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型环境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趋势更加强化发展的教学环境当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需要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在其构成要素进行要素甄选,借助更加专业和科学的指导去完成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在教学过程当中,化学教师重点关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实现更加全面和多层次的发展提供一个培育空间,另一方面则是以实现将学科素养的教学活动与知识传授活动结合起来,达成高中化学课堂的新一轮升级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素养背景;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引教师从“知识为本”转变到“素养为本”,教师应积极开展“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總结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其“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能力。建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生树立优秀的品德和精神,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得到显著的提高的,此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在漫长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时,能够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化学信息连接起来,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学生们的互动过程中,使得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协作能力。
二、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概述
1.宏观辨识与微观。对于化学来讲,它不仅整体地介绍了物质的分类,而且还反映了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变化。那么,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上,学生就需要有一个敏捷的洞察力,无论是物体形态、颜色等方面宏观的辨识,还是元素、粒子、物质构成等微观的探析,这都是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
2.证据推理。对于化学实验来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对于化学学科素养的认知,我们就不能单纯地局限在生活经验和无规律猜测上,而是需要对生活进行全面的观察,整理相关的理论和资料进行合理化的论证推理,即从建立观点到设计实验过程再到得出论证结论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认识结论与证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对化学实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知,真正地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与生活生产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说,在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时,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需要学生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绿色环保的意识,更需要学生能够借助于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实现化学社会、生活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三、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帮助学生将化学思维导图构建起来
很多学生一提到化学课就觉得头疼,其根本原因是化学知识本身就具备抽象性,所要记忆的概念、公式很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化学学习枯燥乏味,并对其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再加上化学学习时还要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就更不喜欢化学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起来,帮助学生去梳理知识。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以先将标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对这个标题进行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标题的时候想到的知识点写在纸上,将其进行分类、整合、研究。在学生完成这一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将与其有关的实验写在黑板上,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化学能和电能等。在看到这些实验的名字后,学生会在脑海中想起做这些实验的时候经历了什么,其主要流程、内容是什么,从而借助其去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构建起来,从而使杂乱难懂的化学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记忆的时候遵循一定的方法。
(二)促进知识迁移,启发宏微辨识
高中化学知识看似庞杂而分散,通过合理的分类和知识整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来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他们认识到微观结构的形成决定宏观形态,微观变化决定宏观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视角,学会从原子结构分析物质形态和宏观现象,培养学生宏微观识别的化学核心素养。比如通过类比想象学习,让学生熟悉质量、长度、体积等物理量。通过类比学习,学生也知道物质的量是物理量;用想象的方法,物质的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粒子的集合体,就像我们的类和群一样,它是一定数量的集合体,但是这些粒子太小,肉眼观察不到。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类比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形成微观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探究过程。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全面的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价值,还需要深入地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从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出发,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观察、实验中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养。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创新的策略探究,期望广大的化学教师继续进行探索,积极为学生构建更多、更全面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关联与运用,实现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少清,杨晓丹.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9,27(21):56-57.
[2]张冬冬.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分析[J].考试周刊,2019,{4}(88):131-132.
[3]梁敏.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4}(09):74+101.
[4]张建平.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高考,2018,{4}(23):140.
关键词:学科素养背景;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引教师从“知识为本”转变到“素养为本”,教师应积极开展“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總结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其“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能力。建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生树立优秀的品德和精神,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得到显著的提高的,此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在漫长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时,能够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化学信息连接起来,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学生们的互动过程中,使得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协作能力。
二、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概述
1.宏观辨识与微观。对于化学来讲,它不仅整体地介绍了物质的分类,而且还反映了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变化。那么,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上,学生就需要有一个敏捷的洞察力,无论是物体形态、颜色等方面宏观的辨识,还是元素、粒子、物质构成等微观的探析,这都是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
2.证据推理。对于化学实验来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对于化学学科素养的认知,我们就不能单纯地局限在生活经验和无规律猜测上,而是需要对生活进行全面的观察,整理相关的理论和资料进行合理化的论证推理,即从建立观点到设计实验过程再到得出论证结论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认识结论与证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对化学实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知,真正地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与生活生产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说,在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时,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需要学生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绿色环保的意识,更需要学生能够借助于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实现化学社会、生活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三、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帮助学生将化学思维导图构建起来
很多学生一提到化学课就觉得头疼,其根本原因是化学知识本身就具备抽象性,所要记忆的概念、公式很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化学学习枯燥乏味,并对其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再加上化学学习时还要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就更不喜欢化学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起来,帮助学生去梳理知识。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以先将标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对这个标题进行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标题的时候想到的知识点写在纸上,将其进行分类、整合、研究。在学生完成这一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将与其有关的实验写在黑板上,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化学能和电能等。在看到这些实验的名字后,学生会在脑海中想起做这些实验的时候经历了什么,其主要流程、内容是什么,从而借助其去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构建起来,从而使杂乱难懂的化学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记忆的时候遵循一定的方法。
(二)促进知识迁移,启发宏微辨识
高中化学知识看似庞杂而分散,通过合理的分类和知识整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来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他们认识到微观结构的形成决定宏观形态,微观变化决定宏观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视角,学会从原子结构分析物质形态和宏观现象,培养学生宏微观识别的化学核心素养。比如通过类比想象学习,让学生熟悉质量、长度、体积等物理量。通过类比学习,学生也知道物质的量是物理量;用想象的方法,物质的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粒子的集合体,就像我们的类和群一样,它是一定数量的集合体,但是这些粒子太小,肉眼观察不到。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类比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形成微观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探究过程。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全面的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价值,还需要深入地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从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出发,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观察、实验中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养。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创新的策略探究,期望广大的化学教师继续进行探索,积极为学生构建更多、更全面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关联与运用,实现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少清,杨晓丹.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9,27(21):56-57.
[2]张冬冬.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分析[J].考试周刊,2019,{4}(88):131-132.
[3]梁敏.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4}(09):74+101.
[4]张建平.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高考,2018,{4}(2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