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揭示了传统教学模式对90后大学生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和探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中的尝试与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这种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 教学模式 线性代数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117—02
一、问题的产生
《线性代数》是计算机、机电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主要包括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线性方程组等内容,相对于《高等数学》属于难度低的一门课程。自参加工作以来,这次是笔者第三次讲授这门课程了,之前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辅以课堂练习、学生互动,布置作业及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前两次的教学中,学生主要是80后的,上课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完成作业,最终考核结果99%的学生都能通过。但是,在这次教学中,笔者教的是2011年入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主要是90%后。这次笔者碰到了很多问题:课堂上较多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尽人意,课堂气氛越来越不好,学生积极性也越来越差。是学生的问题吗?还是自己讲得不好呢?该怎么办?疑惑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一个解决方案。
后来,笔者参加了一个教育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笔者的教学模式选错了。因为现在的教学对象是90后,不再是80后了。90后的孩子出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电脑和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到各种最新资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弄清楚这些之后,笔者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这些90后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适用了,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取而代之。经过借鉴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笔者摸索出了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含义
“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主张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以合作方式解决真实问题以及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1]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材料,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以团队合作互动完成学习。[2]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工科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3]在基础学科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4]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案例一: 这门课有什么用?
刚一接触这门课程,就有学生问“这门课有什么用?它和我的专业有什么联系呢?”笔者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至于和计算机专业的关系,可以去问问你们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但是,有多少学生会去做这事情?“不知”,仍是“不知”。于是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不认真听课了,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没用,我学它干什么?!
后来,笔者换了一种方式:把学生分组,比如8个人一组,让他们课后去收集关于“线性代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计算机领域中的作用”的资料,建议他们通过网络、图书和访谈的形式去搜集,搜集完资料之后整理分类,在下一次课中,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陈述本组的搜集结果。
有了这个任务,学生就会利用他们所熟悉的网络手段展开搜索,结果是学生加深了对该课程的了解,积极性也随之增强了。
案例二: 行列式的引入
《线性代数》这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求解线性方程组,“行列式”是求解线性方程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之一。在第一章第一次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让学生重温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然后给出二阶行列式的定义,会让人觉得突然。用消元法不是已经完全可以求解二元线性方程组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行列式?如果换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老师先给出一个具体的(而不是像教材中抽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消元法去求解,学生一下子就解出来了。然后再给出一个具体的四元(甚至五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求解,用消元法求解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时学生很自然会问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可以用呢?问题出来了,并且这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在接下来的整章的学习中学生都会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听课,这样教师还用担心学生上课打瞌睡吗?
案例三: 矩阵的引入
学完第一章后,n个方程n个未知数且系数行列式不为零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克拉默法则完美解决,随之再抛一个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不等的线性方程组给学生,学生此时又会疑惑,这个方程组能否用克拉默法则去求解呢?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这个方法行不通时,学生又会提出新问题:该怎么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引出了新的问题:这类线性方程组该怎么求解?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矩阵的学习内容。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总是带着尚未解决的各种问题来学习,学习效果比传统模式的效果要好。
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的辅助手段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还要求学习者能及时地了解下一步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让学生去了解:1.构建本课程的思维导向图,在每次讲授新知识前把导图呈现给学生。2.通过网络平台,比如公共邮箱、QQ群、个人网页等方式上传教学大纲和课件,以便学生预习、复习、补漏和交流。3.提供搜索引擎,鼓励学生自学,增加知识容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善于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令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它还能够促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玲.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本质和特点[J].文教资料,2005,(26):59—62.
[2] 黎赔肆,丁栋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07,(3):76—78.
[3] 刘芳.浅析计算机教学该如何设置问题情境[J].湖北成人学院学报,2011,(3):123—124.
[4] 王军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2011,(39):84—85.
[责任编辑:陈明]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 教学模式 线性代数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117—02
一、问题的产生
《线性代数》是计算机、机电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主要包括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线性方程组等内容,相对于《高等数学》属于难度低的一门课程。自参加工作以来,这次是笔者第三次讲授这门课程了,之前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辅以课堂练习、学生互动,布置作业及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前两次的教学中,学生主要是80后的,上课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完成作业,最终考核结果99%的学生都能通过。但是,在这次教学中,笔者教的是2011年入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主要是90%后。这次笔者碰到了很多问题:课堂上较多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尽人意,课堂气氛越来越不好,学生积极性也越来越差。是学生的问题吗?还是自己讲得不好呢?该怎么办?疑惑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一个解决方案。
后来,笔者参加了一个教育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笔者的教学模式选错了。因为现在的教学对象是90后,不再是80后了。90后的孩子出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电脑和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到各种最新资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弄清楚这些之后,笔者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这些90后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适用了,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取而代之。经过借鉴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笔者摸索出了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含义
“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主张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以合作方式解决真实问题以及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1]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材料,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以团队合作互动完成学习。[2]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工科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3]在基础学科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4]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案例一: 这门课有什么用?
刚一接触这门课程,就有学生问“这门课有什么用?它和我的专业有什么联系呢?”笔者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至于和计算机专业的关系,可以去问问你们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但是,有多少学生会去做这事情?“不知”,仍是“不知”。于是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不认真听课了,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没用,我学它干什么?!
后来,笔者换了一种方式:把学生分组,比如8个人一组,让他们课后去收集关于“线性代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计算机领域中的作用”的资料,建议他们通过网络、图书和访谈的形式去搜集,搜集完资料之后整理分类,在下一次课中,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陈述本组的搜集结果。
有了这个任务,学生就会利用他们所熟悉的网络手段展开搜索,结果是学生加深了对该课程的了解,积极性也随之增强了。
案例二: 行列式的引入
《线性代数》这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求解线性方程组,“行列式”是求解线性方程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之一。在第一章第一次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让学生重温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然后给出二阶行列式的定义,会让人觉得突然。用消元法不是已经完全可以求解二元线性方程组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行列式?如果换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老师先给出一个具体的(而不是像教材中抽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消元法去求解,学生一下子就解出来了。然后再给出一个具体的四元(甚至五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求解,用消元法求解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时学生很自然会问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可以用呢?问题出来了,并且这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在接下来的整章的学习中学生都会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听课,这样教师还用担心学生上课打瞌睡吗?
案例三: 矩阵的引入
学完第一章后,n个方程n个未知数且系数行列式不为零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克拉默法则完美解决,随之再抛一个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不等的线性方程组给学生,学生此时又会疑惑,这个方程组能否用克拉默法则去求解呢?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这个方法行不通时,学生又会提出新问题:该怎么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引出了新的问题:这类线性方程组该怎么求解?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矩阵的学习内容。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总是带着尚未解决的各种问题来学习,学习效果比传统模式的效果要好。
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的辅助手段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还要求学习者能及时地了解下一步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让学生去了解:1.构建本课程的思维导向图,在每次讲授新知识前把导图呈现给学生。2.通过网络平台,比如公共邮箱、QQ群、个人网页等方式上传教学大纲和课件,以便学生预习、复习、补漏和交流。3.提供搜索引擎,鼓励学生自学,增加知识容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善于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令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它还能够促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玲.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本质和特点[J].文教资料,2005,(26):59—62.
[2] 黎赔肆,丁栋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07,(3):76—78.
[3] 刘芳.浅析计算机教学该如何设置问题情境[J].湖北成人学院学报,2011,(3):123—124.
[4] 王军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2011,(39):84—85.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