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检委会专职委员工作机制之探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全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工作机制是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专职委员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决议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有必要继续在专职委员的工作机制上做进一步的研究。文章在分析了专职委员工作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健全专职委员的选任和退出机制、初审预研工作机制、议事调研机制和议案辩论机制、决议的执行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再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专职委员;工作机制;探讨
  一、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工作机制现状及问题
  在检委会中设置专职委员可以有效地改善察委员会的人员结构,增强议检察委员会的事能力,提高检委会集体决策水平,发挥民主集中制在检察决策中作用,但是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尤其是在基层检察机关,专职委员的工作机制运行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专职不“专”,管理不规范
  基层检察机关每年都要办理大量案件,办案任务繁重,人员紧张,案多人少的矛盾短时期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上造成专职委员不能专人专职的问题。在管理上,各个基层检察机关的做法差异较大,有的是将专职委员编制挂靠在研究室,人仍在其他部门任职;有的有专门的专职委员会办公室,编制独立,专司检委会工作;有的专职委员的编制在业务科室,人在该科室履职办案。常见的模式是专职委员同时兼任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部门检察员,这样造成专职委员大部分工作精力都用在指导业务部门工作和亲自办理案件上,根本无暇顾及检委会要讨论决议的事项。
  (二)专委终身制,不利吐故纳新
  专职委员一般都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法律政策水平高、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资深检察官和优秀检察官,现有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也多是从专职委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和分工、政治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加以规范,而对专职委员应该如何管理不够规范,任期应该如何设置不够明确。尤其是在任期上,相关规范性文件缺少明确规定,实践中的情况是,一旦担任了检委会专职委员除非因工作调离或者自然减员等情况,一般会形成事实上的职务终身制,这种情况既不符合责任制的原则,不利于及时吐故纳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委员会的生机与活力。[1]另外,专职委员的选任程序未引入竞争选拔机制,也是造成“终身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重”政治待遇,“轻”素质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中规定专职委员按照同级党政部门副职的规定和条件从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符合任职条件的检察官中产生。这意味着专职委员享受本级检察机关的副职的政治待遇或行政待遇,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检察长难免会将资历较深、年龄较大或已退居二线的院领导报请同级人大任命为专职委员,这种因人而设的做法,虽然既可以解决部分干警的职级问题又可以保证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和行政待遇问题,但却忽视了专职委员的业务素质和议事能力,不能将法律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办案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优秀检察官选拔为专职委员。
  二、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工作机制再完善
  (一)健全专职委员初审预研工作机制
  为有效提高检察委员会议事议案质量和效率,有的地方开始积极探索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的初审预研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初审预研工作机制就是要求由专司检委会工作的人员或机构行使对所提请的案件或事项的书面审查权,并于检委会开会前履行向检察长和检委会各委员书面汇报案件情况和预研审查意见的工作职责。[2]目前的初审预研工作主要由检委会办事机构和专职委员共同完成,检委会办事机构和专职委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工作职责内容,笔者认为考虑到基层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特点,有必要细化该内容,充分发挥出检委会办事机构和专职委员各自在工作职能上的优势,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基层检察机关工作特点又能切实提高议事议案质量和效率的初审预研工作模式,比如,由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初审预研程序性内容,主要包括是否符合检委会的议事范围、提请及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提交检委会的材料是否齐备以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纠正。