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戏剧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戏剧是综合的艺术活动,幼儿园的戏剧活动支持幼儿运用语言、肢体等多种表征手段,在说说、画画、演演中达成教育目标。小班幼儿的语言、动作发展水平还比较弱,教师需要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其中,由适宜的文本生发的戏剧活动是很好的途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适用于小班幼儿的绘本一般具有如下特点:语言简单重复、朗朗上口;画面色彩鲜艳,线条稚拙圆润;故事生动有趣,富有悬念;故事中蕴含的知识点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情节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等。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中的角色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在充满悬念又生动有趣的情节中还融入了动物齿痕的学习,用这个故事来设计小班戏剧活动再合适不过了。
  《谁咬了我的大饼》由徐志江先生独立完成。作者用悬念贯穿故事始终,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悬念从绘本的书名就已经开始了——小猪做了一块美味的大饼,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大饼上有一个半圆形状的缺口,“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小猪满脸困惑。故事就这样铺陈开来,孩子们也和小猪一起开启了找出“小偷”的侦探之旅。
  小猪先遇到了小鸟,便问小鸟有没有咬它的大饼,小鸟说没有,可是要怎么证明自己的清白呢?咬一口看看。小鸟咬下的牙印是尖尖的,与“小偷”留下的牙印完全不同。于是小猪继续寻觅,他遇到了小兔,问了小兔同样的问题,采取了同样的办法鉴定出小兔也不是“小偷”。就这样,小猪又遇到了狐狸、鳄鱼、河马,他们留下的牙印与“小偷”都不一样。此时小猪的大饼已经被咬去了一大半,自己也饿得不行,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就在这时,大家才发现小猪留下的牙印与“小偷”留下的一模一样。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这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
  故事在“设悬—释悬—再设悬—再释悬”的结构中展开,重复中逐渐加大强度:从小鸟到河马,随着动物体型的逐渐变大,牙印也在不断变大,当河马轻轻咬了“一小口”之后,大饼已经所剩无几了,小猪再也不想追查下去了,自己也咬了一口。这时候,故事结尾对应的是故事开始的设悬,只不过这次作者并没有直接释悬,而是通过画面比对让幼儿自己发现:原来两个相同的牙印都是小猪自己咬的。就像一出优质的戏剧,结局总会给观众带来意外惊喜;一个绘本故事的点睛之处也是结尾。优秀的创作者总是喜欢把谜面在故事中层层铺开,慢慢地把孩子引到谜底的门前,让孩子自己把门打开。当他们打开门的一刹那,会惊喜地大叫:“哦,原来是这样!”
  1.能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表现不同动物咬大饼的样子,尝试在老师旁述故事的基础上即兴表演相关情节。
  2.在看看、说说、演演的过程中,感受绘本故事的詼谐有趣。
  3.喜欢表演,能与老师积极互动。
  经验准备:知道牙印的含义,基本了解故事中的动物形象。
  材料准备:一个硬纸板制作的大饼(提前剪出不同的动物牙印,用透明胶带轻轻粘贴在大饼上),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图片,绘本PPT。
  一、暖身活动:动物变变变
  师:小朋友们,我们马上就要出发散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大家跟着我的铃鼓的节奏走。当我的铃鼓摇得快,你们走得快;铃鼓摇得慢,你们走得慢;铃鼓“啪”的一声停下来,你们也要停下来,这个时候,我会请你们扮演不同的动物哦。
  【指导要点】这个环节重点让幼儿扮演绘本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教师在提出扮演条件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形容词,比如小小的老鼠、可爱的小兔子、饥饿的鳄鱼等等,拓展幼儿的扮演空间。
  二、戏剧研习
  1.教师出示绘本开头部分PPT,请幼儿猜测,导入活动。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这个饼是谁做的呢?哦,原来是小猪做的大饼。
  【指导要点】教师出示绘本封面:一个完整的大饼图片,请幼儿猜测是什么、谁做的;然后再出示绘本第1~2页:一只小猪躺在大饼上睡觉;最后师生共同揭开谜底:是小猪做的大饼。
  2.教师一边播放PPT,一边讲故事,营造问题情境,继续请幼儿猜测。
  师:小猪做了这么大一张饼,累得睡着了,可是醒来却发现——他做的大饼怎么了?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看看大饼上的缺口,它是什么形状的?你有什么猜测吗?
