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艺术教育的主题从幼儿生活中来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正是它特有的感性、直观方式表现生活,发现生活意义。因此,在艺术教育中,要帮助幼儿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感受生活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发现其中蕴涵的美;要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丰富其艺术体验,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在艺术主题《蔬菜朋友》中,我秉着让幼儿到生活中去学习和发现的理念进行各项活动的,因为蔬菜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食品,它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各异而美丽,且便于造型。幼儿在生活中常常品尝它们。真正来自幼儿的生活,记得在买菜的过程中,贝贝说:“黄瓜的皮上面有一点一点刺刺的,就像鳄鱼的皮”小朋友就热烈地讨论起各种蔬菜的造型,有的说胡瓜一头大一头小就想一直老鼠、有的说马铃薯像小猪、有的说白萝卜像雪人等等,于是我提供了各种蔬菜和辅助材料,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际的创作中,通过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和构思,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蔬菜造型展现在我们眼前有金鱼、雪人、刺猬、不倒翁、小兔、老鼠等等琳琅满目让你应接不暇。
二、 启发思维、实现创造
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
夏天到了,每天有小朋友围在一起议论自己的衣服,于是我设计了一次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儿表演时掀起了一个高潮。从而激发了幼儿自己想设计服装的愿望,在设计服装时,幼儿都欲欲而试,拿着报纸量体裁衣,经过一番努力,每个幼儿的身上都穿上了自己用报纸做成的服装(尽管有的还不像什么衣服,只是挖了个领子套在了身上),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
幼儿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三、善于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而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艺术表现环境,赞同幼儿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艺术欲望和动机,能使幼儿出现更多的闪光点。
在自由活动时间时我放了活泼、欢快的乐曲,孩子们听到乐曲后都用各自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有的幼儿翩翩起舞;有的幼儿找同伴随乐游戏;有的幼儿欢快哼唱;有的幼儿做忠实的观众;有的幼儿为同伴拍手鼓掌。我也参与到其中,用孩子们做的花花绿绿的衣服走起了时装步,我的举动鼓动了孩子们,她们的劲头更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看着她们穿起自己设计的衣服,踩着轻快的猫步;有的端庄淑雅、有的时尚另类、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清纯可人。我觉得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表现,他们创造也会象时装一样绚丽多彩。
四、让幼儿体会创造的乐趣
就如《纲要》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学习歌曲《我是解放军》时,我引导幼儿根据有力、雄壮的音乐,创编解放军神气的样子时,有的幼儿象向解放军一样雄赳赳地走路;有的幼儿庄严地敬礼;有的幼儿象手握钢枪站岗放哨的战士……虽然他们的动作不一,但都能把解放军的形象通过自己的经验、想法去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积极地引导、支持和鼓励,不仅丰富了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幼儿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更明显的是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活动的主人。
五、积极正确地评价作品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渴望得到赞赏的心理比成人更强烈。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在对待幼儿作品的评价时,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要在作品中喜欢表现的就让他们画上,不限制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如:一位幼儿在画雨天的景象時,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我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那幼儿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可见,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作为辅导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培养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其发挥最大的潜能,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美,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激发,创意表现得以施展。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正是它特有的感性、直观方式表现生活,发现生活意义。因此,在艺术教育中,要帮助幼儿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感受生活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发现其中蕴涵的美;要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丰富其艺术体验,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在艺术主题《蔬菜朋友》中,我秉着让幼儿到生活中去学习和发现的理念进行各项活动的,因为蔬菜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食品,它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各异而美丽,且便于造型。幼儿在生活中常常品尝它们。真正来自幼儿的生活,记得在买菜的过程中,贝贝说:“黄瓜的皮上面有一点一点刺刺的,就像鳄鱼的皮”小朋友就热烈地讨论起各种蔬菜的造型,有的说胡瓜一头大一头小就想一直老鼠、有的说马铃薯像小猪、有的说白萝卜像雪人等等,于是我提供了各种蔬菜和辅助材料,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际的创作中,通过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和构思,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蔬菜造型展现在我们眼前有金鱼、雪人、刺猬、不倒翁、小兔、老鼠等等琳琅满目让你应接不暇。
二、 启发思维、实现创造
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
夏天到了,每天有小朋友围在一起议论自己的衣服,于是我设计了一次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儿表演时掀起了一个高潮。从而激发了幼儿自己想设计服装的愿望,在设计服装时,幼儿都欲欲而试,拿着报纸量体裁衣,经过一番努力,每个幼儿的身上都穿上了自己用报纸做成的服装(尽管有的还不像什么衣服,只是挖了个领子套在了身上),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
幼儿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三、善于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而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艺术表现环境,赞同幼儿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艺术欲望和动机,能使幼儿出现更多的闪光点。
在自由活动时间时我放了活泼、欢快的乐曲,孩子们听到乐曲后都用各自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有的幼儿翩翩起舞;有的幼儿找同伴随乐游戏;有的幼儿欢快哼唱;有的幼儿做忠实的观众;有的幼儿为同伴拍手鼓掌。我也参与到其中,用孩子们做的花花绿绿的衣服走起了时装步,我的举动鼓动了孩子们,她们的劲头更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看着她们穿起自己设计的衣服,踩着轻快的猫步;有的端庄淑雅、有的时尚另类、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清纯可人。我觉得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表现,他们创造也会象时装一样绚丽多彩。
四、让幼儿体会创造的乐趣
就如《纲要》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学习歌曲《我是解放军》时,我引导幼儿根据有力、雄壮的音乐,创编解放军神气的样子时,有的幼儿象向解放军一样雄赳赳地走路;有的幼儿庄严地敬礼;有的幼儿象手握钢枪站岗放哨的战士……虽然他们的动作不一,但都能把解放军的形象通过自己的经验、想法去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积极地引导、支持和鼓励,不仅丰富了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幼儿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更明显的是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活动的主人。
五、积极正确地评价作品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渴望得到赞赏的心理比成人更强烈。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在对待幼儿作品的评价时,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要在作品中喜欢表现的就让他们画上,不限制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如:一位幼儿在画雨天的景象時,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我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那幼儿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可见,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作为辅导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培养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其发挥最大的潜能,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美,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激发,创意表现得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