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一定素养的“准专业”阅读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不仅要让他们尽早掌握语文教材上的知识点,还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将思维延伸到课外,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本文以学科素养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阅读者;整本书阅读;教学导向
  叶圣陶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模式,主要是将整本书看做是重点,短篇文章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从语文核心素养而言,“整本书阅读”模式的实施,需要学生去理解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掌握一个有效的阅读方法,然后对文本的现实意义进行判断,这样才能将阅读教学延伸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 “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一)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大致包含了散文、诗歌、文言文和童话故事等,要想更为全面的去理解文章,就应该对教材中的短篇文章进行必要的延伸。例如在《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工作完成以后,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课文,可以让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是书店借阅《三国演义》,这样能准确地认识到“草船借箭”发生时的背景、地点和人物。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对于知识有了一个更加透彻的认知,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时候,也能辅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语文教材。
  (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语文教材的编写来看,文章的选择和排列具备针对性,但是从一个更广的层面来看,教材只是所有知识的一种“缩影”。例如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寓言故事,为了让学生从中吸取到有益的知识,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去阅读《寓言故事会》,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会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备哲理性。由此可见,教师一旦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就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日后的写作也具有促进作用。
  (三)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
  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其中的差异性,而且在对比的时候,学生也能对此做出有效的判断,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具体化。同样,“整本书阅读”中,还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非常自然地去体会到这种文化理念。而且品味的语言越多,那么最终接受到的文化则会更加丰富,这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从“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此外,当学生的阅读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时,他们在阅读完一段文字的时候,就能记住它的大致意思,而且阅读速度会提高,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二、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向“准专业”角色迈进
  新課程指标下,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而“语言的构建”则是学科的一种体现,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就可以从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四个角度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要知道,学科素养形成的前提在于积累,如若阅读的量没有达到既定的广度,那么素材的丰富性也无从谈起。对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首先任务就是确定书目,按照学科的要求,向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最好是将诗歌、散文等多种载体涵盖在内。
  如若是从能力的层面来看,教师还要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去选择书籍。这时候,就要秉承着“以生为本”的原则,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阅读书目,尽量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文化的滋养。在选择上,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经典性,这是经过时间考验所留下的书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阅读这些经典名作,从中感受到经典文化存在的社会价值,这些经典作品有散文、寓言和科普读物等。另一个是选择性,书目的选择,不仅要注意质,还要将量考虑在内,尽量从学生的爱好、兴趣为出发点,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这样在制订书单的时候,将学生看做是重点,让他们去进行自主性的选择,充分体现出阅读导向的开放性。除此之外,还要从“文本”的层面出发,构建一个内外相互结合的整体式阅读,将教材内容和“整本书阅读”衔接在一起,按照单元结构的思路去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主题单位设定为“历险”,然后让学生阅读《中外探险故事精选集》,充分感受到不同环境下的历险是怎样的,这样在丰富文本内容的时候,也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二)阅读中的持续推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准专业”阅读者成长的重点,按照当下的教学现状而言,语文课堂上的时间只有45分钟,要想在短短的时间内读完整本书,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实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不要对学生提太多的要求,否则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但又不能过于散漫,而是应该尽量平衡两者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础。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设一些讨论会,深化学生对于书籍的理解,交流中可以选择教师主导和学生自由发挥的方法。教师主导是让教师去选择话题,然后从整体的情节入手,对局部事件进行探讨,充分显现出阅读的有效性。学生自由发挥中,不会限制交流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提前去设定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讨论,教师则是对最终的阅读结果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判断。
  作为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活动,对学生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当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三国演义》为例,其中的内容众多,人物关系复杂,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主动去制订一个明确的课程目标,当学生在初读完一本书以后,让他们简要地去复述书中的大致内容,然后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借用自己的话去进行解释,针对一些重点章节来提问,对于重点的词汇、句子进行仔细的说明,这些都属于是复述和解释的范围。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了书本和学生的潜在联系,而且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也更加清楚、明朗,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促进作用。   (三)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方法和经验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点,也是教师应该重视的一部分,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阅读方法,阅读者才能进入“准专业”的行列中。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方法的应用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在引导中,大致会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单篇文章中有哪些方法可以直接应用到“整本书阅读”内?另一种是依靠不同题材的书籍去制订不同的阅读目标,通过泛读、精读等方法。前者主要应用在过去的阅读活动中,当教师和学生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知识,就可以对这种方法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后者则是现阶段经常会应用到的一种方法,将精读和泛读相互结合在一起,从整体到局部,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认知和感悟更为立体和丰富。
  泛读:将整本书大致浏览一遍,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和结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控能力。然后采用“聊书”的方法去进行联系和对照,如《朝花夕拾》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题目是什么意思?第二,鲁迅写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第三,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进行统一的概括。整个过程中,借助目录、作者经历,让学生去回忆整本书的内容,从整体上掌握了文章的排列特点。精读:以小带大,主要是去解决“读什么”的问题,遵循文体的基本特点,寻找出一些适合的主题,由于不同的文体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明确定位教学的意义,选择最能体现出文体特点。