  【指导要点】此处要请幼儿充分猜测,如果幼儿的推理和表达能力够强,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猜测和理由。
  3.教师走到幼儿座位前问个别幼儿:“╳ ╳,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儿初步感知主要句型。
  【指导要点】教师可问3~4名幼儿。这个互动过程把学习重点前置,让幼儿对基本句型有初步认知,为接下来直接参与互动式讲故事奠定基础。
  4.教师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让幼儿感知小猪和小鸟之间的对话。
  师:到底是谁咬了自己的大饼呢?小猪决定去问问朋友们。小猪走啊走,遇到谁啦?他会怎么问小鸟?我们一起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然后在大饼上咬了一口。你们快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牙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牙印是三角形的呢?原来是因为他的嘴巴尖尖的,像小小的三角形,所以咬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的。这个牙印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看来,悄悄咬了大饼的人不是小鸟,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
  【指导要点】小猪第一个问的是小鸟,他们之间的对话是本环节的学习重点,因为教师之前跟幼儿互动时已经练习了问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那么在遇到小鸟时,就可以让幼儿一起来说小猪的问话,让幼儿参与互动式讲故事。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比对两个牙印来推断最开始咬了大饼的不是小鸟。
  5.教师继续一边播放PPT一边讲故事,让幼儿完整感知故事。   【指导要点】小猪依次遇到了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五个好朋友,每一次遇到不同的动物都是重复四句对话,也都是通过牙印比对来推断是不是该动物咬了大饼。在接下来的故事讲述中,可逐渐让幼儿完整讲述所有对话,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而是逐步增加,比如:遇到小兔时,让幼儿增加说“啊呜”;遇到狐狸时,让幼儿增加说“不是我,你看”;遇到鳄鱼时,让幼儿增加说“嗯,果然不一样”;直到遇到河马,幼儿完全独立说出故事中的所有对话。
  6.教师继续播放PPT并总结故事线索,引导幼儿用肢体和表情表现不同动物咬大饼的样子,并组织幼儿讨论: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师:小鸟是怎样咬大饼的呢?谁来学学小鸟咬大饼的样子?小鸟的牙印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又是怎样咬大饼的呢?我们一起学学小兔的样子,小兔的牙印是两个小方块……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模仿每个小动物咬大饼的样子,并总结咬过之后的牙印形状。
  师:他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他们咬的。那到底是谁咬的呢?这个时候,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他也咬了一口大饼,“啊呜!”真好吃呀!小猪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吗?
  【指导要点】在这里,教师要特别制作一张有动画效果的PPT,按照动物的出场顺序,依次出现动物头像及他们的牙印,最后的画面是一张布满牙印的大饼,每个牙印旁边对应一种动物,这样能帮助幼儿厘清动物出场顺序并完整理解故事内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示不同动物咬大饼的动作,建议幼儿随着动物体型的变大,动作幅度也加大,表情更加夸张,比如用双臂开合的动作来表示河马张大嘴咬了一口大饼,为接下来的完整故事表演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并出示小猪头像和对应的牙印,这个时候再让幼儿猜谜底,他们会发现原来一开始那个牙印就是小猪自己的。
  7.教师运用大饼道具旁述故事,幼儿即兴完整表演。
  师:看,我这里也有一张大饼。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一边讲故事一边玩小动物咬大饼的游戏吧。请小朋友们走到中间,找一个空位置站好,我们的表演开始啦。
  【指导要点】教师手持特制的“大饼”开始讲故事,只需要用语言推进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都可以让幼儿来讲。鉴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需要分角色表演,所有幼儿扮演同一角色,说同一句台词。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有动作和表情的描述,以帮助幼兒表演,比如“小猪继续往前走,这个时候有一只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过来”等。每种动物咬了大饼之后,教师都要相应地从“大饼”上取下“咬掉”的那一块,出现该动物的牙印。为了把动物“咬”下的一口大饼藏起来,教师可穿一件有大口袋的衣服,增加表演游戏的戏剧性。
  三、疏松活动
  1.小结。
  师: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哦,小猪自己咬了大饼,但是他不记得了,还到处问别人,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呢?小猪遇到了问题会自己主动想办法去解决,还是很值得小朋友学习呢!
