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出“舒适区”,创造学习场,提升学习力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新知探索、巩固练习……这是教师熟悉的“舒适区”。当下的课堂需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构建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学术课堂”,使儿童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跃出“舒适区”,走进转型后的课堂,继而激发儿童的深度学习力。因此,对于转型后的课堂,教师从“数学经验”“知识结构化”“素养本位”等角度展开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数学经验;结构化;素养本位;课堂转型
  不难发现,以前的课堂: 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新知探索、巩固练习……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每句话,都了然于胸,可这样的课堂,看不见儿童,也丢失了“数学味”。课堂正在转型,鲜明地转向“有儿童”的数学课堂,教师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教数学,这就需要教师跃出“舒适区”,继而真正激发儿童的深度学习力。课前的“研学”“先学”等是课堂转型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理解儿童,准确把握儿童起点的重要手段。唯有理解儿童,知道他们究竟“在哪里”“往哪里去”,在求知的路上,困难在哪里?如此,儿童才能得到发展。
  以苏教版六上58页“分数除以分数”一课为例,笔者在课前布置了课前研究单。
  【我来研究】
  同学们,下面的这道算式,你能正确计算吗?把你的思考和计算过程记录下来。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离我们的猜测又更近一步了。
  师:什么猜测?
  生:分数除以分数,就是乘上除数的倒数。(学生鼓掌)
  毋庸置疑,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与“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笔者并没有简单告知学生分数除法怎么计算,那无疑是“牵牛上树”,而是巧抓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经验。笔者通过查阅学生的课前研究单,发现不少学生是把相关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了本节课,还有学生是转化成小数来计算,学生在碰撞、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积累了转化、迁移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对后续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笔者更是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与渗透,当学生用一个例子、一类例子就得出结论的时候,笔者追问:“有一点可以肯定,咱们不能凭借这一类例子就下结论。”继而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度碰撞,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也在此时悄然渗透。學生经历了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得更加深刻,在计算、观察、交流和体验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感悟了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二、重构儿童数学知识,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课前“研学”后,不难想象,儿童将会带着很多的数学知识点来到课堂,倘若我们的课堂仅仅是让学生汇报、交流,而教师不加以引导,那么学生获得的便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这同样会让教师感到“不舒适”,因为这些知识点就只能单独地、孤立地存入记忆中,而且将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知识建立起联系,使知识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实现数学认知的高级目标。
  【片段2】
  师出示下图:
  师: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知识的本质。可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除以分数,分母都相同啊,怎么办呢?
  该片段中,有画图法、整数法、分子直接相除法、字母推导法等,笔者发现这些方法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即分母相同,计数单位相同,才有了这些方法。因此,笔者追问:“究竟为什么分母相同,分子就可以直接除呢?”从而引导学生聚焦知识本质:正是因为所含计数单位相同,才有了以上的方法。如此,笔者引领学生打通了刚才这些方法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自然从“碎片化”走向了“结构化”。
  如果教师能够合理把握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并能结构化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就不会沦为“粗暴地给予数学知识碎片”。当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串”,将数学学习整体化,最终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链”,更多的是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   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认知结构来源于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来源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关联、结构化,没有系统全面的数学知识的结构化,也就没有丰富的、联通的、高级的数学认知结构。结构化学习的实践探索,切合了当下数学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也是基于数学学科本质的应然追求。

三、构建儿童深度对话,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传统教学大都是在教师设计好的“支离破碎”的问题链上进行学习的,并且呈现出鲜明的线性方式。在一个个的封闭问题串中,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被紧紧地束缚在狭小的空间中。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不仅是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传授,不仅是“做题”“得分”,更重要的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因为数学素养是最能体现数学学科独特价值、对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学科精华。
  而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片段3】
  生:不过,我还有个补充,这个也可以用字母式子来推算……
  的确,笔者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教学,算理清晰后,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可以很高,但这样的教学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如今,我们提倡“素养本位”,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还要重视贯穿数学学习始终的情感态度。
  笔者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结论告知“乘上它的倒数”,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思维碰撞。于是,字母推导法、方程推导法、商不变规律等方法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逐步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激活儿童的数学思考,引领儿童经历问题发现、知识发生、思维发展的全过程。
  笔者清晰记得在此课教学后的第二天,学生仍沉浸在探究与思考的氛围中,不少学生回家后用字母推导了方程法、商不变规律法。笔者坚信,这些对于学生后续掌握知识前后联系、积累数学思想方法、初中代数演绎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儿童深化理解的不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还多了一回科学精神理性思考的深度体验。
  “素养本位”下的教学,练习也可以从“教师设计”走向“学生设计”。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发现,有些时候学生自己设计的题目,更具意义!如本节课,有学生设计了两个题目(如左下图),问题一中教师可以追问“如果是三角形的面积呢”,问题二更加抽象,也更加聚焦到分数除法的本质:“乘上除数的倒数”。
  笔者以为,学生课前研学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应是发散的,而是更应当聚焦。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等同于难度大、范围广、容量大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基于儿童的起点,把教学的重点聚焦到核心概念的教学上。此外,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是微观的,而是宏观的,教师需要跳出一节课的限制,从全局出发把握不同学段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有利于儿童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如此方能激发儿童的深度学习力。

