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去走

来源 :新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去过云南的人,都对云南有些失望,其实也不是失望,只是所想非所得而已。朱文的新作[云的南方]讲的也是这。但朱文却不属于见面不如闻名之类,他的文人气虽不是那么显著,但人的滋味却非常鲜明。他能很轻易地把人的心境放平,就像他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一样。他说他少年老成,以前写小说的时候,一口气写完,错别字也不管,就发出去了,也难怪他的文字那么自由跳脱。他还说他以前是学工科的,学电的,这离电影很近。[云的南方]不像他的文字那么生猛,倒也有份静水深流的气派。这次见到他,觉得他与他的文字和影像,都不是特别吻合。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献给父母
  
  □:[云的南方]是一部很明显的作者电影,哪一部分是你最想表达的。
  ■:最后定格的那幅画面,我觉得就是父母那一代人的肖像,笑中带泪,泪中带笑。而且在这个作品当中我试图去理解欣赏,来用我的方式赞美,这种态度是我以前没有的。现实生活中我和父母那辈开始互相理解了,不像以前那么对立。以前我觉得我们价值观是对立的,感觉他们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我们要过的有价值的生活就是不要像父母那一代人。我特别想借这个作品来和父母那一代人有一个沟通,在心理上有一个补偿。第一次放映时,我说这是献给我们的父母。
  □:但这部献给父母的电影不是那么温暖,感觉很冷,阳光都很冷。
  ■:我已经尽力暖了,你感没感觉到我的尽力,包括风格。剧场效果很好,大家笑声不断,但笑声过后有人哭着从电影院冲出来,我想它有个基调,我尽可能的温暖一些,我觉得这是生活本质。
  □:这部戏整体给人感觉很好,尤其后半部。从李雪健一上火车,人就被种情绪带着走了。但有一段,就是李雪健先在树上睡觉,然后追一个摩梭少女,跟她讲述自己的身世,比较跳。我觉得刻意了一些。
  ■:那段是在梦中,我特别想把梦和现实的界限模糊,对他而言是梦,而他又确实走在他的梦中,什么事也没发生,就撒了一泡尿,和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女人说了几句话。如果他在云南生活,可能就是和这样的女人过一辈子。
  那是一种不可能的生活,这是整部影片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在关注一个人的不可能的生活,这是人生中永远的悖论,当你选择了一种生活,另一种生活就成了一个梦,成了完全的梦,在你没选择以前,其实所有的生活都是可能的。
  □:李雪健演的那个老徐,他的身世,一定要告诉观众,用什么的方式,我也没想好,假如对黄主任讲,好不好。
  ■:那肯定不好,全片来讲那是老人的秘密,全片讲完以后我都没有泄露这个秘密,除了老人的梦以外,但是作为现实中的人物他没有吐露自己的秘密,他还可以带着这个秘密完整地回到北方。这是我喜欢的一个处理。他有一个秘密埋葬四十年的秘密,我不希望他吐露这个秘密,这个人去他的梦中走了一趟,又回到他的现实生活中,这实际是我执意要的一种方式。
  
   警察与妓女
  
  □:你编剧的[巫山云雨],还有你的第一部电影,都涉及到不尴不尬的嫖娼的状况。这部也是。
  ■:这是中国特别普遍的一个现象,其实它可以不是具体的行业性的东西。妓女出卖的东西是普遍的人类境遇,并不是特别的行业,你在工作的时候你不热爱这个工作,你会觉得自己在做鸡。(众笑)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妓女热爱这个工作,她就不是妓女?
  ■:如果一个人很热爱他的工作,而且符合他的爱好和生存条件,就很好,这样理解比较公允,我并没有把它当作社会的特殊的群体去对待。
  □:每一部戏里都有警察出场,而且你把这种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处理地特别平易。
  ■:其实也是概念化。你在你的生活中,有时候你就是警察。
  □:你的影片都有一种环境的位移,包括[巫山云雨]。你是不是对旅行特别感兴趣?
  ■:我本身就喜欢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一旅行起来你感觉你在生活,你在原地上不觉得,你在工作,或者别的。一旦离开你熟悉的环境,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你能感觉到你的生存,一个旅人,那种在路上的感觉,如果拍摄条件允许,我特别想拍一部公路片。
  


