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终点。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目前语文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提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如“设疑式”提问、“对比式”提问、“层递式”提问、曲问法等。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促进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 具体策略
一、目前语文课堂中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桥梁。理想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随机将问题归类、深化,从中发现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
然而,我们却看到这样的现实: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不断进行重复提问,课堂提问缺乏科学依据。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不愿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还有的课堂看似很踊跃,但问题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缺少生成性。更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机械性地举手,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对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促进有效教学,进行了一番探究。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
实际上,师生互动精彩纷呈的课堂提问,在日常教学中十分常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优化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
1、“设疑式”提问
“设疑式”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习效率。所以问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树》教学片断:
在感知树的形象部分,教师开门见山,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第1-8段,小组合作讨论:作者笔下的那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请用“那是一棵的树,因为课文第段中这样说“ 。”句式回答。
生速读文章后,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生1:那是一棵古老的树,因为课文第1段这样说“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已经很久很久了。”
生2:那是一棵茂盛而又坚固的树,因为课文第2段这样说:“那树有点佝偻,露出老态,但又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
生3:那是一棵忍辱负重的树,因为文中第8段这样写到:“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光下仰望上帝。”
从“设疑式”提问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来看,教师不仅期望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更应注重引导师生间能进行充分对话。
2、“对比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咏雪》教学片段:
师: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生1:撒盐空中好,因为盐和雪都是白色的,外形很相似。
生2: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柳絮飞到样子和雪花飞舞相似。
师:两位同学讲得都很有道理,大家可否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看看谢太傅赞同哪个观点?
生1:我从兄女说完后,“公大笑乐”中的“笑”字,看出谢太傅更赞同“柳絮因风起”。
生2:文末特地强调:“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从中也可以看出谢太傅赞同“柳絮因风起”更好。
师:我们从文章中找到了证据,知道了谢太傅的立场,但把柳絮比成雪还好在哪里呢?
生1:从形似上看,雪和盐下落的方式也更接近。
生2:但从神似上看,柳絮更有诗意,纷飞的白雪和柳絮都给人以轻柔、飘逸的感受,而这是盐撒在空中无法呈现的。
“对比式”提问还可以着眼于词语选用的对比,句式结构的对比,表达方式的对比,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多方面的对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奥楚蔑洛夫有怎样的性格?
生:善变。
师:他的善变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1:反复无常。
生2:变得快。
生3:奥楚蔑洛夫很好笑又有点蠢。
师: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是有一点始终没有变,那是什么?
生:根据狗主人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跟着不断在变化,但他见风使舵的本性是始终不变的。
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学生回答见风使舵是水到渠成的,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奥楚蔑洛夫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俄国走狗形象的意义所在。
“层递式”提问,将一组提问由浅入深排列,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4、曲问法。
“曲问法”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的疏漏处,以抓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孔乙己在人们的快活声中出场,又在人们的快活声中走向死亡,面对可怜的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人的快活?其用意何在?
生1:显示當时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
生2:这不仅是孔乙己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生3:鲁迅先生通过孔乙己这一形象的描写,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师:作者以乐写悲,用众人的“快活”来贯穿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众人的“快活”建立在一个可怜人的痛苦之上,如此冷漠和残酷,表明了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我们似乎听到作者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惜,对不公平社会的深刻批判!
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不能直奔主题,而要以“曲问”的方式提出,让问题带有一定的神秘感,以吸引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达到“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效果。
三、优化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优化课堂提问,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的人文交流空间,既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又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有待改进。在不同的课堂中,教师必须针对文本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提问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五点:1、一节课提问量不宜太多;2、在提问时要注意适时;3、提问的涉及面要广;4、师生交流时,教师要学会倾听;5、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底蕴和课堂应变能力的充分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思考着的主体,课堂因生成而起,又以生成而落,语文课堂必将因精彩的课堂提问而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蔡慧琴、饶玲、叶存洪著《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王德勋著《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8期.