由专职委员负责初审预研实体性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审查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是否清楚、案件的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是否正确、阐述理由是否客观充分、处理意见是否适当,对事实及证据存在较大分歧的案件,专职委员做好全案复查,在查明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列出争议焦点,提出审查意见。在初审预研的时间分配上,笔者认为,考虑到审查逮捕的案件检察机关办案期限为7日的特殊性,需要留给承办人充足的时间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故检委会讨论决定案件的提请部门要在检察会会议召开的3日前将相关申请材料和案件卷宗材料一同送检察委员会办公室进行程序初审预研,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于当日将申请材料和案件卷宗材料送专职委员进行实体初审预研,专职委员行使对所提请的案件或事项的书面审查权,并于检察委员会会议前1日向检察长和检委会各委员书面汇报案件情况和预研审查意见。
  (二)健全专职委员议事调研机制和议案辩论机制
  检察委员会主要在议案和议事两个方面发挥决策功能,《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第10条,明确了检察委员会包括个案研究与重大事项研究等十项审议议题的范围。根据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可知,检察委员会实际上是既具有部分司法职能也包含部分检察业务行政职能的“混合性”决策机构。[3]检委会的议事决策主要是对在检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等重大问题的审议,加强对贯彻执行上级检察院工作部署、决定的重大问题的审议,加强对重要业务规范性文件的审议,加强对重大专项工作和重大业务工作部署的审议等,议事决策的属性具有行政性。检委会的议案决策主要是对上级交办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有关部门组织协调的案件、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敏感案件、相关办案部门有重大意见分歧的案件等的集体讨论决定,议案决策的属性具有司法性。因此,检委会的专职委员在议事和议案方面的工作机制也应该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在议事决策上,专职委员更应该凸显出对具体检察工作的实际调查、分析、研究和指导,并拿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意见的草案或意见供检委会开会讨论参考,注重的是调查研究;在议案决策上,因为检委会的委员们在案件上会讨论前没接触过卷宗,缺少对具体案件的司法亲历过程,委员们做出决策的依据是承办人提交的报告和凭借自己的法律经验,这就要求专职委员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凸显出对提交讨论案件的实体审查,为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认为,为了有效确保检委会决策的质量,提高检委会决策的效率,可以进一步完善案件承办人和专职委员之间的辩论机制,即经过实体审查,当专职委员对提交讨论的案件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与承办人产生不同意见时,由专职委员在检委会召开前1日开启辩论程序,并将辩论议题通知承办人,同时抄送检委会各位委员,在检委会开会讨论时先由承办人对案件进行汇报,然后在检察长的主持下,专职委员作为第一个发言顺序人,围绕会前提交的议题与案件承办人开展辩论,通过辩论程序,有关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不同意见可以实现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交流的结果往往是: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者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形成各自观点,最后,提交讨论事项的最终处理结果由检委会全体委员按照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行民主集中制表决。需要注意的是专职委员作为检委会委员之一当然享有表决的权利。
  (三)健全检委会决议的执行机制
  为切实解决和防止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检委会决议拖延执行和擅自变更问题,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发挥专职委员对检委会决议执行情况的督办作用,丰富专职委员所享有的督办权的内涵。具体来讲,笔者认为督办权应包含对决议执行情况的知情权、催办权和报告权三种权利。知情权指的是专职委员在检委会的决议事项以通知书的形式印发下去交办执行后,有权逐件逐案的及时跟踪了解决议的执行情况和进展程度。催办权指的是检委会所做出的决议有关部门应该不折不扣的按照时间要求来落实和执行,在决议执行过程中发现有关部门擅自改变检委会决议或者故意拖延、拒不执行检察委员会决议的,专职委员要及时催促办理或监督指导。报告权指的是专职委员在对检委会决议执行情况全程跟踪的过程中,要定期将执行情况报告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若遇有重大问题时还要不定期地随时向检察长汇报。建立在知情权的基础之上,专职委员向上对检察长履行报告权,向下对议案提请部门行使催办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图一)。
  图一
  但笔者认为,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专职委员还需要充分的运用好这三种权利,通过形式创新来健全检委会决议的执行机制,比如,对发现的有关部门擅自改变检委会决议或者故意拖延、拒不执行检察委员会决议,情节轻微的,由专职委员发送《专职委员督办通知》的形式来保障决议的顺利执行;对发现的有关部门擅自改变检委会决议或者故意拖延、拒不执行检察委员会决议,情节严重的,报请检察长后由检察长签发《检察长督办令》的形式来确保决议的权威性和落实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委会决策的权威,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注释:
  [1]蒋森华.《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工作机制现状及完善对策》.法制与经济.2012年5月总第312期,第180页.