  老年人的性欲问题
  
  □:用一个字形容朱文电影,就是性。而且那种状态不是干柴烈火,而是隔岸观火。
  ■:(笑)因为性是人生的主题,你写东西,拍电影,都是一种性的表达。这是基本。不是我想过于强调,特别渲染,我觉得性应该在它该在的位置。80年代,我们谈对待性的健康状态,那时候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是个冲击,现在是不一样的,人们对“性”更为宽容。
  □:我国一直缺乏关于“性”的电影,[巫山云雨]和[云的南方]总是探讨人的性行为是做还是不做,也算填补空白了吧?
  ■:[云的南方]曲折一点,我的第一部电影直接一点。我拍第一部电影时,我不能接受拍一个东西还要去经过审查,不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现在好多了,我要实现我的电影梦,就像我最早实现我的文学梦。然后还得在中国的现实里,你必须自己成全你自己。就是这样的条件,你怎么把自己想拍的电影一部部拍出来,这是个具体的问题,也是个方法论的问题。[云的南方]能进入院线,你们能来采访我,这都挺重要,大家热爱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希望有好的电影有意思的电影,而不是垃圾电影。做电影的,推广电影的,整个电影机制在中国很不健康。但是我拍第一部电影有误解,完全不信任的感觉,制作现实,觉得那些电影人拍得是一些垃圾电影,人都很腐朽,但是我接触的人多了以后,圈内的工作了解以后,各种环节真正热爱电影的,他们也在承受中国的现实,他们也彷徨,也苦闷。
  □:我以前看过你的小说,好像有两篇是关于老年人性欲问题的。[云的南方]也是这样,你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我的观察,父母那代人,性欲对他们来讲是秘密。小时候整个成长过程中,不觉得他们会关注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可能的,左右他们命运的是隐秘的情欲,是情欲在驱使。在老年人身上这种生存的本质表现更为露骨更为激动,因为年轻的时候你对人生的认识很浪漫,但是一个老人完成了他的社会角色,为人夫,为人父完成以后。回到他个人的一种状态的时候,这些最本质的人生的课题就会变得尖锐些。
  □:还有一点,老年人的功能和想法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落差。
  ■:老年人更尴尬。其实这从来没变过,只是你年轻时没意识到,一位老年人在影片放映完后对我说,感谢你拍了这样一部诗意的电影,我想他一定有共通的感受。人都是盲目的,年轻人容易把这个问题当作和自己无关,其实这个问题跟任何人都是密切相关的,并不是老年人独有的。老年人更无奈更悸动更尖锐。
  
  关于李雪健
  
  □:李雪健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男演员,是继蓝马,石挥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演员。听说他患过癌。演这个片,是病愈之前,还是之后。
  ■:这是个缘份。这是个特别有中国特色的演员。他是从底层来的,他是“自然门”,不是科班出身。我先以为他不再演戏。田壮壮说他还可以演戏,我很兴奋,很快就一拍即合,这是他康复以后的第一部戏。他那种大病不死的状态对我这部戏里对生命的认识,是最完美的给合。他也是中国父亲形象里一个最好的选择。
  □:李雪健很多时候的表演都很张扬,在这部戏里却收得很紧。这是他的身体原因,还是你的要求?
  ■:这是他自己决定的,因为这和他以往塑造的角色很不一样。我们沟通得很好,很有合作精神。以后,还会和他合作。还有壮壮的角色,我也是一定要让他来演。
  □:李雪健和田壮壮两人的真实身份,实际上也帮助了这两个角色的塑造。
  ■:对。
  


  每个人都应当写作
  
  □:怎么想到在很东方化的电影里放摇滚乐?
  ■:作曲是左小诅咒,我特别想让他的气质存 在这电影里面。最后一首歌是我写的歌词,很抒情,但是要他唱出来要很压抑,有话不能说的感觉,这是我影片所需要的,我讲的是轻松的故事,但在这个故事背后有一个很沉重的中国当前现实的命题,所以我选择这样的音乐来做。片头的那个引子,是盛中国拉的。因为他六十多岁,我跟他讲的时候,他很能理解,因为这个片子表达的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感觉。
  □:你好像写过一首诗,叫《去云南》?
  ■:我有为每部电影写诗的习惯,[云的南方]里是这首歌词。我的第一部电影里也有,那首诗,是那个警察念的。
  □:你以后还会写小说吗?
  ■:我会写,但我反对把这作为一种职业。在我最早的认识里,写书是个大事,后来也算成名了,就变得职业化。我去拍电影,也是这个原因。我认为写作不能当成职业,这是个很无聊的事。你可以把任何事当作职业,但我不把写作看成“专门”的事,每个人都应当写作,不然,你的生命不圆满。这种意义上的写作,我会继续写。
  □:你下一部有什么拍片计划?
  ■:有啊,一部一部拍。我脑子里有十个很好的故事。
  □:你会不会把你的小说拍成电影。你的小说要是成为电影会很好看的,像《把穷人统统打昏》?
  ■:我不会。我的小说要改编,一般会拍成地下电影。我不会拍自己的小说,我在写它们的时候,已经足够充分地和它们遭遇了。我再做它,就不会兴奋。
  
