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智慧 语言的课堂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jie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现场观摩贾卉老师执教《大作家的小老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但当时的感觉清晰如昨。贾老师的教学就像清风,自然、朴素、亲切,我们和学生一道在絮话般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40分钟。
  掀开表面印象,我试图捕捉教者在开发教学内容与选择教学策略方面的智慧,以获取某些规律性的认识。
  一、 以谁为重点?
  课文记叙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处中发生的故事。从课题看,中心词是“小老师”,文章的主人公自然应该是小姑娘。但从课文表达看,基本从萧伯纳的角度展开叙述。这种表达的错位,需要教师教学时进行判断与取舍。该以谁为重点?分析贾老师的教学处理,可以看出她在浓墨重彩萧伯纳的同时,花了不少精力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娜塔莎的形象。这是为什么?
  首先,课文表现的固然是萧伯纳的品质,但他转变与醒悟的根由在于同小姑娘的相遇相处。只有突显小姑娘的言行举止,才使萧伯纳的转变真实可信。可见,贾老师的内容处理符合课文自身的逻辑。
  更重要的,我以为还与贾老师所秉持的儿童观有关。很多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只看到萧伯纳的严于律己、真诚谦逊,却忽视了小姑娘身上所蕴涵的巨大启示意义。我以为,课文中的小姑娘其实更是一个隐喻,让我们具体地看到,成人在儿童面前如何获得教益,成人在儿童面前如何重新认识自我。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成人所受的这番教育与启迪,对儿童(小姑娘)自身而言,却不是刻意的,那只是一种天性的流露。“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分明是儿童的调皮心性。可正因此,更显出儿童的伟大。西哲言,儿童乃成人之师,确是至真之理。从这个意义看,这篇课文也可说是适合成人阅读的励志文。
  不过,现在的阅读对象是学生,即儿童“本人”。儿童读儿童,作怎样的价值取向?从贾老师的教学不难看出,她着力启发学生从外貌、语言两个角度去“看”小姑娘,学生“看”到的是好玩、天真、调皮、智慧,这不正是儿童的特点吗?贾老师是以小姑娘为典范,润物无声地引导着学生呵护生命的本性与天性,不着痕迹地传递出一份珍视童年的情怀。稍感遗憾的是,课终教师总结说“我们要做个谦虚的人”,则站在了成人(萧伯纳)的视角。我想可能是缘于我们对所谓教材价值取向的某种下意识认同。
  二、 怎么“回”?
  张志公先生曾经提出一个广有影响的主张,叫做“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他说:“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就是“回”,这恰是语文教学的特点所在。就平时的语文课堂状况言,大家普遍比较重视“来”,对“回”的落实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这方面,贾老师的教学颇多可资借鉴处。
  首先是题目的咀嚼。题目中“大”和“小”的对比,形成一种矛盾张力,挑战着阅读者的原有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大作家的小老师”和“她是我的老师”两个题目,学生很快形成了原题有趣、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共识。
  接着是灵活表述的体会。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表现萧伯纳是“大作家”的语句,散落文中的相关语句得以集中呈现:著名、世界有名、世界大文豪。教师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点拨:“同样一个意思,文章中用了三种不同的表达,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会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让语言丰富。”这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在影响力的表达程度上是递进的,如此处理,让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更到位。
  再者是外貌描写的推敲。这一部分教学尤有特色。厘清课文的描写顺序后,教师突然于无疑处生疑:“难道小姑娘没有头发、眉毛、鼻子、嘴巴吗?”充分显现出教师的专业敏感,教师的作用就应该在这种看似无疑处着力。通过教师这一故意诘问,学生顿悟“要写不一样的地方”。趁热打铁,教师让学生以文中小姑娘的口吻,向“妈妈”描述萧伯纳的形象,提醒学生也要抓住特点描述。这一设计的妙处还在于训练材料来源于课文,实现了内容领悟与语言发展的互动。
  值得关注的是,贾老师进行以上言语形式的教学时,并未脱离课文内容而刻意进行所谓的训练,她将言语形式的教学活动妥帖地镶嵌在课文的整体教学情境中,基本都在故事的框架内行,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学生在聊故事的过程中,语言获得了发展。
  三、 教师是个什么角色?