  2.品尝大饼。
  师:小猪也给我们小朋友做了一个大饼,老师已经把它分成了很多小份,让我们洗干净小手,一起吃大饼吧。我们也可以一边咬大饼,一边看看自己的牙印是怎样的哟。
  【指导要点】大饼可提前分好,也可以让幼儿观看分大饼的过程,鼓励幼儿一边咬一边观察自己的牙印,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在大饼上咬出不同的牙印,并与同伴交流。
  1.戏剧活动和绘本阅读活动有什么不同?怎样通过一课时让幼儿学会表演绘本故事?
  同一个绘本,有的人设计成了偏重语言学习的阅读活动,有的人设计成了偏重艺术欣赏与表达的戏剧活动,侧重点不同,其目标、过程与结果都会不同。早期阅读活动的重点是语言的学习及对绘本画面的观察、理解与讲述等;而戏剧活动中,教与学的重点是对角色对话的掌握及基于剧情的创意肢体扮演。在本戏剧活动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中,层层递进地累加了语言学习和动作创编,比如教师还没有开始讲故事,在与幼儿互动环节就将难点前置,在情境中重点练习了问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接着在第一遍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加法,每遇到不同的动物都让幼儿增加一句对话练习,一遍故事讲完,幼儿就基本掌握了所有角色对话。在厘清故事情节的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创编不同动物咬大饼的样子,为接下来的完整表演解决了动作表现的难点。最后,在幼儿基本掌握角色对话与不同的“咬”大饼动作的基础上,教师旁述讲故事时适宜地加上一些动作和表情的语言描述,给幼儿创造更多的扮演空间,幼儿就能比较流畅地即兴表演完整故事了。
  2.怎样设计戏剧活动的疏松环节?
  戏剧活动的疏松环节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主题讨论或情感抒发进行的语言表达,一种是为缓解课堂上的身心紧张而进行的放松游戏。但无论是什么方式,最好是让戏剧情境贯穿活动的始终。在本活动中,教师延续了故事情境,设计了品尝大饼、观察牙印的环节,这是根据活动主题和幼儿年龄特点而特别设计的,让幼儿在吃吃玩玩中愉快地结束整个活动。同时,这是一个戏剧活动的结束,但也可以是一个科学活动“有趣的齿痕”的开始。建议教师在之后的活动中,围绕不同动物的齿痕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相信幼儿一定会喜欢。
其他文献
儿童剧的舞台是表演儿童剧的场域,在这个舞台上,不仅呈现了创作者对布景、声光效果、服装、道具、音乐、舞蹈、表演的设计和创意,还蕴含着创作者想传递给观众的艺术理念。当代艺术认为,创作过程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所以舞台不仅是完整作品呈现的空间,也是整个创作过程的展现。对于参与演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从参与排练到最终呈现的全部过程,其实也都凝结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将围绕自己创作指导的音乐舞台剧跟大家
期刊
丁辅之是民国时期画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享有“民国水果画作顶级大师”的美誉。他的水果画作常常以生活中极其易见的瓜果为题材,主题突出,笔下的蔬果生动鲜活,赏心悦目,极具个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笔者借助丁辅之大师的蔬果作品,开展了系列美术活动,旨在通过欣赏不同水果的形态
期刊
人们常说戏剧是造梦的艺术,那么舞台就是造梦的空间,孩子们走进剧场欣赏儿童剧,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剧场的环境和氛围。一个雕刻着镀金图案、悬挂着水晶灯的镜框式舞台,与一个四周都是黑色墙壁,只在舞台中央摆放几把折叠椅的黑匣子,不同的舞台空间带给观众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对儿童剧来说,儿童是观众的主要群体,是观演关系的灵魂。因此,以儿童为中心,满足儿童的观剧需求就成为创作者的核心工作。从戏剧诞生开始,在整个
期刊