  越来越白痴
  
  □: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你看得多吗?你如何看待他们的电影。
  ■:有很多很牛的电影,它的美学绝对是种偏见,像侯麦就是这样,他是纯文本的,什么电影都该有。还有戈达尔、布烈松。他们都在推崇一种电影的偏见,都是偏执狂,很极端,我觉得在那个时代是可行的。
  □:你会拍这种电影吗?当你有足够的声望和经济来源。你会拍这种电影吗?
  ■:我不会,我已经不那么自恋了。我会写一个谁都不会去买去读的书,我也会心满意足。电影在我这里,它应该简单一些通俗一些。最早,电影以前是撂地摊的嘛,它天生就有民间性和娱乐性。侯麦、戈达尔新浪潮的那个时代,电影是个悲剧。现在不是,什么电影都能看到,而且自生自灭。它不像写作,你写好后,传播出去,不知在那个角落被人读到,然后怦然心动,这就是意义所在了。电影你表达完了以后,还需要有人来买单。
  


  □:电影和其他艺术相比,它是最具人民性的。
  ■:电影是最迎合现代人的。人发展到后来,会越来越白痴的,
  □:不需要这么多智慧。
  ■:智慧是个负担。现代人已有了这个倾向,他是很被动的,他等着你来喂,给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他不会站起来自己去找食。你去花一点功夫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现代人不会的,他希望一按按钮一切都来了,文化消费也一样。18、19世纪,小说起到的娱乐功能跟现在的影视是一样的,巴尔扎克就是写连续剧的,没啥,没那么高尚。他写那么多,就是有那么多人要看,那么多空闲的午后需要消遣,就需要这些“电视连续剧”。那是那个时代的形式,这个时代的形式,就是影像。
  □:电影的消遣是一种,还有一种是跟人交流。好的电影,都是在跟人交流。
  ■:你这是种人文理想。这种人文追求,在某种角度上讲,是个负担。我觉得一定有更直接的艺术方式去完成你的人生命题。我看到过很多没有植根人文理想的艺术,也很棒。比如西班牙电影里就有很本能的东西,对于他们,是日常的,不是人文追求。你要到西班牙去,感受那种气氛,你会觉得,他们就像电影里那样生活,他们就是那么肉感,看了以后很高兴,也能分享到那种气息。他们不把人文追求当作负担,所以他们的表达奔放自如、开放自由,多没有负担。现在写东西,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表达方式会更直接。我再写东西,根深蒂固的,还是文以载道,丢不了的。这就是你的烙印,也没什么。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有趣,没高尚低劣之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表达。
  
