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剑回吴越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是春秋吴国晚期政治中心所在地,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但吴王夫差穷兵黩武,终被越王勾践战败而自杀,吴国国灭,这一阶段前后共计42年。文献中对吴国兵器多有记载,干将、莫邪、鱼肠、湛卢诸剑更是人人皆知的神器。到目前为止,吴国有铭兵器出土报道不下百余件,但皆和苏州无缘。直到最近,苏州博物馆终于征集到台湾古越阁主人王振华夫妇藏吴王夫差剑等27件文物。这批文物除了在北京、南京等地做过短暂展出外,近些年一直深藏不露。在十一月苏州博物馆特展之前,本刊先撷取其中几件重器,以飨读者。
  春秋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公元前495年至473年在位。该剑通长58.3厘米,身宽5厘米,格宽5.5厘米,茎长9.4厘米。剑作斜宽从厚格式。剑身宽长,覆有蓝色薄锈,刃锋极犀利。近锋处明显收狭,双刃呈弧曲形。中起脊线,两从斜弧面。剑格作倒凹字形,饰兽面纹,镶嵌绿松石,一面已佚。圆茎实心,有缠缑痕迹。茎上有两道凸箍,箍上有纤细的凹槽,遗存少量绿松石。圆盘形首,铸有多圈精致峻深的同心圆凸棱。剑首以不同成分之合金青铜分铸后再衔接剑茎而成。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这柄剑铸工精致,历经2400余年仍完好如新,无比锋利,是迄今已知几柄吴王夫差剑中最精美完整的一件。
  春秋 越王者旨于赐剑
  越王者旨于赐即越王勾践之子,公元前464年至459年在位。该剑通长53.8厘米,身宽4.7厘米,格宽5.5厘米,茎长9厘米。剑作斜宽从厚格式。剑身宽长,近锋处收狭,双刃呈弧形,中脊隆起,两从斜弧。剑格作倒凹字形,两面均铸有双钩线鸟书体铭文,字口间嵌满片状蓝绿色松石,为迄今保存绿松石原貌最完整的越王剑。圆茎实心,上有两道凸箍,饰细致云雷纹并镶嵌绿松石。圆盘形首,铸有七圈凸棱线组成的同心圆,在中心点圆周则有七条燕尾形凹纹,向着凹点内聚,而整个剑首面平漫极纤细斜格纹为衬底。剑首上作如此精致纹样的装饰,极为罕见。剑格两面铸有典雅的双钩线鸟篆体铭文共八字:剑格正面“戉(越)王王戉(越)”,剑格反面“者旨于赐”。其中越王二字重文,连读应为“越王者旨于赐”。即《史记·越世家》所记载的越王勾践之子“鼫与”。
  战国 越王州句剑
  越王州句,即朱句,“州”、“朱”通假,勾践的曾孙,公元前448年至412年在位。该剑通长51.7厘米,身宽4.5厘米,格宽5厘米,茎长9.5厘米。剑作斜宽从厚格式。剑身宽长,近锋处略收狭,前聚成锋,中起脊线,两从斜弧。剑格作倒凹字形。圆茎实心,茎上原有两道箍,现已残失。圆盘形首,铸有多圈同心圆凸棱,纹深而细。剑身表面呈深绿锈色,滑指其上如感喷漆般光滑、柔细。剑格两面铸有典雅鸟篆体铭文十四字,并以精致斜线作为衬底。剑格正面“句州越王州句”,格反面“佥(剑)用乍(作)自自乍(作)用佥(剑)”。其中州句、自作用剑均有重文,连续应为“越王州句,自作用剑”,州句“句”字省去“口”,在已见州句兵器中是罕见的。此剑制作、造型皆很精美,剑格鸟篆尤其清晰,鸟书秀丽,制作精致,在兵器中堪称上乘,可为吴越兵器铭文的代表作。凡铭文在剑格者,由于地位局限,鸟篆大多不清,州句剑除铭文在剑身者外,无一能和此柄相比。
  春秋 菱形暗格纹剑(有凸凹感,右图)
  此剑通长52.4厘米,格宽5厘米,茎长9.1厘米。剑身宽长,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中脊线隆起,两从斜弧。一字形平格,空心圆茎,环形式首。剑身满饰双线菱形暗格纹,在每个菱纹的交叉点各饰一个实心菱形纹,剑身纹饰虚实结合,排列有序,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此菱形暗纹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纹饰相似。这次征集到暗格纹剑共两柄,其中一件的暗格纹手摸可以明显感觉到有凸凹感,另一柄却没有凸凹感,剑体光滑如一。这两柄剑的铸造工艺,虽然科技史学者做了大量的测试和复原探索,目前仍为未解之谜。
  战国 鎏金菱形纹剑
  通长43.3厘米,格宽4.6厘米,茎长8.5厘米。此剑剑身两面装饰网格状的菱形纹鎏金,网格的斜线分为左、右两组,各三十条,上下线条交叉处涂有不明物作间隔,而不通连。滑指纹饰区上,有些微凸起之感,经放大30倍观察,饰金区下无凹槽,密度较松,其间缝隙有铜锈,因而推断是器表鎏金。这种鎏金菱形纹剑,为以往历代传世或考古发掘的铜剑所无,其装饰工艺与缠缑形式无疑为青铜兵器发展史提供了一件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这件鎏金菱形纹剑,工艺精湛,制作纹饰的设想尤为奇妙,同过去发现的吴、越剑、矛的暗纹一样,极见巧思。
其他文献
定窑:迈入亿元豪门  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为宋代白瓷的典型代表,从问世以来即广受推崇。元人刘祁《归潜志》赋诗赞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谷应泰《博物要览》卷二《志窑器》云:“定器有画花、绣花、印花三种。多用牡丹、萱草、飞凤三种。时造甚有佳器,式多任务巧。定窑印花纹饰似取材定州缂丝,以缂丝纹样局部地移植于瓷器。故定窑印花装饰一出现便极具神韵与造诣。此外,定窑装饰也部分受唐代金银器纹饰的影响。
期刊
在“清初六大家”中,惟有恽寿平兼擅山水和花鸟,从而成为有清一代影响较大的花鸟画家。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上,恽寿平画作的价格也不断走高,越来越得到藏家的青睐。那么,恽寿平不同题材画作的价格到底如何?哪种题材的作品更有市场潜力呢?  画价有涨有落  恽寿平生前的生活十分艰难,他屡叹知音难求,可见欣赏和收购其画之人实为少数。然而在他死后,他的画作却开始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不断升值,尤其是在咸丰、同治年
