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记《成为简·奥斯丁》(Becoming Jane Austen)出版于2003年,是美国历史学者乔·亨特·斯宾塞(Jon Hunter Spence,1945–2011)从事奥斯丁研究的多年成果。这本传记基于奥斯丁家族成员之间往来的大量信件与日记、回忆录等真实材料写成,史料详实、夹叙夹议、推断合理,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奥斯丁式的诙谐与机智。
本文拟以象征意义上的春夏秋冬四季为时间维度、以奥斯丁生前的几个居住场所为地点维度,解读奥斯丁虽然困顿彷徨、屡遭挫折,却又不屈不挠、勇于求索的一生,让更多现代读者明了“有独立思想且才华卓绝的女性如何在社会的束缚下为自由而战”。
一、史蒂文顿的春天:生机与希望
1775年,奥斯丁出生于汉普郡史蒂文顿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兄弟姐妹一共八人。她在史蒂文顿度过了生命中最无忧无虑的前二十六个年头,每天忙于读书写字、料理家务、拜访左邻右舍、散步、外出就餐、参加舞会、听说大大小小的新闻。
奥斯丁虽然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但是杰出的天赋、卓绝的才华与优良的家庭氛围,使她很小就对写作充满强烈兴趣。她从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在语言表达方面显示出出众的才华。而且奥斯丁天生敏锐、感性,特别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们细微的情绪。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琐碎的事物,成为她日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另外,她天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犀利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赋予了她的作品以独特的隽永魅力。
青春年少怎能没有爱情带来的喜悦与沉醉?1795年,年方20岁的奥斯丁正在情窦初开之时。她遇见了英俊、聪明的律师实习生汤姆·勒弗罗伊,两个年轻人第一次见面就擦出了炽热的火花。然而,这段罗曼史最后不得不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低头,两个人都不是有钱人,结合无法给对方带来经济保障,无论如何算不上一桩精明有利的婚配。一段真挚的恋情在社会压力下无疾而终,奥斯丁第一次尝到了人生中的苦涩滋味。
二、巴斯与南安普顿的夏天:困顿与苦涩
1800年,正当奥斯丁享受着史蒂文顿平和、安适的乡村生活时,她的父母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这个决定将一举毁灭简的宁静,以及这平和心态带来的好心情和幽默感”。
其实在巴斯,奥斯丁一直郁郁寡欢,难以适应那里的生活,据说甚至被忧郁症困扰。她讨厌那里的一切事物,“人们很蠢,聚会又烦又无聊”。在《沃森一家》中,她笔下人物的内心描述似乎更像是奥斯丁自己的心声。
1805年,奥斯丁的父亲因病去世。1806年,在哥哥弗兰克的大力支持下,奥斯丁和母亲、姐姐母女三人终于搬离了居住几年之久的巴斯,“带着何等逃离的喜悦”,搬到了南安普敦,和弗兰克一家人一起住。生活看似回到了正轨,然而奥斯丁对这里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满意,“到新地方在陌生人中间的生活,对简而言尤其困难。无论是巴斯还是南安普顿,都太挤太压抑。她需要乡村,那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她还是想回到史蒂文顿,回到乡村生活,那里才是她最惬意安稳的所在。
三、乔顿的秋天:求索与收获
1809年,哥哥爱德华决定把乔顿的乡间住宅提供给奥斯丁母女三人居住。这对奥斯丁是个突如其来的天大好消息,简直让她为之欢欣鼓舞,“激动在她信中咯咯作响,激动于重归乡间的前景,有兄弟侄孙的拜访,还有重获家园的喜悦”。“她三十三岁就要得到自离开史蒂文顿后她最为渴盼的东西——个深藏乡间的家”,她又开始焕发新的精神和活力,重新感到自由与愉悦。自从搬到乔顿以后,宁静温馨的乡村生活给她带来平稳愉悦的心态,奥斯丁以一种高效务实的工作方式继续写作,现在的她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业小说家。
一切似乎都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天意难测,不幸开始悄无声息地降临了。《爱玛》问世的同一年,奥斯丁全家的财务危机开始了,并像多米诺骨牌的倒下一样,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在财务困扰与辛苦工作的巨大压力下,奥斯丁渐渐开始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了,但坚强的她没有对家里任何一个人说,包括无话不谈的姐姐卡珊德拉,“她很容易感到疲倦,还忍受着疑似风湿病的折磨……但她保持沉默,继续工作”。在重重忧虑之中,奥斯丁带病写作,完成了生前写完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它被普遍认为是最浪漫的一部作品。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这样一位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才女作家,就在她跃跃欲试、大展拳脚的时候,她的身体却日益虚弱,她再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完成这部不一样的小说了。1817年,病重的奥斯丁再也举不起手中的笔,她不得不停止了写作。
四、温彻斯特的冬天:痛楚与离别
1817年5月,在医生的建议下,奥斯丁和姐姐乘坐哥哥詹姆斯的马车离开乔顿,前往溫彻斯特接受治疗。在温彻斯特最初的几天里,她的病情稳定,家人也都悉心照料她,可是没过多久,又变得极度虚弱起来。
1817年7月18日凌晨,饱受病痛折磨的奥斯丁离开了这个世界,头枕在姐姐腿上,留给喜爱她的人们无限的哀痛与惋惜。
离世四天以后,奥斯丁被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姐姐卡珊德拉后来写信给侄女范妮,描述了她视角下的情景:“棺材被抬出大学街的屋子,然后运至教堂。我目送那哀恸的小队伍走过整条街的长度,当它转弯离开了我的视野时,我永远失去了她。”
在一直相知相守的姐姐眼中,妹妹就是她的一切:“她是我生命的阳光,是每个欢乐的金边,是每种哀伤的抚慰。我未曾向她隐瞒过哪怕是一个想法,而如今就好像我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五、结语
如传记扉页所说,“深沉隽永的爱,启程于年少,永不跌落的灵魂会选择自由与爱,宁愿嫁给孤独与岁月,而不是嫁给婚姻”。奥斯丁的一生尤其短暂,她不幸生活在一个女性被严重束缚并看低的时代,大多数女性只能被动地嫁人生子,然后陷入无终止的怀孕生子的怪圈中,一辈子被循规蹈矩的生活拖垮。她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选择了一条通往独立与自由之路,明知艰难险阻,仍然孤身前行,让人敬佩。她的一生“是不屈服的一生,是于鲜血中开出鲜花的一生”,在她那个时代,她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