儿童偶剧是儿童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由木偶和人一起演绎故事。在我的作品中,人不只是木偶的操控者,还担当剧中的角色。我的木偶很小,几乎都是手掌般大小,最小的甚至只有拇指一般大。我的舞台也很小,往往只在几平方米的空间进行。小小的木偶在小小的舞台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可以说是在方寸之间展现偌大的世界。接下来就以我的作品微型杆动偶剧《回家路上》为例,与大家分享我对儿童剧舞台的经验和想法。  小舞台的设计
期刊
孩子不到三岁时我就开始带他看儿童剧,接触过不同的出品方和剧场,除了剧作水准本身有差异之外,我在不断比较中发现,不同的舞台给孩子带来的观剧体验也不尽相同。  舞台空间的变化  最常见的是大剧场,舞台布置和成人观剧的场景无异,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舞台和观众席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这样的演出空间中,节奏性比较强的剧尚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比如亲子互动音乐剧《你是演奏家》和踢踏舞剧《踢踏狗》,孩子们一
期刊
“各位老师,在你们班,和平桌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在我们班级,如果幼儿有哭闹等不良情绪时,会请他们坐在这里冷静一下。”“活动中有人违反规则,可以请他在这里坐3~5分钟。”听到这样的对话,我想大家都会生出些困惑,难道和平桌的功能仅仅于此?难道和平桌是一个教师主导的地方?这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否相违背呢?  第一次和平桌研讨时,我园教师们有了以上对话,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展开了针对和平桌的研讨。在随后
期刊
一群孩子与“不速之客”小麻雀相遇,发生了一系列故事。这群孩子以观察、猜测、想象、探究、体验等各种方式与小麦种子、小麻雀、稻草人、鸟窝进行互动,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稚子戏春图”,展现了生命之间相互嬉戏的情趣与灵气、浪漫与诗意。  自然中生命性的和非生命性的存在,能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诱发幼儿亲近自然的冲动。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卡普杰列夫曾经提出: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
期刊
作品《阿獾救护队》讲述的是阿獾从收音机里听到地球生病的新闻,和朋友一起组成救护队拯救地球的故事。阿獾救护队想尽一切办法诊治地球,最后从地球的“心脏”里挖出一个破罐子,把它放进可回收垃圾桶中。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次成功的手术,地球的病治好了。垃圾分类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学校、家庭、公园等地方到处设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幼儿在生活中常常需要面对垃圾分类,但是他们真的理解垃圾分类背后的意义吗?真的会垃圾
期刊
一天,保育老师问道:“我们班刚撒下去的小麦种子总是莫名其妙就变少了,是不是哪个小朋友好奇拿出来玩了?”“没有,我们没有。”孩子们一起否认。接下来的一周里,孩子们互相督促,轮流看护小麦种子,只要有空就在花盆周围观察,但始终没有发现小麦种子丢失的原因。  周五晨间谈话时,靠近阳台的小雨突然说:“老师,阳台上有麻雀。”大家纷纷探出脑袋想一看究竟,结果发现有小麻雀正在啄食土中的小麦,于是,他们开始讨论起来
期刊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园和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面对突如其来和持续不断的“新冠”疫情,幼儿园和教师应该做什么呢?张俊教授说过:“生活即是教育,幼儿园教师非常擅长创造,要鼓励老师进行创造。面对疫情要不恐慌,不忽视。疫情课程实施要从幼儿真实的问题、实际出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这段话告诉我们,幼儿园和教师要从幼儿本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