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一堂成功或者说名符其实的物理课,应该入“味”,才能让学生“开胃”。
那么什么才是物理课的“味”呢?我认为有以下三味:
首先是“原”味 。既是物理课,就应有强烈的物理本味。所谓“物理”,就是用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课的本味就是物理实验。
其次是“美”味。这其中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的教育……它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
最后是“趣”味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它表现为好奇、探究、求知等方面,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顯得至关重要。
一、抓住生活中的物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比如在探究声的产生和传播时,教师先要学生使身边的物体发声:有的打击桌面,有的摩擦桌面,有的抖动纸张,有的拨动橡皮筋,有的吹笔套……学生想了很多办法。教师再补充一些鼓、锣、音叉的发声,进一步提出声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学生自然有兴趣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要学生在课堂上利用饭盒、筷子和水模拟情景,会观察到筷子斜放时就好像断了似的,有向上弯折的新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的好奇心,自然引入光的折射。
二、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矛盾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场景,该场景与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认识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使学生对原有的经验认识产生一种怀疑,对新的现象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给学生放大镜让其观察手指的指纹,发现指纹被放大了,然后再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窗外的物体,结果发现窗外的物体不是放大了而是缩小了。在前后矛盾中,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形成放大镜什么时候放大物体,什么时候缩小物体的问题,也渴望进一步了解真相。
(二)创设瑕疵情景,激发学生成就感
人本质上会追求一种和谐、完美的意识,充分利用人的这种欲求,创设一些不和谐的情景,让学生在不和谐中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探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教师先用录音机录下一些有代表性的噪声,在课堂上放出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真实感受到噪声的危害。这是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那么该如何控制和消除呢?这样的疑问油然而生,不是强加在学生的意识上,而是自主的想要探究。
(三)创设联想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
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设一种能使学生进行联想的情景,在联想中可以应用类比,类推和逆向思维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探究磁生电时,教师先重现奥斯忒的电生磁实验,强调电可以生磁,再让学生从中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提示运用逆向思维,让学生联想到:磁能否生电呢?若能,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呢?
通过以上情景创设,能逐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淡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准确、幽默、生动、形象、清晰、简练。
四、培养操作兴趣
初中多数学生愿意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实验结果施加影响。这种兴趣特点只是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在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课中,有的同学用两节电池点亮了灯泡,又拿来四节、六节电池接在电路中,结果将灯泡烧坏,而不愿或不敢去问老师为什么。对这一类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重视实验结论和研究现象的本质,使他们对实验的兴趣产生新的飞跃。
操作实验要多作勤练。同学们既得动手,又得动脑,不仅要想是什么?还要想为什么,特别是实验设计,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五、制造“矛盾”让学生对物理“欲罢不能”
充分利用实验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迷”是内化的起点,“悟”则是内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创设使学生处于迷惑不解的求知状态,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纸盒烧水”这个实验来说明沸腾需要吸热;“一纸托千斤”来说明大气存在着较大的压强;“竹子生根”说明竹筷与米粒之间存在着静摩擦等等。
六、课外活动要多种多样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同学们自我意识浓厚,已经不满足那种“上课由着教师灌,自习围着习题转”的旧教学模式,最乐意按照自己的意图思维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满足中学生这种心理要求,组织摄影组、板报组、航模组、无线电小组、家电维修小组、制作小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物理规律猜谜赛、基本概念抢答赛、设计新型实验赛等,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取得成功,以成功激情趣。
七、采新猎奇,精酿趣味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教师平时精心收集的新奇物理资料适时地应用到课堂里,会酿造出诱人的学习趣味。讲述“激光”一节时,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激光窃听器:“它发出一束人眼察觉不到的激光,射到被窃听房内物体或汽车玻璃上,当房内或车内有人谈论军事秘密时,其物体或玻璃将随声波振动,而与此同时在反射回窃听器的激光中也含上了引起振动的声波信息,最后将反射激光束进行调解,便监听到了密谈的内容。”介绍这些,不仅能使课堂内趣味充盈,还能引起学生有益的发散思维,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二中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一堂成功或者说名符其实的物理课,应该入“味”,才能让学生“开胃”。
