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校园三维SketchUp模型制作的契机,探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方法,试验将科研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理解在实践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关键词:SketchUp;虚拟现实;数字化地形;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066-01
1.课题立意
笔者在2011年立项了这个教学研究项目,当时的构思就是:合理配置已有的资源,利用高校平台,以“零”成本制作完成校园三维模型,强化教学互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1.1 实体沙盘模型与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制作成本的对比
校区如果制作传统的实体沙盘模型,除开人工成本,只计算材料成本,至少需要3万元。需要购买有机玻璃板、ABS双色板、胶水、EPS板等等各种材料。而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三维数字化模型,并不需要这些。实体沙盘制作完成后,存放还需要一个极大的陈列空间,按照1:100的比例制作,基座尺寸是3.6×4.0米。板材之间采用人工粘合,经过一个时间段后,需要补胶来维护,否则沙盘会出现开裂、变形甚至垮塌等问题。
1.2 数字化模型的优势与可扩展性
数字化模型完成后,存放与维护都不是问题,其最大的优势是可扩展性。不是沙盘,胜似沙盘——沙盘可供人参观,但是参观者必须去陈列室;而利用数字化技术,不光可以浏览三维的虚拟校区,更强大的是可以在远程进行操作。利用Web技术的扩展,网络访问者在学院的网站上就可以参观三维的“校舍”,即将入学的新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点鼠标,轻松了解学生的学习区、生活区、活动区等等。利用Google Earth(谷歌地球)技术的扩展,可以将整体模型上传,得到学院真实的坐标系统。利用三维渲染器,可以得到任意角度的鸟瞰图、彩色总平面图等。
2.制作的过程
制作SketchUp模型并不是这个教学研究项目的最终目的,如何将科研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此次工作需要探讨的。
2.1 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源
这个教研项目的优势就是人力资源——可以将项目渗透到教学之中,发挥每一位同学的能动性,让“学”与“研”结合起来。
笔者利用《工程测量》课,让同学用全站仪、经纬仪将校区的地形图测好,并使用CASS成图,生成AutoCAD可以编辑的DWG文件。在城乡规划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中,每位同学分配一栋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SketchUp将其三维模型建好,统一材质统一格式,方便以后整合。
2.2 SketchUp的特点
SketchUp界面简洁,易学易用,能快速上手。这也是软件为什么能迅速在三维领域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师生,特别是对计算机还不是很熟悉的新生来讲,就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来说,如果学习方法得当,几天就可以入门。对于教学中所用到的功能就更加简单,认真做几个模型,在趣味性与实战性的引导下,很快就乐在其中。
2.3 建模与合成
由于建筑物所有的面都是由线构成的,建模过程中,需在AutoCAD 底图上根据建筑物轮廓描出闭合线段,使其生成面,用“推拉工具”拉至所要高度,建出该建筑物的大致轮廓。为了达到精确的效果,确定建筑物长宽高的尺寸,以按照底图比例建模,所以严格参照华夏学院校园地形图DWG文件的平面数据,再次测量每栋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在此二维数字化成图基础上完成SketchUp的三维建模。
完成单栋的建筑模型并不难。但合成工作遇到了巨大的麻烦。由于每位同学建模精细度不一致,导致有些SKP文件过于粗糙,但有些SKP文件却太精细——面太多。面过多以后,计算机的显示资源消耗过大,卡顿、死机、蓝屏时有发生。最后只有将精细的模型重建,规定每一个模型的上限面数,不得突破。在一次一次的重复劳动下,在一台惠普图形工作站的帮助下,仅仅只能完成了这个三百万个面的巨大SketchUp模型,而无法实现扩展功能。
3.最终的成果
建模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SketchUp的模型上了百万之后,只有依靠图形工作站,面数超过二百万,就是图形工作站也很困难了。在2011年,SketchUp还只有32位的版本,最多支持4G的内存,而且不支持多CPU。2014年底推出的SketchUp2015才有专门的64位操作系统版,支持大内存、支持多CPU。在经过这几年的等待后,才最终完成了一定的成果。
3.1 已经利用的成果
使用其他软件,对已经完成的SketchUp模型进行扩展,得到了以下几个成果,并已经在校园中运用了。①使用Artlantis渲染的全院鸟瞰图;②使用Photoshop填色的全院总平面彩图(地图);③使用Lumion制作的虚拟现实校区的EXE文件,启动这个文件之后,可以像打游戏一样,用鼠标与键盘操作,进入到数字化的校区中游历、参观。
3.2 存在的问题
①SketchUp模型面太多,很难编辑。这个问题等到SketchUp2015的64位版本推出后才慢慢解决。②整体模型无法上传到Google Earth(谷歌地球)上。在SketchUp推出64位版本的同时,软件也由Google公司转卖给Trimble公司,Google Earth也相应停止了SketchUp模型的上传,这个扩展功能因此无法实现。③没有应用到Web网站上。由Lumion制作的虚拟现实校区的文件非常大,超过1G,而且启动这个文件对显卡还有一定要求,依靠目前的网络技术无法实现Web浏览,只好暂时搁置等待新技术的诞生。
4.结语
回顾课题整个研究过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精诚合作,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迸发新的思维,新的视界,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同时笔者深深感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充满挑战,其长期性、反复性与紧迫性促使老师队伍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在努力提高教学素养与执教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使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方法,以最优模式进行工作。打破现有的中国圈养教育模式,把学生带出心灵禁锢,多向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激情和享受中学习,拓展素质,积极开发自身潜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卫涛,建筑草图大师SketchUp效果图设计流程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卫涛,SketchUp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廖小烽,刘洪峰,SketchUp在建筑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关键词:SketchUp;虚拟现实;数字化地形;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066-01
