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中央企业迅速响应,积极组织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面在中央企业已经展开。在这个背景下,为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开展,国务院国资委于近日在京举行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本文特将会议推介的典型经验摘要如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弘扬中国石油
特色文化,加快海外石油业务发展
面对海外特殊、多变的复杂环境,面对众多国际竞争对手的各种挑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把“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与国际规范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中国石油,艰苦奋斗的精神打造着国际化经营之魂。苏丹位于非洲东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号称“世界火炉”,马来热等疾病常年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健康。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从1996年起,中国石油数千工人云集苏丹,展开了海外大会战。他们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一年开发了 6个油田、98口井,年产原油近千万吨,所有施工项目100%合格。
在中国石油,求实创新精神已成为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动力之源。按照国际施工规范,当气温低于摄氏零下5度时,不允许焊接作业。在哈中管道工程中,中国石油组织科技攻关小组,研究环境温度低于摄氏零下5度条件下管道焊接机的施工方案,无数次的实验、讨论、攻关,低温管道焊接难题终被攻克,焊接一次平均合格率达98%,引起了国际石油界和各国承包商的轰动。
中国石油人深刻认识到:环境越复杂,条件越艰苦,越要加强党建工作,打造国际化的“铁军”。集团公司先后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利比亚五个地区建立起了党委,在25个国家组建了基层党组织。2005年8月,苏丹首都喀土穆发生了大骚乱,外国公司纷纷撤离。危难之时,中国石油的基层党组织临危不惧,在安排撤离时,先安排其他国家员工,然后是中国员工,最后撤离的是共产党员。
中国石油的作业区域大多在贫困、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在国际业务中,中国石油与业主、监理、合作伙伴及分包商平等相处、友好共事、互利多赢,赢得了国外同行的尊敬和赞誉。在苏丹,中国石油累计投资公益事业3228万美元,受益人超过100万,他们建学校、盖诊所、打水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当地居民说:“中国石油公司不仅救活了我们的油田,还给我们做了那么多实事。我们欢迎这样的投资者!”
随着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的深化,外籍员工人数已超过一半。如何使他们真正融入公司,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国石油促进文化融合,妥善解决公司和合作方的文化差异,创造多元和谐文化,引导中国员工形成雇员本地化和国际化是公司长远发展必由之路的共识,传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分国籍,不分岗位,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尊重外籍员工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关心外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为外籍员工设立信箱,同步更新公司中、英文网站,经常征求外籍员工意见,增强了外籍员工的归属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弘扬“三大”精神夯筑企业文化根基
多年积淀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已成为中国航天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把这“三大精神”作为价值观之“魂”,形成了“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和“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企业使命,使集团文化得到了升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已成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新的行动纲领。集团公司制定的《企业视觉管理手册》,统一了视觉和行为,规范了标识的应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突出特色,把质量文化作为重中之重,提炼了“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等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航天质量文化体系,开展了成本文化、班组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丰富了航天文化体系。
2002年3月,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承担了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集团公司和各院都建立了专门队伍,加强了企业文化专业培训,形成了专业化的企业文化工作骨干队伍,人员、经费得到了保证。在视觉、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建设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采用了外部专家组与内部项目组协同开发模式,借鉴了航天系统工程和型号项目管理的经验,提高了工作起点,加快了建设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集团公司坚持系统思考,抓好顶层设计,抓住重大发射任务、重大活动的契机,精心策划相关的文化活动,激发和引导全体员工牢记使命,立足本岗,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历次重大任务的成功。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文化引领自主创新
攀钢文化是在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中产生的。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价值观构成了攀钢文化建设的主线。
“艰苦奋斗,永攀高峰”是攀钢的核心价值观,给企业营造了支持创新、了解创新、推动创新的浓厚文化氛围。
攀钢充分挖掘、宣传反映创新价值理念的典型案例,先后出版了《国魂托起的钢城》、《裂谷丰碑》和《梦想在裂谷中腾飞》,热情讴歌了攀钢人用创新理念指导工程建设实践的动人事迹,使创新理念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可信可亲,深入人心。
攀钢探索创新模式,把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与当期重点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资源配置的系统优化,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科技攻关队、厂矿技术工作队三个层次抓创新的模式。攀钢每年的自主研发投入不低于上年度销售收入1%。他们引进、完善实验室条件和中试手段,建成连铸模拟试验、高炉还原过程模拟试验、钛白研究等20多个实验室,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在新型钒钛钢种、钒功能材料和氯化法钛白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在创新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攀钢坚持做到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事业生活中关爱人才。他们采取带薪脱产学习等一系列制度支持、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每年选送一批优秀人才进入知名院校深造,改善引进人才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利用技术咨询、短期工作、课题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智力资源为攀钢工作,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办所,设立攀钢博士后工作站,实行重大项目招投标和项目负责制,公开选拔项目负责人,改进分配办法,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实施形式多样的社会价值激励。
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攀钢奠定了国内钢轨领先地位,使攀钢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产钒企业之一。依靠自主创新,攀钢取得了明显的科研技术优势,已成为中国钛产业的领军企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抓好“八个着力点”,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按照“系统思考、总体策划、整体联动、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抓好八个着力点,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有针对性地大力深化集团文化建设:
针对 “事故——整顿——再事故——再整顿”的怪圈现象,中国一航启动了质量文化建设,从解决观念问题入手,做到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通过质量教育培训和集团质量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将质量文化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相融合,建立质量考评制度。对客户反应的技术质量问题“拉条挂账”,全面清理,逐一落实,举一反三,查堵漏洞。
在重点型号攻坚之初,中国一航以“报国强军”为主题,提出了重点型号宣传口号和行动口号,组织开展了型号立功竞赛活动, “保质量、保水平、保节点、保安全”,确保“后墙不倒”。
中国一航制定了一流环境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了工作要求和验收程序,广泛开展了一流环境验收工作,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先后建成了文化广场、文化园、文化展室、文化大道、文化大院、飞机景点、航空博览园等人文景观,设置了员工文化活动室、文化图书馆、文体娱乐室等文化设施,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一大批单位分别获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赢得了中外客户的青睐,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中国一航下发了《关于学习中航商飞公司经验,开展以市场观、客户观为主要内容的市场意识教育的通知》,大力践行“两观”理念。原总经理刘高倬两次带队亲赴空、海军部队,了解装备的使用情况,慰问部队一线官兵和外场服务保障人员,多层次跟踪用户信息,定期走访部队,实行“零距离”回访制度,提出“围着市场转、围着用户转”的理念,实施“建世界级企业,创世界级品牌”的战略。正确的服务理念,优质到位的服务,创造了航空产品的知名品牌,在客户中形成了广泛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中国一航下发了《“打造诚信航空”方案的通知》和《诚信建设员工手册》,提出了“我以诚信写蓝天”的宣言,制定了财务信用评审体系,开展了评选诚信先进个人和优秀单位、建立诚信档案、征集诚信案例和诚信格言活动,营造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
中国一航于2004年上半年确定了集团品牌——“一航”,进行了工商注册。2005年出台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品牌管理规定》,制定了中国一航品牌准入标准,开展了形象设计、环境布置和宣传工作。
中国一航积极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下发了《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追求商业成功,提升企业价值”为指导方针、“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为核心理念、“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永不放弃”为核心精神、“尊重科学、团队协作、甘于奉献”为行为规范的中国一航创新文化体系,并通过开展高层论坛、典型案例教育等形式大力深化中国一航创新文化建设。
通过狠抓这些着力点上的运作,集团文化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具有中国一航特色的集团文化,为中国一航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内在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