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经营”到“经营设计”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t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1月出版的《无印良品白皮书》中,田中一光对日本自主品牌的思考是这样的:“再次仔细思考后我发现,其实自有品牌原本就不适合参与名牌战线的竞争。也就是说,如果跟随在名牌的步伐之后,自有品牌是永远无法崭露头角的。”20多年过去了、如今,无印良品成为了区别于所有世界品牌的“名牌”。而从始至终,从无印良品的总裁到设计师,直至每一位员工向顾客推广的却一直是“无品牌”的消费理念。
  可以说,在今天谈到日本设计的话题就一定要多多少少地牵扯到无印良品。尽管很多评论者都有避免“疲劳”的愿望,但这个名字在日本当代设计史中却是无法被忽略或替代的。如果提出“无印良品为何会成功”这样的问题,相信从设计师、经济学者、商业管理者或消费者等不同的视角会产生无数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无印良品通过坚持创造“好的商品”加上“好的推广理念”以及“好的消费体验”获得了认可与成功。
  在经济环境迅速转变的今天,无印良品在发展中遇到各种新的挑战,其亚洲市场策略直接瞄准了中国,大批量产与外包生产等制造环节也同样面对革新的需要。现任的无印良品总裁金井政明于1993年就加入了无印良品,自2008年起任职无印良品营运公司“良品计划株式会社”总裁。他还分别担任两间子公司IDEE和花良品的总裁和董事。由于身兼总裁、产品首席总监、日用品总监、销售首席总监等多个管理层高职,他对整个集团的策略、营运以至背后的创意哲学皆匠心独运。在2010年香港设计营商周上,金井政明介绍了无印良品品牌创建理念以及设计师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与《设计》杂志展开了对话。
  
  DESIGN vs.金井政明
  
  DESIGN:作为一个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品牌,无印良品区别于其他国际性品牌的标志是什么?
  金井政明:无印良品独特性的树立主要有三个主要因素: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印良品并不是一个品牌,与一股意义上的品牌相比,我们不会强调个性化与流行趋势,产品的价格也与流行度无关。其次,我们提供的是可以服务于所有性别、年龄人群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同时还会将产品无限的潜在发展空间转交给顾客,既而让无印良品的独特性超乎于其他所有品牌。与此同时,我们让顾客得到满足的方式是让他们对产品和服务感到合理和赞同,而不是将产品强迫性地卖给他们。
  DESIGN:与其他直业品牌相比,我们在杂志中很少看到无印良品的商业广告、在2010年,无印良品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金井政明:对于市场推广,无印良品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2010年,我们通过电视节目向观众介绍了以往无印良品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从而使消费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今天的无印良品产品理念是如何产生的。在节目播出后,这些地区的店面迎来了比以往多得多的顾客,当然销售量也同比增加,而在节目中介绍的商品也得到了更多的欢迎。同时,我们与消费者还会通过展览这样的互动活动进行沟通,为此我们在体育场一样大型的购物中心举办专题展览,也在很多小型商场举办专题演讲会,从而以不同的方式直接与消费者沟通。
  DESIGN:在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迅速改变的今天,你认为设计的角色与以前相比发生工怎挂的变化?
  金井政明:在20世纪,产品设计的主要关注点是造型与视觉感的设计,然而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这已经不再是设计的主流。我现在更愿意将设计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我们需要思考设计在商业运作中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而这种转变可以被解释成为从“设计经营”到“经营设计”转化过程。
  DESIGN;你认为接下来的一个设计领域和消费市场的竞争焦点会在哪里?
  金井政明:其实经营者永远都会在重视设计和重视市场之间发现不易平衡的差距,经营者当然希望在尊重设计的同时,叉满足市场的需求,但不同的设计师在设计时抱有不同的目的,而消费者的想法也不尽相同。然而,迈向全球化的新时代,今后人们必须站在相同的立场——为地球人类的生存而考虑。我期盼在重视设计和重视市场的同时,这一具有共同性的意识会变得更强烈。而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经营者,都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创造出更好、更正确、人类更需要的产品。
  DESIGN:您如何看待量化生产与消费过剩的问题,无印良品的未来策略将如何面对这一问题?
  金井政明:鉴于目前企业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已经使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变得薄弱,我认为有必要把这种生产方式向重视关系性的循环型生产方式转变。由于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全球经济时代,需要保护不同国家及地域的传统和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先人的智慧,于是就需要开发出可以世代延续的产品。而无印良品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正致力于发展一项名为“Found MUJI”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为了提倡对地区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尊重。我们把全世界当做原料库,去发现一些材料和设计理念,再由产品开发部门的人员将这些元素转化成无印良品的语言。根据这一地区的文化和习惯,发掘和传达出能让人一辈子爱用的素材和东西。
  DESIGN:委托生产目前已经成为大部分企业选择的生产方式,无印良品的很多产品也是在其他国家制造的,您如何看待委外生产的优势与劣势?
  金井政明:如果能够满足以下这些条件,委托生产方式就不会存在缺点:首先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必须都非常清楚地了解他们生产的产品会给社会提供怎样的价值:第二是双方的交易必须是公平对等的;第三,伙伴双方都需要清楚地明白合作的目的与目标,并且向着同一个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
  DESIGN:纵观无印良品的所有产品,你个人认为最可以代表无印良品品牌精神的产品是哪一件?