[4] 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 具体策略
一、目前语文课堂中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桥梁。理想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随机将问题归类、深化,从中发现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
然而,我们却看到这样的现实: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不断进行重复提问,课堂提问缺乏科学依据。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不愿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还有的课堂看似很踊跃,但问题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缺少生成性。更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机械性地举手,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对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促进有效教学,进行了一番探究。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
实际上,师生互动精彩纷呈的课堂提问,在日常教学中十分常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优化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
1、“设疑式”提问
“设疑式”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习效率。所以问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树》教学片断:
在感知树的形象部分,教师开门见山,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第1-8段,小组合作讨论:作者笔下的那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请用“那是一棵的树,因为课文第段中这样说“ 。”句式回答。
生速读文章后,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生1:那是一棵古老的树,因为课文第1段这样说“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已经很久很久了。”
生2:那是一棵茂盛而又坚固的树,因为课文第2段这样说:“那树有点佝偻,露出老态,但又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
生3:那是一棵忍辱负重的树,因为文中第8段这样写到:“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光下仰望上帝。”
从“设疑式”提问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来看,教师不仅期望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更应注重引导师生间能进行充分对话。
2、“对比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咏雪》教学片段:
师: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生1:撒盐空中好,因为盐和雪都是白色的,外形很相似。
生2: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柳絮飞到样子和雪花飞舞相似。
师:两位同学讲得都很有道理,大家可否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看看谢太傅赞同哪个观点?
生1:我从兄女说完后,“公大笑乐”中的“笑”字,看出谢太傅更赞同“柳絮因风起”。
生2:文末特地强调:“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从中也可以看出谢太傅赞同“柳絮因风起”更好。
师:我们从文章中找到了证据,知道了谢太傅的立场,但把柳絮比成雪还好在哪里呢?
生1:从形似上看,雪和盐下落的方式也更接近。
生2:但从神似上看,柳絮更有诗意,纷飞的白雪和柳絮都给人以轻柔、飘逸的感受,而这是盐撒在空中无法呈现的。
“对比式”提问还可以着眼于词语选用的对比,句式结构的对比,表达方式的对比,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多方面的对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奥楚蔑洛夫有怎样的性格?
生:善变。
师:他的善变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1:反复无常。
生2:变得快。
生3:奥楚蔑洛夫很好笑又有点蠢。
师: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是有一点始终没有变,那是什么?
生:根据狗主人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跟着不断在变化,但他见风使舵的本性是始终不变的。
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学生回答见风使舵是水到渠成的,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奥楚蔑洛夫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俄国走狗形象的意义所在。
“层递式”提问,将一组提问由浅入深排列,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4、曲问法。
“曲问法”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的疏漏处,以抓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孔乙己在人们的快活声中出场,又在人们的快活声中走向死亡,面对可怜的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人的快活?其用意何在?
生1:显示當时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
生2:这不仅是孔乙己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生3:鲁迅先生通过孔乙己这一形象的描写,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师:作者以乐写悲,用众人的“快活”来贯穿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众人的“快活”建立在一个可怜人的痛苦之上,如此冷漠和残酷,表明了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我们似乎听到作者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惜,对不公平社会的深刻批判!
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不能直奔主题,而要以“曲问”的方式提出,让问题带有一定的神秘感,以吸引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达到“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效果。
三、优化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优化课堂提问,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的人文交流空间,既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又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有待改进。在不同的课堂中,教师必须针对文本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提问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五点:1、一节课提问量不宜太多;2、在提问时要注意适时;3、提问的涉及面要广;4、师生交流时,教师要学会倾听;5、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底蕴和课堂应变能力的充分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思考着的主体,课堂因生成而起,又以生成而落,语文课堂必将因精彩的课堂提问而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蔡慧琴、饶玲、叶存洪著《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王德勋著《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8期.
[4] 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