期刊
元人对于王维画风的评论基本上是延续宋人的思想,同时也有所发展。元代汤垕的《画鉴》中对王维的绘画推崇备至: “王右丞维工人物山水,笔意清润。画罗汉佛像至佳。平生喜作雪景、剑阁、栈道、骡网、晓行、捕鱼、雪滩、村墟等图。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者也。盖胸次潇洒,意之所至,落笔便与庸史不同。”元末夏文彦《图绘宝鉴》更有说王维“思致高远,出于天性”。  说到王维就不得不提到元代大家赵孟頫。作为促使中国文人画观
期刊
那些年,他是一个在仕与隐之间徘徊的诗人;那些年,他是一个修筑了现实版桃花源的高士;那些年,他是一个在辋川的墙壁上泼墨挥毫的画家;那些年,他是千载文人画坛的灵魂与偶像……他是王维。  那些年,人们将他的绘画地位一再提升;那些年,人们对他的绘画作品竞相临摹;那些年,人们将他的绘画理念视作圭臬;那些年,人们奉他为文人画鼻祖……为什么是王维?  王维,中国绘画史上神一样的存在。他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说,“粉
期刊
王维在实际行动上发起文人画之后,诗画结合的观念逐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深入。北宋中期以后,诗画观念进步,诗人与画家强调诗与画在抒情写意和境界创造上的一致性,他们把画看做“无声诗”,将诗视为“有形画”,追求诗情画意的融合,从而开一代风气,催化了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进一步融合。  最初,题画诗的题诗方式一般不是自画自题,也不是画上题诗,而多是题于图画上方的“诗塘”或尾部的“拖尾”,也可另纸书写。此时,
期刊
王维在文人画坛至高无上地位的奠定始于北宋时期,这与宋代有名的文治盛世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唐代以前,绘画主要是工匠之事,地位低下。到了北宋以后,历代帝王都热衷于绘画,优待宫廷画家,建国初期便设置翰林图画院。鼎鼎大名的宋徽宗虽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却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王维在宋代画史越来越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与这位皇帝对他的推崇有着很大关系。  北宋早期院体画对画工技法要求极高,注重写实,作品大都造型准
期刊
王维不仅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也是美术史上著名的文人画家,学术界对其诗文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对于王维的绘画,却因年代久远且没有作品传世,使得相关研究止步不前。美术史上著名的《辋川图》、《雪溪图》也仅是传为其所作,并没有确凿的依据可以断定是其作品。  王维的绘画究竟是何面貌,美术史家们无从给出确切的答案。但遍览相关文献,我们并非一无所获,许多史料中都留下了蛛丝马迹,通过对这些零碎信息的收集整理
期刊
怎样欣赏一幅陶瓷山水画?能从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角度来欣赏陶瓷山水画吗?什么样的陶瓷山水画才算是佳作……我们都知道传统山水画和陶瓷山水画虽说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但二者互相影响、互相融通、互相启发。但问题是,该如何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吴天枫叶》是清末民初瓷画名家何许人的一件作品。画面以艳黑为主勾画山岭,墨色秀润磊落,次第有序,再以敷粉留白表现雪色,使画面彩料浓淡自如,雪色逼真,层次有度
期刊
偶像之神化  当偶像的事迹、精神代代相传,他便与凡人的生活渐行渐远。这是偶像个人才华的终结,也是偶像社会功能的开始。作为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符号,“王维”两个字影响了千余年的中国绘画史。  王维的画至今确已无真迹传世,但是他留下的两篇画论《山水决》和《山水论》却影响深远。  《山水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概括了如何画着色山水的各方面,以画诀的方式把比例、透视问题进一步规范为“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这
期刊
说到蜡烛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甚至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火把与蜜蜡,但其普及却经历了相当长的岁月,且一直“身价”金贵。古代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写的是西汉杂史,书里记载,南越向汉高祖刘邦进贡的贡品中就有蜡烛。当时,蜡烛很稀少,故而成为君王赏赐高官的一种宝贝。到了明清,蜡烛虽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但也只是在特殊场合才会用上三两支,日常生活中依旧使用油灯、火把等传统灯具。清宫中的蜡烛同为贵重,由掌关防管理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