和《“生态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实践研究》。属于“生态课堂”课型化研究(学生怎么学)的课题。2016年申报的市级课题《城镇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2017年申报的国家级课题《基于“绘本”导读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探索与实践》属于“生态课堂”学科化与板块化研究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在“生态课堂”理念总领下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同时又紧扣学科本质。在每一个课题研究中都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形成培训、研讨与展示一体化。学校定期举行课堂改革主题培训,有全体参与的理论培训,也有分学科、分年级的针对性培训,有教材培训也有教育教学技术层面的培训,还有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组织的专题培训。课题组成员采取同课异构、师徒结对、骨干引领、学校结对等研讨模式。搭建平台,让教师们的课堂改革成果得到同行的认可。通过竞赛课、示范课展示、学科技能展示、教师特长展示、师生同台展示,让一部分教师更加优秀。这些措施都是沿着课题研究这条主线进行的,课程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课题研究,每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都有教师的培训、研讨和展示。
3.“生态课堂”常态化。围绕“田园教育”理念,提出了“美丽田园”“三全”“五优化”的“生态课堂”标准。努力实现生态课堂的“常态化”,从区本—校本—师本推进教学常态化建构,切实提高“常态课”优课率。实现了“美丽田园”“生态课堂”艺术“三昧境”,即教学理念美、教师行为美、学生表现美。
三、开发美丽田园校本课程,发展特长之美
校本课程开发以实践活动为主,实现课程文化与美丽田园教育理念有效衔接,形成常态化,为师生新时期最佳发展奠定基础。
1.阅读课程。“抓实绘本导读,打造书香校园”,开展师生假期读书分享交流。学校把4月份定为读书月,开展了绘本导读课堂展示活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等。争取担当者行动“班班有个图书角”公益项目,在永昌中心校辖区建立5所项目学校,共建35个图书角。每年举办了阅读研习营活动,邀请省外绘本专家给孩子上了绘本导读课,指导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校师生在阅读引导和指导上受益。
为推进阅读课程学校采取“三个好”措施。一是研究好课题,二是联系好专家,三是开展好绘本阅读课程。采取每周一节绘本导读课、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交流、每学期开展一次整本书导读研讨会,每学年开展一次家长学校亲子共读培训,并对亲子共读进行家访跟踪等方式,有力促进师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2.社團课程。为保障社团师资水平,通过整合内外力量,以校内教师为主,辖区内专业教师走课为辅,外聘教师补充的方式来解决师资的问题。建立规范有效的社团管理制度和方式。实行社团活动目标管理,定内容、定目标、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要求活动有方案、过程有痕迹、成果有展示。每年的6月,中心校考核组对各小学的社团成果展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年度目标管理。各校社团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其中教师舞蹈、啦啦操、广场舞社团的成功展示,让广大观众眼前一亮,教师社团的管理激发了教师的精气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校人人成长,润物细无声地熏陶让人人美丽。
3.特色活动课程。学校实践课程渗透在一切“美”的活动之中,以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言行、美的情感、美的品德,成就美丽少年。
(1)体育艺术节。12月初,以学习十九大为契机,将体育艺术节活动与党建活动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弘扬红色文化,以唱红歌、舞红歌、演红歌等方式,塑造英雄人物,重现历史场景,让孩子们学习英雄,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民间体育大课间。为了锻炼学生体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结合学校实际和孩子的年龄特征,分年级、分区域开展民间大课间游戏活动,有抖空竹、踩高跷、滚铁环、跳皮筋、扔沙包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实现了让学生更爱学校的教育目标。
(3)实践课程。①厨艺大赛。举办美丽杯“我是大厨”家乡特色菜厨艺大赛。各中队辅导员把餐桌和方便土灶台搬回学校,聘请了专业厨艺辅导员给师生上厨艺课,孩子们亲自生火、做饭、炒菜,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生活的技能、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享受了生活的乐趣,并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活动受到家长的好评,孩子们变化很大,在家能主动帮助做家务了。②农耕劳动。学校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把传承农耕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之中,多途径收集农具,让孩子们参观展品,了解古农具的名称、历史、功能和使用方法,体验使用古农具。各中队有固定种植菜地和照料的果树,孩子们在翻地、播种、除草、施肥、收获果实的过程中,品味农耕的乐趣,感受农耕文化“勤劳、服务、创造”的精神品质。
学校围绕“田园教育”,立足实际,创设田园教育环境,让师生体验田园生活、品味田园情趣、传播田园文化、内化田园品格,这是学校追求的目标。“田园教育”之花一定会在永昌校园美丽绽放。
永昌中心学校从田园教育理念出发,确立了美丽田园的办学品牌,坚持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发展之路。辖区内各小学凸显了“春雨田园”“尚美田园”“农耕田园”等思想体系,并相继开展了田园环境、田园课堂、田园校本课程等系列化校本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校整体品质的稳步提升和师生的人人成长、人人美丽。
一、创建美丽田园环境,彰显文化之美
在学校环境建设中,统一规划,精心布局,校园显得精致和谐,处处渗透着美丽田园教育理念的文化气息。
1.中心小学(原名杏花小学):春雨杏花美。校园内银杏金桂香气袭人,红花绿树错落有致,鱼池小溪环绕,溪旁树下摆放着许多奇石,石头上刻名言警句等书法作品,中华传统文化深深蕴含在奇石之中。杏坛院内独有杏坛古建筑,殿内悬挂着“孔子杏坛讲学图”,这是孩子们举行开笔礼和学习国学的地方。中院和外院树木较多,设置了树干上的精灵、树干上的故事,让校园人文化、儿童化。这些精心的布置潜移默化中彰显了德育的力量,营造了自然、朴实的田园教育氛围。
2.下村小学:百年老校书香美。古典大门、园林围墙、参天古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透着书香气息的画卷。学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特色,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实施“1134”读书工程:“1”即建立学校图书阅览室;“1”即建立班级图书角,实行班级之间每月图书流动制度;“3”即采用“师生、生生、亲子”三种共读方式;“4”即每天一小时师生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一次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每月一次阅读交流,每学期一次书香交易博览会。
