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阅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 “误区”,笔者试图针对其中一些教学问题探讨解决的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毋庸置疑,英语阅读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英语阅读教学多年来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 ,造成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词汇和语法 ,或者过于重视形式,忽视了引导学生阅读原文 ,造成不少学生的阅读能力薄弱。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十几年,一直在摸索课堂英语阅读教学,同时也经常参加各类公开课借以学习和切磋。总结下来,有以下做法我斗胆认为是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齐声朗读造气氛,不知领悟有几何
不少教师,包括曾经的我,尤其在开公开阅读课时候,经常引领全班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此来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而避免冷场尴尬。表面看来,课堂上很热闹,朗读过后,学生也能对课堂提问对答如流。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其真相:要么这些问题较简单,要么学生课前已经做好了足够的预习准备,或者被提问的以成绩好的学生偏多。学生课后的反馈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和课前“差不多”。当然,我并非完全排斥在阅读课堂上运用朗读的方法,而是认为要明确此法的教学目的与运用的时机。
误区二:多媒体展示眼花缭乱,深层次理解微乎其微
我曾经去听一节标题为Turandot in Beijing课文阅读课,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放映了3部剪辑的短片,让我想起多年前另外一位教师上Country Music课文时,在课上换了5盒磁带来播放音乐。当时听课的教师都觉得像在上“影视欣赏”和“音乐欣赏”课,整堂课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和看,而课堂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少的可怜,更不要谈深层次理解的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学生首次接触阅读材料的方式是常常是看和听,而非阅读。授课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利用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丰富课题的组织形式,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真实阅读的能力。生活中的阅读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活动,阅读的目标是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默读阅读材料,并关注如何从文字中获取信息。滥用多媒体的秀(show)必然会直接占用阅读能力培养的时间,其结果会本末倒置:形式悦目,而效果甚微。
误区三:语言点讲解细致入微,语法渗透盖过阅读理解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语法教学法:课堂以教师讲解课文为主导,用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讲解面面俱到,而学生的阅读却无从下手。学生只是为了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来通过考试。阅读形同走过场,教师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学生的注意力也转移到语法形式与结构上。至于课文的主题,不同阅读材料的相应阅读策略往往被淡化。导致学生阅读课收获不大,没有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目的。诚然,学生对语法结构模糊,从而导致阅读中不能正确理解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学生的语法知识薄弱只是其阅读障碍之一,更多的阅读困难往往来自词汇量不足,平时阅读量不够,阅读速度慢,理解不够等多种因素。作为课堂阅读的指导者,教师有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误区四:以题为宝,事倍功半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英语阅读训练应像数理化那样搞题海战术。适当题目训练有助于理解课文,但由于流行标准化,仅以量代练,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从而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离。有调查表明,课堂阅读中学生厌题者占95%,学生自言原因种种:一是大量的客观标准化题的选项分析或于事理上全对、或模棱两可,难以选中;二是训练题过多,不堪其苦;三是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与学生核对答案对错,而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学生也不能通过阅读展开知识的探究,没有发现阅读的魅力,缺乏了阅读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味地ABCD的方程式选择教学带给学生一片“死气”,这怎能完成阅读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与人生的目的呢?更谈不上启发新思维,激发创造力了。由此可见,教师应放弃题海战术来积极探索阅读教学新途径。
误区五:阅读材料拘泥于课本,深入课文而效果浅出
不少教师以教材为本,教参定格。课堂阅读的素材完全局限于教材范围,而课本外的诸如各类优秀小说、名家演说等很少走入课堂。教材为本还表现在教师按部就班地教授课文的结构、中心、写作特色。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都应该清楚:目前牛津教材中的课文普遍较简单,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仅拘泥于课本,学生对课外的阅读以及考试的阅读往往会相形见绌。盲目服从教材源于某些老师视野不开阔,自身文学素养不深,甚至也有不愿拓展教材怕麻烦之嫌。而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教师主导思想上未突破本身意识,唯教材是举。而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薄自教参中的一解时,他们就成了教参的奴隶。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外族文化,对阅读材料内伸外延就会被边缘化。
如何走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误区”
针对以上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误区”,笔者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以下做法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都收到不错的效果。
1.明确阅读课的目标,精心设疑提问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Reading makes a full man(读书造就完人)”。阅读是读者结合语篇及自身背景知识构建意义的过程。它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上英语阅读课,教师以问为导、层层设疑,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演好教师主导者的角色,有效调控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三个阶段,精心设疑提问。牛津英语教材课文前后都设置了一些问题,我们不妨加以整合地使用。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概念图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它为学生阅读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毕竟单纯的阅读也有很多局限性,如:枯燥乏味,抽象深奥等。借助多媒体,让阅读情景化,教师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建立概念图,即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以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3.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若缺乏策略的指导,学生英语阅读就会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牛津英语教材课文后面有不少好的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y),这些阅读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文阅读,而且还应该灵活地运用到学生平时的广泛阅读中去,并且养成一种阅读习惯,从而为切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打好基础。
4.拓展外延课文,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
毫无疑问,教材的英语阅读量很小。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及知识水平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语言地道,题材广泛的英语阅读材料。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外语阅读教学中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控制和引导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接受美学告诉我们:阅读作品中的未定点与空白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当学生将多彩的内心体验融入作品中时,空白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这才是真正的创造。
总而言之,对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反思,积极探索更加踏实有效的教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牛津高中英语》.译林出版社.2011
