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过好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关的七种方法、措施与策略。即一、
落实“五主”,构建“灵动课堂、智慧课堂、效率课堂” 课堂;在培养与提高学生学力、
深入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的需要方面下功夫;二、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三、在运用中巩固基础知识;四、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情况;五、拿出上课后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物理知识;六、要落实好对章节知识的梳理总结;七、强化对知识点的书面检测;八、通过“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次升华。
【关键词】物理教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实施好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知识与技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而物理基础知识能否掌握好是衡量物理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评价一个教师上课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才能过好物理基础知识关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物理教学经验,觉得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才能较好的过好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关。
一、落实“五主”,構建“灵动课堂、智慧课堂、效率课堂” 课堂;在培养与提高
学生学力、深入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的需要方面下功夫。
学力:指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
“五主”即: “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
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应明确新课程中的教学追求: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价值是新课程中教学的追求。教育包括知识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即三维目标的达成。深入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 :
探究的需要。(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3)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4)承担责任的需要。
二、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物理知识,首先要让学生能读懂、理解。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好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形象具体,要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完成。比如本人在执教“密度”概念时,就进行以下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引导学生写出密度公式:ρ=m/v。这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密度的定义,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计算:(1)体积为3×10-3m3 的水,质量为3kg,求出水的密度。学生利用公式ρ=m/v将会很快求出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好密度知识,可以让学生再计算:(2)体积为5×10-3m3 的水,质量为5kg,求出水的密度。利用同样的方法同学们会求出水的密度还是1×103 kg/m3。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刚才3kg的水和5kg的水的密度相同,可见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为了进一步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再让学生计算:(3)2 m3的铁块的质量是1.56×103 kg,求这个铁块的密度是多少?学生会求出铁块的密度是7.9×103 kg/m3。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密度表》,发现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见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
通过以上层层深入的探讨学习,学生对“密度”知识将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理解。
三、在运用中巩固基础知识
知识唯有在利用中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否则知识就是死的,没有任何价值。比如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后,还要给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巩固,以达到更加深入掌握知识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完成下面三道基础题:(1)20kg的水的密度是kg/m3,10kg水的密度是kg/m3 (2)有块铝的的密度是2.7×103 kg/m3,那切掉一半后,铝的密度会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 c m3冰的质量是2.7g,求这块冰的密度。通过以上三道题的运算练习,学生对密度的认识将会进一步加深。总之对物理知识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还要学会简单的运用,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四、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情况
一般情况下,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最后,要留有3—5分钟时间给学生小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在下节课上课之后,也要及时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检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情况,这样才能督促好学生在课外加强的复习巩固。
五、拿出上课后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物理知识
虽然物理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但抓好物理知识的背诵关,这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课后的“前五分钟”,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物理的状态,二是让学生能及时复习巩固好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我曾经利用两个同等层次的班级来做了一下实验:一个班上课后不读物理知识点,直接进入物理上课状态;另一个班上课后的“前五分钟”则让学生认真背诵上节课的物理知识点。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利用上课后“前五分钟”时间背诵物理知识点的同学的成绩明显要好于另一个班级。可见,利用好上课后的“前五分钟”来背诵物理知识显得是多么的重要。
六、要落实好对章节知识的梳理总结
物理的一章内容一般有三至五节的内容,每节内容都出现也不同的知识点。当学生学完一章知识后,知识都还是以层层叠加的状态存在,并没有形成知识系统,这时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引导好学生对整章知识进行系统有效的总结梳理,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更好地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这校对巩固整章知识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强化对知识点的书面检测
学完一章知识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究竟如何,这个还需要通过书面检测才能知晓。我觉得可以印制好关于这一章的基础知识检测专题。这个检测专题可以采用简答、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样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老师可以很好的发现学生的知识理解记忆情况,从而可以对一些仍未达标的学生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巩固。
八、通过“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次升华
当学生能将知识理解并记忆时,这还是远远学够的,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是如何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的。这时我们可以命制一张“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基础知识运用专题”里的试题一定要密切紧扣所学物理知识点,题目要力求简单、容易,要避免复杂、繁难。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落实“五主”,构建“灵动课堂、智慧课堂、效率课堂” 课堂;在培养与提高学生学力、
