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一、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来自《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从形成机制来讲,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而获得的;从表现形态来讲,学科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個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一)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2.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2.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1.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2.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1.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2.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五)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1.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2.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三、初中历史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历史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一)情境教学,发展学生时空观念
  教师巧引妙导,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充分利用体验性学习,师生或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或再创造性的表演历史事件,或对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辩论等形式,还原历史场景,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历史时间概念有一个立体的感悟,从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多媒体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我们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基于历史情境的影视作品进行节选,将有利于教学、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以音乐、电影、动画、电视剧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扩展的能力,深化了历史理解,发展了核心素养。
  (三)微课教学,深化历史解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日益普及,微课程已经走进校园,并被师生所关注和热爱。微课的特殊性,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又便于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从而深化历史解释。
  例如,在讲解《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我先通过谈话法导入: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导入新课后,出示制作的微课,直接切入“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我依据子课题将学生分组活动,并巡回指导。
  组1: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组2:屏幕出示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进行评价;
  组3:观看情景剧《过年》,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找出5个;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习俗变化做客观、公正的分析、解释、评判。
  (四)资源教学,发展学生历史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例如,我校位于齐河县刘桥镇政府驻地,是“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的故乡。现在学校已更名为齐河县祥斌中学,校门前建有祥斌广场,正中塑有英雄孟祥斌的铜像。“祥斌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在学校内传承,教学楼内有“祥斌精神”文化长廊,有祥斌书屋,有祥斌展室等。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祥斌精神”永驻师生心间,培养了师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情感,发展了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要素和路径,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养,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是以提升人的素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活动;只有抓住了发展核心素养,才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核心和必要手段。一个口碑良好的特殊教育学校,不在于设施多齐全,不在于师资的多少,大多数在于班级管理这一动态实施过程是否得以合理的实施,学生整体素质是否有良好的体现。而班级,则是这一动态管理实施的操作平台。  一、班级管理离不开学校政策的导向  (一)建立学校学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班级发展目标  学校学生发展规划纲要是班主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政策向导,是班主任实施管理计
期刊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
期刊
一、前言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位英语老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学困生覆盖面广,层次多,落差大,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如何树立学困生学英语的信心,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了我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  二、善待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目标,端正态度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
期刊
一、力求词汇知识的准确科学  我在词汇教学时,注重词汇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首先,我在教學前,做到先学生学之学,非常注重词汇教学中知识的准确科学。认真听录音跟读纠正发音;查字典明确单词的各种含义和书中的特殊含义。其次,我在板书时力求书写端正,无科学性错误。这两点是最基本的。以往在教授词汇含义时往往是告诉其中文,而现今是通过各种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尽量用英语科学的
期刊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其可能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儿童过早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不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把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情境
期刊
现代的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高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我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反思以往的教学,却还存在一些不足,严重扼杀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激情荡漾、活力迸射,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新课堂,一起探讨实践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地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此,我不妨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一些教学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现象:(有一位教师执教《背影》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期刊
我们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提问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有位老师上《有余数的除法》,她列出24÷8=?算式,问学生“24÷8的结果怎样?”学生一头雾水。老师也没有及时调整问题,课堂陷入死胡同。只有準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二是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课堂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 
期刊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随着新课标带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