那么什么才是物理课的“味”呢?我认为有以下三味:
首先是“原”味 。既是物理课,就应有强烈的物理本味。所谓“物理”,就是用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课的本味就是物理实验。
其次是“美”味。这其中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的教育……它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
最后是“趣”味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它表现为好奇、探究、求知等方面,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顯得至关重要。
一、抓住生活中的物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比如在探究声的产生和传播时,教师先要学生使身边的物体发声:有的打击桌面,有的摩擦桌面,有的抖动纸张,有的拨动橡皮筋,有的吹笔套……学生想了很多办法。教师再补充一些鼓、锣、音叉的发声,进一步提出声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学生自然有兴趣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要学生在课堂上利用饭盒、筷子和水模拟情景,会观察到筷子斜放时就好像断了似的,有向上弯折的新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的好奇心,自然引入光的折射。
二、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矛盾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场景,该场景与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认识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使学生对原有的经验认识产生一种怀疑,对新的现象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给学生放大镜让其观察手指的指纹,发现指纹被放大了,然后再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窗外的物体,结果发现窗外的物体不是放大了而是缩小了。在前后矛盾中,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形成放大镜什么时候放大物体,什么时候缩小物体的问题,也渴望进一步了解真相。
(二)创设瑕疵情景,激发学生成就感
人本质上会追求一种和谐、完美的意识,充分利用人的这种欲求,创设一些不和谐的情景,让学生在不和谐中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探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教师先用录音机录下一些有代表性的噪声,在课堂上放出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真实感受到噪声的危害。这是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那么该如何控制和消除呢?这样的疑问油然而生,不是强加在学生的意识上,而是自主的想要探究。
(三)创设联想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
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设一种能使学生进行联想的情景,在联想中可以应用类比,类推和逆向思维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探究磁生电时,教师先重现奥斯忒的电生磁实验,强调电可以生磁,再让学生从中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提示运用逆向思维,让学生联想到:磁能否生电呢?若能,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呢?
通过以上情景创设,能逐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淡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准确、幽默、生动、形象、清晰、简练。
四、培养操作兴趣
初中多数学生愿意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实验结果施加影响。这种兴趣特点只是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在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课中,有的同学用两节电池点亮了灯泡,又拿来四节、六节电池接在电路中,结果将灯泡烧坏,而不愿或不敢去问老师为什么。对这一类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重视实验结论和研究现象的本质,使他们对实验的兴趣产生新的飞跃。
操作实验要多作勤练。同学们既得动手,又得动脑,不仅要想是什么?还要想为什么,特别是实验设计,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五、制造“矛盾”让学生对物理“欲罢不能”
充分利用实验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迷”是内化的起点,“悟”则是内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创设使学生处于迷惑不解的求知状态,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纸盒烧水”这个实验来说明沸腾需要吸热;“一纸托千斤”来说明大气存在着较大的压强;“竹子生根”说明竹筷与米粒之间存在着静摩擦等等。
六、课外活动要多种多样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同学们自我意识浓厚,已经不满足那种“上课由着教师灌,自习围着习题转”的旧教学模式,最乐意按照自己的意图思维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满足中学生这种心理要求,组织摄影组、板报组、航模组、无线电小组、家电维修小组、制作小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物理规律猜谜赛、基本概念抢答赛、设计新型实验赛等,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取得成功,以成功激情趣。
七、采新猎奇,精酿趣味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教师平时精心收集的新奇物理资料适时地应用到课堂里,会酿造出诱人的学习趣味。讲述“激光”一节时,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激光窃听器:“它发出一束人眼察觉不到的激光,射到被窃听房内物体或汽车玻璃上,当房内或车内有人谈论军事秘密时,其物体或玻璃将随声波振动,而与此同时在反射回窃听器的激光中也含上了引起振动的声波信息,最后将反射激光束进行调解,便监听到了密谈的内容。”介绍这些,不仅能使课堂内趣味充盈,还能引起学生有益的发散思维,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