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学习数学就犹如上楼梯,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递进,如果中间有几个台阶落下来了,就很难爬上更高的台阶,这是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机理。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弄清成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认为,学困生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本文仅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做一分析。
(一)教师的原因造就了学困生
素质教育倒是提了好多年,面对稀缺的优质高中资源,中考的分数成为决定一切的评判标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就是你所教学生有几个能进入重点高中,你所教数学的优秀率怎样,这是判断一个教师优劣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样一来不得不逼着教师红着眼睛死盯着分数,学困生自然就成了累赘,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对他们关爱有加,对学困生则是冷落忽视,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只有尖子生,造成学困生极大心理的伤害,产生自卑感,对学习更加失去信心。
当然,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影响很大,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缺乏责任心,对学习有困难学生不能予以有效的辅导,很容易导致学生数学知识的断层,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数学的学困生产生在所难免。
(二)缺乏学习的意志是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世上无难事,只有读书苦。学习是需要长时间付出的,缺乏自觉和学习的意志,就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愿吃苦、喜好享受的思想,不求明天鲜花簇拥,但求今天尽情享乐。缺乏责任意识和理想,更缺乏为理想而奋斗的行动,没有学习的目标,得过且过,有的成为问题学生,有的成为学困生。
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变,我做了一些尝试,也有所收获,下面简要从教师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一)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动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陶行知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经常与学困生交流,是学生对老师信任的基础。为此,我能在平时教学中关注学困生,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努力在班级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困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爱,这点很重要。每当遇到简单易答的问题,优先提问学困生,这样做不是不重视学优生,而是对于学困生都可以答出的问题,学优生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时适时给学困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一个受到表扬的机会,一个找回自信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学困生课堂上的错误回答,说句心里话有时确实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但每次都在平复心情后对其进行耐心引导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无论学困生的进步快还是慢,老师都在关注着他们,并期待着他们的每次进步。
另外,对进步较大的学困生,我经常性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给他们买一些适合的学习资料,这是增强师生情感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更加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厚爱,为报答老师这份爱,很多学生都能刻苦学习,成绩都有明显上升。我曾经碰到一位初中毕业十多年,现在从事建筑设计的学生,说他现在还保留着我为他买的一本《数学精讲》,并一再表示感谢老师对他的鼓励,他认为今天能很好地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得益于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这件事情让我幸福了很长一段时间,让我感觉当老师真的很好,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精神上的收获。
(二)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渴望,就有主动摄取知识的动因。
其实就初中数学学科特点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我的做法如下:
(1)利用口诀和手势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
如: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画法,我就用口诀加手势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举起双手一边念口诀一边做手势,“大于向右画”双手向右指;“小于向左画“双手向左指;“大于小于中间夹”双手交叉(从小到大排列,用小于号连接);“大大小小无解答”双手摊开正好是生活中没有的手势。这样课堂气氛就立刻活跃了起来,课堂效率就提高了,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法也就印象深刻。当然,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总结,这样的口诀和手势随手可得,它能有效地帮助学困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和规律,从而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2)使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或事物做类比,充分运用只是迁移规律,是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掌握新知。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适时的将前面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拿来和它类比着学,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很好地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复习,将知识很好地串联起来了。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中三线的命名中,线段AB中我将线段比作人名字的姓,AB是他们的名字,线段AB是全名,线段a是小名,这样一来学生就很感兴趣,记忆起来也较为方便,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盎然。
(3)通过实践活动和做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学科,许多数学的理论和规律很大一部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在进行直线性质的教学时,我让一个学生A先站起来,其它同学只要和同学A在一条直线上的都站起来,结果,大家都站了起来,这就说明了“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接着让2个同学起立,其他和他俩在一条直线的同学起立,结果只有一队学生起立,这就说明“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时课堂开展点小游戏也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介绍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时,可用猜谜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如“有始有终——线段”、“有始无终——射线”、“无始无终——直线”,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候,适当发点小奖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表扬是学困生转化的最好武器,要相信激励的巨大力量。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我曾经的一位学生,她是一个手功能有点受限的孩子,第一次的作业字写的歪歪扭扭,经了解到这是她身体原因所致,于是,在班级给予热情鼓励,表扬她能及时完成作业非常不容易。第二次作业交上来,尽管写的字仍是不成形,能看出她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于是我又及时给予了表扬,并要求她每天坚持临帖写字200个。没想到二年后,她的书法在学校艺术节上获奖,而且三年后顺利进入高中学习。从这件事情上,我深刻意识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潜能也是无限,对学困生来说,表扬能给予他们信心,信心就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所在,因此越是学困生越需要别人的表扬和肯定。当老师的,对学生的表扬可不能吝啬噢!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首先,我要求每个学生都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并且坚持每节课前进行检查。其次,在作业布置上进行分层布置,对于学困生只布置少量的基础题,旨在有步骤的提高,为他们确定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在付出应有的努力前提下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开展了“一帮一”手拉手活动,面对较多学困生,教师面对面的帮扶非常有限。为此,我为每个学困生配了一个数学成绩不错的小老师,能全天候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很有益处。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弄清成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认为,学困生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本文仅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做一分析。
