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物质文明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而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深刻思考,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受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语文教学范围狭隘、教学方式逐渐僵化,许多为了应试而学习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有甚者教师缺少人文追求,摒弃传统精神的做法,严重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人们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越来越关注,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在中学语文教育中,重建和弘扬人文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人文精神,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来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立足教材内容,挖掘人文意蕴
高中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都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说,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存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文章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合理地整合其中所呈现的人文意蕴,以此达到对学生语文全面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杜甫对于劳动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强烈人文关怀。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句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怎样的?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进而让学生从这个博爱豁达的典范身上得到启发。又如《离骚》的教学,这篇文章的用词本身十分晦涩难懂,但是将这篇课文放入高中课本,其主要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屈原身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不移的精神,感受屈原虽遭灾厄仍不与奸逆之人同流合污高洁品质,因此在对这篇文本进行教学时,就要求教师首先自己努力钻研教材,挖掘出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然后通过对诗歌意象、修辞的讲解,渗透人文主义精神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可以真正深入理解千古名篇的艺术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对文本中人文内涵的深入挖掘,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深入把握,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巧设教学情境,强化情感陶冶
情境教学法,作为教育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已经经过无数的实践证明,对于促进教学效率效益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语文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品味语文课堂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文熏陶,提高道德修养。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利用音乐和图片,让学生欣赏大堰河的风景,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搜集,有关于大堰河周边人们生活的纪录片,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形象的感受到艾青的情感。又如《祝福》的教学中,在分析祥林嫂最后悲剧形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配哀婉凄凉的《二泉吟》,让学生在音乐气氛的渲染下,深切的了解这个个性被抹杀、在祝福之夜悄然死去的悲惨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气氛渲染,以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对黑暗社会地愤恨,对苦难人生的悲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及时的为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吸收语文课堂上的文化营养,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完善。
三、开展平等互动,提升教学效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人文精神的教学,应该渗透到课堂的方方面面,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交流,更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创新,引导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以及自我对话中展开交流,碰撞思想,共同领略人文语文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以《热爱生命》的教学为例,在学生阅读完全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让小组学生一起思考探究:“他为什么能够战胜死亡、战胜命运?”,以此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的意志力有着惊人的力量。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最鲜明的体现出来了,而作品正是要弘扬这样一种人的力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谈论生活中生命的例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讨论文中所讲述到的关于生命的本质、意义和真谛。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构筑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的来说,人文教育,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定要重视其重要性,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实践,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玉艳.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38-39.
[2]刘亚琳.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6.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受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语文教学范围狭隘、教学方式逐渐僵化,许多为了应试而学习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有甚者教师缺少人文追求,摒弃传统精神的做法,严重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人们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越来越关注,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在中学语文教育中,重建和弘扬人文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人文精神,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来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立足教材内容,挖掘人文意蕴
高中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都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说,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存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文章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合理地整合其中所呈现的人文意蕴,以此达到对学生语文全面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杜甫对于劳动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强烈人文关怀。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句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怎样的?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进而让学生从这个博爱豁达的典范身上得到启发。又如《离骚》的教学,这篇文章的用词本身十分晦涩难懂,但是将这篇课文放入高中课本,其主要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屈原身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不移的精神,感受屈原虽遭灾厄仍不与奸逆之人同流合污高洁品质,因此在对这篇文本进行教学时,就要求教师首先自己努力钻研教材,挖掘出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然后通过对诗歌意象、修辞的讲解,渗透人文主义精神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可以真正深入理解千古名篇的艺术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对文本中人文内涵的深入挖掘,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深入把握,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巧设教学情境,强化情感陶冶
情境教学法,作为教育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已经经过无数的实践证明,对于促进教学效率效益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语文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品味语文课堂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文熏陶,提高道德修养。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利用音乐和图片,让学生欣赏大堰河的风景,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搜集,有关于大堰河周边人们生活的纪录片,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形象的感受到艾青的情感。又如《祝福》的教学中,在分析祥林嫂最后悲剧形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配哀婉凄凉的《二泉吟》,让学生在音乐气氛的渲染下,深切的了解这个个性被抹杀、在祝福之夜悄然死去的悲惨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气氛渲染,以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对黑暗社会地愤恨,对苦难人生的悲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及时的为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吸收语文课堂上的文化营养,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完善。
三、开展平等互动,提升教学效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人文精神的教学,应该渗透到课堂的方方面面,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交流,更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创新,引导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以及自我对话中展开交流,碰撞思想,共同领略人文语文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以《热爱生命》的教学为例,在学生阅读完全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让小组学生一起思考探究:“他为什么能够战胜死亡、战胜命运?”,以此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的意志力有着惊人的力量。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最鲜明的体现出来了,而作品正是要弘扬这样一种人的力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谈论生活中生命的例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讨论文中所讲述到的关于生命的本质、意义和真谛。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构筑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的来说,人文教育,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定要重视其重要性,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实践,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玉艳.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38-39.
[2]刘亚琳.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