  金井政明: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与THONET合作开发的“曲木坐椅”。“无印良品”所表达的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概念。一般来说,无印良品是包含商品及店铺等各种元素的整体,所以以特定一种商品来表现无印良品是不恰当的。但我之所以提出“曲木坐椅”是无印良品的代表性商品,是由于THONET在1859年出产的“NO14椅”(THONET家具公司的著名作品)让1980年创立的无印良品有了新启发:“这就是无印良品!”2007年时,英国设计师詹姆士·爱文(JamesIrvine)和德国设计师康斯坦丁·格里克(Kanstantin Grcic),分别以“减法”的方式对这款座椅进行了再设计,于是赋予了这款经典家具新的无印良品精神。
其他文献
“设计”是什么?生活中必不可秒的元素。什么样的设计最容易打动你?它拥有简单的线条,看起来感觉很利落。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为世界瞩目,但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设计上的缺失,大多数产品的附加值极低,数量的庞大反而使“中国制造”成为了一个泥足巨人,难以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时间跳入21世纪,不满足于廉价生产的人们开始反思,在量已经足够大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引起质的飞跃。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路漫长而艰难。然而
期刊
2004年,Katia R.Glossmann与Xavier Tutó建立了他们的工作室KXdesigners。“这些年来,我们与众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合作了大量的项目。”KXdesigners不断地强调,“结合各种知识与经验,不断地创新研究,这就是我们的设计哲学。”  他们对于多样性的设计十分偏爱,两人都很明白在他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创新和研究新材料、新工艺,研究更多的技术和更广泛的设计形
期刊
飞利浦公司对购物网站进行了一次大改版,这次改版让网站获得了2010 iF信息设计奖(iF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s)的网站结构设计与屏幕设计两个奖项。通过交互设计,让这个网站从原先的“产品目录”型蜕变为了“产品体验”型,也通过对用户操作方式的研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网上产品体验方式。  在选购商品的过程中,用户往往会通过不同的网站途径访问飞利浦品牌,例如零售商网站、价格
期刊
交互影响着用户行为,决定用户与产品以怎样的方式对话互动。在网络游戏这个“娱乐型、社交型”的特殊产品中,交互设计扮演的核心作用在于一方面要让玩家顺畅地体验游戏世界,另一方面则要保障玩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互助、台作、竞争等多样化的互动关系,从而在游戏中沉淀下来。从行动方式来看,玩家行为分为交互和行动两个极端,交互型的玩家玩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结交朋友,独自行动的玩家则更关注个人成长。从关注对象来看,
期刊
在展示设计中,人和展示品之间都是在一个空间点上互动,这就是作为设计师的创作场。无论是用扩增实境的方式来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还是以实物来作为观众与虚拟世界的连接,展示必然是在一个空间上建构出来。新媒体的科技带给我们很多生活上不同的影响,而它作为一个创作媒介,对展示空间创作和设计也产生了许多影响。  新媒体科技带给展示空间的冲击,是它有改变空间形态的能力。通过改变或重构虚拟的空间,我们可以让观众完全掌
期刊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盲人用户坐在桌子面前,他的面前是键盘,没有显示器,只有一个音箱,他们在电脑上安装的读屏软件能把鼠标移动到的位置内容朗读出来。盲人就是通过这些读出来的声音来操作电脑。他们对电脑的使用非常熟练,对于QQ这种即时通讯软件的依赖度也非常高,一天有好几个小时泡在网上,每次上网总是最先打开QQ。或许有人认为由于视觉反馈的缺失,盲人会在沟通上遭遇很大的障碍,从而很少参与互联网中的交流,但事
期刊
针对移动设备的互联网及应用设计无疑是个热门话题,几年前谈到移动设备(大多指手机端)的设计,很多人将其归结为“受限设计”,屏幕小、处理能力低、网络带宽有限、兼容性能差。设计过程往往是针对“受限”的优化,而现在看来,“受限”的概念正变得不再准确,不光以前的受限因素正慢慢变得不再成为设计需要考量的束缚,同时,移动情境及技术的发展正为我们勾画出一片全新的、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  移动设备平台上的交互设计与
期刊
建立良好的用户体验评价体系有助于公司采用合适的营销扩大用户的来源量,通过良好的产品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转化率,然后结合数据挖掘、定向营销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引导用户消费,提升价值感,最终构建良好的产品运曹链。如何对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水平进行量化评测?应该怎样使用科学严谨的流程来构建一整套用户体验评价模型?这是众多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包括用户体验研究与设计师、产品经理、运菖人员、甚至是高层关注的
期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始,作为一门关注人机交互体验的新学科,交互设计就由世界著名的美国创新设计公司——IDEC的创始人之一比尔·莫格里奇(Bil Moggridge)在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最初定名为“软面(soft Face)”,相对于当时工业设计界更多关注于产品的“硬体(Hard Ware)”,暗示IDEC对产品“软性”设计的强调。尔后才在80年代末将其改名为“Interaction Desig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