  看贾老师上课,常常觉得她不像在上课;看学生的表现,也似乎在参加一场沙龙。师生都那么放松、自如。这种放松并不只是教师用微笑、和蔼这些外在的表现所营造的,其间还有不少富于意味的策略。
  课堂上,贾老师提问后,似乎比较喜欢再加一句“猜猜看”,这几乎可以看做她的一句口头禅。这“口头禅”其实给了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既然是猜测,就无所谓正确与否,参与才顶要紧;既然是猜测,基本跟游戏近似,含着好玩的成分。因为解除了顾虑,学生的思维之门洞开。
  课堂上,贾老师似乎也有“不明白”的时候。你看,她“不明白”“难道小姑娘没有头发、眉毛、鼻子、嘴巴吗”。我们当然知道,她心里明白得很呢,这其实是她的一种“示弱”。教师偶尔的示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以解决了连老师都难倒的问题为荣。这样,就将学生推向了学习主人的位置。有意思的是,这似乎也与课文“小老师”互为印证了。
  课堂上,贾老师还有很多的“我明白了”,有显性的直接用这一句式表述的,也有隐性的以此为意的。譬如“很有道理,很聪明,我很佩服你们。同样的一个意思,文章中用了三种不同的表达,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会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让语言丰富”,再如“噢,我明白了,就是抓住有特点的地方、与众不同的地方进行外貌描写”,等等。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教师的这些“我明白了”,源于学生又高于学生,是对学生所思所想的概括提炼。因为源于学生,学生感到亲切、可接受,还有一种自豪。因为高于学生,学生获得了智慧增长的满足与新知学习的愉悦。
  可见,无论是“猜猜看”“我不明白”,还是“我明白了”,其背后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对学生的尊重与呵护。有了这些,课堂自然如清风般和煦、可亲了。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210000)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图文并茂的课文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期待。因此,“借助图画猜读”是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统编一年级教材中编排了《小蜗牛》《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连环画课文,目的就在于让學生借助图画来认字、朗读,读懂故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咕咚》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分四个部分,并配有四幅插图。四幅图分别对
暑假,爸爸带我去庐山游三叠泉。三叠泉是庐山最美的地方,难怪有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三叠泉瀑布从上而下流经三级台阶,每一级就叫一叠,故名“三叠泉”。走下一叠,远处隐约地传来潺潺的水声。我左看右望,却被茂密的绿树挡住了视线。我心里好奇极了,三叠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再走下二叠,已经能够透过树枝看到水了。这哗哗的水声让人听着就舒服。轻快的泉水不顾一切地冲向巨石,溅起巨大的水花。这景色真
爱德华是一只兔子。  童话中,有好多兔子让人难以忘记。  《逃家小兔》里的小兔子让人难以忘记,那小兔子太淘气了,他对妈妈宣布说他要“跑走啦”,于是他不断地变化着模样,变成小溪里的一条鱼,变成山崖上的一块石头,变成高空飞翔的鸟儿,变成海洋中的漂流船……而他的妈妈总是能将他找到。淘气的小兔子导演了一场爱的捉迷藏。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让人难以忘记,那是一只穿礼服的粉红眼睛的兔子,一边跑一边从怀
【摘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引领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教师的“引导”要能让学生的“学习”增值。当教师的引导不立足学生的视角,不基于学生的学情,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的引导便是“伪引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拒绝这样的“伪引导”。  【关键词】课堂教学 伪引导 主导性 缺失 对策  当下的语文课堂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语境下,常会出现教师“不知引向何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达成“预期发展”。可以说,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呢?下面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把握课标教材,精准分析单元习作目标  习作单元各个板块的设置都是为最后的习作练习服务的。为此,教师可先确定本次单元习作的目标。  从单
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了记叙文六要素之事件的“起因”。这一期就来说说事件的“经过”。  一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找到了它发生的起因,接下来,就要写这件事情发展的经过,也就是它的来龙去脉。写好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把它发展的经过写清楚了,也就写好了一篇记叙文。这是写好记叙文的重点。  作为一名小学生,写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写好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只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了,就是写好了记叙文。因为是写一件事情
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被介绍进来,本土儿童文学作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版频率越来越快,出版物越来越多,走进书店,到处都是“经典”“大奖”“金牌”“收藏”书系。在学生和家长眼花缭乱的时候,推荐他们读一些真正优秀的作品,就至关重要了,因为只有读过好的东西,他们才有可能在良莠不齐的书的“海洋”里有所选择。  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国儿童文学,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与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论。就像安徒
操场上,  我听到了一串串被遗弃的笑声,  通道上,  回响着同学们的谈笑风生。  学校的游乐场地里,  我又听见了那些孩子们的欢笑,  就这样,  被孩子们遗忘在那里。  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  永远都上不完的补习班,  大人们你们是否理解我们的痛苦?  每天只有一个哭丧的心情,  生活又有何意义?  求求你们,  把笑脸还给我们吧!  求求你们,  把那玩耍的时间  还给我们吧!  (2012
【摘 要】想要有效落实单元习作教学,课堂上搭建习作支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巧用场景,搭建选材支架群;巧用绘本,搭建表达支架群;巧用范文,搭建评改支架群。这些支架群化解了“选材难”“表达难”“评改难”这三大习作难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法可依,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支架;发展思维;习作教学;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怎么回事呀?”我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说,“哎,这好像是动画片《开心宝贝》里的场景。”因为,周围有很多机器人在走动。  “难道我穿越了?不可能吧?”我自言自语,“不会真的有开心超人、甜心超人、小心超人、花心超人、粗心超人吧?”  突然,一个机器人一把抓住我的手,说:“说什么呢?这五个超人早已经闻名天下了,你不会还没见过吧?”  “那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五个超人住在哪里?”我试探性地问。  “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