3.白塔小学:果园学校劳动美。绿色果园学校,采取见缝插绿、立体植绿等方式,以花卉、乔木、果树为主。选择本村特有的“甜柿”树种,大面积种植,在师生的精心呵护下,目前已呈现出“校在院中,绿在院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壮观景色。
二、聚集美丽田园“生态课堂”,提升教师专业之美
学校的课堂改革,经历了由模式化探索到“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预学、共学、导学、延学,到课堂出模,再到构建“生态课堂”的探索实践过程。
1.以课题研究推进“生态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得力于课题研究这个平台,学校申报的每一个立项课题都围绕着课堂教学。2014年申报了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态课堂”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和《“生态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实践研究》。属于“生态课堂”课型化研究(学生怎么学)的课题。2016年申报的市级课题《城镇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2017年申报的国家级课题《基于“绘本”导读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探索与实践》属于“生态课堂”学科化与板块化研究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在“生态课堂”理念总领下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同时又紧扣学科本质。在每一个课题研究中都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形成培训、研讨与展示一体化。学校定期举行课堂改革主题培训,有全体参与的理论培训,也有分学科、分年级的针对性培训,有教材培训也有教育教学技术层面的培训,还有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组织的专题培训。课题组成员采取同课异构、师徒结对、骨干引领、学校结对等研讨模式。搭建平台,让教师们的课堂改革成果得到同行的认可。通过竞赛课、示范课展示、学科技能展示、教师特长展示、师生同台展示,让一部分教师更加优秀。这些措施都是沿着课题研究这条主线进行的,课程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课题研究,每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都有教师的培训、研讨和展示。
3.“生态课堂”常态化。围绕“田园教育”理念,提出了“美丽田园”“三全”“五优化”的“生态课堂”标准。努力实现生态课堂的“常态化”,从区本—校本—师本推进教学常态化建构,切实提高“常态课”优课率。实现了“美丽田园”“生态课堂”艺术“三昧境”,即教学理念美、教师行为美、学生表现美。
三、开发美丽田园校本课程,发展特长之美
校本课程开发以实践活动为主,实现课程文化与美丽田园教育理念有效衔接,形成常态化,为师生新时期最佳发展奠定基础。
1.阅读课程。“抓实绘本导读,打造书香校园”,开展师生假期读书分享交流。学校把4月份定为读书月,开展了绘本导读课堂展示活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等。争取担当者行动“班班有个图书角”公益项目,在永昌中心校辖区建立5所项目学校,共建35个图书角。每年举办了阅读研习营活动,邀请省外绘本专家给孩子上了绘本导读课,指导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校师生在阅读引导和指导上受益。
为推进阅读课程学校采取“三个好”措施。一是研究好课题,二是联系好专家,三是开展好绘本阅读课程。采取每周一节绘本导读课、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交流、每学期开展一次整本书导读研讨会,每学年开展一次家长学校亲子共读培训,并对亲子共读进行家访跟踪等方式,有力促进师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2.社團课程。为保障社团师资水平,通过整合内外力量,以校内教师为主,辖区内专业教师走课为辅,外聘教师补充的方式来解决师资的问题。建立规范有效的社团管理制度和方式。实行社团活动目标管理,定内容、定目标、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要求活动有方案、过程有痕迹、成果有展示。每年的6月,中心校考核组对各小学的社团成果展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年度目标管理。各校社团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其中教师舞蹈、啦啦操、广场舞社团的成功展示,让广大观众眼前一亮,教师社团的管理激发了教师的精气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校人人成长,润物细无声地熏陶让人人美丽。
3.特色活动课程。学校实践课程渗透在一切“美”的活动之中,以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言行、美的情感、美的品德,成就美丽少年。
(1)体育艺术节。12月初,以学习十九大为契机,将体育艺术节活动与党建活动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弘扬红色文化,以唱红歌、舞红歌、演红歌等方式,塑造英雄人物,重现历史场景,让孩子们学习英雄,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民间体育大课间。为了锻炼学生体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结合学校实际和孩子的年龄特征,分年级、分区域开展民间大课间游戏活动,有抖空竹、踩高跷、滚铁环、跳皮筋、扔沙包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实现了让学生更爱学校的教育目标。
(3)实践课程。①厨艺大赛。举办美丽杯“我是大厨”家乡特色菜厨艺大赛。各中队辅导员把餐桌和方便土灶台搬回学校,聘请了专业厨艺辅导员给师生上厨艺课,孩子们亲自生火、做饭、炒菜,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生活的技能、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享受了生活的乐趣,并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活动受到家长的好评,孩子们变化很大,在家能主动帮助做家务了。②农耕劳动。学校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把传承农耕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之中,多途径收集农具,让孩子们参观展品,了解古农具的名称、历史、功能和使用方法,体验使用古农具。各中队有固定种植菜地和照料的果树,孩子们在翻地、播种、除草、施肥、收获果实的过程中,品味农耕的乐趣,感受农耕文化“勤劳、服务、创造”的精神品质。
学校围绕“田园教育”,立足实际,创设田园教育环境,让师生体验田园生活、品味田园情趣、传播田园文化、内化田园品格,这是学校追求的目标。“田园教育”之花一定会在永昌校园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