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镇西说,教育就是剥去油彩,剥去口红,剥去脂粉,要守住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何为“守住”?身为班主任,亦身为人母,我想最好的“守住”就是去保护、理解那些稚嫩的灵魂,永不放弃赏识的机会。
一、莫让批评成为习惯
曾经有一位家长经常向我抱怨:“我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差劲?每一次考试都不到班级的平均分,学习又没有计划性,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做,只顾着玩游戏,还时常顶撞家长,在学校一个样,在家里又是一个样。我都不知该怎么办。”经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曾在得知孩子数学测验成绩后,在校門口大声把孩子的“老底”全部“抖”了出来,让孩子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次“公众侮辱”。——这是许多家长都曾经犯过的愚蠢而巨大的“罪错”。它把孩子的错误放大,为的只是发泄一通心中的不满和怨怒,却没想到如此将大大加重孩子“对自己学习的消极暗示”,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业更加失去信心。如此,孩子将如何继续他的人生?后来他的父母分别给我电话,名义上是向我反映问题,其实是在“投诉”孩子更多的缺点。我于是把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告诉这对焦虑的父母。那时,我正在鼓励他们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觉得孩子已经在改变,可能他在家表现不如在校好,但他在我面前的表现已让我感到欣慰,只是老师和家长给予他的刺激物不一样,导致孩子的表现不一样。
因此,为了弥补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或多或少的伤害,我不断挖掘他身上的优点,不断给予赏识的正面“刺激”,让他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树立向上向好的信心和决心。在这种不断的赏识面前,孩子的表现果然越来越好,焦虑的家长也慢慢听从了我的建议,在生活中更多地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孩子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显然,这个孩子的经历首先是因为评价体制单一,导致家长本末倒置,忘记了怀育生命的初心是为了让生命美好地成长,而不是“为分而狂”,把孩子当成了达成某种人生念想的工具,让孩子心理饱受重荷乃至摧残。其次,家长没有换位思考,与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进而把工作和生活压力“倾倒”在孩子身上,致使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被嫌弃、被否定的“祸根”。
显然,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足取的。上述这位家长的批评实际上是对人性的片面批评,其初衷或出发点是希望孩子积极面对学习、热爱学习、努力学习,但用的却是消极否定的方法,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因此,作为家长,假如您还未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那就请先牢牢遵守一条——不要让批评成为一种习惯。
二、关注持续性与人本化发展
成功教育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因此主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而创造幸福人生。
从心理机制上说,成功教育首先是以改善学生自我观念为核心,从而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主动积极地得到发展。所谓自我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本我基于快乐原则,自我依据现实原则,超我则依据道德原则。自我让本我与超我达到时间和空间的平衡。因此,各人都把自己的愿望、爱好、信念、习惯浓缩在自我观念里,组织和引导自己去处理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从而统摄整个人格。由此可认为,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学习者和一个能学习的人,否则他就不会去学习。
实践证明,影响学生自我观念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教师评价和学业成绩。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其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儿童的自我观念,往往是通过其周围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或老师的反应,在长期的人际互动过程中交织而成。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对别人给予的评价格外敏感。因此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需格外慎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班集体中创造成功的预感极其重要。这种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当一个孩子具备了一种持久的学习愿望时,他就能够克服困难和惰性,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美好的事情。
因此,与其空洞地教育孩子要树立远大理想,不如关注他们的持续的、基于他们自身特点和潜质的提升,让他们懂得每天进步一点点的重要性。
三、教育从怀持正确的态度开始
基于成功教育的特点,我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首先,从称赞和真诚地欣赏开始。关于认知态度一致性的理论认为,老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尽力和老师的评价保持一致。为此,我设立了“班级表扬本”,由我和德育小组成员共同填写。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的闪光点被展现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希望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坚持每天早读后进行前一天学习生活的表扬总结,为学生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其次,扩大教育的评价范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因为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有可能获得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和主动发展的机会。现有脑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活动必须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左右脑协调发展。因此,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扩大教育的评价范围,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开展有益的活动,真正使受教育者左右脑协调发展。基于这种考虑,在衡量学生成绩时我坚持着眼三方面:通过学生自身纵向的比较,着眼于现在的进步;以相对测量的办法,着眼于一点一滴的提高;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高度出发,着眼于创造能力的发挥。
再次,鼓励学生在不同的“花园”里摘取“花朵”。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有过一次成功的经历和体验,人脑里就会留下一种刻画的痕迹,此后当面临新的学习任务,重新唤起往日成功的“模式”,内心就会重新出现那种成功心理。同样,如果屡遭挫折,就容易形成失败心态。因此,为了唤醒孩子们的成功记忆,我经常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不同的“花园”里摘取“花朵”,获取辛勤的果实,加深成功记忆,累积成功体验,推动自己不断进步。
最后,消除“后进生”的心理疤痕。对已经形成“后进生”自我意象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是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疤痕。如班上曾有一名学习纪律均被列为“不理想”的学生,经多次谈心、教育,效果仍不明显。后经观察,我了解到他喜欢摄影和打羽毛球,于是鼓励他努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让他担任班上的摄影通讯委员,在各种集会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由此,该生逐渐树立起信心,学业慢慢进步,毕业时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可见,在平日的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自我观念,帮助他们逐渐取得成功。
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生命的质量不光取决于分数和结果,更取决于是否拥有澄净心灵、诚实人格、善于合作的品质等等。为培育那些健全的灵魂,我们永远不能放弃赏识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4.
