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重心,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而必须努力改革创新的教育工作,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重心。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本文探讨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技巧的传授,还要如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具有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核心素养;重要性;内涵;策略
近年来,由于数学计算教学提出新的教学任务,各个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技巧,并形成高效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小學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确保学生有着一定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在基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逻辑思维与数学计算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并且产生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形成严谨的推理逻辑。对于如此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整改教学方式以及积累先进知识,从而确保在教学中逐渐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计算技巧和数学计算知识。由于数学计算体现出的是一种逻辑性和运算性,这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做到精确化与多元化,并且核心素养需要个体通过自主学习,充分掌握对数学运算的逻辑能力,如,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主动推理出题目所对应的值,又或者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难题进行分解重构,进而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由三大部分所构成的,它们分别是学习与创作技能、数据采集整理技能、生活与学习融合,这三大体系分别有不同的功能与认知领域。而作为数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门相对基础的运算能力,包括数字运算、推理运算以及复合运算,为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数学教育家赵访熊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学课程的立体化目标。所谓的立体化,最重要的观念是要求数学课程教育能做到结构化与分层化,也就是说,针对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理解能力,教师要部署从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再根据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纳入教学之中,使这三种目标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教学中能够融为一体,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教学游戏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点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
1.学习与计算技能的培养
对于数学课堂,最基本的工作是要求学生构建基础的学习与计算技能,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计算技巧,去计算数学计算题。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传授技巧、整合内容。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中,首先,教学核心就需要确定为多位数数学计算,这里包含有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二位数的乘法,那么,其任务就需要设置为“准确运算出数学计算题答案”。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自主掌握计算技巧。以简单的数学运算“145×12”来算,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按照乘法运算顺序,由三位数乘以二位数的个位后,所得的值作为乘法运算的第一项,再由三位数乘以二位数的十位后,所得的值作为乘法运算的第二项,将第二项的个位对准第一项的十位,第一项与第二项的值进行错位相加,所得的和就是这个乘法运算题的答案。将基本的运算方式传授给学生后,多数学生能逐渐掌握计算的技巧,并逐渐进行计算运用。
2.数据采集整理技能
数学计算不单单是简单粗暴地套公式进行运算。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很多时候,数学题目中含有很多可化简或者可拼凑整数的特殊数字,如果学生不对计算题型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分析,而是强行进行计算,那么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计算的准确率也会大大降低。所以,通过对题型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十分重要。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去构建思路,以及用“以简为主”的思想来进行每一道题目的计算。例如,在计算题“1 2 3 4 5 95 96 97 98 99”中,如果学生看到题目就直接进行运算,那么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其运算准确率也会大大降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观察题目。学生会逐步发现,首项与尾项相加起来刚好等于一百,而题目其它数值也有其对应相加为一百的数,刚好有五个一百。那么,学生仅需要计算“5×100”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正确答案。总的来说,数据采集与整理技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计算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学生解题判断有着较大的帮助。
3.生活与数学计算的融合
数学计算不单单是课本的题目,在很多的时候,数学运算是生活的反馈与体现,即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计算。而在核心素养中,学生是立足于世界的事物进行数学计算的。所以,生活与数学计算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商品价格的加减、已知商品价格与金额求购买数量等场景中,学生更是要善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的日常购物,帮爸爸妈妈计算所需要的费用。例如,“妈妈在超市买了两斤蔬菜和3斤肉,那么蔬菜单价为1.5元,猪肉单价为26元”,学生就可以初步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将价格计算转化为“1.5×2 3×26”的基础运算。将场景转化为题型计算,可以让学生对于题型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对于数学计算能力也有着较大的提升。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的生活方方面面,当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运算,同时在生活中勤恳锻炼心算与口算,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公认的小学学生理应具备的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和核心能力。小学生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这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理解方式,逐步通过课程教学或者基本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辨识能力、创新能力或者主观创作能力,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PEP)四年级上、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赵访熊.数学教育新论:多元目标数学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核心素养;重要性;内涵;策略