  不要疲惫
  
  □:你没有受过科班训练,但[云的南方]的电影感很强,你的电影感从何而来。
  ■:我的第一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我自己拍的,我不懂什么推拉摇移,就这么拍。很多艺术形式最相通的地方是什么呢?你有一个原初的冲动,这是不变的,是超越所有的东西,我不需要经验。
  □:实际上,电影语言比文学语言更需要面对,更技术化。
  ■:关健是对影像语言的感觉,这跟文学语言一样,这是一种能力。(□:你看电影看得多吗?
  ■:在拍电影之前,看得不多。时间长了,你就做专业了。)我以前写了6本书,审美经验已经疲惫了,不新鲜了。但是你做电影之后,你又成学徒了,多好的感觉。可能有人因为我是作家,喊我老师,当我是个老作家,你从一个老作家忽然变成一个新秀了(众笑)。这是开玩笑了,但有一个感觉很重要,不管你从事哪一行,回到你原初的感动。以一种新鲜的方式去体验,不要疲惫,我反对把任何事情当成职业。
  □:让·雷诺阿说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你会不会像他说的那样,一直拍朱文式的电影。
  ■:他这个说法,不是自己能把握的。可能有一个导演一辈子在求新求变,在别人看来,他还是拍了一种电影。他所能把握的只能是基础,基本的感动,基本的表达,忠实自己的表达。有些,他是不能表达的,就像他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其他文献
莫言:《白狗秋千架》是一部关于命运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及探索性的小说。  霍建起:[暖]是一部带着追忆往事的情怀及淡淡哀愁的电影。  故事:夏末秋初,林井河从北京回到阔别10年的家乡。在桥头他遇到初恋情人——暖,这是个让他不敢再见又不曾忘怀的人。暖的平静刺痛了井河,他决定推迟回城的日期。  昨天并没有走远。那时的暖漂亮出众,能歌善舞,在村里人看来,暖迟早要离开农村。很多年轻人,当然也包括井河,都喜欢
期刊
我们这些对摄影一窍不通的人,会经常提到顾长卫这个名字,就像半文盲对“三国”的兴趣一样。当那些逆光、侧光、顶光从银幕上流泻下来时,深知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而是在与我们分亨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精神生活,是美术的、文学的、音乐的,更是电影的。我们为有他这样的同胞,或这样的同类而感到骄傲。我们为此可以满怀欣悦地行走,并目视前方。好了,连续多日来的热盼,终于在我们离开安阳前的最后一晚,与顾长卫面对面坐了下来
期刊
□ 记者/尚可、博乐、肖铁  □ 采访摄影/张议元  □ 剧组摄影/王小宁    田壮壮从那堆了半房子书的屋里出来,穿着件老头衫,我们不能把穿在他身上的那个东西叫T恤,脚上是薄底布鞋。尚可后来说老田这样子让他立即想起松花江畔早市上一个卖鱼的熟人。他就这么出来,打量我们的眼神好像我们是来偷东西的。  进了他的屋,看见一个柜子上放了一摞吴清源(日本围棋大师)的图书。“你这是干嘛呢?”  “我这是要给吴
期刊
一个所谓的喜剧    这位冯小刚是个无法复制的楷模,那里边周旋于是非的智慧,平衡于上下的韬略,提防明枪暗箭的辛苦,承受浅薄误解的委屈,必定不堪回首。  这位冯爷其实一直在斗争,几乎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喜剧是他表象外的圆滑的适应,是他向制高点发起总攻前的历练热身。  临去之前,我说我对这位冯爷的访问是不用准备的,或者说我用两手捧成个碗,说几句话,如果不出我的意外,他就能把心吐我手里。  8年前(8是个虚
期刊
任何极端的、攻击性的都是我很排斥的东西,比如说暴力,它其实是有一种调情性的,它用一种很奇怪的暴力来取悦大众,来勾引大众。任何勾引大众的方式,不管是什么形式,我觉得都是特别没劲的……  赶到青年电影制片厂贾樟柯的那个半地下室的时候,他正在会客,一看那气质,大约是艺术青年,两个。见我们来了,他们准备告辞,临走前拉贾樟柯合影,背后的墙上是他那几个电影的海报,没怎么认真裱,但是大,难得一见。  贾樟柯烟瘾
期刊
陆川不是那种热情的人,面部表情变化很少。可能是年龄相近的原因,我直觉他是那种外表斯文平淡,真遇事,会特别暴烈。这次谈话,印证了我的想法。这样一个跟我坐在酒店咖啡厅里的、穿着得体休闲西装搭配黑色衬衣的高瘦男子,是可以这样悠闲讲究地呷着加奶的现磨咖啡,也可以激动起来带着一帮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猫上四个多月,拍部个力争与众不同的电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彻头彻尾地干一次体力活。    只剩一口气    
期刊
>> 某日,冯小刚工作室。   我们坐下等主人,看一些[手机]的宣传材料。我们想象不出这片会怎么拍,片名的着眼点很小,但材料透出了个轮廓:它要说的事可够大,甚至可能大得可怕。   刘震云先到,人透出些闲散。坐下就和女孩子逗:  “这电影要是成功了呀,那是剧本好,你知道剧本很完美;电影要是坏了,那跟我的剧本没关系,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么!”   正笑着,冯小刚进来了,比上次看着精神,与刘震云一照面,俩人
期刊
李欣是个上海人,拿上海说事,对他而言,应当是种顺其自然。上海是有两面性的,一面是中国,一面是世界。从李欣的[谈情说爱]、[我血我情]到[花眼]。我们可以看出,李欣钟情的是国际化的上海,那些入骨的闲愁仿佛真把它当作正经事,才不会辜负柏油马路上婆娑的身影。现在,他在鼓捣一部叫[自娱自乐]的新片,从表面上看,这个擅长爱情与城市题材的聪明的上海人将由这两大主题破茧而出,去尝试全新的内容——讲述一群农民拍电
期刊
赶到[向日葵]剧组在北影厂明清街的外景地后,工作人员鲁小姐在四合院中给我们介绍了拍摄进展情况,期间张扬安静地端着盒饭进屋,并对我们那本赠刊上的第六代选题产生了兴趣。饭后他建议采访在拍摄现场后安静的小胡同开始。此处被设计成一条北京普通胡同的格局,甚至能看到青灰色的墙上写着的“拆”字。张扬在采访过程中不时小声咳嗽两声,据鲁小姐说,张扬这两天正发着烧。采访将近结束时,天上飘下了零星的雨点,略有寒意。  
期刊
能和徐克面对面聊天,那感觉有点像寻着宝,你敲开那扇厚重的石门,立刻就是满眼黄金。  我们是被安排的第一家媒体,兴甚。当时是下午两点,用过午饭的徐克坐在酒店最不显眼的一个角落,气定神闲地享受着午后阳光。倘若早几年,要这位在“华山”肆意弄剑的徐大侠,这样奢侈地把时间浪费在采访上,他肯定是舍不得。毕竟,徐先生除了头顶“香港新浪潮电影先驱”的名号,还有个一向低调、怪戾的行事作风令人敬仰。不过如今的徐克,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