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教育界的前辈魏书生主张的自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模式正风靡全国,人人效仿。这本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把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但有的学校却走了极端——“无师课”,当然也有的学校过分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填压课(灌输式课堂)。那么,如何科学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真正为师生减负增效,也许我们能从“广场舞”中会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巧妙点拨引方向
广场舞是一种自发性的、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它的领舞者多为一些舞蹈爱好者,甚至是一些沉迷者、嗜好者,他们一旦跳起来,会沉浸其中,达到忘我境地。现场,他们大多时间都是自顾自在前面跳,陶醉其中,并未对学员加以过多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完全是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面人看前面的跳,左边人参考右边的,领舞者根本不教。所以,我们远远看上去,整齐划一,整体效果很惹眼,可走近一看,不难发现,可谓群魔乱舞,根本不一致,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统一的指导。
再看现在课堂,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已是课改发展大趋势。但是一些改革派们刻意追求教师靠边站,甚至让教师成为旁观者,极力宣扬“无师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都不足以能领悟到所学知识的“内涵或精髓”,也不能对所学知识做出科学的解释。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没有教师对核心知识的讲解和梳理,很多学生都会游离于知识之外,甚至会曲解、走弯路。
当下,风靡全国的“翻转课堂”就强调把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推进,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参与指点作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大力提倡的微视频教育的目的也在于突出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分析,对要点进行必要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给予时间去思考
广场舞一般跳到晚上9:30,持续两三个小时,伴奏舞曲连续播放,而且不重复播放。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高效灌输”的过程,往往是应接不暇,顾此失彼。我自信对音乐舞蹈的悟性还可以,但面对这个“高效灌输”模式,忙活了一周,还没理出个头绪,云里雾里的。
同样,一个“满堂灌”的课堂,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没有给予学生智慧悟化的过程,没有适合学习者生理心理特点的学习节奏,只会让学习者“望洋兴叹”。这就让学生缺少成就感,其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长此以往,必将成为一种悲哀。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是学习的主人,拥有自由的心灵。如果教师始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那么学生缺乏自主成长的活力。教师的策划、引导、参与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诉求而展开,确保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约束和禁锢他们的发展。
三、赋予责任促担当
有一次,主领舞者在跳舞间因手机响就去接听电话,直至下一支舞曲开始,还没接完电话。于是,出现了一幕令人尴尬而奇怪的景象,整个舞池慌乱一片:几乎所有的舞者都手足无措,跟不上舞步。即使那每次在主领舞者左右的几个“领舞者”也竟然左顾右盼、慌了阵脚,从而错误不断。
这又让我想到了“责任”。主领舞者有领舞的责任,于是特别用心去记每个动作,而其它跳舞者却只是一个“跟班”,人云亦云,鹦鹉学识,自然也就没有责任,更就别提担当。再回到我们的课堂,如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讲或个别学生唱独角戏,时间一长,就有不少学生在潜意识中就缺少了担当,上课就不会主动去听课、思考和回答问题。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没有了责任,缺少了担当。
魏书生老师主张“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性学习也大力提倡一个都不能少的学习特色。给每个学生以表达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其本能的需求,应是当今课堂核心价值所在。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就必须教会其要有担当、要有了主人翁意识。自己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及时纠错勿自然
广场上的那些舞者,由于领舞者不会一一指点,导致自学成才的舞者要领把握不透,他们的动作就很不一致,但他们已经跳得很熟练了,习惯成了自然,成了自认为“最优美”的动作,有时我们看舞者个体感觉跳得还不错的,有模有样,非常流畅。
这些勤奋者,把错误的动作成了难以改掉的习惯,然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吗?迁移至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也正提醒我们每位家长、每位教师一定要负责任地去及早发现学生的错误或不协调。及时纠错,他们就会从根本上避免留下不良的习惯,甚至是恶习。比如:汉字书写顺序、正确发音、端正坐姿、握笔姿势、礼貌用语等等。如果我们听之任之,等到习惯成自然了,再去更改,恐怕只会事倍功半。
五、以美激趣增效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让人心情愉悦、不设防。
每个人每天的心情不一样,出现身体不适、心情郁闷等情况是常有的事。但是,如果有一曲自己特别喜欢或特别带劲的舞曲出现时,自己就会因此而被带动起来。
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每个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质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我们可以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内容安排设计,故事、歌谣、音乐、游戏、幻灯等等,或实物演示,或“情境再现”,或放录像,或放录音,甚至一句笑话、一个动作,无疑都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都可以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究中创造最佳时机,都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都可以实现主动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指挥棒,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当然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图书馆、林荫树下、操场上,也可以是社会、家庭、公园、广场。可以说,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又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引。
舞动魔棒,施以法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轻歌曼舞!
