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者意識,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心中有倾诉或交流对象的意识。本文通过在习作和阅读教学中渗透读者意识、巧用周记强化读者意识、因时制宜和活用课堂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读者意识以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 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注意培养读者意识,国内外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有所关注的。朱自清认为:“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而在国际上,写作组织在倡导“为自己写作”的同时,也倡导“为不同的读者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但长期以来,小学生总把习作作为作业看待,体会不到文字交流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培养“读者意识”,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1.在习作教学中,渗透读者意识
习作课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地,我根据习作内容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心中有读者。
1.1 穿针引线,寻找真实读者
在小学教材的习作内容安排中,有的内容的读者指向相当明确,如习作“XXX我想对你说”, “给校长的建议”,这些习作内容安排,我只要在教学活动中穿针引线,学生习作时的读者意识就不言而喻。
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练笔 “给母校提建议”,我在教学中很明确地对学生说:“我会把你们的合理建议送到校长室。”学生一听,马上来了精神。于是,在写建议书时相当用心,所提的建议相当切合学生自身需求。
1.2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读者
小学习作内容安排中,大多是写人、写事、写景,这类习作题材没有集中指定的读者,如何巧妙设计,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
如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我要求:在家选一件小物件观察后,举行“班级拍卖会”,每人把自己的小物件摆到 “摊位”上,并把自己的习作设计成“产品介绍书”放在拍卖品旁,向大家推荐产品,每个推销员限说三句话,剩余的时间让大家阅读“产品介绍书”进行购买。这样,迫使学生为了使自己的物品更好地展示,他们写的“产品说明书”把产品的各方面功能介绍得相当具体。
1.3扩大读者面,交流发表,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
我在教学中,提倡同学之间互读互改。因此,我设立四人一组轮流改同学习作,也就是说,除老师,每个学生至少有三个读者,并要求每个读者在习作后写上几句读后感受或评价。格式:在习作下方写上“XX(读者名字)说:……”这样的信息反馈,是学生习作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激励。
另外,为了让学生习作有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我在每次习作后办一期班级小报。把学生的习作中精彩的句子摘录下来,排版成一张A3大小的班级小报,小报名为《妙笔生花》。同时,把优秀作品投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报”“区报”上发表,让学生习作有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
1.4在习作讲评课中,引导“换位思考”
作为小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最基本的问题是“读者能不能读懂”,解决了前者,考虑下一个问题“读者是否感兴趣阅读”。一次,我的学生写一篇“记东坑镇卖身节”,学生却具体写了他们一家人如何安排入住酒店等问题,写了一大段还没写到卖身节是怎样的。我问学生:“如果读者读到这题目“记东坑镇卖身节”的文章,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当然是想知道卖身节是怎样啊!”让学生通过身份的转换,知道根据题目,围绕重点问题去写。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读者意识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我还渗透于阅读教学中。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第6自然段:“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问:“这几句话如果删去怎么样?”学生说:“不行,如果这样,读者读到第13自然段的句子‘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时,读者会觉得很突然,莫名其妙。”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的妙处:使读者对事情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深化读者意识。
3.巧用德育周记,强化读者意识
德育周记是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重要阵地。在小学阶段中,语文老师一般兼班主任,这更有利于活动的进行。如我布置的周记:学做一道菜或传统美食,然后把制作过程写进周记中。要求:步骤清楚具体——让老师和同学读后,能对照着周记的步骤,做出这道菜来。奖励办法:小组内交流阅读,如果别人读懂了菜式怎么做,投票过半数通过,并获奖励。有了这个要求后,班上就好像要过美食节一样高兴,自己认真向家长请教,并按照制作的顺序,条理分明地记录着制作过程。这不就是一篇合格的说明文吗?
4.因时制宜,活用课堂
如果教学内容因时制宜,将事半功倍。如在开学第一天,我原要上阅读课,但学生仍然沉浸于暑假的快乐中,窃窃私语。于是,我说:“既然你们还想交流暑假的事情,那这节课就让你们继续交流吧!”学生顿时叫好。我顺势提出要求:一是只能用文字交流,不能发出声音。二是以暑假活动为主题。三是不能出现口语,用语要规范……虽然提出三个要求,但学生还是兴奋地开始找好朋友坐在一起进行无声的交流。一节课下来,学生写了满满几页纸!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谈话整理下来,以“ 的暑假”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了前面的练笔,学生的习作水到渠成。
通过这样的教学探索,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日渐浓厚。不但写得具体,遣词造句能力也大幅提高,后进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3期
[2]夏丏尊.文章作法[M].浙江文艺出版社
[3]朱自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M].
