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措施及对策。方法:2011-2013年收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单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普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长度、血红蛋白含量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普外科是患者实施手术的重要科室,手术切口感染是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资料显示,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1],轻度切口感染在干预后多能痊愈,但严重切口感染可给患者带来疼痛等痛苦,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降低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成为基层医院普外科医生研究的热点[2]。基层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意识相对淡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2013年收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40例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选标准符合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手术切口存在红、肿、热等炎性反应,切口处见脓性分泌物或穿刺液为脓液。方法:通过翻阅患者体温单、病程记录、辅助检查、切口分泌物报告等形式,确定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制定统一调查表进行逐一核实,对可能引起外科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项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长度、血红蛋白含量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偏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值,以切口感染为变应量,单因素分析得到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对照,见表1
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普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长度、血红蛋白含量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讨 论
医院外科手术中,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在本组资料中,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长度、血红蛋白含量等。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需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和手术野有无感染等因素决定,对于术后感染发生率>5%的患者围手术期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国内文献报道术后0.5~1小时应用抗生素能预防感染,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术后预
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在应用抗生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手术切口感染的感染菌多是革兰阳性菌[5],要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血药浓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在感染之前将抗生素输送到手术部位,保证靶器官或者靶组织有足
够的血药浓度[6]。胃肠道肿瘤术、剖腹探查术、阑尾炎、胆囊炎等感染性疾病和创伤性较大手术类型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切口感染多数来自于腹腔感染性渗液和开放的消化道,胃肠手术靠近远端[7],细菌含量越多,越容易发生感染。对于这类手术要做好手术切口的护理。
手术时间越长,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越高,这与切口暴露的时间有关系,同时手术室空气流动及人员流动、空气中传染源增加,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率,长时间手术牵拉导致切口周围缺氧损伤,麻醉时间长也导致患者抗菌能力下降[8]。这就要求手术医生熟练手术操作,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手术室常规消毒,增加术前半小时的再次消毒,设立专门护理人员管理无菌物品[9]。高龄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龄患者各方面身体机能下 降,机 体 免 疫 力 降 低,同 时 伴 有COPD、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相对于年轻人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当采取積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全珍,关春保,张惠珍,等.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2,(23):275-276.
[2]张正清.普外科围手术期短程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0):3884-38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2001:17-18.
[4]王昌荣,吴先龙,王金卫,等.普外科围手术期短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分析[J].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2011,20(5):703-704.
[5]季闽春,沈晓英,杨耀芳,等.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24):266-269.
[6]朱国英,钟智琼,王琦,等.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N].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0):1912-1914.
[7]何春玲,陆翠林.临床药师干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N].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8(4):564-566.
[8]Granetzny A,Abd El-Aalb M,Emamb E,eta1.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flail chest.Evaluation of pulmonary status[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2,4(6):583-587.
[9]卢清美.药学服务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2,(2):7941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普外科是患者实施手术的重要科室,手术切口感染是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资料显示,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1],轻度切口感染在干预后多能痊愈,但严重切口感染可给患者带来疼痛等痛苦,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降低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成为基层医院普外科医生研究的热点[2]。基层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意识相对淡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2013年收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40例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选标准符合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手术切口存在红、肿、热等炎性反应,切口处见脓性分泌物或穿刺液为脓液。方法:通过翻阅患者体温单、病程记录、辅助检查、切口分泌物报告等形式,确定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制定统一调查表进行逐一核实,对可能引起外科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项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长度、血红蛋白含量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偏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值,以切口感染为变应量,单因素分析得到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对照,见表1
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普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长度、血红蛋白含量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讨 论
医院外科手术中,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在本组资料中,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长度、血红蛋白含量等。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需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和手术野有无感染等因素决定,对于术后感染发生率>5%的患者围手术期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国内文献报道术后0.5~1小时应用抗生素能预防感染,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术后预
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在应用抗生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手术切口感染的感染菌多是革兰阳性菌[5],要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血药浓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在感染之前将抗生素输送到手术部位,保证靶器官或者靶组织有足
够的血药浓度[6]。胃肠道肿瘤术、剖腹探查术、阑尾炎、胆囊炎等感染性疾病和创伤性较大手术类型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切口感染多数来自于腹腔感染性渗液和开放的消化道,胃肠手术靠近远端[7],细菌含量越多,越容易发生感染。对于这类手术要做好手术切口的护理。
手术时间越长,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越高,这与切口暴露的时间有关系,同时手术室空气流动及人员流动、空气中传染源增加,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率,长时间手术牵拉导致切口周围缺氧损伤,麻醉时间长也导致患者抗菌能力下降[8]。这就要求手术医生熟练手术操作,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手术室常规消毒,增加术前半小时的再次消毒,设立专门护理人员管理无菌物品[9]。高龄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龄患者各方面身体机能下 降,机 体 免 疫 力 降 低,同 时 伴 有COPD、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相对于年轻人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当采取積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全珍,关春保,张惠珍,等.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2,(23):275-276.
[2]张正清.普外科围手术期短程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0):3884-38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2001:17-18.
[4]王昌荣,吴先龙,王金卫,等.普外科围手术期短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分析[J].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2011,20(5):703-704.
[5]季闽春,沈晓英,杨耀芳,等.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24):266-269.
[6]朱国英,钟智琼,王琦,等.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N].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0):1912-1914.
[7]何春玲,陆翠林.临床药师干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N].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8(4):564-566.
[8]Granetzny A,Abd El-Aalb M,Emamb E,eta1.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flail chest.Evaluation of pulmonary status[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2,4(6):583-587.
[9]卢清美.药学服务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2,(2):7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