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97年,中国普通高校在收费制度上进行"并轨"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费水平迅速上涨,学费占居民家庭收入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个人承担比例的过快增长已经超过了居民家庭尤其农村贫困家庭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的昂贵收费,对于贫困家庭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个人教育权利和机会的贫困,导致教育公平无法实现。本文主要从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现状入手,分析这些家庭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试着就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成本。
一、教育成本的概念
“教育成本”的提出是西方经济学家试图把经济学中的成本应用到教育方面的产物,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提出来的。
我国学者王善迈认为,"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2]本文探讨的高等教育成本主要是指家庭在让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时所支付的全部教育费用。
二、农村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成本的现状、问题及不利影响
(一)当前农村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家庭负担的状况和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尤其表现为农村经济不发达。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和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贫困标准还只能是一个低水平的贫困标准。而昂贵的高等教育费用,不仅使许多普通人家生活陷于窘境,更让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不堪重负。
(二)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不利影响
1、教育失去其核心目的。虽然高等教育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高技术人才,比基础教育更重视人才的选拔性培养,但高等教育仍不应该违背教育的本质。若因家庭贫困而非学生个人素质问题而导致某些群体不能享受被教育的权利,那么教育就会从某种程度上导致社会分化,导致某些人群的教育权利贫困。教育权利的贫困会直接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2、对贫困地区初等中等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目前在贫困地区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子女上学的前途失去信心:即使孩子考上大学也供不起,因为大学一年的费用可能要花费他们数年的积蓄。这样高等教育的高学费不仅对高等教育本身有消极作用,也对农村初级中级教育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也将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广大农村的比例进一步下降。
三、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原因
(一)高等教育收取的学费过高
1996年《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确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做出原则决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
从单个学生承担费用上看,按照现在的日常运行成本粗略计算,理工科人均培养费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1.2万元至1.3万元。如果严格按照"不超过25%"的规定,理工科学生最多应缴学费3750元,文科学生则应在3000元左右。[9]而现今一般学校的学费都在4000至5000元之间。
(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困难
近年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基础条件落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经济决定政治,没有足够的收入,如何能负担教育费用,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教育发展的关键。
(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还远未达到预定目标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4%"在当时只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并非一个高标准。然而此后政府对教育财政投入的比重不升反降,而且一直徘徊在世界最低水平线上。200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3084.80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82%,这样的比重大体只相当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四)政府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政策支持不够
1、我国政府没有完善的税制吸引企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捐赠。在西方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仅占一半左右,但高等学校有非常可观的捐赠收入和销售服务收入等。应充分发挥社会各个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作用,将社会的主体地位交还给社会,而政府只负责社会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事项。这就更需要政府制订完善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扩大高等教育的融资渠道。
2、我国现在对贫困大学生实行的"绿色通道"还不够宽,不够广,虽然总的来看,每年各高校的奖学金、助学金数额都不少,但由于奖学金、助学金的申请标准中要求成绩优异,而贫困生常因经济、身心多重负担而影响学业,较难获得奖学金。这样奖助学金就无法起到该有的作用。另外,贫困学生的贷款上学还是问题重重。政府没有完善大学生的信用制度建设,没有完善个人信用系统,就不能减轻银行的助学贷款风险,银行自然不会对助学贷款有求必应,这样也就不能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进入助学贷款的范围。
从上文分析的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原因,应采取针对性对策,以减轻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成本负担。
四、减轻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成本负担的对策
(一)严格控制高等教育的收费
教育成本是学费确定的主要依据,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性质,高等教育的成本就成为高等教育学费确定的首要依据。这里的教育成本应是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方--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不包括学生(或家庭)支付的个人教育成本,也不包括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间接教育成本(或机会成本)。
1、目前中国的问题是高校大跃进式的扩张已经使全国1500多所公立大学背上了2000亿至2500亿元的银行债务,这还不包括无法计算的工程欠款和校内集资款。高校在扩张过程中挥霍浪费,这些最终都打入办学成本,而这些最终往往由政府财政和学生的学费来买单。[12]这是高等教育成本无法下降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有相应政策控制高等学校的硬件投资,这样才能降低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也才能降低学生为高等教育负担的成本。
2、高等教育收费必须考虑居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是居民生存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发展需要,居民用于包括学费在内的教育支出是其总支出的一部分,支付学费的能力取决于居民支出结构和水平,最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 [13]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费用都应该以政府负担为主,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学费所占的比例应该更低。
