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一、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来自《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从形成机制来讲,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而获得的;从表现形态来讲,学科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個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一)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2.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2.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1.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2.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1.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2.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五)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1.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2.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三、初中历史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历史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一)情境教学,发展学生时空观念
教师巧引妙导,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充分利用体验性学习,师生或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或再创造性的表演历史事件,或对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辩论等形式,还原历史场景,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历史时间概念有一个立体的感悟,从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多媒体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我们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基于历史情境的影视作品进行节选,将有利于教学、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以音乐、电影、动画、电视剧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扩展的能力,深化了历史理解,发展了核心素养。
(三)微课教学,深化历史解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日益普及,微课程已经走进校园,并被师生所关注和热爱。微课的特殊性,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又便于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从而深化历史解释。
例如,在讲解《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我先通过谈话法导入: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导入新课后,出示制作的微课,直接切入“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我依据子课题将学生分组活动,并巡回指导。
组1: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组2:屏幕出示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进行评价;
组3:观看情景剧《过年》,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找出5个;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习俗变化做客观、公正的分析、解释、评判。
(四)资源教学,发展学生历史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例如,我校位于齐河县刘桥镇政府驻地,是“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的故乡。现在学校已更名为齐河县祥斌中学,校门前建有祥斌广场,正中塑有英雄孟祥斌的铜像。“祥斌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在学校内传承,教学楼内有“祥斌精神”文化长廊,有祥斌书屋,有祥斌展室等。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祥斌精神”永驻师生心间,培养了师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情感,发展了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要素和路径,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养,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是以提升人的素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活动;只有抓住了发展核心素养,才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一、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来自《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从形成机制来讲,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而获得的;从表现形态来讲,学科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個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一)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2.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2.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1.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2.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1.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2.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五)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1.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2.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三、初中历史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历史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一)情境教学,发展学生时空观念
教师巧引妙导,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充分利用体验性学习,师生或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或再创造性的表演历史事件,或对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辩论等形式,还原历史场景,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历史时间概念有一个立体的感悟,从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多媒体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我们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基于历史情境的影视作品进行节选,将有利于教学、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以音乐、电影、动画、电视剧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扩展的能力,深化了历史理解,发展了核心素养。
(三)微课教学,深化历史解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日益普及,微课程已经走进校园,并被师生所关注和热爱。微课的特殊性,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又便于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从而深化历史解释。
例如,在讲解《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我先通过谈话法导入: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导入新课后,出示制作的微课,直接切入“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我依据子课题将学生分组活动,并巡回指导。
组1: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组2:屏幕出示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进行评价;
组3:观看情景剧《过年》,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找出5个;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习俗变化做客观、公正的分析、解释、评判。
(四)资源教学,发展学生历史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例如,我校位于齐河县刘桥镇政府驻地,是“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的故乡。现在学校已更名为齐河县祥斌中学,校门前建有祥斌广场,正中塑有英雄孟祥斌的铜像。“祥斌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在学校内传承,教学楼内有“祥斌精神”文化长廊,有祥斌书屋,有祥斌展室等。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祥斌精神”永驻师生心间,培养了师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情感,发展了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要素和路径,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养,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是以提升人的素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活动;只有抓住了发展核心素养,才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