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3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我们更加坚定了对改革开放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关键词】坚定;改革开放;自觉自信
一、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就是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其实质是体制创新。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是以突破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中心展开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就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实验。凤阳历来是个苦地方,在封建社会,一遇到灾荒之年,很多凤阳人就被迫离家逃荒。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凤阳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大跃进和十年文革期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缺乏生产积极性。结果,导致小岗村村民的生活非常贫困,甚至有的家庭一年的口粮只有8斤稻米。据统计,当时小岗村饿死了31口人,死绝了6户。我们中国人讲究,穷则变,变则通。为了生存,为了活着,他们上演了一场改变中国农村命运的风波。在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严峻昌等人的带领下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干脆承包到户,秋后打下粮食,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再不用记工分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不能‘肉吃千口,罪落一人’。口说无凭,得立个字据。”于是,他们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包产到户合同书》按下了注定要彪炳史册的18个手印。因为有18个红色的手印,所以这份合同书又被称为“红手印”。正是这18个“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继小岗村之后,党和政府带领我们将这项制度逐步推广到全国。
二、从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在城市,改革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展开。90年代初,城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理论上陷入姓“社” 还是姓“资”以及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的无休止的争论;实践上,我們的改革迈不开步子,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4%左右。因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关键是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在此紧要关头,邓小平92年南巡讲话,一语道破。他深刻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彻底破除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计划经济当作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把市场经济当作是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思想束缚。在此基础上,小平同志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判断我们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不是姓“资”,也不是姓“社”,不是姓什么的问题,而是“三个有利于”。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理论和实践,使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上,胆子更大了,步子更快了。1992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全面拉开
全面改革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在稳步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开始的。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1980年8月,国务院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立经济特区。当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厦门经济特区。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批准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而立之年的深圳特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9月6日上午,胡锦涛出席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对深圳的发展道路作出高度肯定,并强调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命运的重要性。他说,兴办经济特区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在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取得成功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新形势下,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深度上扩大开放。
四、坚定改革开放的自觉自信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举越高的。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到多方面的既得利益,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接连视察了深圳、珠海、广州等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重温改革开放之路,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研究了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调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确提出了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关键词】坚定;改革开放;自觉自信
一、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就是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其实质是体制创新。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是以突破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中心展开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就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实验。凤阳历来是个苦地方,在封建社会,一遇到灾荒之年,很多凤阳人就被迫离家逃荒。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凤阳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大跃进和十年文革期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缺乏生产积极性。结果,导致小岗村村民的生活非常贫困,甚至有的家庭一年的口粮只有8斤稻米。据统计,当时小岗村饿死了31口人,死绝了6户。我们中国人讲究,穷则变,变则通。为了生存,为了活着,他们上演了一场改变中国农村命运的风波。在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严峻昌等人的带领下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干脆承包到户,秋后打下粮食,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再不用记工分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不能‘肉吃千口,罪落一人’。口说无凭,得立个字据。”于是,他们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包产到户合同书》按下了注定要彪炳史册的18个手印。因为有18个红色的手印,所以这份合同书又被称为“红手印”。正是这18个“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继小岗村之后,党和政府带领我们将这项制度逐步推广到全国。
二、从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在城市,改革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展开。90年代初,城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理论上陷入姓“社” 还是姓“资”以及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的无休止的争论;实践上,我們的改革迈不开步子,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4%左右。因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关键是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在此紧要关头,邓小平92年南巡讲话,一语道破。他深刻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彻底破除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计划经济当作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把市场经济当作是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思想束缚。在此基础上,小平同志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判断我们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不是姓“资”,也不是姓“社”,不是姓什么的问题,而是“三个有利于”。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理论和实践,使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上,胆子更大了,步子更快了。1992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全面拉开
全面改革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在稳步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开始的。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1980年8月,国务院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立经济特区。当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厦门经济特区。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批准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而立之年的深圳特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9月6日上午,胡锦涛出席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对深圳的发展道路作出高度肯定,并强调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命运的重要性。他说,兴办经济特区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在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取得成功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新形势下,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深度上扩大开放。
四、坚定改革开放的自觉自信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举越高的。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到多方面的既得利益,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接连视察了深圳、珠海、广州等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重温改革开放之路,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研究了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调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确提出了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