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女大学生生命美育的构建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女大学生的生命美育的构建尚存在很大的欠缺,没有学者将民族、性别理论融合于生命美育实践中进行考察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女大学生,由于民族身份和性别身份的认同,她们更容易从丰富的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和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中获得生命美育的养料。在教育实践中建议可从文本的审美特性、性别和民族属性分析和美育方法构建两方面来探索开发。
  关键词:女大学生;生命美育;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女性生存危机,面对恋爱、婚姻、家庭和事业等诸多问题时,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常被社会潮流和传媒文化所左右和驱使,陷入迷茫。高校,作为知识女性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场域,必须承担起正确引导的职责。但由于高校生命教育、女性教育等的缺失,当女大学生脱离象牙塔走向社会面对一系列问题时,极易处于认知的困境中。如何弥补这些缺失,解决这些问题,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女大学生由于性别和民族身份的特性,她们往往处于边缘的边缘,面对更加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何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弥补教育缺失带来的遗憾?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下面的论述将呈现在以云南本土女大学生为分析研究对象,利用云南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实施生命美育的思考。希望这些思考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女大学生生命美育构建有所启发。
  在针对云南本土女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利用云南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更易帮助本土女大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事业观;更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现象,去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去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脆弱与无助。究其原因主要可总结为三点:
  首先,上世纪80年代大量涌现的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思辨性以及广泛的社会生活特色,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切入材料,利于女大学生由感性体悟升华到理性思辨。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自上世纪80年代涌现浪潮,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类型不断丰富,创作影响不断在业界扩大,已涌现不少代表之作。比如景宜(白族)《谁有美丽的红指甲》获得“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董秀英(哈尼族)《最后的微笑》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白山(回族)《血线——滇缅公路纪实》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作品集奖”,黄玲《李乔评传》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一等奖”,袁智中《最后一封情书》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人新作奖”。这些优秀的作品体现了女性的感性表现方式,情感强烈、感受细腻、视听灵敏、思维具象,是女性解放自身和建构自我的体现。
  其次,由于民族身份认同和女性身份认同的影响,云南本土女大学生更容易从云南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中自主吸取所需养料,通过独立思考,渐渐走向健全的审美的人。比如云南本土女大学生在阅读体验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的作品《女人是蜜》时,会了解纳西独有文化“情死”,以全新的角度思考“情死”,思考女性生命的本质,思考女性在爱情中所付出的代价。
  在体验感悟具体作品的过程中云南本土女大学生会培养建立起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拥有自由的超越精神,炽热的理想追求。当她们在阅读黄雁(哈尼族)《胯门》时,会对哈尼族传统婚俗“钻胯门”有新的审视和切入,唤起她们对女性生命本质的思考,这是传统文化对哈尼族妇女生命的沉重压抑。女大学生们往往在阅读体悟之后,会不由自主的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可贵的条件下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保有自己的自由精神。
  最后,关注和研究云南女性文学及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研究成果涵盖文学史的梳理,如黄玲的学术论文《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创作与发展》和专著《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云南当代女性文学综论》;也有针对个别创作者的研究,如李松的硕士论文《云南女性文学视野中的景宜作品研究》。研究中既有对其现代意识、民族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肯定,也有对其主题、表述和思想中存在的局限性的分析,如张直心的学术论文《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论略》。这些研究,可为高校展开结合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相关的生命审美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也可引导本土女大学生独立思考“生与死”这一生命本质问题,使她们“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负责的态度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那么,如何将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有效运用于本土女大学生的生命美育中呢?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构建:
  首先,在生命美育视野下对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进行梳理研究。可从以下三点切入:
  1、分析其所具有的审美特性,在审美品悟中实施潜移默化的美育影响。七彩云南为生活在此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各民族彼此依存、彼此融会的同时展现着自己文化中蕴含的可供人们欣赏、借鉴的东西。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就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出多彩之美,“各美其美”。作品中会展现独特的民族风情、地域风貌,而这些是深蕴于本土女大学生生命中的养料,她们对此的审美共鸣不需要施加任何外在的引导,这将实现审美教育的于自由中给予自由的境界。
  2、分析其具有的性别属性,在性别身份的认同上树立“双性和谐”的性别观。性别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作家在自我言说、自我表现时,其作品鲜明的体现了各民族妇女的生活、情感和心灵,是女性的感性表现方式,是女性解放自身和建构自我的体现。这对帮助云南本土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爱情、婚姻和事业的观念;帮助云南本土女大学生树立完善的性别观念,树立“双性和谐”的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分析其具有的民族属性,通过民族身份认同落实生命美育。在云南这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方,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大学的身上流动的民族血液使他们心灵深处对母族文化有着倾斜和回归的渴望。他们在母族文化和汉文化的边缘游走,努力寻找着心灵的平衡。当他们看到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的作品时,会在无意识间调动对民族文化的自觉认同,心灵深处与生俱来的东西会被唤醒。所以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文本中的人物故事、情感,更容易与文本传达的作家的生命体悟产生共鸣,更容易沉静下来反思民族叙事语言、民族历史和文化,实现对民族身份的超越。最终认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伟大与崇高,于生命中获得“生命”。
