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四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什么是阅读期待?是指阅读前内心的期望和愿景,是一种最原始的阅读冲动,它能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是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激情导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导语情境、问题情境、争论情境等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阅读。
1.上课前,教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起探索的兴趣,迅速将学生的阅读调到亢奋状态。如上《背影》一课时,先用一组生活中的背影图,让学生谈对各种背影的感受和看法,找到最令自己感动的背影,并联系生活回忆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背影。课堂由生活入手,还原生活,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大语文观。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一些活动,如表演、游戏、情境朗诵、现场辩论、讲故事、看电影、台词对白表演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进步。
3.创设设疑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好奇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大胆探索,展开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古语有云:“学贵有疑。”疑问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问才能独立思考,才能敢于争论。创设争论情境,引导学生动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圆其说,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不师云即真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如“唐僧共有几个徒弟?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观点。”“你怎样看待谎言?”“杨修要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会怎样?”“李白会成为一个好官吗?”等问题和话题的抛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就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辩驳,发现问题精要所在,刺激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针对学生个性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生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也要因人而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生要进行尝试性阅读,养成默读习惯,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且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已有文学水平,针对性地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学期之初就为学生列出阅读书目,并且定期检查阅读效果。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把学生的阅读期待统一定势,鼓励学生多方面了解,保持广泛而充沛的阅读期待,“读我想读,开卷有益”。
三、坚持开放式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容易造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阅读期待往往受到教师“教案法典”牵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阅读期待”,自由地倾听、对话和共享。为此,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更新阅读教学理念,不是为阅读教学而阅读,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激情和灵感的海洋。
1.运用批注式阅读,激发阅读期待,形成学生个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感想式、联想式、评价式、质疑式和补充式),在课文中的“黄金地段”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和交流自己的批注。如《背影》学习中,确立专题,文中几次描写背影,学生在预习中做了批注;于是,学生就能在课堂上更好地细读分析了。再如,可以抓住你有感触的字词或者句子, 谈谈你的想法;可以从句式结构、修辞方法或描写方式,说说你的认识;也可以针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等等。通过有重点选择性地反复朗读,尝试批注自悟答案,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实现情有所感、情有所悟做铺垫。同时,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体会语言表达的含义,批注出自己对某句话、某段落的看法。有个学生读《阿长与〈山海经〉》时,写下:“先生走上文学之路,绝对有您的功劳!”有个学生读《芦花荡》的批注是:“硝烟中的孩子格外坚强!”
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不仅知识增加,能力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阅读期待,在批注阅读中找到读书的乐趣,形成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
2.运用质疑式阅读教学,激发阅读期待,形成批判思想。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是学生打开主动阅读大门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探究式、参与讨论式和创新式学习的最佳载体和支点。质疑式阅读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教师带上了怀疑、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的学习品质,促进他们探求新知的能力与兴趣。质疑式教学首先要教师有让学生质疑的教育理念和勇气,并且身体力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知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知识、备课充分和教学随机应变。这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牺牲更多,当然,也会收获更多。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一篇文章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独立思考后通过合作探讨予以解决。最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还很幼稚,但随着不断实践,他们质疑的能力逐渐提升。教师不仅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以鼓励学生质疑,还要把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该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叶圣陶先生语),甚至能够深度质疑,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如《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引导学生质疑:那夜的戏让人看得打呵欠,那夜的豆第一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为何作者结尾却这样写呢?通过质疑,学生最终明白这样写是为表达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求。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充分利用阅读期待组织教学,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理解文本,拓宽阅读视野,迸发思想火花,形成阅读个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作者简介:湖南省道县第五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葛和生)
一、激情导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导语情境、问题情境、争论情境等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阅读。
1.上课前,教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起探索的兴趣,迅速将学生的阅读调到亢奋状态。如上《背影》一课时,先用一组生活中的背影图,让学生谈对各种背影的感受和看法,找到最令自己感动的背影,并联系生活回忆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背影。课堂由生活入手,还原生活,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大语文观。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一些活动,如表演、游戏、情境朗诵、现场辩论、讲故事、看电影、台词对白表演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进步。
3.创设设疑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好奇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大胆探索,展开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古语有云:“学贵有疑。”疑问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问才能独立思考,才能敢于争论。创设争论情境,引导学生动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圆其说,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不师云即真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如“唐僧共有几个徒弟?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观点。”“你怎样看待谎言?”“杨修要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会怎样?”“李白会成为一个好官吗?”等问题和话题的抛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就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辩驳,发现问题精要所在,刺激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针对学生个性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生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也要因人而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生要进行尝试性阅读,养成默读习惯,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且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已有文学水平,针对性地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学期之初就为学生列出阅读书目,并且定期检查阅读效果。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把学生的阅读期待统一定势,鼓励学生多方面了解,保持广泛而充沛的阅读期待,“读我想读,开卷有益”。
三、坚持开放式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容易造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阅读期待往往受到教师“教案法典”牵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阅读期待”,自由地倾听、对话和共享。为此,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更新阅读教学理念,不是为阅读教学而阅读,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激情和灵感的海洋。
1.运用批注式阅读,激发阅读期待,形成学生个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感想式、联想式、评价式、质疑式和补充式),在课文中的“黄金地段”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和交流自己的批注。如《背影》学习中,确立专题,文中几次描写背影,学生在预习中做了批注;于是,学生就能在课堂上更好地细读分析了。再如,可以抓住你有感触的字词或者句子, 谈谈你的想法;可以从句式结构、修辞方法或描写方式,说说你的认识;也可以针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等等。通过有重点选择性地反复朗读,尝试批注自悟答案,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实现情有所感、情有所悟做铺垫。同时,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体会语言表达的含义,批注出自己对某句话、某段落的看法。有个学生读《阿长与〈山海经〉》时,写下:“先生走上文学之路,绝对有您的功劳!”有个学生读《芦花荡》的批注是:“硝烟中的孩子格外坚强!”
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不仅知识增加,能力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阅读期待,在批注阅读中找到读书的乐趣,形成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
2.运用质疑式阅读教学,激发阅读期待,形成批判思想。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是学生打开主动阅读大门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探究式、参与讨论式和创新式学习的最佳载体和支点。质疑式阅读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教师带上了怀疑、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的学习品质,促进他们探求新知的能力与兴趣。质疑式教学首先要教师有让学生质疑的教育理念和勇气,并且身体力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知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知识、备课充分和教学随机应变。这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牺牲更多,当然,也会收获更多。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一篇文章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独立思考后通过合作探讨予以解决。最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还很幼稚,但随着不断实践,他们质疑的能力逐渐提升。教师不仅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以鼓励学生质疑,还要把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该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叶圣陶先生语),甚至能够深度质疑,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如《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引导学生质疑:那夜的戏让人看得打呵欠,那夜的豆第一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为何作者结尾却这样写呢?通过质疑,学生最终明白这样写是为表达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求。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充分利用阅读期待组织教学,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理解文本,拓宽阅读视野,迸发思想火花,形成阅读个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作者简介:湖南省道县第五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葛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