1.课题立意
笔者在2011年立项了这个教学研究项目,当时的构思就是:合理配置已有的资源,利用高校平台,以“零”成本制作完成校园三维模型,强化教学互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1.1 实体沙盘模型与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制作成本的对比
校区如果制作传统的实体沙盘模型,除开人工成本,只计算材料成本,至少需要3万元。需要购买有机玻璃板、ABS双色板、胶水、EPS板等等各种材料。而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三维数字化模型,并不需要这些。实体沙盘制作完成后,存放还需要一个极大的陈列空间,按照1:100的比例制作,基座尺寸是3.6×4.0米。板材之间采用人工粘合,经过一个时间段后,需要补胶来维护,否则沙盘会出现开裂、变形甚至垮塌等问题。
1.2 数字化模型的优势与可扩展性
数字化模型完成后,存放与维护都不是问题,其最大的优势是可扩展性。不是沙盘,胜似沙盘——沙盘可供人参观,但是参观者必须去陈列室;而利用数字化技术,不光可以浏览三维的虚拟校区,更强大的是可以在远程进行操作。利用Web技术的扩展,网络访问者在学院的网站上就可以参观三维的“校舍”,即将入学的新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点鼠标,轻松了解学生的学习区、生活区、活动区等等。利用Google Earth(谷歌地球)技术的扩展,可以将整体模型上传,得到学院真实的坐标系统。利用三维渲染器,可以得到任意角度的鸟瞰图、彩色总平面图等。
2.制作的过程
制作SketchUp模型并不是这个教学研究项目的最终目的,如何将科研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此次工作需要探讨的。
2.1 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源
这个教研项目的优势就是人力资源——可以将项目渗透到教学之中,发挥每一位同学的能动性,让“学”与“研”结合起来。
笔者利用《工程测量》课,让同学用全站仪、经纬仪将校区的地形图测好,并使用CASS成图,生成AutoCAD可以编辑的DWG文件。在城乡规划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中,每位同学分配一栋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SketchUp将其三维模型建好,统一材质统一格式,方便以后整合。
2.2 SketchUp的特点
SketchUp界面简洁,易学易用,能快速上手。这也是软件为什么能迅速在三维领域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师生,特别是对计算机还不是很熟悉的新生来讲,就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来说,如果学习方法得当,几天就可以入门。对于教学中所用到的功能就更加简单,认真做几个模型,在趣味性与实战性的引导下,很快就乐在其中。
2.3 建模与合成
由于建筑物所有的面都是由线构成的,建模过程中,需在AutoCAD 底图上根据建筑物轮廓描出闭合线段,使其生成面,用“推拉工具”拉至所要高度,建出该建筑物的大致轮廓。为了达到精确的效果,确定建筑物长宽高的尺寸,以按照底图比例建模,所以严格参照华夏学院校园地形图DWG文件的平面数据,再次测量每栋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在此二维数字化成图基础上完成SketchUp的三维建模。
完成单栋的建筑模型并不难。但合成工作遇到了巨大的麻烦。由于每位同学建模精细度不一致,导致有些SKP文件过于粗糙,但有些SKP文件却太精细——面太多。面过多以后,计算机的显示资源消耗过大,卡顿、死机、蓝屏时有发生。最后只有将精细的模型重建,规定每一个模型的上限面数,不得突破。在一次一次的重复劳动下,在一台惠普图形工作站的帮助下,仅仅只能完成了这个三百万个面的巨大SketchUp模型,而无法实现扩展功能。
3.最终的成果
建模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SketchUp的模型上了百万之后,只有依靠图形工作站,面数超过二百万,就是图形工作站也很困难了。在2011年,SketchUp还只有32位的版本,最多支持4G的内存,而且不支持多CPU。2014年底推出的SketchUp2015才有专门的64位操作系统版,支持大内存、支持多CPU。在经过这几年的等待后,才最终完成了一定的成果。
3.1 已经利用的成果
使用其他软件,对已经完成的SketchUp模型进行扩展,得到了以下几个成果,并已经在校园中运用了。①使用Artlantis渲染的全院鸟瞰图;②使用Photoshop填色的全院总平面彩图(地图);③使用Lumion制作的虚拟现实校区的EXE文件,启动这个文件之后,可以像打游戏一样,用鼠标与键盘操作,进入到数字化的校区中游历、参观。
3.2 存在的问题
①SketchUp模型面太多,很难编辑。这个问题等到SketchUp2015的64位版本推出后才慢慢解决。②整体模型无法上传到Google Earth(谷歌地球)上。在SketchUp推出64位版本的同时,软件也由Google公司转卖给Trimble公司,Google Earth也相应停止了SketchUp模型的上传,这个扩展功能因此无法实现。③没有应用到Web网站上。由Lumion制作的虚拟现实校区的文件非常大,超过1G,而且启动这个文件对显卡还有一定要求,依靠目前的网络技术无法实现Web浏览,只好暂时搁置等待新技术的诞生。
4.结语
回顾课题整个研究过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精诚合作,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迸发新的思维,新的视界,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同时笔者深深感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充满挑战,其长期性、反复性与紧迫性促使老师队伍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在努力提高教学素养与执教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使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方法,以最优模式进行工作。打破现有的中国圈养教育模式,把学生带出心灵禁锢,多向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激情和享受中学习,拓展素质,积极开发自身潜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卫涛,建筑草图大师SketchUp效果图设计流程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卫涛,SketchUp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廖小烽,刘洪峰,SketchUp在建筑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