  其次,构建利用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进行生命美育的有效途径。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赏析课程可作为生命教育的融合课程,增加生命教育类通识课程的样式,实现跨学科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的设计或者多学科渗透的生命教育体系。这是对生命教育资源新的探索和挖掘。建议可从以下四种方法着手:1、“案例教学法”:在入学教育中可以开列阅读书单下发给新生,并提供生命教育理论下的作品导读资料。2、“专题讲授法”:在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课程以专题研究形式开设,重点在于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3、“读书讨论法”:举办课外活动。如举办针对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的读书征文活动;鼓励女大学生从事文学创作,并在创作中凸显生命审美意识。4、“影视欣赏法”:在课堂、课外结合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影视作品,营造校园环境氛围,让学生自主思考、感知和体验生命。
  综上,在生命审美教育理论支撑下,融汇民族教育和性别教育的相关理论,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综合运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女大学生的培养中,实现了跨学科理论的融汇及理论交叉运用的有效实践。这样的实践应该也适用于的云南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性别教育、审美教育和生命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曾云莺、王东红:《后现代教育观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1;
  [2]汤丽芳:《近20年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研究述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1;
  [3]黄玲:《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云南当代女性文学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政府将外语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加以重视,提出“国家安全语言倡议”,美军也为此提出了“战略要地语言”教育计划。文章分析美军为加强和提高外语人才培养和管理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和做法,包括:优化对外语教育的管理,增加对外语教育与培训的投入、拓宽培养渠道、加大对外语人才的激励机制。并且针对我军在外语人才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美军;外语人才;培养;管理;启示  国际军
期刊
摘要:体育活动是整个社会活动的浓缩版,当今体育活动中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本文通过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了我国现有的现象性体育社会问题,以及分析了造成该社会现象的成因,研究了如何来解决此类体育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体育事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  关键词:体育;现象;社会;问题  1.当代我国国情下现存的主要现象性体育社会问题  在方曙
期刊
摘要:书面表达是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主观题,此题能考查出考生的英语运用的综合水平;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书面表达的一些训练策略,以便快速提升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低起点;循序渐进;提升;书面表达  一、书面表达的重要性  书面表达在高考英语中约占25-30/150分,它涉及词汇、句型、语法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测试考生英语表达能力的一个主观题,也是考查考生英语综合能力的
期刊
摘要:澳大利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确保了多民族文化的平等和谐发展,不仅丰富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得社会得以全面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独具特色,这不仅反映在国家政策提供的有利保障,而且在具体的实施方法、策略、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教育  一、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澳大利亚从一开始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生英语作文进行抽样分析,理清并分析作文中各衔接手段的运用情况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以期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篇衔接;英语写作;策略  前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曾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语言技能目标进行了等级区分,即四个等级,在评价建议上也进行了区分,即分为五档写作评价标准。其中对衔接手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第五档: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展,加之研究生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地位的日趋凸显,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出来。文章提出从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研究生的团建工作入手,通过加强党建带团工作,着力提升研究生团组织覆盖扩大研究生团建工作面三个方面提升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水平。  关键词:高校;团建;研究生  我们党历来把青年看作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并始终把做好共青团和
期刊
摘要: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应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创设活动平台、活化教学内容等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体验和领悟,并内化为对主流价值的不断追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体验;生活世界;实践  第8卷第2期2014年2月首 都 教 育 学 报Capital Education JournalVol.8,No.2Feb.,2
期刊
摘要:19、20世纪的美国南方,是基督教盛行、父权制横行、黑人、混血儿又多一重种族压迫的世界,威廉·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描写了萨德本的际遇兴衰,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女性人物,在萨德本周围,有这样一些女子,妻子埃伦、妻妹罗莎、女儿朱迪思、被他凌辱的米莉、他的混血女儿克莱蒂等,可以说她们囊括了福克纳笔下女性的几种类型,她们中有无所事事的大家闺秀、有喋喋不休的南方遗老、有被侮辱与被损
期刊
摘要:新媒体是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环境,它不仅为校园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着诸多便利,也在影响和改变着大家的思维方式。本文着重讨论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关于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些见解。  关键词:新媒体; 校园文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已是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的时代,第四媒体“网络”和第五媒体“手机”空
期刊
摘要:我国各个地方都有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乡土文化,将教育价值、传承价值高的乡土文化开发成校本课程应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利用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在进行筛选及审查的基础上开发成课程既是发挥学校课程开发权力的应有之义也是改变原有的“静态知识”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探析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必要性以及厘清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