  [2]张秀山,李红培.《议案预研工作是强化检察委员会职责的重要环节》.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月.
  [3]于蕾.《检察委员会制度属性与职能优化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7期总第137期.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天津市 北辰区 300400)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职能监督性、服务性、指引性和延展性特征与社会管理创新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有序等价值目的深刻契合。检察机关应当抓住这一历史契机,沿着理念转变、载体多元、机制改革的路径,稳步推进,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检察职能;法律监督  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
期刊
摘要:本选题旨在研究关于公共交通领域内一般主体肇事后逃逸的法律问题。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的主观意识支配下,逃离发生事故现场及且衍生出来的现场,且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交通肇事后逃逸应包括逃离现场,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和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这两层含义。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界定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  何谓“逃逸行为”,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有两
期刊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检察机关应进一步理顺外部体制关系,改革探索检察队伍管理之内部机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以适应社会管理创新时代的需要。检察人员应具备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网络舆情研判能力等十个方面的能力。为此,检察机关应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环境、重视基层工作经验、重视技能培训及廉政建设。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检察队伍;角色定位  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
期刊
摘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在域外刑事诉讼活动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实践方式,其在保障案件事实认定、实现辩论质证原则和抑制非法取证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价值,相对而言,我国相关理论、制度、理念、实践等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鲜见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应当从突破侦查人员身份障碍、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证明范围、构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基本程序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以期实现侦查人员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拆迁问题都得不到妥善的处理,生活中也不乏钉子户的惨案发生,这反映除了我国原有的拆迁制度中的一些不合理性以及原制度对于我国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不切合性,从而,在考虑到诸多因素之后,我国制定了新的拆迁制度,以期望其能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想切合,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本文着重以将新旧拆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得出新拆迁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拆迁制度
期刊
民事审判人员具有法律赋予的职权.其职权执行者基本上都能忠于法律,维护公平正义,但也不乏有那么一些司法败类执法犯法,利用职权亵渎法律、贪赃枉法,以致法律的公平正义大打折扣。  一、民事审判人员职务犯罪路径和手段  民事审判人员的“暗道”和手段:1、从调解中涉足。民事案件包罗广泛,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民事法宫办理民事案件的业务量大,涉及的人多且面广。从总体上来看,法官涉足职务犯罪在民事方面是高发点,首先
期刊
化解社会矛盾是“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达县院在化解涉检信访矛盾中,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人文关怀,建立涉检信访长效机制,有效化解一批疑难信访案件。二年来,息诉16件,其中疑难信访件10件,防止自杀来访件1件,防止进京、进沪访5件,在维稳息诉,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一、加强领导,思想认识到位。达县院把做好涉检信访工作,既作为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
期刊
当前,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推翻原来在侦查机关供认的犯罪事实,即当庭翻供的情况已经大量存在,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涉案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的经济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情况尤为突出。被告人翻供往往使公诉人在庭审中陷入被动,直接影响公诉效果、庭审质量、乃至诉讼结局。对于被告人当庭翻供,究竟应怎样认识和对待,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当庭翻供的定义  当庭翻供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否认审判前向侦查
期刊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实践中,怎样做到更加完善,项城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作了以下尝试。  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举措  (一)通过完善社会化大预防网络促预防机制创新  为了有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我们对预防力量进行了有效整合,完善五个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并由市委办、政府办联合转发了项城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名单,吸收有关单位领导作为成
期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不仅要正确处理检察环节的人民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化解这个矛盾。化解矛盾要求严,标准高,是检察机关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就如何化解检察环节人民内部矛盾谈四点对策:  一、统一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化解矛盾,检察人员要从思想上克服和纠正偏面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一是认为只要依法办案,能不能化解矛盾不是本职工作,份外事可做可不做,因而不想做,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