(作者单位:广雅实验学校广东广州 510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一、莫让批评成为习惯
曾经有一位家长经常向我抱怨:“我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差劲?每一次考试都不到班级的平均分,学习又没有计划性,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做,只顾着玩游戏,还时常顶撞家长,在学校一个样,在家里又是一个样。我都不知该怎么办。”经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曾在得知孩子数学测验成绩后,在校門口大声把孩子的“老底”全部“抖”了出来,让孩子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次“公众侮辱”。——这是许多家长都曾经犯过的愚蠢而巨大的“罪错”。它把孩子的错误放大,为的只是发泄一通心中的不满和怨怒,却没想到如此将大大加重孩子“对自己学习的消极暗示”,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业更加失去信心。如此,孩子将如何继续他的人生?后来他的父母分别给我电话,名义上是向我反映问题,其实是在“投诉”孩子更多的缺点。我于是把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告诉这对焦虑的父母。那时,我正在鼓励他们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觉得孩子已经在改变,可能他在家表现不如在校好,但他在我面前的表现已让我感到欣慰,只是老师和家长给予他的刺激物不一样,导致孩子的表现不一样。
因此,为了弥补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或多或少的伤害,我不断挖掘他身上的优点,不断给予赏识的正面“刺激”,让他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树立向上向好的信心和决心。在这种不断的赏识面前,孩子的表现果然越来越好,焦虑的家长也慢慢听从了我的建议,在生活中更多地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孩子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显然,这个孩子的经历首先是因为评价体制单一,导致家长本末倒置,忘记了怀育生命的初心是为了让生命美好地成长,而不是“为分而狂”,把孩子当成了达成某种人生念想的工具,让孩子心理饱受重荷乃至摧残。其次,家长没有换位思考,与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进而把工作和生活压力“倾倒”在孩子身上,致使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被嫌弃、被否定的“祸根”。
显然,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足取的。上述这位家长的批评实际上是对人性的片面批评,其初衷或出发点是希望孩子积极面对学习、热爱学习、努力学习,但用的却是消极否定的方法,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因此,作为家长,假如您还未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那就请先牢牢遵守一条——不要让批评成为一种习惯。
二、关注持续性与人本化发展
成功教育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因此主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而创造幸福人生。
从心理机制上说,成功教育首先是以改善学生自我观念为核心,从而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主动积极地得到发展。所谓自我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本我基于快乐原则,自我依据现实原则,超我则依据道德原则。自我让本我与超我达到时间和空间的平衡。因此,各人都把自己的愿望、爱好、信念、习惯浓缩在自我观念里,组织和引导自己去处理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从而统摄整个人格。由此可认为,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学习者和一个能学习的人,否则他就不会去学习。
实践证明,影响学生自我观念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教师评价和学业成绩。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其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儿童的自我观念,往往是通过其周围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或老师的反应,在长期的人际互动过程中交织而成。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对别人给予的评价格外敏感。因此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需格外慎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班集体中创造成功的预感极其重要。这种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当一个孩子具备了一种持久的学习愿望时,他就能够克服困难和惰性,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美好的事情。
因此,与其空洞地教育孩子要树立远大理想,不如关注他们的持续的、基于他们自身特点和潜质的提升,让他们懂得每天进步一点点的重要性。
三、教育从怀持正确的态度开始
基于成功教育的特点,我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首先,从称赞和真诚地欣赏开始。关于认知态度一致性的理论认为,老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尽力和老师的评价保持一致。为此,我设立了“班级表扬本”,由我和德育小组成员共同填写。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的闪光点被展现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希望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坚持每天早读后进行前一天学习生活的表扬总结,为学生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其次,扩大教育的评价范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因为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有可能获得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和主动发展的机会。现有脑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活动必须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左右脑协调发展。因此,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扩大教育的评价范围,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开展有益的活动,真正使受教育者左右脑协调发展。基于这种考虑,在衡量学生成绩时我坚持着眼三方面:通过学生自身纵向的比较,着眼于现在的进步;以相对测量的办法,着眼于一点一滴的提高;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高度出发,着眼于创造能力的发挥。
再次,鼓励学生在不同的“花园”里摘取“花朵”。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有过一次成功的经历和体验,人脑里就会留下一种刻画的痕迹,此后当面临新的学习任务,重新唤起往日成功的“模式”,内心就会重新出现那种成功心理。同样,如果屡遭挫折,就容易形成失败心态。因此,为了唤醒孩子们的成功记忆,我经常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不同的“花园”里摘取“花朵”,获取辛勤的果实,加深成功记忆,累积成功体验,推动自己不断进步。
最后,消除“后进生”的心理疤痕。对已经形成“后进生”自我意象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是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疤痕。如班上曾有一名学习纪律均被列为“不理想”的学生,经多次谈心、教育,效果仍不明显。后经观察,我了解到他喜欢摄影和打羽毛球,于是鼓励他努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让他担任班上的摄影通讯委员,在各种集会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由此,该生逐渐树立起信心,学业慢慢进步,毕业时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可见,在平日的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自我观念,帮助他们逐渐取得成功。
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生命的质量不光取决于分数和结果,更取决于是否拥有澄净心灵、诚实人格、善于合作的品质等等。为培育那些健全的灵魂,我们永远不能放弃赏识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4.
(作者单位:广雅实验学校广东广州 510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