一、巧妙点拨引方向
广场舞是一种自发性的、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它的领舞者多为一些舞蹈爱好者,甚至是一些沉迷者、嗜好者,他们一旦跳起来,会沉浸其中,达到忘我境地。现场,他们大多时间都是自顾自在前面跳,陶醉其中,并未对学员加以过多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完全是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面人看前面的跳,左边人参考右边的,领舞者根本不教。所以,我们远远看上去,整齐划一,整体效果很惹眼,可走近一看,不难发现,可谓群魔乱舞,根本不一致,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统一的指导。
再看现在课堂,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已是课改发展大趋势。但是一些改革派们刻意追求教师靠边站,甚至让教师成为旁观者,极力宣扬“无师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都不足以能领悟到所学知识的“内涵或精髓”,也不能对所学知识做出科学的解释。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没有教师对核心知识的讲解和梳理,很多学生都会游离于知识之外,甚至会曲解、走弯路。
当下,风靡全国的“翻转课堂”就强调把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推进,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参与指点作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大力提倡的微视频教育的目的也在于突出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分析,对要点进行必要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给予时间去思考
广场舞一般跳到晚上9:30,持续两三个小时,伴奏舞曲连续播放,而且不重复播放。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高效灌输”的过程,往往是应接不暇,顾此失彼。我自信对音乐舞蹈的悟性还可以,但面对这个“高效灌输”模式,忙活了一周,还没理出个头绪,云里雾里的。
同样,一个“满堂灌”的课堂,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没有给予学生智慧悟化的过程,没有适合学习者生理心理特点的学习节奏,只会让学习者“望洋兴叹”。这就让学生缺少成就感,其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长此以往,必将成为一种悲哀。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是学习的主人,拥有自由的心灵。如果教师始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那么学生缺乏自主成长的活力。教师的策划、引导、参与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诉求而展开,确保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约束和禁锢他们的发展。
三、赋予责任促担当
有一次,主领舞者在跳舞间因手机响就去接听电话,直至下一支舞曲开始,还没接完电话。于是,出现了一幕令人尴尬而奇怪的景象,整个舞池慌乱一片:几乎所有的舞者都手足无措,跟不上舞步。即使那每次在主领舞者左右的几个“领舞者”也竟然左顾右盼、慌了阵脚,从而错误不断。
这又让我想到了“责任”。主领舞者有领舞的责任,于是特别用心去记每个动作,而其它跳舞者却只是一个“跟班”,人云亦云,鹦鹉学识,自然也就没有责任,更就别提担当。再回到我们的课堂,如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讲或个别学生唱独角戏,时间一长,就有不少学生在潜意识中就缺少了担当,上课就不会主动去听课、思考和回答问题。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没有了责任,缺少了担当。
魏书生老师主张“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性学习也大力提倡一个都不能少的学习特色。给每个学生以表达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其本能的需求,应是当今课堂核心价值所在。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就必须教会其要有担当、要有了主人翁意识。自己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及时纠错勿自然
广场上的那些舞者,由于领舞者不会一一指点,导致自学成才的舞者要领把握不透,他们的动作就很不一致,但他们已经跳得很熟练了,习惯成了自然,成了自认为“最优美”的动作,有时我们看舞者个体感觉跳得还不错的,有模有样,非常流畅。
这些勤奋者,把错误的动作成了难以改掉的习惯,然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吗?迁移至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也正提醒我们每位家长、每位教师一定要负责任地去及早发现学生的错误或不协调。及时纠错,他们就会从根本上避免留下不良的习惯,甚至是恶习。比如:汉字书写顺序、正确发音、端正坐姿、握笔姿势、礼貌用语等等。如果我们听之任之,等到习惯成自然了,再去更改,恐怕只会事倍功半。
五、以美激趣增效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让人心情愉悦、不设防。
每个人每天的心情不一样,出现身体不适、心情郁闷等情况是常有的事。但是,如果有一曲自己特别喜欢或特别带劲的舞曲出现时,自己就会因此而被带动起来。
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每个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质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我们可以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内容安排设计,故事、歌谣、音乐、游戏、幻灯等等,或实物演示,或“情境再现”,或放录像,或放录音,甚至一句笑话、一个动作,无疑都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都可以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究中创造最佳时机,都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都可以实现主动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指挥棒,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当然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图书馆、林荫树下、操场上,也可以是社会、家庭、公园、广场。可以说,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又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引。
舞动魔棒,施以法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轻歌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