(东莞市茶山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 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注意培养读者意识,国内外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有所关注的。朱自清认为:“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而在国际上,写作组织在倡导“为自己写作”的同时,也倡导“为不同的读者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但长期以来,小学生总把习作作为作业看待,体会不到文字交流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培养“读者意识”,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1.在习作教学中,渗透读者意识
习作课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地,我根据习作内容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心中有读者。
1.1 穿针引线,寻找真实读者
在小学教材的习作内容安排中,有的内容的读者指向相当明确,如习作“XXX我想对你说”, “给校长的建议”,这些习作内容安排,我只要在教学活动中穿针引线,学生习作时的读者意识就不言而喻。
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练笔 “给母校提建议”,我在教学中很明确地对学生说:“我会把你们的合理建议送到校长室。”学生一听,马上来了精神。于是,在写建议书时相当用心,所提的建议相当切合学生自身需求。
1.2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读者
小学习作内容安排中,大多是写人、写事、写景,这类习作题材没有集中指定的读者,如何巧妙设计,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
如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我要求:在家选一件小物件观察后,举行“班级拍卖会”,每人把自己的小物件摆到 “摊位”上,并把自己的习作设计成“产品介绍书”放在拍卖品旁,向大家推荐产品,每个推销员限说三句话,剩余的时间让大家阅读“产品介绍书”进行购买。这样,迫使学生为了使自己的物品更好地展示,他们写的“产品说明书”把产品的各方面功能介绍得相当具体。
1.3扩大读者面,交流发表,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
我在教学中,提倡同学之间互读互改。因此,我设立四人一组轮流改同学习作,也就是说,除老师,每个学生至少有三个读者,并要求每个读者在习作后写上几句读后感受或评价。格式:在习作下方写上“XX(读者名字)说:……”这样的信息反馈,是学生习作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激励。
另外,为了让学生习作有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我在每次习作后办一期班级小报。把学生的习作中精彩的句子摘录下来,排版成一张A3大小的班级小报,小报名为《妙笔生花》。同时,把优秀作品投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报”“区报”上发表,让学生习作有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
1.4在习作讲评课中,引导“换位思考”
作为小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最基本的问题是“读者能不能读懂”,解决了前者,考虑下一个问题“读者是否感兴趣阅读”。一次,我的学生写一篇“记东坑镇卖身节”,学生却具体写了他们一家人如何安排入住酒店等问题,写了一大段还没写到卖身节是怎样的。我问学生:“如果读者读到这题目“记东坑镇卖身节”的文章,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当然是想知道卖身节是怎样啊!”让学生通过身份的转换,知道根据题目,围绕重点问题去写。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读者意识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我还渗透于阅读教学中。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第6自然段:“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问:“这几句话如果删去怎么样?”学生说:“不行,如果这样,读者读到第13自然段的句子‘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时,读者会觉得很突然,莫名其妙。”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的妙处:使读者对事情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深化读者意识。
3.巧用德育周记,强化读者意识
德育周记是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重要阵地。在小学阶段中,语文老师一般兼班主任,这更有利于活动的进行。如我布置的周记:学做一道菜或传统美食,然后把制作过程写进周记中。要求:步骤清楚具体——让老师和同学读后,能对照着周记的步骤,做出这道菜来。奖励办法:小组内交流阅读,如果别人读懂了菜式怎么做,投票过半数通过,并获奖励。有了这个要求后,班上就好像要过美食节一样高兴,自己认真向家长请教,并按照制作的顺序,条理分明地记录着制作过程。这不就是一篇合格的说明文吗?
4.因时制宜,活用课堂
如果教学内容因时制宜,将事半功倍。如在开学第一天,我原要上阅读课,但学生仍然沉浸于暑假的快乐中,窃窃私语。于是,我说:“既然你们还想交流暑假的事情,那这节课就让你们继续交流吧!”学生顿时叫好。我顺势提出要求:一是只能用文字交流,不能发出声音。二是以暑假活动为主题。三是不能出现口语,用语要规范……虽然提出三个要求,但学生还是兴奋地开始找好朋友坐在一起进行无声的交流。一节课下来,学生写了满满几页纸!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谈话整理下来,以“ 的暑假”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了前面的练笔,学生的习作水到渠成。
通过这样的教学探索,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日渐浓厚。不但写得具体,遣词造句能力也大幅提高,后进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3期
[2]夏丏尊.文章作法[M].浙江文艺出版社
[3]朱自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M].
(东莞市茶山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