3、由于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心,比一般利益问题会更多。所以,高等教育收费的确定应当给予公众足够的参与度。由政府出面举办高等教育收费听证,有利于提高收费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有利于高校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收费的理解和认同,也有利于收费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监督。
(二)努力提高农村贫困家庭的收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培养农民主人翁意识,正确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筹资投劳,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要用好用足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对各类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扎实做好对贫困户的多种方式的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创造增收来源。
4、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要抓好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要争取尽快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医疗救治体制,为农民看病、治病提供保障;三是要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三)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
今后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应完善以政府拨款为主渠道,主要指政府的拨款投资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中所占的份额是主要部分。因此政府不仅通过政策的手段而且以投资的主体地位来调控影响高等教育的行为以保证办学方向、教育方针贯彻等的实现,最终确保教育的行为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1、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拨款的力度与效益。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能力和预算能力,逐渐收拢预算外支出。要把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估作为财政拨款的重要指标,发挥评估激励机制在拨款中的作用。努力缩小政府投入在高校间的不平衡,应通过地方政府与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共建的方式,加大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力度。各种类型的高校要积极投身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府应当为此创造良好的条件。
2、改革高校财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避免浪费和低效率。高校应当加强经济运行和成本管理的民主建设,应当实行由校长每年向全校作包括学校运行与财务状况在内的年度报告的制度,满足师生和社会的知情权,并接受师生和社会对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民主监督与评议。
(四)倡导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支持
高等教育的投入问题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专门机构向社会筹集办学资金,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一项对教育部所属30所高校进行的初步调查表明,已经成立基金会的有8所,准备成立的有6所。截至2003年底,清华大学通过基金会共收入8.07亿元;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仅在1998至2000年所得捐赠收入为6.5亿元。截至2005年的8年中,南京大学两届校董会300多位校董或校董单位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积极捐钱捐物,累计捐赠超过1.3亿元。[15]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意义,面对我国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问题,应从控制高等教育收费、增加贫困地区人民收入、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和倡导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支持等方面,减轻贫困地区因经济因素影响高等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高等人才,这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是基础性工程。
关键词:农村;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成本。
一、教育成本的概念
“教育成本”的提出是西方经济学家试图把经济学中的成本应用到教育方面的产物,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提出来的。
我国学者王善迈认为,"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2]本文探讨的高等教育成本主要是指家庭在让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时所支付的全部教育费用。
二、农村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成本的现状、问题及不利影响
(一)当前农村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家庭负担的状况和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尤其表现为农村经济不发达。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和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贫困标准还只能是一个低水平的贫困标准。而昂贵的高等教育费用,不仅使许多普通人家生活陷于窘境,更让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不堪重负。
(二)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不利影响
1、教育失去其核心目的。虽然高等教育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高技术人才,比基础教育更重视人才的选拔性培养,但高等教育仍不应该违背教育的本质。若因家庭贫困而非学生个人素质问题而导致某些群体不能享受被教育的权利,那么教育就会从某种程度上导致社会分化,导致某些人群的教育权利贫困。教育权利的贫困会直接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2、对贫困地区初等中等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目前在贫困地区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子女上学的前途失去信心:即使孩子考上大学也供不起,因为大学一年的费用可能要花费他们数年的积蓄。这样高等教育的高学费不仅对高等教育本身有消极作用,也对农村初级中级教育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也将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广大农村的比例进一步下降。
三、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原因
(一)高等教育收取的学费过高
1996年《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确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做出原则决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
从单个学生承担费用上看,按照现在的日常运行成本粗略计算,理工科人均培养费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1.2万元至1.3万元。如果严格按照"不超过25%"的规定,理工科学生最多应缴学费3750元,文科学生则应在3000元左右。[9]而现今一般学校的学费都在4000至5000元之间。
(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困难
近年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基础条件落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经济决定政治,没有足够的收入,如何能负担教育费用,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教育发展的关键。