(一)教师的原因造就了学困生
素质教育倒是提了好多年,面对稀缺的优质高中资源,中考的分数成为决定一切的评判标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就是你所教学生有几个能进入重点高中,你所教数学的优秀率怎样,这是判断一个教师优劣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样一来不得不逼着教师红着眼睛死盯着分数,学困生自然就成了累赘,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对他们关爱有加,对学困生则是冷落忽视,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只有尖子生,造成学困生极大心理的伤害,产生自卑感,对学习更加失去信心。
当然,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影响很大,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缺乏责任心,对学习有困难学生不能予以有效的辅导,很容易导致学生数学知识的断层,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数学的学困生产生在所难免。
(二)缺乏学习的意志是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世上无难事,只有读书苦。学习是需要长时间付出的,缺乏自觉和学习的意志,就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愿吃苦、喜好享受的思想,不求明天鲜花簇拥,但求今天尽情享乐。缺乏责任意识和理想,更缺乏为理想而奋斗的行动,没有学习的目标,得过且过,有的成为问题学生,有的成为学困生。
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变,我做了一些尝试,也有所收获,下面简要从教师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一)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动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陶行知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经常与学困生交流,是学生对老师信任的基础。为此,我能在平时教学中关注学困生,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努力在班级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困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爱,这点很重要。每当遇到简单易答的问题,优先提问学困生,这样做不是不重视学优生,而是对于学困生都可以答出的问题,学优生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时适时给学困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一个受到表扬的机会,一个找回自信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学困生课堂上的错误回答,说句心里话有时确实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但每次都在平复心情后对其进行耐心引导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无论学困生的进步快还是慢,老师都在关注着他们,并期待着他们的每次进步。
另外,对进步较大的学困生,我经常性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给他们买一些适合的学习资料,这是增强师生情感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更加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厚爱,为报答老师这份爱,很多学生都能刻苦学习,成绩都有明显上升。我曾经碰到一位初中毕业十多年,现在从事建筑设计的学生,说他现在还保留着我为他买的一本《数学精讲》,并一再表示感谢老师对他的鼓励,他认为今天能很好地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得益于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这件事情让我幸福了很长一段时间,让我感觉当老师真的很好,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精神上的收获。
(二)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渴望,就有主动摄取知识的动因。
其实就初中数学学科特点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我的做法如下:
(1)利用口诀和手势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
如: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画法,我就用口诀加手势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举起双手一边念口诀一边做手势,“大于向右画”双手向右指;“小于向左画“双手向左指;“大于小于中间夹”双手交叉(从小到大排列,用小于号连接);“大大小小无解答”双手摊开正好是生活中没有的手势。这样课堂气氛就立刻活跃了起来,课堂效率就提高了,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法也就印象深刻。当然,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总结,这样的口诀和手势随手可得,它能有效地帮助学困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和规律,从而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2)使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或事物做类比,充分运用只是迁移规律,是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掌握新知。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适时的将前面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拿来和它类比着学,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很好地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复习,将知识很好地串联起来了。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中三线的命名中,线段AB中我将线段比作人名字的姓,AB是他们的名字,线段AB是全名,线段a是小名,这样一来学生就很感兴趣,记忆起来也较为方便,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盎然。
(3)通过实践活动和做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学科,许多数学的理论和规律很大一部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在进行直线性质的教学时,我让一个学生A先站起来,其它同学只要和同学A在一条直线上的都站起来,结果,大家都站了起来,这就说明了“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接着让2个同学起立,其他和他俩在一条直线的同学起立,结果只有一队学生起立,这就说明“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时课堂开展点小游戏也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介绍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时,可用猜谜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如“有始有终——线段”、“有始无终——射线”、“无始无终——直线”,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候,适当发点小奖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表扬是学困生转化的最好武器,要相信激励的巨大力量。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我曾经的一位学生,她是一个手功能有点受限的孩子,第一次的作业字写的歪歪扭扭,经了解到这是她身体原因所致,于是,在班级给予热情鼓励,表扬她能及时完成作业非常不容易。第二次作业交上来,尽管写的字仍是不成形,能看出她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于是我又及时给予了表扬,并要求她每天坚持临帖写字200个。没想到二年后,她的书法在学校艺术节上获奖,而且三年后顺利进入高中学习。从这件事情上,我深刻意识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潜能也是无限,对学困生来说,表扬能给予他们信心,信心就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所在,因此越是学困生越需要别人的表扬和肯定。当老师的,对学生的表扬可不能吝啬噢!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首先,我要求每个学生都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并且坚持每节课前进行检查。其次,在作业布置上进行分层布置,对于学困生只布置少量的基础题,旨在有步骤的提高,为他们确定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在付出应有的努力前提下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开展了“一帮一”手拉手活动,面对较多学困生,教师面对面的帮扶非常有限。为此,我为每个学困生配了一个数学成绩不错的小老师,能全天候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很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