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再审法庭检察人员的法律地位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s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1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法定后果是人民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民事、行政抗诉的案件。民事诉讼法第21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由此可以看出,出席再审法庭是指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同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开庭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诉讼活动。出席再审法庭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职责,也是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再审的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必须派员出席法庭。
  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再审法庭有助于再审法院作出正确的判决 ,保护当事人正当诉讼权利的行使;同时 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民事行政抗诉水平 ,促进法制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
  那么,检察人员出席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法律地位应如何确定呢?我们认为 ,出席再审法庭的检察人员的法律地位应当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代表,其称谓应当是检察长(含副检察长)或检察员(含代理检察员)。理由如下:
  一、这种法律地位准确地反映了出庭检察人员的职责。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均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抗诉权是基于法律监督权而产生的权力,因抗诉而出庭同样源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所以出席再审法庭的检察人员的身份只能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代表。如果出庭人员只是以抗诉人的身份出席再审法庭 ,则仅能体现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引起再审的诉讼职能,而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出席检察人员的活动性质。
  二、这种法律地位概括了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全部内容。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案件的监督分两方面:一是对生效裁判既审判结果的监督。二是对再审的审判过程进行监督 。这两方面有机联系,不可分割。检察人员如果以抗诉人的身份出席再审法庭,只表明检察机关只是启动了再审程序,至于如何再审与抗诉的人民检察院无关,这就不能完整体现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全部内容。
  三 、这种法律地位决定了检察机关的出庭人员不受任何具体诉讼立场的支配。出席再审法庭的检察人员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代表 ,这就决定了检察机关的出庭人员在再审法庭上是站在客观、公正、维护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立场上,既不代表申诉人的利益,也不代表被申诉人的利益,只是代表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严格履行注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手段。
  四、这种法律地位决定了检察人员出席再审法庭的任务。现行诉讼法对出席再审法庭的检察人员的任务未做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了保证出庭检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在《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办案规则》中明确了检察人员出席再审法庭的任务,该规则第四十五条规定:检察人员出席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任务是(一)宣读抗诉书(二)发表出庭意见(三)发现庭审活动违法的 ,向再审法院提出建议。 并根据此任务的完成来达到:
  第一:立足审判监督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第三:讲求司法效益。公正与效益是司法工作最高追求目标。
  那么,在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件过程中 ,检察官有无调查取证的权力。
  根据办案规则的规定 ,检察官在审查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只承担有限的调查取证责任。检察官只能根据法官审查案件时面对的证据,并在这个量的基础上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证据采信规则来评判认定事实的正误。检察官的调查取证只是为了印证原判决认定事实方面存在错误,说明因原审法官未履行法定查证义务而导致错误的存在,提高抗诉改判率,保证抗诉的社会效果。
  基于上述规定,检察人员出席再审法庭参加法庭调查活动不应受任何具体诉讼立场的支配,不应代表任何诉讼一方而是代表国家履行法律监督 ,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其他文献
摘要:本选题旨在研究关于公共交通领域内一般主体肇事后逃逸的法律问题。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的主观意识支配下,逃离发生事故现场及且衍生出来的现场,且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交通肇事后逃逸应包括逃离现场,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和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这两层含义。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界定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  何谓“逃逸行为”,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有两
期刊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检察机关应进一步理顺外部体制关系,改革探索检察队伍管理之内部机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以适应社会管理创新时代的需要。检察人员应具备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网络舆情研判能力等十个方面的能力。为此,检察机关应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环境、重视基层工作经验、重视技能培训及廉政建设。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检察队伍;角色定位  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
期刊
摘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在域外刑事诉讼活动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实践方式,其在保障案件事实认定、实现辩论质证原则和抑制非法取证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价值,相对而言,我国相关理论、制度、理念、实践等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鲜见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应当从突破侦查人员身份障碍、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证明范围、构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基本程序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以期实现侦查人员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拆迁问题都得不到妥善的处理,生活中也不乏钉子户的惨案发生,这反映除了我国原有的拆迁制度中的一些不合理性以及原制度对于我国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不切合性,从而,在考虑到诸多因素之后,我国制定了新的拆迁制度,以期望其能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想切合,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本文着重以将新旧拆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得出新拆迁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拆迁制度
期刊
民事审判人员具有法律赋予的职权.其职权执行者基本上都能忠于法律,维护公平正义,但也不乏有那么一些司法败类执法犯法,利用职权亵渎法律、贪赃枉法,以致法律的公平正义大打折扣。  一、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路径和手段  民事审判人员的“暗道”和手段:1、从调解中涉足。民事案件包罗广泛,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民事法宫办理民事案件的业务量大,涉及的人多且面广。从总体上来看,法官涉足职务犯罪在民事方面是高发点,首先
期刊
化解社会矛盾是“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达县院在化解涉检信访矛盾中,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人文关怀,建立涉检信访长效机制,有效化解一批疑难信访案件。二年来,息诉16件,其中疑难信访件10件,防止自杀来访件1件,防止进京、进沪访5件,在维稳息诉,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一、加强领导,思想认识到位。达县院把做好涉检信访工作,既作为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
期刊
当前,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推翻原来在侦查机关供认的犯罪事实,即当庭翻供的情况已经大量存在,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涉案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的经济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情况尤为突出。被告人翻供往往使公诉人在庭审中陷入被动,直接影响公诉效果、庭审质量、乃至诉讼结局。对于被告人当庭翻供,究竟应怎样认识和对待,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当庭翻供的定义  当庭翻供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否认审判前向侦查
期刊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实践中,怎样做到更加完善,项城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作了以下尝试。  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举措  (一)通过完善社会化大预防网络促预防机制创新  为了有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我们对预防力量进行了有效整合,完善五个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并由市委办、政府办联合转发了项城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名单,吸收有关单位领导作为成
期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不仅要正确处理检察环节的人民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化解这个矛盾。化解矛盾要求严,标准高,是检察机关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就如何化解检察环节人民内部矛盾谈四点对策:  一、统一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化解矛盾,检察人员要从思想上克服和纠正偏面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一是认为只要依法办案,能不能化解矛盾不是本职工作,份外事可做可不做,因而不想做,不
期刊
摘要:健全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工作机制是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专职委员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决议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有必要继续在专职委员的工作机制上做进一步的研究。文章在分析了专职委员工作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健全专职委员的选任和退出机制、初审预研工作机制、议事调研机制和议案辩论机制、决议的执行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再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专职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