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及经验启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化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探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主观与客观、历史与当代、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时代挑战的策略,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启示,为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提供正确的参考,避免在今后的理论发展中走弯路。
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时代化的进程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如此。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批判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解决当时中国时代问题的理论成果,也是把时代问题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他一再告诫人们,不要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把它当作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共产党的世界观,即共产党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工具。毛泽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指导作用和巨大变革力量,突出理论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性,宣告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形而上学的终极理论,而是一种实践哲学,给我们提供的是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他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在之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时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历经种种挫折,先后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包含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运动的奇迹,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深刻的经验启示。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唯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时代化,才能迎接新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更好地完成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时代条件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毛泽东通过对苏联经验的反思和对中国建设实践的初步总结,提出了一个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设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一番深入研究,并试图打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创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理论的探索是相当可贵的,事实上,它也促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建国之初的继续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未完成的大业,实现了全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的基本思想路线,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并领导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实现两大变革: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在这一转变中,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有许多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等。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创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和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使之上升到理论,进而指导改革开放实践,从而在新的时代、新的国情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只有真正的坚持,才会有真正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我国革命和建设主题的转换以及人民群众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永不磨灭,也只有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化走向深入,再结硕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R].新华日报,2007-10-24.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主观与客观、历史与当代、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时代挑战的策略,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启示,为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提供正确的参考,避免在今后的理论发展中走弯路。
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时代化的进程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如此。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批判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解决当时中国时代问题的理论成果,也是把时代问题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他一再告诫人们,不要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把它当作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共产党的世界观,即共产党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工具。毛泽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指导作用和巨大变革力量,突出理论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性,宣告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形而上学的终极理论,而是一种实践哲学,给我们提供的是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他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在之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时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历经种种挫折,先后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包含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运动的奇迹,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深刻的经验启示。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唯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时代化,才能迎接新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更好地完成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时代条件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毛泽东通过对苏联经验的反思和对中国建设实践的初步总结,提出了一个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设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一番深入研究,并试图打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创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理论的探索是相当可贵的,事实上,它也促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建国之初的继续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未完成的大业,实现了全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的基本思想路线,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并领导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实现两大变革: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在这一转变中,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有许多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等。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创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和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使之上升到理论,进而指导改革开放实践,从而在新的时代、新的国情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只有真正的坚持,才会有真正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我国革命和建设主题的转换以及人民群众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永不磨灭,也只有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化走向深入,再结硕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R].新华日报,2007-10-24.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