  (四)对“整本书”的价值进行定位和判断
  “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充分去感受到文章中语言的魅力和逻辑性,然后提炼出其中的价值观,对其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基于此,首先从教材入手,对编写者进行调查,明确文本价值观在总体上是正确的,才能将其推荐给学生。同时,学生也要对自己同文本的关系一个确切的定位,这种关系不是被动的,应该是主动的、崇拜的,将自己和整本书形成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评判。
  当学生在读完整本书以后,教师也要组织一些有效的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同自己对话、同他人对话。首先,阅读分享,“整本书阅读”完成以后,每位学生的看法不同,那么收获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阅读以后的交流与分享对于调整他们的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分享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会只是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上,也可以采用阅读论坛、手抄报和文学表演等方法。其次,扩展阅读,读完了一本书以后,不要只是停留在某一个层面上,而是应该进行有效的扩展,推荐学生进行对比式的分析。最后,读写结合,“整本书阅读”以后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都写下来,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来介绍这本书,在信中要采用主角的语气,充分反映出整本书的核心思想,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 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分析和看待“整本书阅读”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寻找出它同课程之间的衔接点。但是从当下的发展情况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仍旧处于一个初始阶段,所以教师要将其看做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而在具体运用的时候,结合学生的主体性,开展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阅读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日后的写作教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正君.引之以趣导之以法——名著导读課教学刍议[J].教师,2016(31):78.
  [2]郭跃辉.“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名著赏析课型探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1).
  [3]王跃平.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以《西游记》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387(1):39-42.
  [4]高子阳.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验及其推进——谈谈我的主张与求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3):5-10.
  作者简介:
  范桦,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旨在通过留白预设,培养身心调和、体脑两健、充满活力的个体。即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灵活应变、点燃思维火花、开启心灵智慧,进而生成自然、动态、开放,充满创新与富有生命活力和生活气息的新型课堂。  关键词:预设;留白;小学英语;策略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的作品《视觉 思维》指出,人们注意到东西不完整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将其补充完整的冲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白预设,為学生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生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情感倾向。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修养的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美和情感表达的美,使学生获得情感教育。文章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
摘 要:奋斗在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被听课、评课是常态,实施课堂教学后被评价,对于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都是一次“破茧”历程,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评价,体现了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教学辅助设计的准备过程,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肯定与提升。然而这种常规的“破茧”现状却让执教者时有困惑,因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常常会走进人云亦云的怪圈,使得执教者不知所措,甚至让执教者产生为难情绪,丧失上课的激情。那怎样的有效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需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也应有助于幼儿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扩展。意象绘画是以“感受与意想、创造与表达”为载体的“美术思维游戏”,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锻炼幼儿的观察、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文中围绕“生活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将意象绘画与生活主题相结合,选择适合幼儿表现的内容及技法,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之美,融于意象创作,将自己感兴趣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积极呈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引入,以改变当前教育中的诸多不足,而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能够发挥集体智慧的方法,在教学中一度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其优势,本文从“提供自由环境,提高讨论热情”“引起联想反应,产生新的观念”“激发创新思维,打破群体思维”“产生竞争意识,引发独到见解”“
摘 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当前课程资源特别是对于乡土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开始变成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现阶段,我国幼儿园在对乡土课程进行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阻碍,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缺少对应的开发及利用能力,从而使得我国乡土课程资源长期处在闲置状态。为此,本篇文章借助调查问卷以及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含义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幼儿园对植物资源的开
摘 要: 家国情怀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历史学科在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和培养方面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和独特性的优势。因此,作為历史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能忘记“修身养性”的教育初衷。要完成历史教师“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新任务,肩负起培养学生民族感情的重任。文章以初中历史教学为背景,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初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放在了首要位置,从而进一步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是培育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工具,部分教师已经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进行相应的数学知识交流和共同合作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可能也会存在着部分问题,因此,在本文中,首先针对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所存在的若干
摘 要:本文剖析了如何在中低年级阅读课堂活动贴近语用训练,进一步优化阅读课堂导学策略;详细地阐述了中低年级语用培养的五种导学策略,让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形成个性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阅读与语言表达的训练,夯实中低年级学生的语用基础,为学生提升语用能力拓宽途径。  关键词:语用;导学;训练;策略     阅读课堂文本研读活动是语用能力培养的基础、出发点,教师应基于文本语言品读、训练活动,优化
摘 要: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体育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育方法、教学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核心是在学科教学的全面素质教育渗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以中考体育这一杠杆作调控,初中体育教与学的评价与考量更具体化,与此同时也突现了教师专业素养的考评依据的具体化。我们应在研究教学实施的同时研究自我专业成长。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