毋庸置疑,英语阅读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英语阅读教学多年来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 ,造成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词汇和语法 ,或者过于重视形式,忽视了引导学生阅读原文 ,造成不少学生的阅读能力薄弱。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十几年,一直在摸索课堂英语阅读教学,同时也经常参加各类公开课借以学习和切磋。总结下来,有以下做法我斗胆认为是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齐声朗读造气氛,不知领悟有几何
不少教师,包括曾经的我,尤其在开公开阅读课时候,经常引领全班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此来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而避免冷场尴尬。表面看来,课堂上很热闹,朗读过后,学生也能对课堂提问对答如流。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其真相:要么这些问题较简单,要么学生课前已经做好了足够的预习准备,或者被提问的以成绩好的学生偏多。学生课后的反馈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和课前“差不多”。当然,我并非完全排斥在阅读课堂上运用朗读的方法,而是认为要明确此法的教学目的与运用的时机。
误区二:多媒体展示眼花缭乱,深层次理解微乎其微
我曾经去听一节标题为Turandot in Beijing课文阅读课,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放映了3部剪辑的短片,让我想起多年前另外一位教师上Country Music课文时,在课上换了5盒磁带来播放音乐。当时听课的教师都觉得像在上“影视欣赏”和“音乐欣赏”课,整堂课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和看,而课堂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少的可怜,更不要谈深层次理解的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学生首次接触阅读材料的方式是常常是看和听,而非阅读。授课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利用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丰富课题的组织形式,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真实阅读的能力。生活中的阅读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活动,阅读的目标是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默读阅读材料,并关注如何从文字中获取信息。滥用多媒体的秀(show)必然会直接占用阅读能力培养的时间,其结果会本末倒置:形式悦目,而效果甚微。
误区三:语言点讲解细致入微,语法渗透盖过阅读理解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语法教学法:课堂以教师讲解课文为主导,用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讲解面面俱到,而学生的阅读却无从下手。学生只是为了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来通过考试。阅读形同走过场,教师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学生的注意力也转移到语法形式与结构上。至于课文的主题,不同阅读材料的相应阅读策略往往被淡化。导致学生阅读课收获不大,没有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目的。诚然,学生对语法结构模糊,从而导致阅读中不能正确理解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学生的语法知识薄弱只是其阅读障碍之一,更多的阅读困难往往来自词汇量不足,平时阅读量不够,阅读速度慢,理解不够等多种因素。作为课堂阅读的指导者,教师有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误区四:以题为宝,事倍功半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英语阅读训练应像数理化那样搞题海战术。适当题目训练有助于理解课文,但由于流行标准化,仅以量代练,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从而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离。有调查表明,课堂阅读中学生厌题者占95%,学生自言原因种种:一是大量的客观标准化题的选项分析或于事理上全对、或模棱两可,难以选中;二是训练题过多,不堪其苦;三是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与学生核对答案对错,而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学生也不能通过阅读展开知识的探究,没有发现阅读的魅力,缺乏了阅读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味地ABCD的方程式选择教学带给学生一片“死气”,这怎能完成阅读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与人生的目的呢?更谈不上启发新思维,激发创造力了。由此可见,教师应放弃题海战术来积极探索阅读教学新途径。
误区五:阅读材料拘泥于课本,深入课文而效果浅出
不少教师以教材为本,教参定格。课堂阅读的素材完全局限于教材范围,而课本外的诸如各类优秀小说、名家演说等很少走入课堂。教材为本还表现在教师按部就班地教授课文的结构、中心、写作特色。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都应该清楚:目前牛津教材中的课文普遍较简单,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仅拘泥于课本,学生对课外的阅读以及考试的阅读往往会相形见绌。盲目服从教材源于某些老师视野不开阔,自身文学素养不深,甚至也有不愿拓展教材怕麻烦之嫌。而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教师主导思想上未突破本身意识,唯教材是举。而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薄自教参中的一解时,他们就成了教参的奴隶。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外族文化,对阅读材料内伸外延就会被边缘化。
如何走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误区”
针对以上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误区”,笔者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以下做法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都收到不错的效果。
1.明确阅读课的目标,精心设疑提问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Reading makes a full man(读书造就完人)”。阅读是读者结合语篇及自身背景知识构建意义的过程。它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上英语阅读课,教师以问为导、层层设疑,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演好教师主导者的角色,有效调控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三个阶段,精心设疑提问。牛津英语教材课文前后都设置了一些问题,我们不妨加以整合地使用。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概念图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它为学生阅读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毕竟单纯的阅读也有很多局限性,如:枯燥乏味,抽象深奥等。借助多媒体,让阅读情景化,教师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建立概念图,即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以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3.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若缺乏策略的指导,学生英语阅读就会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牛津英语教材课文后面有不少好的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y),这些阅读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文阅读,而且还应该灵活地运用到学生平时的广泛阅读中去,并且养成一种阅读习惯,从而为切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打好基础。
4.拓展外延课文,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
毫无疑问,教材的英语阅读量很小。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及知识水平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语言地道,题材广泛的英语阅读材料。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外语阅读教学中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控制和引导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接受美学告诉我们:阅读作品中的未定点与空白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当学生将多彩的内心体验融入作品中时,空白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这才是真正的创造。
总而言之,对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反思,积极探索更加踏实有效的教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牛津高中英语》.译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