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学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以天津师范大学开展学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为基础,对高校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业指导;实践
学业指导,也称学习指导或学术指导,旨在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课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同时根据学生本人的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兴趣与能力,帮助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一、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出版的《学习社会》一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学习"与"社会"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更加明确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并阐发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组织"等思想的提出,证明了学习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这一目标。
(二)顺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逐步受到全国各高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把学风建设和学生指导列为七大一级评估指标之一,并将"大学生学习指导"列为其重要内容。
(三)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急需改变
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在学习认识、学习投入、学习诚信、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充分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相对不足、学习能力相对不强、学习毅力相对薄弱等学习力不强问题。部分大学新生因为不适应大学的新环境而在学习上一误再误,甚至导致最终拿不到学位。这种因"初始不适应"而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目标不明确。相当多的大学新生,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困惑和迷茫。
2.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专业一志愿录取率低,专业调剂比例较高,或是专业志愿是父母的意愿或老师代填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失去学习兴趣。
3.学习规划不科学。随着高校选修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在校修读学业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规划,学生面对众多选择却无从下手,选课呈现出零散性、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许多学生也表现出无所适从,从而荒废了学习的黄金时间。
二、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学业指导的实践
基于对本科生学业指导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天津师范大学历经两年时间的筹备,于2012年9月在天津市高校中率先挂牌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学校以学生学业指导中心为平台,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学业指导专家队伍,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渠道、不同内容的学业指导活动,建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等各个环节的全程学业指导体系(如图1所示)。
(一)搭建学业指导工作组织架构
学业指导涉及本科教学、学生工作、心理咨询、学习指导及就业指导等各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高度重视学业指导工作,成立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协调和指导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该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主要部门、导学专家及学生代表组成。
(二)建立學业指导工作制度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为确保学业指导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中心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制定《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学业指导中心章程》,明确中心定位、主要任务、工作形式、工作内容、组织机构等;制发《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兼职学业指导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保持学业指导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三)组建专业的学业指导队伍
中心成立之初,就着力于从各学院教师中选拔聘任学业指导专家。学校组建的第一批兼职学业指导专家共十人,聘期两年。在十位指导专家中,教授职称5人,副教授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专家7人;平均年龄49周岁;既有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有承担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层干部,并且各自有着不同的专业与学科背景,形成了老、中、青搭配的人才梯队。学业指导专家定期培训,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指导水平。
(四)建立学业指导的联动机制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业指导,采取教务系统(教务处、学业指导中心)和学生系统(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协同作战。学业指导中心发挥主渠道作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指导,让学生了解政策变化和形势发展,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学生对政策不了解等情况,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涯;学生工作部门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做好相关工作。学校建立学业指导联席会议制度,教务系统和学生系统定期沟通情况,商讨对策,形成学生学业指导的合力。
(五)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业指导方式
1.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既以"门诊"接待的方式对学生个人提供咨询指导,同时以学院为单位举办学业指导专题讲座。设立学业指导咨询室,每半天安排一位学业指导专家"坐诊"接待学生的咨询,咨询内容涵盖学业规划、学习方法、转专业、考研、副辅修、留学、选课等各个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学业困惑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帮助。每年举办新生学业规划指导讲座,向学生们分析高等教育的形势、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区别,学籍管理政策解读等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早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早做规划。 2.专家指导与朋辈辅导相结合
面对老师的指导,有些学生难以完全纾解困惑,而朋辈辅导因具备被同辈接纳程度高、比较有说服力与影响力等特点,可以作为学业指导队伍的有益补充。精心挑选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年级本科学生,以个别会谈、经验交流会、学习沙龙等形式进行朋辈学业指导活动。
3.面对面辅导与电话、网络咨询相结合
创建大学生学习指导网,开通学习指导(咨询)服务热线。利用网络多途径开展学习指导活动,开辟网上在线问答和咨询服务QQ,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定位学业指导工作的目标和职能
组织目标是一个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它是管理者和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是组织决策、效率评价、协调和考核的基本依据。组织职能则是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专业化的学业指导工作机构及系统化的学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构和新任务,必须正确定位学业指导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并以此为工作指南,确保学业指导工作良好、有序地深入发展,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做出创新性贡献。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立足学校发展全局,将学校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生个体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不断提高学业导师的指导能力
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学业指导教师队伍是高校学业指导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选人是基础,培训是保障。高校要在广大教师中遴選科研突出、教学出色、有亲和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加入学业指导队伍。建立定期培训和集体备课制度,对学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最新政策,集体研讨学业指导典型案例,逐步提高学业指导能力和水平,实现学业指导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三)建立学业指导工作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的成效。通过学生、学院、学校三位一体的过程性评价实践,建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指导方案、测量指导效果。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学业指导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质量评估和价值判断系统,有效促进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学业指导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开展学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建立学业指导网站,搭建交流平台,在学生与导师之间搭建起联系沟通的桥梁。结合时代特点,采用新兴媒体手段,如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在发布消息、答疑解惑的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更加理想的指导效果。
(五)强化学业指导理论研究
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的新兴事业,应以理论研究为支撑,结合学习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统计学等学科领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强化学业指导的理论基础。同时,广泛开展学情普查及调查研究,形成学生学情报告,为学校本科教学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定期开展学业状况和学生需求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收集学生学习的需求,并有针对地开展学习指导活动。
参考文献
[1]陶敏.美国学业指导制度变迁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2,6(3):69-72,77.
[2]屈林岩.改善大学生学习指导,促进学与教的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2,Z1:47-49.
