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st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知识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历史概念的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一、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历史概念的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如讲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时,这种讲解使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有整体概念,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首先,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其次,多样的教法也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如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横向迁移,例如,讲辛亥革命失败时联系鲁迅的文章《药》,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学案、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学案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指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概括,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当然,老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如在讲“匈牙利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时,让学生看书找出问题来,通过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第二,挖掘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第二步,联想课本中内容来解题。第三步,有的问题要弄清问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并逐渐地由易而难布置一些解析题,让学生练习。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上课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见多识广,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素材,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训练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中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解题能力,使历史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观念。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
其他文献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是丰富而多变的,笔者根据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结合数
期刊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巧妙导入  传统的新课导入能让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找到所要学习内容的位置,并了解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但却很难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实施启迪学生思维和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新课引入的方法就打破了传统新课引入法的局限,它不求知识的完整与体系,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心理、生活入手,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内容来引导学生
期刊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
期刊
摘 要:教师培训,在创造出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12345”县级指导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教育技能信息化,教师培训者职能转变和大校本培训体系三个方面的新探索;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在创造出“12345”县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学分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方面的新探索。  关键词:学分制 教师培训 管理机制 新探索  “科研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遵循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教导,提出:“用教育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用爱激励学生进步。主要从后进生的成因入手,采取的教学策略,用爱激励学生,关心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用爱激励 关注学生 感化学生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美育的地位,明确了实施美育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良好品质、高尚的艺术趣味,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提倡首创精神  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在对事物观察时,其看法、想法、感受及作画的手法都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谈起,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与所有教育者一起分享。  关键词:爱的教育 和谐课堂 即时评价 激励机制  
期刊
一、案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背景  习题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理科的学习,学会概念、规律、公式固然重要,但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习题并把习题做好更为关键。因为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规律,以及公式的含义,为把知识更好应用于实践打好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八个培养”教学法。主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很有成效,让学生在自觉学习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八个培养 学习习惯  现代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持续地听课,数学学习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思维迟延,跟不上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
期刊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教材,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也可以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书面的作业比较多,口头的作业比较少,需要动脑思考的实践操作性的作业更少。那么如何精心地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呢?  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