参考文献:


  [1] 高卫杰.从”经历“走向“经验”,以“经验”锻造“精神”[J]. 科学大众,2014(11).
  [2] 翟运胜.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 江苏教育,2016(10).
  [3] 李士锜,吴颖康.数学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吴荣安. 为“不完全归纳”上把“安全锁”——对归纳的结论多些数学理解的实践[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2).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210042)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数的简单应用”是人教版教材新增的内容。这一内容的问题结构与六年级分数乘法的问题结构完全相同,当然解题方法的实质也是相同的。教材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就要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沟通分数问题与一般乘、除法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初步认识自主地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并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素材。  【
【摘 要】草稿本可以成为数学学习的好帮手。要想让草稿本发挥作用,除了要加强方法指导外,还可以采用 “固定草稿”和“活页草稿”两种形式来施行,另外,教师更可以引导学生与草稿本进行有效对话,提升反思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草稿本起着学生思考过程“履历表”的作用,更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固定草稿 活页草稿 三种对话  笔者任教高段数学多年,发现学生在用草稿本方面存在下列现象:腹稿多,草
【摘 要】“角的度量”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重要内容,它由五个教学板块组成。合理安排好这几个板块的学习顺序,可以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角的认识逻辑。以人教版教材“角的度量”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进行单元整体重构,分成三个课时,分别为学生设计预备性学习,从而设计了解学生独立学习水平的预学作业。  【关键词】角的度量 整体重构 预学作业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年级的内容,这一个单元有“线段、
【摘要】研究者对上海市408名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分析上海市学前教育需求的保教费弹性与价格反应。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保教费弹性指数随保教费绝对值增加而增加,即保教费越高,个人对保教费变化越敏感;随着保教费上涨幅度的增加,价格反应系数先升后降,在保教费上涨800元左右时最高,1000元可能是家长对幼儿园收费可接受的心理价位极值;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对保教费的反应不同,保教费上涨对高收入水平家庭幼儿的
教材不仅是教师上课的工具,也是教师用来钻研教学内容体系、把握知识本质联系的工具。那么怎样才能把握教学本质,真正理解教材呢?笔者将以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相关内容为例,从“同课异版教材解读”和“小、中学教材衔接思考”两方面来进行探究与尝试。  一、同课异版教材研读  简算教学中“运算定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更好地深入研究,笔者以“交换律”一课内容为例展开研究。“交换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的教学
【摘要】对东部A省284所幼儿园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保障总体水平较低,且存在园所性质、园所区域差异。部门办园非在编教师平均待遇水平最高,集体办园、教办园次之,普惠性民办园最低。城镇地区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平均待遇水平总体高于乡村地区幼儿园。和同等性质、同一区域幼儿园在编教师平均待遇水平相比,非在编教师明显偏低。这反映出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保障面临兜底保障水平不高、“身份藩篱”
【摘要】为了尽可能准确了解浙江省幼儿园在“十二五”期间对教师的需求情况,研究者对浙江省500家不同性质、不同地区及不同等级的幼儿园的园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队伍逐渐呈现高学历趋势,中等幼儿师范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端正的职业态度是幼儿园招聘教师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既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又具有某项专长的教师最受青睐。  【关键词】浙江省;幼儿园
【摘 要】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以融入数学史的“大数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中重要节点处设计发生的改变及发生改变原因的刻画,呈现了HPM的具体实施策略,不仅有助于一线教师教学参考所用,而且,这一案例的形成过程,也可为小学HPM课例的开发提供借鉴,以供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所用。  【关键词】HPM;课例开发;合作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HPM(History and Pe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构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有一道思考题,内容来源于著名的“汉诺塔”问题。汉诺塔(又称河内塔)问题源于印度一个古老传说:在一座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其中一根针上自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根据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一根针上
【摘 要】平均数是一个学生易学会用,却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但在学生的经验中其实有这样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正常水平或正常发挥”,与超常和失常相连。教学的任务便是发现并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便自然而然了。  【关键词】平均数 正常水平 超常(失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