近年来,由于数学计算教学提出新的教学任务,各个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技巧,并形成高效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小學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确保学生有着一定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在基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逻辑思维与数学计算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并且产生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形成严谨的推理逻辑。对于如此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整改教学方式以及积累先进知识,从而确保在教学中逐渐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计算技巧和数学计算知识。由于数学计算体现出的是一种逻辑性和运算性,这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做到精确化与多元化,并且核心素养需要个体通过自主学习,充分掌握对数学运算的逻辑能力,如,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主动推理出题目所对应的值,又或者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难题进行分解重构,进而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由三大部分所构成的,它们分别是学习与创作技能、数据采集整理技能、生活与学习融合,这三大体系分别有不同的功能与认知领域。而作为数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门相对基础的运算能力,包括数字运算、推理运算以及复合运算,为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数学教育家赵访熊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学课程的立体化目标。所谓的立体化,最重要的观念是要求数学课程教育能做到结构化与分层化,也就是说,针对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理解能力,教师要部署从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再根据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纳入教学之中,使这三种目标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教学中能够融为一体,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教学游戏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点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
1.学习与计算技能的培养
对于数学课堂,最基本的工作是要求学生构建基础的学习与计算技能,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计算技巧,去计算数学计算题。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传授技巧、整合内容。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中,首先,教学核心就需要确定为多位数数学计算,这里包含有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二位数的乘法,那么,其任务就需要设置为“准确运算出数学计算题答案”。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自主掌握计算技巧。以简单的数学运算“145×12”来算,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按照乘法运算顺序,由三位数乘以二位数的个位后,所得的值作为乘法运算的第一项,再由三位数乘以二位数的十位后,所得的值作为乘法运算的第二项,将第二项的个位对准第一项的十位,第一项与第二项的值进行错位相加,所得的和就是这个乘法运算题的答案。将基本的运算方式传授给学生后,多数学生能逐渐掌握计算的技巧,并逐渐进行计算运用。
2.数据采集整理技能
数学计算不单单是简单粗暴地套公式进行运算。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很多时候,数学题目中含有很多可化简或者可拼凑整数的特殊数字,如果学生不对计算题型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分析,而是强行进行计算,那么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计算的准确率也会大大降低。所以,通过对题型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十分重要。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去构建思路,以及用“以简为主”的思想来进行每一道题目的计算。例如,在计算题“1 2 3 4 5 95 96 97 98 99”中,如果学生看到题目就直接进行运算,那么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其运算准确率也会大大降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观察题目。学生会逐步发现,首项与尾项相加起来刚好等于一百,而题目其它数值也有其对应相加为一百的数,刚好有五个一百。那么,学生仅需要计算“5×100”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正确答案。总的来说,数据采集与整理技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计算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学生解题判断有着较大的帮助。
3.生活与数学计算的融合
数学计算不单单是课本的题目,在很多的时候,数学运算是生活的反馈与体现,即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计算。而在核心素养中,学生是立足于世界的事物进行数学计算的。所以,生活与数学计算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商品价格的加减、已知商品价格与金额求购买数量等场景中,学生更是要善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的日常购物,帮爸爸妈妈计算所需要的费用。例如,“妈妈在超市买了两斤蔬菜和3斤肉,那么蔬菜单价为1.5元,猪肉单价为26元”,学生就可以初步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将价格计算转化为“1.5×2 3×26”的基础运算。将场景转化为题型计算,可以让学生对于题型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对于数学计算能力也有着较大的提升。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的生活方方面面,当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运算,同时在生活中勤恳锻炼心算与口算,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公认的小学学生理应具备的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和核心能力。小学生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这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理解方式,逐步通过课程教学或者基本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辨识能力、创新能力或者主观创作能力,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PEP)四年级上、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赵访熊.数学教育新论:多元目标数学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