(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还远未达到预定目标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4%"在当时只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并非一个高标准。然而此后政府对教育财政投入的比重不升反降,而且一直徘徊在世界最低水平线上。200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3084.80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82%,这样的比重大体只相当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四)政府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政策支持不够
1、我国政府没有完善的税制吸引企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捐赠。在西方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仅占一半左右,但高等学校有非常可观的捐赠收入和销售服务收入等。应充分发挥社会各个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作用,将社会的主体地位交还给社会,而政府只负责社会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事项。这就更需要政府制订完善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扩大高等教育的融资渠道。
2、我国现在对贫困大学生实行的"绿色通道"还不够宽,不够广,虽然总的来看,每年各高校的奖学金、助学金数额都不少,但由于奖学金、助学金的申请标准中要求成绩优异,而贫困生常因经济、身心多重负担而影响学业,较难获得奖学金。这样奖助学金就无法起到该有的作用。另外,贫困学生的贷款上学还是问题重重。政府没有完善大学生的信用制度建设,没有完善个人信用系统,就不能减轻银行的助学贷款风险,银行自然不会对助学贷款有求必应,这样也就不能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进入助学贷款的范围。
从上文分析的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原因,应采取针对性对策,以减轻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成本负担。
四、减轻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成本负担的对策
(一)严格控制高等教育的收费
教育成本是学费确定的主要依据,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性质,高等教育的成本就成为高等教育学费确定的首要依据。这里的教育成本应是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方--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不包括学生(或家庭)支付的个人教育成本,也不包括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间接教育成本(或机会成本)。
1、目前中国的问题是高校大跃进式的扩张已经使全国1500多所公立大学背上了2000亿至2500亿元的银行债务,这还不包括无法计算的工程欠款和校内集资款。高校在扩张过程中挥霍浪费,这些最终都打入办学成本,而这些最终往往由政府财政和学生的学费来买单。[12]这是高等教育成本无法下降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有相应政策控制高等学校的硬件投资,这样才能降低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也才能降低学生为高等教育负担的成本。
2、高等教育收费必须考虑居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是居民生存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发展需要,居民用于包括学费在内的教育支出是其总支出的一部分,支付学费的能力取决于居民支出结构和水平,最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 [13]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费用都应该以政府负担为主,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学费所占的比例应该更低。
3、由于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心,比一般利益问题会更多。所以,高等教育收费的确定应当给予公众足够的参与度。由政府出面举办高等教育收费听证,有利于提高收费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有利于高校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收费的理解和认同,也有利于收费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监督。
(二)努力提高农村贫困家庭的收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培养农民主人翁意识,正确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筹资投劳,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要用好用足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对各类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扎实做好对贫困户的多种方式的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创造增收来源。
4、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要抓好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要争取尽快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医疗救治体制,为农民看病、治病提供保障;三是要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三)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
今后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应完善以政府拨款为主渠道,主要指政府的拨款投资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中所占的份额是主要部分。因此政府不仅通过政策的手段而且以投资的主体地位来调控影响高等教育的行为以保证办学方向、教育方针贯彻等的实现,最终确保教育的行为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1、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拨款的力度与效益。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能力和预算能力,逐渐收拢预算外支出。要把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估作为财政拨款的重要指标,发挥评估激励机制在拨款中的作用。努力缩小政府投入在高校间的不平衡,应通过地方政府与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共建的方式,加大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力度。各种类型的高校要积极投身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府应当为此创造良好的条件。
2、改革高校财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避免浪费和低效率。高校应当加强经济运行和成本管理的民主建设,应当实行由校长每年向全校作包括学校运行与财务状况在内的年度报告的制度,满足师生和社会的知情权,并接受师生和社会对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民主监督与评议。
(四)倡导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支持
高等教育的投入问题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专门机构向社会筹集办学资金,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一项对教育部所属30所高校进行的初步调查表明,已经成立基金会的有8所,准备成立的有6所。截至2003年底,清华大学通过基金会共收入8.07亿元;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仅在1998至2000年所得捐赠收入为6.5亿元。截至2005年的8年中,南京大学两届校董会300多位校董或校董单位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积极捐钱捐物,累计捐赠超过1.3亿元。[15]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意义,面对我国农村贫困家庭负担高等教育成本过重的问题,应从控制高等教育收费、增加贫困地区人民收入、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和倡导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支持等方面,减轻贫困地区因经济因素影响高等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高等人才,这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是基础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