[3]吴雅娜,周昭安.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业指导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3):85-87.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业指导;实践
学业指导,也称学习指导或学术指导,旨在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课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同时根据学生本人的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兴趣与能力,帮助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一、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出版的《学习社会》一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学习"与"社会"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更加明确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并阐发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组织"等思想的提出,证明了学习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这一目标。
(二)顺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逐步受到全国各高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把学风建设和学生指导列为七大一级评估指标之一,并将"大学生学习指导"列为其重要内容。
(三)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急需改变
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在学习认识、学习投入、学习诚信、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充分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相对不足、学习能力相对不强、学习毅力相对薄弱等学习力不强问题。部分大学新生因为不适应大学的新环境而在学习上一误再误,甚至导致最终拿不到学位。这种因"初始不适应"而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目标不明确。相当多的大学新生,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困惑和迷茫。
2.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专业一志愿录取率低,专业调剂比例较高,或是专业志愿是父母的意愿或老师代填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失去学习兴趣。
3.学习规划不科学。随着高校选修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在校修读学业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规划,学生面对众多选择却无从下手,选课呈现出零散性、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许多学生也表现出无所适从,从而荒废了学习的黄金时间。
二、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学业指导的实践
基于对本科生学业指导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天津师范大学历经两年时间的筹备,于2012年9月在天津市高校中率先挂牌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学校以学生学业指导中心为平台,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学业指导专家队伍,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渠道、不同内容的学业指导活动,建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等各个环节的全程学业指导体系(如图1所示)。
(一)搭建学业指导工作组织架构
学业指导涉及本科教学、学生工作、心理咨询、学习指导及就业指导等各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高度重视学业指导工作,成立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协调和指导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该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主要部门、导学专家及学生代表组成。
(二)建立學业指导工作制度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为确保学业指导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中心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制定《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学业指导中心章程》,明确中心定位、主要任务、工作形式、工作内容、组织机构等;制发《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兼职学业指导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保持学业指导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三)组建专业的学业指导队伍
中心成立之初,就着力于从各学院教师中选拔聘任学业指导专家。学校组建的第一批兼职学业指导专家共十人,聘期两年。在十位指导专家中,教授职称5人,副教授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专家7人;平均年龄49周岁;既有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有承担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层干部,并且各自有着不同的专业与学科背景,形成了老、中、青搭配的人才梯队。学业指导专家定期培训,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指导水平。
(四)建立学业指导的联动机制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业指导,采取教务系统(教务处、学业指导中心)和学生系统(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协同作战。学业指导中心发挥主渠道作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指导,让学生了解政策变化和形势发展,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学生对政策不了解等情况,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涯;学生工作部门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做好相关工作。学校建立学业指导联席会议制度,教务系统和学生系统定期沟通情况,商讨对策,形成学生学业指导的合力。
(五)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业指导方式
1.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既以"门诊"接待的方式对学生个人提供咨询指导,同时以学院为单位举办学业指导专题讲座。设立学业指导咨询室,每半天安排一位学业指导专家"坐诊"接待学生的咨询,咨询内容涵盖学业规划、学习方法、转专业、考研、副辅修、留学、选课等各个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学业困惑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帮助。每年举办新生学业规划指导讲座,向学生们分析高等教育的形势、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区别,学籍管理政策解读等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早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早做规划。 2.专家指导与朋辈辅导相结合
面对老师的指导,有些学生难以完全纾解困惑,而朋辈辅导因具备被同辈接纳程度高、比较有说服力与影响力等特点,可以作为学业指导队伍的有益补充。精心挑选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年级本科学生,以个别会谈、经验交流会、学习沙龙等形式进行朋辈学业指导活动。
3.面对面辅导与电话、网络咨询相结合
创建大学生学习指导网,开通学习指导(咨询)服务热线。利用网络多途径开展学习指导活动,开辟网上在线问答和咨询服务QQ,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定位学业指导工作的目标和职能
组织目标是一个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它是管理者和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是组织决策、效率评价、协调和考核的基本依据。组织职能则是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专业化的学业指导工作机构及系统化的学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构和新任务,必须正确定位学业指导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并以此为工作指南,确保学业指导工作良好、有序地深入发展,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做出创新性贡献。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立足学校发展全局,将学校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生个体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不断提高学业导师的指导能力
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学业指导教师队伍是高校学业指导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选人是基础,培训是保障。高校要在广大教师中遴選科研突出、教学出色、有亲和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加入学业指导队伍。建立定期培训和集体备课制度,对学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最新政策,集体研讨学业指导典型案例,逐步提高学业指导能力和水平,实现学业指导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三)建立学业指导工作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的成效。通过学生、学院、学校三位一体的过程性评价实践,建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指导方案、测量指导效果。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学业指导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质量评估和价值判断系统,有效促进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学业指导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开展学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建立学业指导网站,搭建交流平台,在学生与导师之间搭建起联系沟通的桥梁。结合时代特点,采用新兴媒体手段,如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在发布消息、答疑解惑的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更加理想的指导效果。
(五)强化学业指导理论研究
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的新兴事业,应以理论研究为支撑,结合学习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统计学等学科领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强化学业指导的理论基础。同时,广泛开展学情普查及调查研究,形成学生学情报告,为学校本科教学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定期开展学业状况和学生需求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收集学生学习的需求,并有针对地开展学习指导活动。
参考文献
[1]陶敏.美国学业指导制度变迁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2,6(3):69-72,77.
[2]屈林岩.改善大学生学习指导,促进学与教的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2,Z1:47-49.
[3]吴雅娜,周昭安.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业指导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3):85-87.