深入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的需要方面下功夫;二、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三、在运用中巩固基础知识;四、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情况;五、拿出上课后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物理知识;六、要落实好对章节知识的梳理总结;七、强化对知识点的书面检测;八、通过“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次升华。
【关键词】物理教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实施好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知识与技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而物理基础知识能否掌握好是衡量物理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评价一个教师上课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才能过好物理基础知识关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物理教学经验,觉得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才能较好的过好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关。
一、落实“五主”,構建“灵动课堂、智慧课堂、效率课堂” 课堂;在培养与提高
学生学力、深入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的需要方面下功夫。
学力:指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
“五主”即: “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
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应明确新课程中的教学追求: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价值是新课程中教学的追求。教育包括知识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即三维目标的达成。深入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 :
探究的需要。(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3)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4)承担责任的需要。
二、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物理知识,首先要让学生能读懂、理解。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好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形象具体,要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完成。比如本人在执教“密度”概念时,就进行以下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引导学生写出密度公式:ρ=m/v。这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密度的定义,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计算:(1)体积为3×10-3m3 的水,质量为3kg,求出水的密度。学生利用公式ρ=m/v将会很快求出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好密度知识,可以让学生再计算:(2)体积为5×10-3m3 的水,质量为5kg,求出水的密度。利用同样的方法同学们会求出水的密度还是1×103 kg/m3。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刚才3kg的水和5kg的水的密度相同,可见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为了进一步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再让学生计算:(3)2 m3的铁块的质量是1.56×103 kg,求这个铁块的密度是多少?学生会求出铁块的密度是7.9×103 kg/m3。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密度表》,发现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见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
通过以上层层深入的探讨学习,学生对“密度”知识将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理解。
三、在运用中巩固基础知识
知识唯有在利用中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否则知识就是死的,没有任何价值。比如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后,还要给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巩固,以达到更加深入掌握知识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完成下面三道基础题:(1)20kg的水的密度是kg/m3,10kg水的密度是kg/m3 (2)有块铝的的密度是2.7×103 kg/m3,那切掉一半后,铝的密度会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 c m3冰的质量是2.7g,求这块冰的密度。通过以上三道题的运算练习,学生对密度的认识将会进一步加深。总之对物理知识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还要学会简单的运用,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四、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情况
一般情况下,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最后,要留有3—5分钟时间给学生小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在下节课上课之后,也要及时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检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情况,这样才能督促好学生在课外加强的复习巩固。
五、拿出上课后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物理知识
虽然物理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但抓好物理知识的背诵关,这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课后的“前五分钟”,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物理的状态,二是让学生能及时复习巩固好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我曾经利用两个同等层次的班级来做了一下实验:一个班上课后不读物理知识点,直接进入物理上课状态;另一个班上课后的“前五分钟”则让学生认真背诵上节课的物理知识点。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利用上课后“前五分钟”时间背诵物理知识点的同学的成绩明显要好于另一个班级。可见,利用好上课后的“前五分钟”来背诵物理知识显得是多么的重要。
六、要落实好对章节知识的梳理总结
物理的一章内容一般有三至五节的内容,每节内容都出现也不同的知识点。当学生学完一章知识后,知识都还是以层层叠加的状态存在,并没有形成知识系统,这时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引导好学生对整章知识进行系统有效的总结梳理,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更好地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这校对巩固整章知识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强化对知识点的书面检测
学完一章知识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究竟如何,这个还需要通过书面检测才能知晓。我觉得可以印制好关于这一章的基础知识检测专题。这个检测专题可以采用简答、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样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老师可以很好的发现学生的知识理解记忆情况,从而可以对一些仍未达标的学生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巩固。
八、通过“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次升华
当学生能将知识理解并记忆时,这还是远远学够的,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是如何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的。这时我们可以命制一张“基础知识运用”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基础知识运用专题”里的试题一定要密切紧扣所学物理知识点,题目要力求简单、容易,要避免复杂、繁难。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